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含伯胺、仲胺和叔胺的的化学物质与葡糖醛酸结合能形成N-葡糖醛酸代谢物.大约30余种UDP-葡糖醛酸转移酶已经被纯化,或克隆与表达,其中一些可以催化伯胺和叔胺的N-葡醛酸结合反应.UGT1的基因突变,致使一些物种不能形成季铵葡醛酸结合物.研究UGT同工酶对致癌芳杂环胺的代谢产物的催化活性,对于了解这些化合物的致癌危险性具有很大的意义.致癌的芳杂环胺通过代谢成为N-羟化物后,产生基因毒性,UDP-葡糖醛酸转移酶和母体胺结合或与N-羟化代谢物结合形成N-羟化胺类的N-葡醛酸苷,使之代谢失活,或产生稳定的结合物后转移到靶相组织(膀胱),进一步变成有活性的代谢物. 相似文献
2.
许多含伯胺、仲胺和叔胺的的化学物质与葡糖醛酸结合能形成N—葡糖醛酸代谢物。大约30余种UDP—葡糖醛酸转移酶已经被纯化,或克隆与表达,其中一些可以催化伯胺和叔胺的N—葡醛酸结合反应。UGTl的基因突变,致使一些物种不能形成季铵葡醛酸结合物。研究UGT同工酶对致癌芳杂环胺的代谢产物的催化活性,对于了解这些化合物的致癌危险性具有很大的意义。致癌的芳杂环胺通过代谢成为N—新羟化物后,产生基因毒性,UDP—葡糖醛酸转移酶和母体胺结合或与N—羟化代谢物结合形成N—羟胺类的N—葡醛酸苷,使之代谢失活,或产生稳定的结合物后转移到靶相组织(膀胱),进一步变成有活性的代谢物。 相似文献
3.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的代谢类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 (UGT)是一类Ⅱ相代谢酶 ,能催化葡醛酸与其相应底物结合。该过程是机体的重要排泄途径之一。目前 ,有 15种人类UGT被确证有活性 ,而且对它们的底物选择性方面有了进一步认识 ,但UGT的酶学研究相对于细胞色素P4 5 0还比较落后 ,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腺苷蛋氨酸对新生鼠肝脏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Bilirubin uridine glucuronosyl transferase,B-UGT)活性的影响。方法:试验组腹腔注射腺苷蛋氨酸,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苯巴比妥/尼可刹米,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氯化钠溶液,每日1次,疗程7天,测定3组肝脏B-UGT活性。结果:阳性对照组肝脏B-UGT活性显著高于同期阴性对照组,试验组肝脏B-UGT活性显著高于同期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结论:腺苷蛋氨酸能够诱导提高新生鼠肝脏B-UGT活性,从而促进胆红素代谢。 相似文献
5.
人体内的葡醛酸结合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新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2,18(5):387-395
目的:为了解葡醛酸结合反应转移酶(UGTs)在体内Ⅱ相代谢中的作用及机体对它的影响因素。方法:从UGTs的结构和作用。UGTs的基因结构和基因多态性。UGTs的组织分布。药物在人体内葡醛酸结合反应的范围。影响UGT活性变化的因素等方面分别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UGTs催化人体内的葡醛酸结合反应。该酶为一个超基因家族,其中有些具有基因多态性,从而影响酶的活性。UGTs在体内有广泛的分布且具有组织特异性。在药物中,有一部分主要通过葡醛酸结合反应清除。UGTs的活性受到年龄,吸烟,饮食,疾病情况,治疗药物,种族,激素因素等的影响。与CYP450相比,关于UGT活性的变化对机体的影响的研究还十分滞后。UGTs的代谢作用和调节机制及其对治疗的影响这方面的知识还存在很大的空白,由于UGT酶在人类药的代谢方面的重要性,对关键UGT酶的鉴定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引起人们日益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人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UGT)287重组酶的3个功能性突变体UGT2B7 *71S(A71S,211G>T),UGT2B7 *2(H268Y,802C>T)和UGT2B7 *5(D398N,1192G>A),以进一步研究该酶野生型和其突变体在对底物作用过程中的功能差异. 方法 应用细菌/杆状病毒系统,将构建的pFastBac-UGT2B7 *71S,pFastBac-UGT2B7 *2和pFastBac-UGT2B7 *5重组质粒转化E.coli DH10Bac大肠杆菌,通过转座作用获得各自的重组粘粒(bac-mid),然后将其转染草地夜蛾(Sf)9细胞后,产生重组杆状病毒.这些病毒再感染Sf9细胞,即可获得野生型UGT2B7 *1及其突变体的重组酶.野生型及突变体酶的活性以7-羟基4-三氟甲基香豆素(7-HFC)为底物,用荧光法测定并分析比较. 结果 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成功地构建人UGT2B7重组酶的3个功能性突变体.UGT2B7 *1对7-HFC的Km值为(0.331±0.018)mmol·L-1,Vmax值为(2.14±0.04)μmol·min-1·g-1蛋白;UGT2B7 *71S对7-HFC的Km值为(0.260±0.026)mmol·L-1,Vmax值为(1.36±0.05)μmol·min-1·g-1蛋白;UGT2B7 *2对7-HFC的Km值为(0.53±0.06)mmol·L-1,Vmax值为(9.5±0.5)μmol·min-1·g-1蛋白;UGT2B7 *5对7-HFC的Km值为(0.59±0.05)mmol·L-1,Vmax值为(7.52±0.28)μmol·min-1·g-1蛋白. 结论 应用细菌/杆状病毒系统,成功构建了UGT2B7的3个功能性突变体,这些突变体可进一步用于对其他底物的代谢活性比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人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UGT)2B7重组酶的3个功能性突变体UGT2B7*71S(A71S,211G>T),UGT2B7*2(H268Y,802C>T)和UGT2B7*5(D398N,1192G>A),以进一步研究该酶野生型和其突变体在对底物作用过程中的功能差异。方法应用细菌/杆状病毒系统,将构建的pFastBac-UGT2B7*71S,pFastBac-UGT2B7*2和pFastBac-UGT2B7*5重组质粒转化E.coli DH10Bac大肠杆菌,通过转座作用获得各自的重组粘粒(bac-mid),然后将其转染草地夜蛾(Sf)9细胞后,产生重组杆状病毒。这些病毒再感染Sf9细胞,即可获得野生型UGT2B7*1及其突变体的重组酶。野生型及突变体酶的活性以7-羟基-4-三氟甲基香豆素(7-HFC)为底物,用荧光法测定并分析比较。结果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成功地构建人UGT2B7重组酶的3个功能性突变体。UGT2B7*1对7-HFC的Km值为(0.331±0.018)mmol·L-1,Vmax值为(2.14±0.04)μmol·min-1·g-1蛋白;UGT2B7*71S对7-HFC的Km值为(0.260±0.026)mmol·L-1,Vmax值为(1.36±0.05)μmol·min-1·g-1蛋白;UGT2B7*2对7-HFC的Km值为(0.53±0.06)mmol·L-1,Vmax值为(9.5±0.5)μmol·min-1·g-1蛋白;UGT2B7*5对7-HFC的Km值为(0.59±0.05)mmol·L-1,Vmax值为(7.52±0.28)μmol·min-1·g-1蛋白。结论应用细菌/杆状病毒系统,成功构建了UGT2B7的3个功能性突变体,这些突变体可进一步用于对其他底物的代谢活性比较。 相似文献
8.
9.
随着药物研究领域对药物代谢酶的密切关注,它们对药物以及内源性化合物的代谢功能越来越被人们熟知.其中Ⅱ相代谢酶(如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硫酸基转移酶或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主要负责催化药物或者Ⅰ相代谢产物与底物进行结合,使其易于从人体排泄从而降低毒性反应.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近年来硫酸基转移酶代谢相关的研究进展,期望增强人们对药物代谢过程的认识,对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体外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山姜素的葡萄糖醛酸化代谢情况,鉴定参与山姜素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的UGT亚型。方法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体系,用HPLC-UV检测方法,检测山姜素的葡萄糖醛酸化代谢情况。将代谢产物进行纯化后,用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法进一步鉴定其结构。用商业化重组表达的UGT单酶,鉴定代谢产物的结构和归属可能参与山姜素葡萄糖醛酸化代谢反应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亚型。结果山姜素葡萄糖醛酸代谢产生一个代谢产物,经结构鉴定为山姜素-氧-单葡萄糖醛酸化产物。人肝微粒体代谢山姜素的动力学行为,符合米方程且动力学参数:Vmax=(101.9±3.0)nmol·min-1·mg-1·pro,Km=(40.6±3.6)μmol·L-1。UGT1A1、UGT1A3、UGT1A9和UGT2B15均参与了山姜素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结论山姜素在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会被代谢成为一个单葡萄糖醛酸化产物,且归属了参与的UGT酶。 相似文献
11.
人UGT1A3重组酶催化芹菜素葡醛酸结合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旨在了解人UGT1A3重组酶与芹菜素的有关代谢及其酶动力学参数,并阐述不同有机溶剂对酶动力学参数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Bac-to-Bac系统表达人UGT1A3重组酶与芹菜素37℃共孵育,用HPLC法测定孵育液中剩余底物浓度,利用Lineweaver Burk法计算酶动力学参数,并进一步进行代谢物的确认。同时考察了用不同有机溶剂溶解底物对酶动力学参数测定的影响。结果采用Bac-to-Bac系统表达人UGT1A3重组酶,测得其催化芹菜素的Km为(28.88±2.47)μmol.L-1,Vmax为(224.19±21.11)nmol.m in-1.g-1,Vmax/Km为(7.75±0.29)mL.m in-1.g-1。不同有机溶剂对酶动力学参数测定无显著影响。结论芹菜素可被人UGT1A3重组酶催化,进行葡醛酸结合反应。 相似文献
12.
崔冬雪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27(1):123-126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UGT)是体内最重要的Ⅱ相代谢酶,它可以参与许多内源性物质如胆红素、甾体激素、甲状腺激素、胆汁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等的代谢,在许多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和抗惊厥药等的代谢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UGT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UGT特别是其基因多态性及其介导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不仅可以指导临床用药,也可以揭示内源性物质代谢紊乱的机制。本文就UGT的分类、组织分布、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基因多态性及其所介导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是生物体内重要的Ⅱ相代谢途径,由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催化完成,是多种内源性物质和外源性化合物清除与解毒的机制。在新药研发过程中,研究UGT介导的药物代谢以及评估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吸引了很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但目前的研究偏重于由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对UGT的关注相对较少。鉴于UGT在药物代谢中的重要性,有必要对其导致的药物相互作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综述了由UGT的抑制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s, UGTs)作为人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II相代谢酶,不仅参与外源性化合物代谢清除,也在胆汁酸等内源性物质的代谢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解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介导的胆汁酸代谢过程及其内源和外源影响因素有助于增强对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对胆汁酸代谢调控作用受到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影响。本文将重点探讨核受体、遗传因素、外源化合物及肝脏相关疾病等因素对UGT酶作用的影响,讨论体内潜在的胆汁酸动态平衡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 RP-HPLC 法测定胆汁中酮洛芬Ⅱ相代谢物酮洛芬葡萄糖醛酸(S-KPG、R-KPG)。方法:采用 ODS 柱(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乙腈-水(35:65),内含0.05 mol·L~(-1)磷酸二氢钾和0.005 mol·L~(-1)的四丁基溴化胺,pH5.6;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232 nm;柱温30℃;进样是20μL。内标为10 mg·L~(-1)的萘普生甲醇溶液。结果:在2~1000μmol·L~(-1)浓度范围内,胆汁中 S-KPG、R-KPG 回归方程分别为 Y=0.0039X-0.0256,r=0.9998和 Y=0.0039X-0.0229,r=0.9998;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5 μmol·L~(-1)和1 μmol·L~(-1)。S-KPG 和 R-KPG 在室温和胆汁生理 pH 时不稳定,在 pH4时最稳定。结论:本文应用 RP-HPLC 检测胆汁 S-KPG、R-KPG,方法简便、易行、实用,可以作为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和胆排泄实验研究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房》2017,(34):4821-4825
目的:为木鳖子良种选育与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等文献基础上,优化测定木鳖子中丝石竹皂苷元3-O-β-D-葡糖醛酸甲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比较8个省14个产地的木鳖子中丝石竹皂苷元3-O-β-D-葡糖醛酸甲酯含量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海拔、经纬度与木鳖子中丝石竹皂苷元3-O-β-D-葡糖醛酸甲酯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木鳖子中丝石竹皂苷元3-O-β-D-葡糖醛酸甲酯质量浓度在0.05~0.5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4 361.95X+67.380 8(R~2=0.999 7);定量限为15.62 ng,检测限为4.67 ng;平均回收率为99.76%(RSD=1.36%,n=9)。8个省14个产地的木鳖子中丝石竹皂苷元3-O-β-D-葡糖醛酸甲酯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8个省14个产地的木鳖子划分为Ⅰ、Ⅱ、Ⅲ、Ⅳ4个类群,Ⅲ与Ⅳ类群木鳖子中丝石竹皂苷元3-O-β-D-葡糖醛酸甲酯含量较高,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贵州省江口县、贵州省德江县、福建省建阳区与湖南省会同县5个产地,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贵州省江口县、贵州省德江县、湖南省会同县属于高海拔、低经纬度地区,福建省建阳区属于高海拔地区。木鳖子中丝石竹皂苷元3-O-β-D-葡糖醛酸甲酯含量与海拔呈正相关,与经度、纬度呈负相关。结论:测定木鳖子中丝石竹皂苷元3-O-β-D-葡糖醛酸甲酯含量的HPLC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所测8个省14个产地的木鳖子中丝石竹皂苷元3-O-β-D-葡糖醛酸甲酯含量均达到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标准,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贵州省江口县、贵州省德江县、湖南省会同县等低经纬度、高海拔地区栽培有利于积累木鳖子中丝石竹皂苷元3-O-β-D-葡糖醛酸甲酯成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中黄芩苷和千层纸素A-7-O-β-d-葡糖醛酸苷含量的方法,并比较不同厂家、批号产品中黄芩苷和千层纸素A-7-O-β-d-葡糖醛酸苷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4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黄芩苷、千层纸素A-7-O-β-d-葡糖醛酸苷检测质量浓度分别在10.1252.0、1.0252.0、1.06.0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1.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4%、99.03%,RSD分别为2.7%、0.9%(n=6)。不同厂家、批号产品中黄芩苷、千层纸素A-7-O-β-d-葡糖醛酸苷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4.1516.0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1.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4%、99.03%,RSD分别为2.7%、0.9%(n=6)。不同厂家、批号产品中黄芩苷、千层纸素A-7-O-β-d-葡糖醛酸苷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4.1514.849、0.0974.849、0.0970.157 mg/ml。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可靠,适用于清开灵注射液的质量控制;不同厂家、批号清开灵注射液中黄芩苷和千层纸素A-7-O-β-d-葡糖醛酸苷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代谢酶和转运体介导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药物相互作用(DDI)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问题。除CYP450酶,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UGTs)是参与TKIs代谢的另一类代谢酶,而且在体外多数TKI对UGTs呈抑制作用。TKIs与UGTs底物或抑制剂联合用药可能发生潜在的有临床意义的DDI。本文将重点研究UGTs介导的TKIs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以及UGT1A基因型对TKIs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并探讨解决策略,以期为临床医师和药师对TKIs的安全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催化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是的是Ⅱ相代谢中重要的代谢反应之一,对于维持内源性化合物如胆红素、胆汁酸的动态平衡和药物、致癌物等外源性化合物的处置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表达和酶活性受多维机制的调控。深入研究其调控网络以及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介导的相关中药-药物相互作用,对于临床更安全、有效的使用中药提供了指导。因此,本文总结了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转录前、转录水平、翻译后修饰等分子调节机制,以及由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介导的中药-药物相互作用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