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新生儿时期常见危重症,危及患儿生命.机械通气为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我院新生儿科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31例患儿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机械通气的主要并发症以及在呼吸管理过程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NICU常见的危重症,以往常频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无创通气备受关注,在临床广泛应用.一年多来,我科开始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衰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何伟  廖霓 《四川医学》2007,28(4):433-434
目的对我院治疗的新生儿呼吸衰竭病例进行病因分析及对策的探讨。方法对我院ICU病区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治疗的64例新生儿呼吸衰竭进行了病因分析,并对其常用处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导致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占前4位的是:肺部感染(45.31%)、吸入性肺炎(34.38%)、呼吸窘迫综合征(32.8l%)、呼吸暂停(25.00%)。在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进行治疗过程中予以辅助机械通气的占64.06%。结论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新生儿常见的危急重症,其主要的病因仍是呼吸系统疾病,机械辅助通气己是治疗新生儿呼吸功能衰竭主要的手段,且对提高新生儿呼吸功能衰竭患儿生存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NICU常见的危重症,以往常频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无创通气备受关注,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35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经验.认为加强NCPAP患儿的呼吸道管理,重视病情及通气情况的观察,以及预防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呼吸衰竭新生儿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我科2005-2009年间收治的48例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取病因治疗、改善呼吸功能、支持疗法等救治措施。结果:本组呼吸衰竭的病因依次为: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循环系统,其中呼吸系统中窒息占首位。结论:如何降低窒息的发生率,是预防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关键。常频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常频通气失败后的治疗效果,探讨影响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新生儿呼吸衰竭经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患儿24例,后续改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分析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常频通气失败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中,根据治疗成功与失败的评定标准,成功15例,失败9例,成功率为62.5%(15/24)。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常频通气失败后的治疗中疗效显著,高频振荡通气启动前常频通气治疗的时间长短与治疗成功率成负相关(P<0.05),而胎龄、出生体重、疾病种类等对HFOV的治疗效果无影响。结论:新生儿呼吸衰竭在常频通气治疗失败的情况下,可尽早改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8.
周宇芳 《微创医学》2001,20(4):459-460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急症之一,而新生儿由于呼吸系统发育未成熟,以及呼吸中枢功能不完善,使他们生后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都很高[1]。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与完善,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而呼吸机治疗已成为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手段。现就我科1996~1999年收住的66例应用机械通气的危重新生儿从临床角度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0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肺通气氧合功能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 CO2、Fi O2、OI、Pa O2/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显著改善,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胸、慢性肺部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颅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肺通气氧合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作用.方法 选取接受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的52例患儿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采取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69.23%,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aO2(11.57±3.02)、PaCO2(2.07±0.14)等氧合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6.84±1.12)(6.86±0.28)(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对照组为38.46%,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频通气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不仅能促进治愈效果,改善患儿的肺通气氧合功能,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做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46例新生儿呼吸衰竭行SIMV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46例患儿中,治愈32例,治愈率69.6%,放弃及死亡14例,占30.4%。结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基层医院也可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2.
刘雪杰 《中外医疗》2013,(33):32-33
目的 探讨分析呼吸衰竭的新生儿进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2年该院收治的5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通气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常频机械通气的为对照组,高频振荡通气的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新生儿的血气指标变化、用氧浓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种通气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应用高频振荡通气的观察组患儿血气指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通气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宋亚君  邱向利 《河北医学》1996,2(5):468-469
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体会(050031)河北省儿童医院内科宋亚君,邱向利,张中馥,贾系群机械通气疗法是NICU中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手段,在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方面起着很大作用,我院NICU应用人工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观察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建明 《华夏医学》2002,15(6):804-805
呼吸衰竭是新生儿常见危重症,亦是新生儿多器官功能衰竭序贯发展的主要原因.呼吸衰竭早期主要表现为缺氧症状,鼻导管或头罩等普通氧疗难以奏效,常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由于机械通气技术要求高,且为创伤性及侵入性操作,费用昂贵,在基层医院难以广泛开展.我科近年采用简易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发现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明显减少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改善预后,减少费用,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新生儿Ⅱ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常频机械通气疗效不佳的重症患儿32例,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治疗0、2、12及24 h吸入氧浓度(FiO2)、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PaCO2)及氧合指数(OI)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2 h后FiO2下降,PaO2上升,PaCO2和OI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合指数12、24h下降更加明显(均<0.01)。结论应用常频机械通气疗效不佳的新生儿重症Ⅱ型呼吸衰竭改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是一种疗效肯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毛朝曙 《中外医疗》2012,31(12):86+88-86,88
目的 探讨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于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l1月期间我院救治的新生儿科新生儿呼吸衰竭90例,其中45例给予鼻塞式CPAP应用,对照组为45例,由于家长拒绝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采用头罩吸氧及药物来改善呼吸.结果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常见疾病,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此类患儿治疗过程,常应用无创辅助通气治疗,用以改善症状,预防呼吸衰竭的发生.不同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方式的选择是临床关注的重点[1].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机械通气(HFOV+CM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治愈率等的差异。方法:治疗组15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HFOV+CMV治疗,对照组19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CMV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用氧浓度、上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对照组治愈1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6例。与机械通气前相比治疗组2h后PCO2即明显下降(P<0.05),与CMV组比较差异极为显著(P<0.01),8h后下降极为显著(P<0.01),与CMV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治疗8h后氧合功能即明显改善,表现为FiO2、OI、MAP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5),24h~48h后氧合功能进一步改善,FiO2、OI、MAP均进一步下降,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高、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气胸及VAP发生率下降(P值均<0.05),但Ⅲ级以上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明显(P>0.05)。结论:HFOV+C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优于传统机械通气,并发症低,可作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6年5月~2009年4月收入我科并发呼吸衰竭且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68例新生儿临床资料.结果:6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经呼吸机治疗后,显效19例,有效33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6.47%.结论: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足安全有效的,值得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鲜蓉华  沈玉会  刘利 《大家健康》2013,(15):150-151
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合理的吸痰是新生儿机械通气的重要护理操作技术,有效吸痰为了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并把吸痰引起的副作用降到最限度,减少肺部并发症,从而达到通气与换气功能的目的,提高机械通气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