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其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测定68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并与40例非肝硬化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PT、APTT、FIB、TT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的PT、APTT、FIB、TT差异。结果肝硬化组较对照组PT、APTT、TT均有明显延长,FIB有显著下降(P均〈0.01);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B→C顺序,PT、APTT、TT逐渐延长,FIB值逐渐下降,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与凝血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凝血障碍愈明显。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其肝功能分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其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测定68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并与40例非肝硬化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PT、APTT、FIB、TT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的PT、APTT、FIB、TT差异。结果肝硬化组较对照组PT、APTT、TT均有明显延长,FIB有显著下降(P均<0.01);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B→C顺序,PT、APTT、TT逐渐延长,FIB值逐渐下降,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与凝血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凝血障碍愈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其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测定68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并与40例非肝硬化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PT、APTT、FIB、TT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的PT、APTT、FIB、TT差异。结果:肝硬化组较对照组PT、APTT、TT均有明显延长,FIB有显著下降,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B→C顺序,PT、APTT、TT逐渐延长,FIB值逐渐下降,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与凝血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凝血障碍愈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肝功能分级的关系,为临床病情及预后的判断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乙肝肝硬化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肝硬化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2例,B级25例,C级13例。选择同期入院的正常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全部入选对象均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1.7mL,注入浓度为109mmol/L枸椽酸钠0.3mL抗凝,3 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后应用日本sysmex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指标PT、APTT、TT均较高,而肝硬化组FIB较低,两组各项凝血指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级APTT、TT、FIB均高于B级,PT低于B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级APTT、TT、PT均低于C级,FIB高于C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T、TT随着肝功能分级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而FIB随着肝功能分级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肝硬化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异常,且其凝血功能变化与肝功能分级关系密切,凝血四项检测对判断肝硬化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宋秋云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8):117-118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5例肝病患者与6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结果:急性肝炎组TT、PT、APTT、FIB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的TT、PT、APTT、FIB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的检测可用于评价肝脏的受损程度、评估肝脏储备功能,辅助监测肝病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孕妇在妊娠晚期特殊生理条件下凝血指标(PLT、PT、APTT、TT、FIB、D-二聚体)发生的变化及其对分娩前后发生凝血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临床妊娠晚期孕妇83例,健康非妊娠育龄妇女50例进行凝血指标的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晚期孕妇PT、APTT检测结果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O.05),PLT、FIB、D-二聚体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PLT、PT、APTT、FIB、D-二聚体五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所以,产前检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后DIC,降低临床孕妇DI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痛风急性期患者血瘀相关指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痛风急性期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为中医活血化瘀疗法治疗痛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测44例痛风急性期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APTT、PT和FIB均显著升高,TT值显著降低。结论痛风急性期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中医学“瘀血”有类通之处,中医活血化瘀疗法治疗痛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妊娠期妇女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日本生产的Sysmex CA-50半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早期妊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值差异不显著;中期妊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值差异显著;晚期妊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差异显著.结论:了解妊娠期孕妇凝血四项的变化,对预防产妇意外、血栓形成和防止DIC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32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马来酸麦角新碱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血清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2 h及24 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IB、TT、APTT、P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用药后2 h及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后出血患者采用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其凝血指标,降低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0.
肝脏是大多数凝血因子,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当肝细胞受损时,由于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而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因此,检测凝血因子所参与的凝血功能具有临床价值。本文通过对73例肝病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溶蛋白原含量(FIB)检测及分析,用以观察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蝮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和自制中药(外用蛇肿散及内服蛇毒消)对其的影响。方法:把93例蝮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治疗组47例,对照组46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蛇毒消,均以7天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天、3天、7天抽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PT、TT、APTT、FIB、DD、PLT)的变化情况。结果:入院治疗前和治疗1天后两组凝血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性;治疗3天后,两组FIB、TT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分别为P0.05,P0.05),其他指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治疗7天后,两组指标FIB、TT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分别为P0.01,P0.05),其他指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结论:蝮蛇咬伤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FIB、TT变化明显,中药能明显减轻蝮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2.
水蛭抗凝血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水蛭对正常和高凝动物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小鼠连续给不同剂量药物后,以剪尾法测定出血时间(BT),以毛细管法测定凝血时间(CT),摘眼球取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g)的含量;尾静脉注射鞣花酸溶液,测定BT和CT。大鼠连续给不同剂量药物后,舌下静脉注射鞣花酸溶液,测定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以及血浆凝血时间APTT、PT、TT以及Fibg的含量。结果:水蛭能显著延长正常和高凝小鼠BT和CT,显著延长正常小鼠PT和APTT,显著降低高凝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显著延长PT、APTT和TT。结论:水蛭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有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938-941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风痰阻络证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IL-6、hs-CRP、TNF-α)及凝血功能指标(PT、TT、APTT、FIB)的变化。结果:(1)临床疗效,观察组基本痊愈率42.86%、显著进步率38.51%、进步率14.29%;对照组分别为27.14%、32.86%、24.2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两组IL-6、hs-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IL-6、hs-CRP、TNF-α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0.05),观察组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3)凝血功能,两组PT、APTT、TT、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T、APTT、TT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P0.05),而FIB逐渐降低(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可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刘继宝 《河南中医》2014,(11):2164-2165
目的:观察大剂量参附注射液对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休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PT、TT、APT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FI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同期观察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ICU治疗时间、MODS发生率及临床死亡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参附注射液可改善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当归川芎配伍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制造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当归不同配伍比例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全血黏度(WBV)和血浆黏度(PV)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的影响。结果当归川芎(1.5:1)组及当归川芎(1:1)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当归川芎(1.5:1)组及当归川芎(1:1)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显著低于当归川芎(1:0)组及当归川芎(0:1)组(P均〈0.05)。当归川芎(1.5:1)组及当归川芎(1:1)组PT及APTT均长于模型组,而FIB低于模型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当归川芎(1.5:1)组及当归川芎(1:1)组PT及APTT均长于当归川芎(1:0)组及当归川芎(0:1)组,而FIB低于当归川芎(1:0)组及当归川芎(0:1)组,且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当归川芎(1.5:1)及当归川芎(1:1)配伍均能明显改善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特征和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瘀血舌象与PT、INR、APTT、FIB四项凝血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用Sysm 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77例正常人群体检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结果:瘀血舌象组、非瘀血舌象组的PT均比正常组显著缩短(P〈0.017,P〈0.001);瘀血舌象组、非瘀血舌象组的APTT均比正常组显著缩短(P〈0.001,P〈0.017);非瘀血舌象组FI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7);瘀血舌象组FIB水平显著高于非瘀血舌象组(P〈0.001)。结论:糖尿病患者体内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升高,而糖尿病血瘀证患者体内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升高可能是其出现瘀血舌象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0级糖尿病足(Dinbetic Foot,DF)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探讨0级DF不同中医证型与凝血、免疫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将60例0级DF患者按照辨证分型标准进行中医证型分类,并记录和比较各型0级DF患者、3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人的凝血、免疫指标等。结果:1)凝血方面:0级DF组的PT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健康人组的PT,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级DF组的ACT和TT均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健康人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方面:0级DF组与单纯糖尿病组、健康人组比较,0级DF组IgM、IgG、C3、C4均较单纯糖尿病组、健康人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级DF中医证型与凝血和免疫指标关系:肝肾亏虚型的PT较高,气虚血瘀型的ACT、TT高于阴虚血瘀、痰瘀阻络型;IgG、IgA、C3均以阴虚血瘀型升高明显,且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级DF存在着凝血和免疫机制的问题,凝血中的PT、ACT与TT,免疫中的IgG、IgA与C3均与0级DF中医证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参麦注射液合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第1条液路给予参麦注射液20~6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30 min内快速静脉滴注完成;第2条液路给予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快速静脉滴注,之后给予晶体液滴入(贺斯等液体)。对照组53例第1条液路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滴速与治疗组相同;第2条液路同治疗组。每30 min抽血化验并记录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变化,共记录4次(用药前和用药后30、609、0 min各记录1次)。结果治疗组用药后90 min PT、APTT、TT及PLT均较本组用药前、对照组同时期升高(P〈0.05),FIB均降低(P〈0.05)。治疗组用药后60 min APTT及TT均较对照组同时期升高(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合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患者可有效降低血液黏度,纠正高凝状态,改善微循环,控制休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蓬子菜活性成分-香叶木苷的抗凝血和抗静脉血栓作用.方法:通过结扎大鼠下腔静脉造成下肢静脉血栓模型,通过对凝血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观察,及下腔静脉在光镜下的组织学变化,研究香叶木苷对血栓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香叶木苷90、180、360mg/kg能明显延长PT和TT时间;180、360mg/kg能明显延长APTT时间;90、180、360mg/kg能显著降低FIB含量(P<0.05或P<0.01).光镜观察香叶木苷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且中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作用相当.结论:香叶木苷具有抗凝血和抗静脉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水蛭和脉血康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及对凝血功能的作用。方法:大鼠连续给药两周后,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复合冰浴的方法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通过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观察水蛭和脉血康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通过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g)的含量,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因子FⅡ、FⅤ、FⅦ、FⅧ、FⅩ的活度来观察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水蛭能够显著降低血瘀模型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抑制FⅡ的活度,延长APTT和TT;脉血康能够降低全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延长凝血时间APTT和TT。结论:水蛭和脉血康均有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