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中药擦浴对外感发热风热证的退热效果。方法:60例外感发热风热型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辅以温水擦浴降温,观察组辅以银翘洗剂擦浴降温。并分别记录分别记录两组患儿就诊时的体温,以及温水擦浴后、银翘洗剂擦浴后15min、30min、1h、2h、4h后的体温;并记录两组擦浴次数。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擦浴后15min、30min时退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擦浴后1h、2h、4h后,观察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擦浴次数及整个病程中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擦浴对外感发热风热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小儿解表退热洗剂擦浴对外感风热型高热婴幼患儿的降温效果。方法:将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统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小儿解表退热洗剂擦浴,对照组给予32~34℃温水擦浴。记录患儿擦浴前及擦浴后30、60、90 min体温,并对两组间各时间点体温进行比较。结果:在擦浴后30min时治疗组的疗效和对照组退热效果相当(P0.05);在擦浴后60、90min时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小儿解表退热洗剂擦浴对外感风热型高热婴幼患儿的降温效果明显优于温水擦浴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两组不同的擦浴降温方法比较,探讨青蒿洗剂擦浴对小儿外感高热的降温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高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常规给予美林退热混悬液口服,治疗组同时加用青蒿洗剂擦浴,对照组给予温水擦浴.在擦浴后分别测量30、60、90、120 min后的体温,并与擦浴前所测的体温进行比较.结果:擦浴后30min时两组效果相当,但擦浴后60、90、120 min时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青蒿洗剂擦浴对高热患儿具有良好且较持久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体温38.5℃以下者,对照组给予降温贴、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观察组给予壮医药线背八穴点灸。体温≥38.5℃者2组均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液,或者二种药物交替使用,观察组加用壮医药线背八穴点灸。结果:4小时内退热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37.5~38.4℃与38.5~40.0℃的患儿在治疗0.5小时后体温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治疗1、2、3、4小时后,体温38.5~40.0℃的患儿体温下降明显(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显效,且对38.5~40.0℃的患儿体温下降幅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用中药泡浴为高热患儿物理降温的降温速度和降温效果。方法:将499例高热患儿随机分为A、B、C 3组,A组(168例)采用略高于测试体温的中药泡浴,B组(167例)采用略高于测试体温的温水擦浴,C组(164例)采用略高于测试体温的温水泡浴,对A、B、C 3组的降温速度及降温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3组降温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降温效果A组最好,C组次之,B组最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热患儿物理降温选用略高于测试体温的中药泡浴,降温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的物理降温方法对脑膜炎患儿高热的退热效果。方法:将60例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温水擦浴法,B组采用冰敷法,c组采用乙醇擦浴法,监测降温效果、降温后持续时间及机体反应情况。结果:B组降温速度快、持续时间长,c组优于A组,且易出现机体不良反应。结论:B组退热效果快,降温后持续时间长,降低了脑组织的耗氧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故可作为脑膜炎患儿高热降温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荆防擦浴液擦浴对高热患者降温的效果。方法:将160例高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使用酒精擦浴降温;实验组78例,使用荆防擦浴液擦浴降温。比较2组体温变化情况及体温下降幅度的差异,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擦浴0.5h后体温下降不明显,而在1h后及以后的时间点体温与初始体温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擦浴0.5h后及1h后体温与初始体温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1.5h后体温与初始体温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各个时段体温下降幅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5h后对照组体温下降幅度大,1.5h后实验组体温下降幅度大。实验组寒颤的发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荆防擦浴液降温效果良好、温和,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式冰袋在康复院四肢骨折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四肢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50例,两组病人按医嘱冷敷48小时,改良组使用改良式冰袋外敷,根据病人患肢选用合适弧度冰袋。常规组应用传统橡胶冰袋外敷,观察两组间疼痛、肿胀程度等等。结果:与常规组对比,改良组冷敷后2h、12h、24h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h、24h、48h肿胀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冰袋的降温、止痛、消肿效果优于传统冰袋,而且病人感觉舒适,可广泛应用于早期四肢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中药擦浴护理效果。方法:将麻疹合并肺炎发热出疹期患儿11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2组患儿在常规中西药抗感染、抗病毒及其他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患儿加用中药擦浴护理,对照组患儿加用温水擦浴护理,比较2组患儿体温变化、2次发热间隔时间、皮疹出齐时间及重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儿中药擦浴后60、90分钟的平均体温分别为(38.08±1.15)℃和(37.41±1.23)℃,与对照组的(38.64±1.02)℃、(38.12±1.48)℃比较明显降低(P0.05);体温恢复到正常时间(4.62±2.21)天与对照组的(5.56±2.37)天相比明显缩短(P0.05);皮疹出齐时间(2.72±1.06)天与对照组的(3.36±1.24)天相比明显缩短(P0.05);重症并发症发生率(5.08%)与对照组(18.97%)相比明显减少。结论:麻疹合并肺炎患儿出疹期予中药擦浴护理,可有效降温,缩短退热、透疹时间,降低重症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热患儿使用传统温水擦浴及中医推拿清天河水在退热治疗中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本科室2016年3~12月外感发热T﹥39.0℃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中药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清天河水小儿推拿手法,对照组则使用传统的温水血管丰富处擦浴方法物理降温。对两组外感发热患儿的90min内降温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90min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0min和60min体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清天河水手法退热在短时间内能够显著有效快速地降低患儿体温,且用物简单,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科室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颜面部创伤肿痛最有效的冷敷方法。方法:选择颜面部创伤肿痛病人172例,随意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10%盐水自制冰袋外敷患处,对照组采用普通清水自制冰袋外敷患处,观察两组肿痛减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冷敷减轻肿痛有显著性差异,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0%盐水冰袋冷敷,其降温时间及减轻肿痛效果明显优于普通清水冰袋,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酒精擦浴对外感表证高热的疗效。方法:将60例外感表证高热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中药酒精对患者擦浴降温;对照组采用常规酒精擦浴降温,30min后观察疗效。结果:中药酒精擦浴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酒精擦浴对外感表证高热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退热方药浴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及住院符合小儿外感发热诊断标准的患儿分为两组各100例,均采用抗感染、抗病毒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药浴治疗,对照组加温水擦浴,观察两组退热效果及退热时间。结果:治疗组退热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中药熏洗辅助降温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金银花药液擦浴对小儿外感高热的降温疗效。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5例外感高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治疗组采用金银花药液擦浴,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温水擦浴,比较两组患儿擦浴后30min、60min、90min的体温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97 67%)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两组患儿擦浴后体温下降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及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银花药液擦浴治疗小儿外感高热可快速平稳地降低体温,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一贴凉降温贴降温疗效。方法将80例发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一贴凉降温贴贴敷头部及大动脉处,对照组采用20%-30%的酒精擦浴;比较两组患者降温后1、3、6h后的体温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观察组。结论一贴凉降温贴在高热患者中降温效果比酒精擦浴更持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小儿外感发热应用退热药浴散联合穴位按压治疗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太仓市中医医院儿科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发热患儿223例.观察组为退热药浴散加穴位按压组;对照组Ⅰ组为单纯温水擦浴组,对照组Ⅱ组为退热药浴散组.结果:观察组浴后体温下降较对照组Ⅰ组、对照组Ⅱ组均偏小,差异具有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使用升降散药液循经擦浴及常规大动脉处擦浴进行退热治疗中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本科室2015年2月~2016年4月外感发热T在38.5~39.0℃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未采用药物及其他治疗。治疗组使用升降散药液循经擦浴,对照组则使用升降散药液在大动咏等血管丰富处擦浴方法进行物理降温。对两组外感发热患者的120min内降温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于外感发热患者的体温控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降散循经擦浴操作简便安全,降温效果显著,值得临床科室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AURI)高热的疗效.方法 将15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针刺治疗组采用针刺法针刺单侧四关穴、耳尖放血法、温水擦浴降温治疗;西药治疗组采用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外用退热医用贴、酒精擦浴降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酒精擦浴与中药擦浴的降温效果,提高物理降温效果。方法:将高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使用酒精擦浴降温,实验组38例,使用中药擦浴降温。结果:擦浴后30min~1h,两组患者均体温下降明显。擦浴后1.5~2.5h,实验组患者体温下降幅度明显多于对照组。中药擦浴在降温的持续时间方面显著优于酒精擦浴组,且降温平稳,没有皮肤干燥等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擦浴是高热病人的温和有效物理降温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温冷酒精擦浴对高热患儿降温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温、冷酒精擦浴的直接降温疗效。方法:将2006年5月~10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100例高热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0例,采用温酒精(30%、41℃~43℃)擦浴;对照组50例,采用冷酒精(30%、30℃左右)擦浴。30min后观察其降温效果。结果:两种擦浴法都有降温作用,温酒精擦浴与冷酒精擦浴的体温下降平均值,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热患儿以温酒精擦浴法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