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抗肿瘤药物在配置、转运和使用的各个环节中,工作人员都存在职业暴露的风险,而长期接触抗肿瘤药物可能会导致潜在的健康问题。本文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的相关条款进行解读,以期护理人员严格遵循此标准中提出的要求,接触抗肿瘤药物时实施安全的处理措施,从而减少职业暴露,保障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抗肿瘤药物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在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同时,对医务人员会产生不同程度职业危害。阐述了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风险评估流程,并对其安全管理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指南和标准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化疗药物能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对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均有抑制作用,而且也对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专业人员带来一定的危害,化疗药物可以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经口吞入3种途径进入人体而使操作者受到低剂量药物的危害。此类药物具有致癌、骨髓抑制、过敏反应等危险。建立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集中配置及生物安全柜等设施的应用,加强了药物配置过程中的职业暴露防护。  相似文献   

4.
不同学历护生对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的认知和依从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不同学历实习护生对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的认知情况和对防护措施的依从性。方法参考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OSHA)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和防护要求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2005年3月随机抽取医院152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学历护生对抗肿瘤药物的认知情况,以及对戴手套、口罩和正确处理医疗垃圾等防护措施的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抗肿瘤药物防护知识的学习兴趣、掰安瓿时是否垫纱布、配制和使用抗肿瘤药物后是否及时洗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专护生对防护知识的学习兴趣、对防护措施的依从性最低。结论必须加强对护生的职业防护教育,狠抓临床带教管理,强化防护措施的检查和监督工作,重点检查大专护生对防护措施的依从性,尽量减少实习护生抗肿瘤药物的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规范、统一的针对护理人员常见职业暴露的监测与防护指标。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法,针对在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中发生频次较多且危害较大的锐器伤及抗肿瘤药物暴露两个方面的指标,形成备选指标池,通过小组讨论对指标的名称、定义及计算公式等进行界定,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和专家现场论证,确定了护理人员常见职业暴露监测与防护指标。再通过小样本试点,确定指标在数据采集与填报上的可行性与一致性。结果 :共构建了6个护理人员常见职业暴露监测与防护指标,其中锐器伤暴露相关指标5个,抗肿瘤药物暴露相关指标1个。经试点填报,最终选取“锐器伤发生率”及“静脉用抗肿瘤药物开放环境下配置率”2个指标进行上线采集,并对其定义和计算公式进行统一界定,确保指标采集的可行性与一致性。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指标聚焦了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工作的特点,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全面、客观、真实了解我国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并制订有效的改善策略奠定了基础,对于提高临床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提升护理人员自身职业安全意识,降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推动临床护理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对抗肿瘤化疗药物缺乏规范的管理,配制化疗药物的防护设备较少,操作人员缺乏必要的防护用具以及存在对抗肿瘤药物废弃物管理不善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控制化疗药物的危害,做好职业防护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将护士的自我防护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接触抗肿瘤药物对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态度、行为及自身健康的影响,为开展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士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状况个案调查表对418名综合医院护士进行调查。[结果]71.29%的护士接触过抗肿瘤药物,频繁接触和较频繁接触的护士占24.88%,接触抗肿瘤药物4年以上的护士占66.03%;接触抗肿瘤药物频繁程度不同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态度、行为及健康状况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抗肿瘤药物年限不同护士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知识、态度、行为及健康状况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士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的培训,规范护士职业防护行为,重视抗肿瘤药物对护士健康的不利影响,将护士的职业危害降至最低,保证其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消毒供应室人员发生锐器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以便制订防护对策。方法对广州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包括护士和工人)进行锐器伤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正确处理职业暴露方法调查。结果锐器损伤职业暴露主要发生在器械分类、器械回收、清洗过程及处理医疗废物过程;不到半数人员能采取正确处理职业暴露的措施。结论供应室工作人员应明确锐器损伤职业暴露的主要环节,加强人员职业暴露的教育,面临职业暴露危险时,应该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以预防经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减少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助产人员进行职业暴露培训,了解职业防护行为改变情况,以便进一步完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综合医院助产医务人员32名职业暴露培训前后职业防护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通过职业暴露培训,助产人员在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按操作常规进行操作、了解产妇有否传染病、损伤后能正确处理、按消毒隔离制度正确处置医疗用物等行为有显著差异。结论培训使助产人员认识自身防护的重要性并改变自身防护行为。  相似文献   

10.
分析护士职业暴露常见的危险因素,以强化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改进防护措施,减少因职业暴露所导致的职业损伤。科学的防护对策能有效保护护理人员:①做好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②加强锐器伤的防护管理,预防针刺伤;③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④预防药物伤害,增强护士对化疗药品的防护意识;⑤制定科学的意外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11.
手术人员血源传染性疾病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该院20年来在预防与控制手术人员血源传染性疾病感染方面的经验。方法:根据病历资料及职业暴露登记资料,回顾分析我院手术人员血源传染性疾病的职业暴露情况与后果,以及预防与处置措施的效果。结果:医务人员共暴露64人次,随访1年以上无梅毒、艾滋病、乙肝、丙肝等疾病的感染。结论: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职业暴露的风险高,但采取适当预防措施可使实际发生率降低;发生职业暴露后,恰当的处置措施可降低甚至消除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性拟定制度与流程的改进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手术室的69名护理人员,收集基本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9名护理人员中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17名(24.64%)。其中手术缝合操作刺伤7名,手术操作器械割伤4名,清理医疗废物损伤3名,污染针头损伤2名,双手回套针帽1名。影响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医务人员的工作年限、学历、血源性职业暴露认知情况(P<0.05)。结论针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进行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加强防护,可预防或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肿瘤医院护士化疗职业防护行为现状,为提高护士化疗职业防护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理人员化疗职业防护情况调查问卷"对892名肿瘤医院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化疗职业防护行为得分为3.72~100.00(50.06±23.20)分,平均分在合格线下;河南省三级医院护士的化疗操作评分、意外暴露处理评分、污染物处理评分和防护行为总评分高于市三级和市二级医院,市二级医院废弃物处理评分低于省三级和市三级医院,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医院护士的化疗职业防护行为现状不容乐观,管理者和从业者要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护士的职业危害降至最低,保证其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获取内镜医护人员对职业损害的认知水平及防护的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内镜医护人员对职业损害的认知及防护问卷进行评估。结果46·6%对职业损害的认知及防护良好;17·2%认知及防护较差;36·2%认知及防护一般。结论内镜医护人员的职业损害因素较多,必须实施有效的防护对策,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建立职业防护管理系统,完善管理制度,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其暴露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医务人员防护措施和危险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2015年本院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暴露源、预防用药、定期检查和随访情况,以及职业防护培训后与职业暴露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2013-2015年,职业暴露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护士多于医生,30岁以下者居多。职业暴露主要发生环节是拔针时,其次是手术缝合时和医疗废物处置时;职业暴露主要发生在上午,其次是下午,晚上最少。防护培训后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低于防护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暴露源依次为乙型肝炎、梅毒、艾滋、丙型肝炎,经过6~12个月的血清学和病毒学定期检查和随访,均无1例发生感染。结论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培训,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程,提高安全的防护意识,能够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有利于控制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本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2012年7月~2013年6月对我院的89名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执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存在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执行率较低,且医师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总执行率更低于护士。结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培训,执行规范性操作,提供较好的防护用品,是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保障职业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风险。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发生职业暴露并上报的95例医务人员,统计分析其暴露人群、工作年限、暴露环节、发生场所、暴露源类型。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者为护士,占47.37%,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者占61.05%,发生地点主要在病房,占52.63%,暴露环节主要在输液或拔针时。暴露源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共39例,占41.05%;暴露原因不明的有32例,占33.68%。结论血源性职业暴露应以预防为主,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认真落实标准预防、规范操作流程是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韩志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1):1821-1822,1824
目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而感染艾滋病病毒。方法对20名接触艾滋病患者出现职业暴露者的工作人员的暴露途径、暴露后的处理方式和工作人员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为62.5%,暴露的主要途径是经皮肤性损伤暴露,医护人员对发生暴露的危险性认识不够,职业防护能力较低。结论只要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严格执行艾滋病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防范和处理措施,可以大大减少艾滋病的职业暴露,预防职业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皮肤性病门诊医务人员对HIV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探讨如何在皮肤性病门诊工作中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知识培训,以及进行有效的干预,提高其职业防护能力.方法 对某皮肤性病门诊128名医务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认知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对职业暴露的认识情况.结果 医务人员对HIV职业暴露知识认识不足,只有13.3%的医务人员知道普遍性防护原则,21.9%知道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护士的认知率低于医生.结论 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对HIV职业暴露认识不足,防护意识淡薄,导致职业暴露的发生较多.管理者应根据皮肤性病门诊的特点,完善有关制度,提供防护设备和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