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信息化流程管理用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2019年1月成立信息化流程管理小组,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整合手术室现有的资源,规范手术室护理流程,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的护理管理质量。结果:实行信息化流程管理后,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护理记录、消毒隔离及护理质量监控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信息化流程管理能促进手术室管理质量的提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手术室运用时间位点管理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加强手术室效率管理从而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和手术效率。方法:通过采用评估、计划、执行、评价等方式。,评估手术时间成本、效率及影响因素,计划确定工作目标,加强手术室效率管理。结果:提高了病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及医生对手术配合的满意度,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使手术感染率降低,有效的控书】了感染。使手术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步入科学管理的轨道。结论:加强时间位点管理,可确保手术室重点环节的质量控制,使手术室的管理工作更加完善,更加系统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五常法"进行手术室护理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方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运用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的方法加强手术室环境、物品和人员的综合管理。结果:手术室环境随时随处清洁整齐,按需要有序摆放物品,标识明显,取用方便。制度完善、规范,工作有章可循。工作中人人严于律己,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结论:通过运用"五常法"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年来我国各个医院手术量的增加,手术室在医院的管理要求和临床治疗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并且由于手术室需要与各个科室,包括住院、耗材、检验和血库等进行关联和协调,手术室的管理难度越来越高。如今,手术室再单一的使用人工进行管理已无法实现临床护理的要求,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大大提高手术室临床护理管理的能力和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加强医院手术室护理环境的整体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手术安全。方法: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有可能造成的护理工作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减少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缺陷,使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完善。结果: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体系,提高手术室护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手术室环境,以最佳的状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手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结论:加强手术室护理环境的设计与营造,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手术环境及手术室护理人员人性化的服务,更能体现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室管理中应用网状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手术室自2017年3月在护理管理中建立并应用网状管理,将2017年3月~2018年4月设为实施后,2016年1月~2017年2月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手术室管理情况。结果: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手术室的护理差错率和投诉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手术室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网状管理,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降低差错率和投诉率,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JCI评审标准,改进中医骨伤科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降低潜在的护理隐患,总结护理管理经验,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方法:JCI评审前一年整个手术室的手术差错率,包括防止错误的手术患者和错误的手术部位、植入物的使用安全、器械准备不全、骨科手术室常用仪器使用安全,与评审后一年整个手术室差错率进行审查、分类,并进行点评和统计分析。结果:经审查,统计手术室前后一年各项观测指标的差错率,经过JCI评审后的一年,手术室各项护理差错均有较大改善,有效防范了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使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进入了科学管理的轨道。结论:JCI认证体系,对手术室护理差错率及应对措施均有较大改进,能及时预防或避免护理过失,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建立手术室外科护理管理信息平台,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方法:自2017年1月起建立手术室外科护理管理信息平台,遵循手术室管理规范、手术工作流程及内容,构建包括患者交接、信息核查、物品清点、医嘱执行、无菌药械管理、专科护理6个基本模块的手术室外科护理管理信息平台,手术室护士能够随时根据需要通过信息平台查阅相关内容,从而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结果:应用手术室外科护理管理信息平台后,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显著提高,医生、护士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构建手术室外科护理管理信息平台能够有效的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改善医生、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以确保手术室患者的安全。方法: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可从组织、文化、制度、预警等方面下手,同时规范应用于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结果:相比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应用前而言,应用后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而护理安全质量评分则明显提高。结论:手术室护理安全策略地应用,能更好地控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同时改善护理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人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效果,为手术室护理管理提供指导。方法:对我院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现实状况进行详细调查,询问并总结护理人员的建议和意见,分析目前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同时给予相关对策。结果:工作高度紧张持续时间长、劳动负荷强度较大、工作性质带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险性是当前术室护理工作的真实状况;通过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落实人性化管理策略,提高了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实际效果。结论:人性化管理策略是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够彰显出院方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满足其渴望受到尊重的心理需求,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安全水平,最终实现手术室护理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手术室急诊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循证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成本效益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费用都低于对照组,且成本效益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术室急诊患者实行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护理安全一直是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手术室护理安全,必须提高手术室护士对安全文化的重视,规范护理行为,从而减少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率。文章从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完善手术室管理制度、加强手术室感染管理、规范手术护理记录、确保手术室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等方面提出了护理管理对策,以求进步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为患者提供更高效、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管理意识,完善护理管理工作。方法:通过加强护士长的监督带头作用、制定和落实管理制度、加强培训和考核、建立分组管理、强调团队协作和激励机制,使手术室护士的管理意识得以提高。结果: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管理意识,使全体人员参与到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有效提高了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结论: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管理意识,不仅可减小手术室的监管难度,还可以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增加手术安全性,从而提高手术室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5S管理法在手术室管理中对医院感染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S管理法在手术室的管理中进行应用,按相关要求制定制度,规范相关人员操作,避免随意性,养成5S的手术室管理习惯。结果:实施了5S管理后,手术室内的管理更加有持续,感染不再发生,护理质量得到极大提高。结论:5S管理法在手术室内的应用能提高手术室内的护理质量,能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质控-专业小组结合管理在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与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9年1月起对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全面开展质控-专业小组结合管理,共设立5个质控-专业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质控内容不同,确保全方面覆盖手术室护理工作,2018年为实施前,2019年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管理评分。结果:实施后手术室各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手术室的教学管理、五常管理、消毒隔离管理、护理文书管理、护理安全管理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开展质控-专业小组结合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风险,探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提高手术室的安全管理质量。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医院手术室的1000例患者,分析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再选取2016年医院手术的1000例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比较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护理安全缺陷发生率和护理质量评分,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护理安全缺陷发生率明显减少,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而医生和患者满意度也显著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相关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以降低相应的手术室护理风险,提高了护理效果,提高了医生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注重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方法:为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医院在总结手术室常见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的细节护理管理,选取细节护理管理实施前后在医院手术室进行治疗的患者各216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基础上,加强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考核成绩、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考核平均分、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通过开展细节护理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了患者的诊疗依从性,从而有效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鲶鱼效应"原理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制定手术室护士管理评价指标,从2018年1月开始,在35名护士中选取两名优秀护士承担"鲶鱼护士",作为全科护士学习效仿的对象,对"鲶鱼护士"的良好表现给予嘉奖,激发培养"鲶鱼效应",建立良性竞争、平等民主、互帮互助的团队氛围,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效率。将2018年设为实施后,2017年设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学术建设和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效果(P0.01)。结论:采用"鲶鱼效应"管理,能全面提高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促进科室建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药物标识在手术室安全用药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针对手术室安全用药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手术室安全用药的原因,采用色彩标识和无菌记号笔做标识的方法加强对手术室安全用药的管理。结果:实施药物标识后,手术室的药物标识率、药物管理评分及护士手术用药知晓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药物标识在手术室安全用药管理中具有很高的可行性,能最大程度地规避护理风险,降低用药不良情况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在改进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于2017年8月开始实施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将2017年8~12月设为观察组,于2017年1~7月实施常规管理设为对照组,两组护理人员均为38名,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管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质量、院内管理相关知识考核、手术室实践操作技能、手卫生合格率、医生对其满意度,与对照组护理人员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改进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过程中,实施强化院内感染管理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能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卫生意识及责任心,促进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