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最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发病率大约为15% 。其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而又缺乏形态病理改变的一组综合征。而与IBS相关的抑郁症尚有情绪抑郁、疲乏、不欲饮食等肠外症状。临床治疗本病时往往多注重肠道症状的改善,而对其肠外症状特别是与之相关的抑郁症较少涉及。为此,笔者采用《伤寒论》中的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与肠易激综合征有关的抑郁症,并根据病人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进行辨证施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功能紊乱性疾病,IBS患者除了有躯体症状的改变外,情志方面的异常表现也越来越突出。针灸治疗IBS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涉及多种方面,本文通过归纳相关文献,从肠道炎症、肠道菌群、内脏敏感性、脑-肠轴角度出发,对针灸治疗IBS情绪障碍的机制进行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一种肠道功能紊乱、无明显胃肠道结构改变的慢性反复发作性消化系统疾病。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众说纷纭,至今尚未得出明确定论。目前有相关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失调是IBS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治疗IBS可通过微生态制剂、粪菌移植、三氧疗法、中医药疗法等缓解IBS引起的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对近年来肠易激综合征的肠道菌群变化,以及以肠道菌群为靶点运用中医药、西药治疗IB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系统阐明该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探讨中医药治疗肠道菌群紊乱的可能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由多因素所致的肠道生理功能紊乱为基础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其临床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而无特异性,治疗较为棘手.笔者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自拟调和方治疗IBS6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药灌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8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特点是肠壁结构无缺陷 ,但整个肠道对刺激有生理反应过度或反常现象 ,目前尚无特异性疗法。笔者用自拟中药方愈激Ⅰ号灌肠治疗IBS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88例 ,男 5 7例 ,女 31例 ;病程 0 .5~10a。对照组 30例 ,男 16例 ,女 14例 ;病程 0 .5~ 8a。 2组病例均符合全国慢性腹泻学术研讨会制定的IBS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经肠镜检查无黏膜损害及肠壁结构缺陷。排除痢疾、肠寄生虫、肠道肿瘤等。1 2 治疗方法 基本方药 :炙…  相似文献   

6.
黄芪建中汤保留灌肠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7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与肠道动力学异常有关的功能性疾病,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形状异常,黏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本病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特别是腹泻型(IBS)、发病率高,治疗棘手,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7.
贺朝雄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5):1306-1307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ie bowel synduome,IBS)是一种以具有特殊病理基础独立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临床症状。目前研究认为,肠道动力和内脏感觉异常是其重要原因,而精神因素、菌群失调亦与IBS发生有关[1]。2006年3月~2011年5月,我们应用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配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便秘型IBS 48例,并与聚乙二醇4000治疗4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最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发病率大致为15%,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以腹泻型(IBS-D)最多见。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欣肠汤治疗IBS-D4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选病例系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门诊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IBS罗马Ⅲ~[1]以及《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的诊断标准,辨  相似文献   

9.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症状多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频率和(或)性状]的改变,缺乏临床常规检查可发现的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1]。不同地区及人群的IBS的患病率不尽相同,我国调查显示[2],IBS患病率为0.82%~5.67%。至今IBS的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大量研究表明IBS的产生与肠道感染、内脏高敏感、肠道动力、心理社会因素、和肠道菌群改变等相关。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慢性起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或粪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特征,而无可解释其症状的器质性病变的临床证据。其发病以青年和中年为主,女性多于男性。目前该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普遍认为可能与遗传、肠道动力异常、内脏敏感性增高、食物过敏、精神心理因素、脑-肠轴异常等因素相关。中医无特定病名,依据其主要表现归属于"泄泻""腹痛""便秘"等范畴。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针灸等治疗IBS疗效良好。研究显示IBS患者结肠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1],提示肠道菌群失调与IBS密切相关。笔者查阅近年来关于"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治疗IBS"的相关文献,从中、西医角度对相关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