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已积累了大量的临床数据,近期疗效良好,但是长期治疗易发生HBV变异和耐药[1].若能够在治疗的早期预测患者的远期疗效,将有利于对患者进行优化治疗.我们通过对拉米夫定治疗成人HBeAg阳性CH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期探索实际有用的疗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9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治疗组62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口服。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HBV DNA水平变化及疗效情况。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9.0%,对照组为52.8%,(P<0.01)。治疗后4周,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存活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降低(P<0.001)、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升高(P<0.001)、血清HBV DNA水平降低得更明显(P<0.001)。拉米夫定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治疗安全性良好。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干扰素α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71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34例 ,同时使用干扰素α及拉米夫定 2 6周 ,随后单用拉米夫定 2 6周 ;对照组 37例 ,单用拉米夫定 5 2周。治疗前做肝穿刺活检 ,疗程中定期检测丙氨酸转氨酶 (ALT)、HBeAg、抗 HBe、HBVDNA ,并作YMDD变异检测。结果 全部患者完成1年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转换率分别为 41.2 %( 14/34)和 2 1.6 %( 8/37)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 =0 .0 8)。治疗组未发现YMDD变异 ,对照组则有 5例。治疗组的血清ALT及HBVDNA基线水平与血清转换率明显相关 (P =0 .0 4) ;在ALT >2ULN及血清HBVDNA >1× 10 7拷贝 /ml的患者中 ,治疗组HBeAg/抗 HBe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5 2 .0 %和 2 5 .8%,P =0 .0 4及 6 3 .2 %和 2 8.6 %,P =0 .0 3)。治疗组血清转换率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及肝细胞HBVDNA表达水平无相关性。在肝组织HBVDNA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中 ,治疗组血清转换率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46 .2 %和 9.5 %,P =0 .0 3)。结论 干扰素α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对于ALT中度以上升高、HBVDNA高水平复制及肝组织HBVDNA高水平表达者短期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并对于延迟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拉米夫定治疗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疗效分为失败组和成功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用药前ALT、HBV DNA水平、治疗24周后HBV DNA阴转、规则用药、HBeAg性质及HBV YMDD变异等因素。结果拉米夫定治疗失败96例,成功128例;与成功组比较,失败组治疗前ALT水平、治疗24周后HBV DNA阴转率、HBeAg阳性患者治疗中阴转和血清转换率低(P〈0.01),治疗前HBV DNA水平和HBV YMDD变异率高,患者不规则用药(P〈0.01),两组在年龄和性别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LT、HBV DNA基线水平,治疗24周后HBV DNA阴转、用药规则,HBV YMDD变异及治疗后HBeAg性质改变均是影响拉米夫定治疗CHB疗效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血清HBsAg、HBeAg、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180例HBsAg、HBeAg、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90例)和治疗组(9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保肝、降酶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每日口服拉米夫定100mg,疗程1年。结果:对照组、治疗组患者ALT复常率分别为77例(85.6%)、79例(87.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7例(7.8%)血清HBV DNA阴转,5例(5.6%)血清HBeAg阴转,2例(2.2%)出现HBeAg/抗-HBe血清转换;治疗组78例(86.7%)血清HBV DNA阴转,64例(71.1%)血清HBeAg阴转,44例(48.9%)出现HBeAg/抗-HBe血清转换;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P<0.001)。结论:拉米夫定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促使患者HBeAg转阴、HBBeAg/抗-HBe血清转换;但也有部分病例治疗无效和出现YMDD病毒变异。  相似文献   

6.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乙型肝炎中的一种独立类型,有学者称其为非典型型。常迁延不愈,预后差,用灵敏检测方法检查,多数患者体内仍有病毒复制。α-干扰素对其疗效较差。近两年我们使用拉米夫定治疗20例该类患者,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阿德福韦治疗耐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16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28例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64例,对照组继续使用拉米夫定并常规治疗,观察组停用拉米夫定前2个月加用阿德福韦10mg/d,疗程3个月。结果观察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及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转换率明显优于对照组,HBV-DNA持续保持阴性水平。证实阿德福韦治疗耐拉米夫定CHB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涂燕云  丘海先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2):933-933,936
拉米夫定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HBV)治疗上的广泛应用,是近年来乙型肝炎治疗上的重大进展,已成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用药,但每年约有20%的患者出现HBVP基因YMDD变异。而中药通过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疗效。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通过观察拉米夫定联合中药复方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YMDD变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片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拉米夫定对照的临床试验,选择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9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105例,拉米夫定组104例。完成24周和48周治疗时,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及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24周时阿德福韦酯组血清HBV DNA水平,平均下降2.40log10,病毒应答率为59.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为54.3%,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治疗48周时阿德福韦酯组血清HBV DNA水平,平均下降2.71log10病毒应答率为61.9%,ALT复常率为54.3%,显著优于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治疗后血清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拉米夫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可在病毒学及生物化学方面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预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IFNα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CHB的有效药物之一。CHB患者在IFNα治疗6~12个月后,ALT复常率为34%~45%,HBeAg消失和(或)抗-HBe出现率为15%~37%,HBV DNA阴转率(<105拷贝/ml)为37%,HBsAg阴转率为1%~8%。导致CHB患者在IFN治疗后取得持续性应答、部分应答或者无应答的原因是临床和基础研究非常关心的问题,现就IFN疗效的预测和影响因素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后无良好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P区变异情况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对631例拉米夫定治疗后无良好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或核酸测序确定HBV基因型,直接测序观察P区突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患者病毒载量,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的HBV DNA水平及HBV P区变异情况.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6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B基因型HBV感染者272例,C基因型感染者359例,C基因型感染者患者年龄为(39.1±11.4)岁,明显大于B基因型感染患者的(33.7±9.7)岁(t=-6.55,P<0.01).C基因患者病毒载量为(5.96±1.22)log_(10)拷贝/ml,高于B基因型患者的(5.58±1.21)log_(10)拷贝/ml,t=-2.01,P<0.05.A181V/T变异在C基因型的发生率高于B基因型(0.4%比5.3%,χ~2=12.23,P<0.01),M204I/V,L180M、T184A/G/I/S、S202G/I和V173L变异发生率在B、C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204I在B基因型的发生率为20.6%,高于C基因型的13.9%(χ~2=4.91,P<0.05);M204V和M201Ⅳ变异在B、C基因型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0和2.21,P值均>0.05).拉米夫定耐药发生率在B、C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结论 拉米夫定常见耐药位点在B、C基因型之间无明显差异,但是C基因HBV感染患者病毒载量高于B基因型HBV感染患者;M204I变异在B基因型中出现频率高于C基因型,拉米夫定加用或改用阿德福韦酯后可能会使A181V/T变异在C基因型出现的概率高于B基因型;年龄、免疫因素和非常见位点的变异或许是影响拉米夫定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拉米夫定(LAM)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基线ALT、HBsAg、HBV DNA水平以及治疗4周和12周时HBV DNA<1×10~3拷贝/ml对其治疗104周时抗HBV疗效的预测价值. 方法 127例成年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接受LAM 100 mg/d治疗,且均完成≥104周的治疗.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肝功能、HBV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及HBV DNA水平.分别比较和分析不同基线ALT、HBsAg、HBV DNA水平及治疗4周和12周时不同HBV DNA水平与治疗104周时疗效的关系.数据采用x~2检验及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基线ALT<5×正常值上限(ULN)和ALT≥5×ULN两组患者,治疗104周血清HBV DNA<1×10~3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50.0%和86.8%(P<0.01).基线HBsAg<2000 COI和HBsAg≥2000 COI两组患者,治疗104周时HBsAg<500 COI的比例分别为19.1%和17.5%(P>0.05);HBsAg/抗-HBS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1%和2.5%(P>0.05),血清HBV DNA<1×10~3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61.7%和67.5%(P>0.05).基线HBV DNA<1×10~6拷贝/ml和HBV DNA≥1×10~6拷贝/ml两组患者,至治疗4周和12周时HBV DNA<1×10~3拷贝/ml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至治疗104周时HBV DNA<1×10~3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62.7%和6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HBVDNA<1×10~3拷贝/ml和HBV DNA≥1×10~3拷贝/ml两组患者,104周时HBV DNA<1×10~3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70.7%和60.9%(P>0.05);治疗12周时HBV DNA<1×10~3拷贝/ml和HBV DNA≥1×10~3拷贝/ml两组患者,104周时HBV DNA<1×10~3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78.8%和38.1%(P<0.01).结论 基线ALT≥5×ULN和治疗12周HBV DNA<1×10~3拷贝/ml的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LAM继续治疗至104周时可以取得较好的病毒学应答.治疗前不同基线HBsAg水平对治疗104周时HBsAg的水平、HBsAg/抗-HBs血清学转换率和HBV载量的预测价值不大;基线HBV DNA水平对104周时是否获得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价值也不大.  相似文献   

13.
我们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1例患者血清HBsAg阴转,1例患者HBsAg血清转换,出现抗-HBs阳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33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予以拉米夫定100mg每日一次口服治疗9月~24月。疗效评估包括血清学、病毒学、血生化学和综合应答。结果血生化学应答率为86.6%(291/336),治疗前ALT水平与血清HBeAg/抗-HBe血清转换呈正相关,从高至低依次为治疗前ALT≥5倍组>ALT2~5倍组>ALT≤2倍组。HBV DNA应答率与疗程有关,治疗6~9月时完全应答率最高为75.0%~74.7%,后随疗程延长转阴率下降,依次9月时为74.7%>12月时69.8%>18月时61.7%>24月时61.2%。治疗前HBV DNA水平≤1×106copies/ml者血清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高于HBV DNA>1×106copies/ml者,治疗24月时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性别、年龄、病程与HBV DNA转阴无显著相关(P>0.05)。早期治疗3月无应答者16例延长疗程至6月时2例发生完全应答占12.5%、9月时3例完全应答18.8%,延长疗程至12月、18月时无新增完全应答病例。YMDD变异发生率随疗程延长而增加。结论基线ALT水平显著升高、HBV DNA水平较低是HBeAg/抗-HBe血清转换的重要预测指标。治疗6~9月的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可看作是判断远期疗效的标准。治疗6~9月无应答者应考虑改用或联合其它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通过短程联合拉米夫定以提高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疗效的新治疗方法.方法 所有患者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35μg开始治疗,在治疗12周时,若HBV DNA或HBeAg转阴,继续单独使用干扰素治疗至52周(A组),未达到上述条件者(B组)分为B1组及B2组,B1组短程联合拉米夫定治疗12周后继续干扰素治疗并完成52周疗程,B2组继续单独用干扰素治疗并完成52周疗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符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全距)表示,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共有58例患者入组,8例患者在治疗12周时出现HBV DNA或HBeAg转阴,单用干扰素完成52周疗程,治疗结束时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8/8、6/8、0/8及8/8.B1组患者24例,治疗52周时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50%(12/24)、38%(9/24)、4%(1/24)及63%(15/24);B2组患者26例,治疗52周时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31%(8/26)、27%(7/26)、O(0/26)及35%(9/26).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取得早期应答的患者治疗52周的应答率高;通过对早期疗效不佳的患者短程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提高干扰素的疗效,但有待更大样本量的随机临床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6.
拉米夫定治疗期间患者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在应用拉米夫定过程中发现,随着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抑制,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定量有一定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重叠感染SEN病毒影响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SEN病毒(SENV)感染情况,了解SENV感染对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疗效的影响。 方法 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5例CHB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时血清中的SENV DNA,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HBV DNA阳性的患者进行拉米夫定耐药相关基因YMDD基序(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变异检测。 结果SENV在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时CHB患者中的感染率为11.1%(5/45),5例SENV DNA阳性的CHB中4例为HBV DNA阳性,其中2例出现YMDD变异,1例为HBV DNA阴性;40例SENV DNA阴性患者中10例HBV DNA为阳性,30例为阴性,SENV感染组与无感染组之间HBV DNA对拉米夫定的应答率差异有显著性,x2-3.97,P<0.05。 结论 CHB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重叠SENV感染可能会使HBV DNA对拉米夫定的应答率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早、中期患者48周的临床疗效及和病毒学应答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3例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的HBV-ACLF早、中期患者,观察0、4、8、24、48周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ALT、AST、总胆红素、白蛋白、血尿素氮、肌酐、HBV DNA定量、病毒学应答及生存率.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组间两均数比较用成组t检验,两率间比较用x2检验.结果 (1)在4、8、24、48周时完全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57.5% (42/73)、71.0% (44/62)、83.1% (49/59)、86.5% (45/52);部分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30.1% (22/73)、25.8% (16/62)、16.9% (10/59)、13.5% (7/52).(2) 48周时总的生存率为71.2%(52/73);完全病毒学应答患者、部分病毒学应答患者生存率分别为61.6% (45/73)、9.6% (7/73);完全病毒学应答患者的预后优于部分病毒学应答患者,两组比较,x2=6.82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肝功能、MELD评分,HBV DNA定量在第8、24、48周较基线水平有明显改善.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HBV-ACLF早、中期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预后与病毒学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29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进行48周抗病毒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拉米夫定长期治疗下血清HBsAg的动态变化特点.方法 研究对象为HBeAg阳性、拉米夫定为初始抗病毒治疗且取得快速和持久(从治疗24周至观察期末HBV DNA持续检测不到)病毒学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定量检测采用雅培Architect方法,HBV基因型用直接测序法确定.结果 3年观察期间有26例(57.8%)患者发生HBeAg转阴(其中1例HBsAg转阴).治疗12周时血清HBsAg水平中位数降至基线的39.5%(P<0.01),但之后下降不明显.血清HBsAg的变化特征在HBcAg转阴或持续阳性的患者间相似.基因B型患者在治疗头12周血清HBsAg水平下降幅度较基因C型更大(75.5%比26.0%,P<0.05).在个体患者中,血清HBsAg的动态变化类型主要有双相型(治疗12和24周HBsAg低于基线的60%)和稳定型(治疗12和24周HBsAg高于基线的80%).基线血清HBsAg水平低(比数比值为0.020,95%可信区间为0.002~0.743,P<0.05)和基因C型感染(比数比值为8.206,95%可信区间为1.070~62.948,P<0.05)是血清HBsAg在拉米夫定长期治疗下下降不明显的主要因素.结论 血清HBsAg在拉米夫定快速和持久抑制HBV复制时主要表现为两种变化类型,并和HBV基因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