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心理状况2型糖尿病患者的睡眠情况。方法:以2000-05/2004-05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符合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意见修订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并自愿接受调查的65例,男41例,女24例。症状自评量表总分≥140为32例,&;lt;140为33例;平均体质量指数≥(24.57&;#177;6.79)kg/m^2 39例,&;lt;(24.57&;#177;6.79)kg/m^2 2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睡眠质量调查和症状自评量表评估。结果:6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症状自评量表总分≥140患者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睡眠总时间、睡眠质量总分(1.19&;#177;0.38,0.48&;#177;0.09,0.84&;#177;0.19,1.05&;#177;0.28,5.07&;#177;0.96)明显高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lt;140患者(0.96&;#177;0.37,0.41&;#177;0.06,0.72&;#177;0.14,0.93&;#177;0.19,4.73&;#177;0.90)(t=2.250-2.429,P&;lt;0.05)。②平均体质量指数≥(24.57&;#177;6.79)kg/m^2患者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睡眠总时间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1.21&;#177;0.37,0.51&;#177;0.12,0.88&;#177;0.18,1.02&;#177;0.24,5.15&;#177;0.75)均明显高于平均体质量指数&;lt;(24.57&;#177;6.79)kg/m。患者(1.04&;#177;0.42,0.39&;#177;0.08。0.76&;#177;0.11,0.79&;#177;0.18,4.88&;#177;0.87)(t=2.181.3.350,P&;lt;0.05-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精神状态越差.睡眠质量越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老年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睡眠质量情况,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纳入2002-01/2003-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老年住院患者150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8作为判别睡眠障碍的标准,将150例患者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4,5~7,>8分为3组,分别为35例、42例、73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由23个条目构成,分为7个成分,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和日间功能,每个成分按0~3计分,各域分相加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总分越高示睡眠质量越差)评价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与睡眠质量;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90项症状自评量表记录症状自评量表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评价患者心理状况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测试前向患者说明调查目的及意义,要求患者在1~2h内独立完成答卷。采用χ2检验,t检验,F检验,以Spearman作相关分析。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5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8分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性5个因子及总均分显著高于5~8分和<4分的患者犤(0.9±0.6,0.6±0.3,0.5±0.3);(1.1±0.6,0.7±0.3,0.6±0.6);(0.9±0.5,0.7±0.5,0.5±0.6);(0.6±0.5,0.5±0.4,0.2±0.3);(0.7±0.4,0.4±0.4,0.4±0.4);(54.2±37.3,43.0±33.0,38.2±36.7);F=1.424~34.648,P<0.01~0.05犦,且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得分越高,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及总分得分越高。②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性5个因子及总分与睡眠质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70,0.2636,0.1541,0.2434,0.1795,0.2026),其中其他、躯体化、强迫3个因子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呈现非常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22,0.5383,0.2405,0.3412;0.4570,0.2929,0.0212,0.3130;0.2636,0.1546,0.0087,0.2670),抑郁、焦虑和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与睡眠效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229,0.1304,0.1467)。结论: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愈差,焦虑分和抑郁分就愈高,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并且促使焦虑,抑郁等多种情绪障碍的发生。说明住院老年人失眠不单单是一个睡眠生理紊乱,同时还有一个心理紊乱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首次怀孕妇女睡眠状况,对比有无焦虑、抑郁症状孕妇睡眠质量。方法:①选择2000-05/2004-05在河南大学第一医院和开封妇产医院产科病房住院分娩的产妇75人为孕妇组。均为首次怀孕,且自愿接受各种量表和问卷的调查。按1:1配对的原则从同期本院体检健康人中选择75人为对照组。②评估睡眠质量采用睡眠质量调查表有15个条目,每1个条目下都有3个选项,评分标准为0,1,2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包括入睡因子、睡眠维持因子、睡眠自评因子、实际睡眠时间和在床上渡过时间(两项之比为睡眠时间之比)、午休时间和梦记忆时间,上述各因子评分相加便得到睡眠质量总分。该量表测评时间为入院后1周内。③抑郁和焦虑状态评估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各包括20个条目。自评结束后将20个条目各个得分相加,即得到总粗分,然后再经过相关公式换算成标准分。焦虑和抑郁症状自评量表标准分≥50为有焦虑和抑郁症状)。测试时间相同于睡眠质量调查时间。④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检测。结果:孕妇和健康者各75人均进入结果分析。有焦虑症状孕妇33人,无焦虑症状孕妇42人。有抑郁症状孕妇29人,无抑郁症状孕妇46人。①孕妇组与对照组睡眠质量比较:孕妇组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睡眠总时间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9±0.35,0.41±0.04,0.92±0.13,0.96±0.24,4.75±0.97;0.81±0.40,0.29±0.04,0.50±0.08,0.72±0.16,3.92±0.72,t=2.166~3.165,P<0.05~0.01)。②有无焦虑症状孕妇睡眠质量比较:有焦虑症状孕妇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午休时间、睡眠总时间、梦记忆情况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无焦虑症状孕妇(1.22±0.40,0.47±0.07,0.92±0.16,1.29±0.43,0.99±0.25,0.74±0.13,4.95±1.05;0.96±0.38,0.36±0.08,0.63±0.15,1.06±0.32,0.78±0.20,0.60±0.06,4.25±0.95,t=2.231~3.127,P<0.05~0.01)。③有抑郁症状孕妇的入睡、睡眠自评、午休时间、睡眠总时间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无抑郁症状孕妇(1.14±0.38,0.87±0.15,1.26±0.31,0.95±0.27,4.84±1.01;0.89±0.40,0.69±0.13,1.04±0.52,0.80±0.32,4.19±0.83,t=2.245~2.407,P<0.05)。结论:首次怀孕妇女睡眠质量下降,且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孕妇睡眠质量更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03-01/2004-01安阳钢铁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者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标准。共纳入40例,随机分为运动组与对照组各20例。运动组常规治疗下开展计划性运动训练,运动形式:功率车、舞蹈及户外慢跑、步行、骑自行车、爬楼梯等有氧运动。运动强度:运动后靶心率达到170减年龄;以运动后有微汗、轻松愉快,食欲、睡眠良好。运动时间:一般选择在餐后1h,每周三四次,1h/次,也可分3次活动,20min/次,达到靶心率的累计时间一般以20~30min为宜。预备时间不少于10min,运动后的整理运动10~15min。对照组治疗方式与运动组相同,但不参加运动训练,而以个人意愿进行活动。运动前后均采用睡眠质量调查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情绪。结果:按意向性处理分析,40例患者均参与该项实验,无脱落者。实验前运动组与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及睡眠质量总分调查表评估结果基本相同,两组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进行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运动组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后的情绪改善明显,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值(135.83±24.68)明显低于对照组(152.99±26.56)(t=2.59,P<0.05)。运动后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情况明显改善,睡眠质量总分为(3.38±0.69),明显低于对照组(5.02±0.86)(t=3.88,P<0.01)。运动后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值为(6.30±1.32),(7.80±1.44)mmol/L,均低于对照组犤(7.75±1.81),(9.51±1.86)mmol/L犦(t=3.06,3.23,P<0.01)。结论:运动疗法不仅具有降糖作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及睡眠质量也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肺癌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行原发性肺癌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研究其规律性,寻求干预方法。方法:8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肺癌组)按相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和婚姻状态与正常人(对照组)1∶1配对比较,治疗前1周肺癌组分别接受了睡眠质量调查、疼痛主诉分级和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评估,对照组测试在体检期间进行。结果:在睡眠质量比较中,肺癌组的入睡(1.13±0.43)、睡眠维持(0.39±0.04)、睡眠自评(0.80±0.15)、睡眠总时间(0.93±0.20)等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4.92±0.8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095~2.941,P<0.01~0.05)。肺癌患者按疼痛主诉分级法分级后,疼痛程度重组(2~3级,39例)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午休时间、睡眠总时间、梦记忆情况等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疼痛程度轻组(0~1级,45例)(t=2.178~2.674,P<0.01~0.05)。肺癌患者按SCL-90总分分组后,高SCL总分组(≥140,35例)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睡眠总时间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SCL总分正常组(<140,49例)(t=2.078~2.296,P均<0.05)。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有明显的睡眠质量下降,后者与疼痛程度和精神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肺癌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进行原发性肺癌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研究其规律性,寻求干预方法。方法:8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肺癌组)按相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和婚姻状态与正常人(对照组)1:1配对比较,治疗前1周肺癌组分别接受了睡眠质量调查、疼痛主诉分级和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评估,对照组测试在体检期间进行。结果:在睡眠质量比较中,肺癌组的入睡(1.13&;#177;0.43)、睡眠维持(0.39&;#177;0.04)、睡眠自评(0.80&;#177;0.15)、睡眠总时间(0.93&;#177;0.20)等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4.92&;#177;0.8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095~2.941,P&;lt;0.01~0.05)。肺癌患者按疼痛主诉分级法分级后,疼痛程度重组(2~3级,39例)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午休时间、睡眠总时间、梦记忆情况等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疼痛程度轻组(0~1级,45例)(t=2.178~2.674,P&;lt;0.01~0.05)。肺癌患者按SCL-90总分分组后,高SCL总分组(≥140,35例)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睡眠总时间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SCL总分正常组(&;lt;140,49例)(T=2.078~2.296,P均&;lt;0、05)。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有明显的睡眠质量下降,后者与疼痛程度和精神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近1个月的睡眠情况。结果:患者PSQI总分平均为(11.27±4.69)分,其结果因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发症数目、心脑血管疾病及抑郁、焦虑的心理因素存在差异(P<0.05),主要表现为日间功能障碍、入睡时间长、睡眠效率低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较差,需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研究其规律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00-08/2003-08在本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55例COPD患者。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COPD诊疗规范中有关COPD稳定期诊断标准。②自愿接受各种量表调查。排除患有其他严重的躯体性疾病;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家族史;有严重智力或认知障碍患者。分别接受了睡眠质量调查和血气检查,并与对照组同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睡眠质量比较中,COPD组的入睡(1.18±0.29)、睡眠维持(0.41±0.05)、睡眠自评(0.79±0.11)、午休时间(1.35±0.20)、睡眠总时间(1.02±0.24)、梦记忆情况(1.16±0.14)等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5.16±0.8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201~3.137,P<0.01~0.05)。COPD患者按血氧分压水平分组后,血氧分压水平明显偏低组(21例)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睡眠总时间、梦记忆情况等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血氧分压水平偏低组(34例)(t=2.092~3.108,P<0.01~0.05)。结论:COPD患者有明显的睡眠质量下降,与血氧分压水平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9.
为调查痛风患者睡眠紊乱情况,研究其规律性。对77例痛风患者(痛风组)进行了睡眠质量评估,并与健康人77例(对照组)同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痛风组的入睡(1.20±0.32)、睡眠维持(0.51±0.08)、睡眠自评(0.82±0.11)、睡眠总时间(1.16±0.24)等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6.12±1.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257~3.218,P均<0.05~0.01)。提示痛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行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睡眠紊乱调查,研究其规律性。方法:2000-05/2004-05深圳市坪地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MI患者9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AMI患者73例(患者组),其中男47例,女26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自愿者67例为对照组,男44例,女23例。患者组接受了睡眠质量调查和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并与对照组同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睡眠质量比较中,患者组的入睡(1.18±0.29)、睡眠维持(0.44±0.08)、睡眠自评(0.79±0.10)、睡眠总时间(1.15±0.24)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5.06±0.7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91±0.24,0.29±0.05,0.52±0.08,0.79±0.18,3.19±0.59)(t=2.127~3.350,P<0.05~0.01)。AMI患者按睡眠质量总分分组后,高得分组(≥5.06分,39例)的平均住院时间、梗死面积、合并症数目均明显少于低得分组(<5.06分,34例),而前者中的日常生活活能力得分却明显高于后者(t=2.117~2.358,P均<0.05)。睡眠质量高得分组SCL-90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评分明显低于低得分组(t=2.129~2.057,P均<0.01~0.05)结论:AMI患者有明显的睡眠质量下降,睡眠质量下降常影响到患者的住院时间、梗死面积、合并症、日常生活活能力和精神心理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