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对632例强直性脊柱炎并驼背畸形施行二种脊柱截骨矫治术,对其中135例病人进行了6~10年观察,结果表明:71例椎弓椎体联合截骨效果较好,驼背复发平均3.2°。而64例椎板截骨效果略差,驼背平均复发13.5°。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作者认为病变未完全静止,截骨术式的选择,术中身体重心前移未彻底纠正,以及外固定时间过短等是影响远期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85年3月开始,在椎板截骨的基础上,根据驼背病人的脊柱生物力学特点,应用椎体截骨手术矫治强直性脊柱炎驼背畸形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男57例,女3例;年龄26~56岁,平均35岁。驼背度数40~120°,平均65.6°。病程4~20年。畸形主要部位:上胸段6例,下胸段5例,胸腰段38例,腰段11例,合并双髋关节屈曲僵硬者5例,单髋关节屈曲僵硬者3例,其中2例双髋关节屈曲加脊柱屈曲为180°。截骨最高平面为T11椎体;单椎体截骨51例,矫正度数30~75°;双椎体截骨9例,矫正度数60~106“。手术时间2’h左左,术中输血200~400ml。48…  相似文献   

3.
经椎弓根楔形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驼背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17 例强直性脊柱炎所致驼背畸形采用经椎弓根楔形截骨术矫形效果。方法: 截骨从胸腰椎后柱一处或二处楔形切去一高约3c m 的骨块,去除两则的椎弓根,去除椎体松质骨的后2/3 部分,闭合截骨处,器械内固定。术后随访1 ~4 年, 平均25 年。结果:17 例术后均改善了外观, 畸形矫正满意。结论:经椎弓根楔形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所致驼背畸形是一种疗效可靠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驼背畸形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后期外科矫形手术是改善畸形、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治疗方法。治疗重度驼背畸形伴有双髋关节屈曲强直的患者,术者需要有较高的手术技术、术前要有周密的计划才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本院于2006年5月对1例重度强直性脊柱炎驼背畸形的患者进行驼背矫形,于2007年4月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后路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AS并后凸的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25~54岁,平均33岁;身高148~172 cm,平均身高162.3 cm.矢状面不同的Cobb's角:T5~T12 70°~120°,平均83°;T11~L4 5°~51°,平均37°;胸腰段后凸Cobb's角(多集中在T10-L2)35°~97°,平均48.6°;L1~L5 32°~-8°,平均4°.颌眉垂线角41°~84°,平均53.3°.均无明显神经症状.分别采用顶椎区Smith-Petersen脊柱截骨、改良式多个节段Smith-Petersen脊柱截骨、"三明治"式截骨、Thomasen经椎弓根截骨、椎体切除5种不同的截骨方法来矫正后凸畸形.内固定全部选用椎弓根螺钉技术.其中,顶椎区Smith-Petemen脊柱截骨12例;改良式多个节段Smith-Petersen脊柱截骨28例;"三明治"式截骨5例;Thomasen经椎弓根截骨lO例;椎体切除5例.结果 术后患者平均身高增长8.7 cm,矢状面不同的Cobb's角:T5~T12 30°~60°,平均43.2°;T11~L2~2°~11.3°,平均3.8°;胸腰段后凸畸形Cobb's角(多集中在T10~L2):-2°~12.7°,平均5.6°;L1~L521°~-38°,平均32.8°.颌眉垂线角-8°~15.8°,平均8.3°,均无明显神经症状.随访2~10年,截骨部位均在6~12个月时,出现椎体间和椎板的骨性融合.术后外形明显改善,心肺功能好转.结论 治疗强直性脊柱后凸,对于不同程度的后凸应当采用不同的截骨方式.椎板截骨多适用于后凸较轻、椎体前缘无明显骨性融合的患者,对于骨质疏松明显、椎体前方骨桥明显的患者应当选择三柱截骨,对于后凸角度较大,顶椎有楔形变的严重AS患者应当采用顶椎区一个或多个椎体切除.  相似文献   

6.
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驼背畸形是一种较常见的脊柱疾患,严重者手术矫形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各种内固定材料与方法相继间世,给以矫正畸形为目的手术治疗方法提供了条件。手术不仅为了矫正脊柱畸形,更应考虑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并发症,比如脊髓损伤、瘫痪、神经根损伤、大血管损伤、脊柱不稳引起滑脱等,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但理想的手术方法应是在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矫正脊柱后凸畸形。这就需要外科医生根据病人不同驼背类型和脊柱活动度等因素来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1手术方法及改进强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矫正驼背畸形的疗效。[方法]对127例强直性脊柱炎并驼背畸形实行后路多节段“V”形截骨术,后路分别采用A(钉棒系统内固定),B(“U”形棒加钢丝固定)两种矫正方法。对其中75例进行3~7年观察。[结果]30例患者利用A方式治疗效果较好,驼背复发平均约4.3°,而采用B方式治疗45例,近期矫形效果与A组相当,远期效果略差,驼背复发平均约12.5°。作者认为,病变未处于静止期、固定方式的不同导致稳定矫正效果的强度不同,身体重心前移是影响远期效果的因素。[结论]采用后路多节段“V”形截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可有效增加脊柱稳定性及矫正度。  相似文献   

8.
脊柱截骨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椎板 V形截骨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的疗效。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 64例 ,行 V型截骨 2~ 3个椎间隙 ,并以 Harrington压缩棍或 L uque棒内固定。结果  64例术后后凸平均矫正率为 68.9%,身高平均增加 7.5 cm,达到人体直立和两眼向前平视的目的。结论 此法取得人体外形改善 ,患者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间采用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结合内固定对12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手术治疗。测量术前和术后颌眉角和Cobb′s角度。结果平均颌眉角由术前59°矫正至术后17,°Cobb′s角度由术前53°矫正至术后27°。重心前移、双目视野、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也可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结合内固定是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节段经腰椎椎弓根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单节段经腰椎椎弓根截骨术治疗25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矢状面X线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胸椎后凸、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平衡,拍摄大体像测定颌眉角,术前及末次随访患者ODI评分,评价畸形矫形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25例均获随访,时间9~36个月。截骨处均达骨性融合。患者均能平视、直立行走及平卧。腰椎前凸、胸椎后凸、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颌眉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ODI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单节段经腰椎椎弓根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脊柱截骨术治疗驼背畸形4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后路联合经椎弓根椎体间截骨手术(PSO)和椎板关节突V形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AS合并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8例,均为男性,年龄28~46岁,平均32岁;平均胸椎后凸角度(T1~T12)96°(80°~112°),腰椎前凸角度(L1~S1)平均10°(5°~15°),平均颏眉角47°(40°~58°),平均注视角43°(32°~50°).8例患者均在L3椎体行PSO术并在胸腰段(T12~L1,L1-2)之间进行椎板关节突V形截骨.术后综合评估影像学、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98.1±20.7)min,术中失血量(1588.8±171.6)ml.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5±7.7)个月.术后平均胸椎Cobb角76.1°±9.6°,矫正20.3°±1.1°;术后平均腰椎前凸角48.4°±4.7°,矫正38.4°±4.7°.术后平均颏眉角16.5°±4.6°,注视角73.0°±5.2°.矢状面平衡矫正(12.3±1.6)cm.无血管、神经损伤、应力性骨折等重大并发症发生,术后未发生冠状面的失代偿.结论 后路联合单节段PSO联合双节段楔形截骨术矫正As合并重度后凸畸形效果安全可靠,可明显改善患者视野范围.  相似文献   

13.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两种截骨矫形术式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两种截骨矫形术式、截骨范围及内固定范围的选择。方法共54例,男49例,女5例;年龄25~56岁,平均36岁。其中多节段经关节突“V”形截骨23例(A组),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31例(B组)。结果术后无感染、死亡发生;术中硬脊膜破裂2例(A组和B组各1例),椎弓根骨折1例(A组);术后下肢短暂性麻木2例(B组),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A组)。术后平均矫正度:行多节段经关节突“V”形截骨者为44°,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者为36°。随访11~45个月,平均20个月,A组矫正度丢失平均为6°,B组为3°,但均达骨性融合。A组有1例发生椎弓根螺钉早期松动。A、B两组患者主观满意率分别为95.7%和93.5%。结论以上两种截骨方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相似,可根据脊柱前柱是否完全骨化来选择术式。偏心椎板钩的使用是解决术中内固定困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自1991~1993年应用脊椎骨截骨术治疗驼背畸形45例,畸形矫正最小20°,最大80°(Cobb法),截骨平面为1~3处不等。44例达到驼背畸形基本矫正的满意效果,1例并发不全截瘫。文中介绍了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脊椎骨截骨术,截骨面从棘突、椎板、椎弓根到椎体,不易损伤脊髓和神经根,不波及软骨面处理问题,不导致前纵韧带断裂,椎体前方崩开,截骨面对合好,愈合快,脊柱三柱稳定  相似文献   

15.
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经腰椎椎弓根楔形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12例男性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平均年龄36岁。手术采用一期后路经L3椎弓根截骨矫形,截骨节段上方和下方至少2个节段椎弓根螺钉矫正固定。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颌眉线/垂线夹角和脊柱侧位X线L2~4椎体Cobb角度。结果患者颌眉线/垂线夹角由术前平均76.3°矫正到术后平均17°,而L2~4的Cobb角度由术前平均后凸6.7°矫正到术后平均前凸48.6°。所有患者能够平视行走,矢状面平衡和步态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于严重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经腰椎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双椎体截骨术矫正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双椎体截骨矫正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15例颌眉角90°以上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平均年龄34.5岁.手术均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连续或者间隔椎体行双椎体截骨矫形,并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身高、颌眉角、矢状面失平衡距离和截骨部位Cobb角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231~420min,平均326min;术中出血950~4600ml,平均2290ml.6例患者硬脊膜与椎板粘连,切除椎板时出现硬脊膜破裂并脑脊液漏,经严密缝合及控制引流后伤口按期愈合;1例患者矫形中已融合的C5/6处发生骨折,术后给予硬颈托固定6个月后融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积极抗炎治疗痊愈出院.患者身高由术前122.5±10.4cm矫正到术后163.6±10.0cm,颌眉角由术前平均102.6°±9.4°矫正到术后19.5°±11.6°,矢状面失平衡距离由术前43.7±5cm矫正到术后11.3±6.1cm,脊柱侧位X线片上截骨部位Cobb角由术前后凸67.1°±24.5°矫正到术后前凸9.7°±25.1°,经统计学处理各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于颌眉角90°以上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经椎弓根双椎体截骨可以有效矫正患者后凸畸形,外观和功能均可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Zeng Y  Chen ZQ  Guo ZQ  Qi Q  Sun CG  Li WS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6):1234-1237
目的 探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对21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患者行后路截骨矫形手术,其中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20~57岁,平均39.5岁.在患者术前全脊柱X线片和CT上测量躯干矢状位平衡和胸腰椎后凸角度,并在外观相上测量颌眉角.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截骨,确定手术方式.具体手术方式有:单节段闭合截骨矫形16例;单节段前方撑开-后方闭合截骨矫形3例;胸腰段经椎弓根联合腰段Smith-Peterson截骨2例.观察患者术后矢状位失衡、颌眉角和胸腰椎后凸角度的恢复情况,并评价患者的症状恢复情况和治疗满意度.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为4.4 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770 ml.术前平均胸腰椎后凸角为62.1°,矢状位正失衡平均为172.9 mm,颌眉角平均为34.9°.术后平均随访28.8个月,平均胸腰椎后凸角改善率为60%;矢状位正失衡改善率为64%;颌眉角改善率为98%.随访时患者腰背痛的改善率为64%,总的治疗满意度为95%.结论 针对不同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特点,在术前模拟截骨设计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后路截骨矫形方法,可以达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截骨矫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行截骨矫形术治疗126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资料,其中18例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男15例,女3例;手术时年龄25~56岁,平均36.8岁;术前后凸Cobb角57°~96°,平均76.3°;患者术前ASIA分级均为E级。回顾术中操作情况,分析术后发生神经并发症的原因。结果 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9个月,平均35个月;术后后凸Cobb角为19°~38°,平均27°;获得截骨角度31°~76°,平均49.3°,外观得到明显改善。3例(2.4%,3/126)发生脊髓损伤,其中1例在T12截骨处产生矢状面移位,术中经调整上下螺钉高度和预弯棒角度,重新恢复截骨处的矢状面排列后患者无异常;1例截骨闭合后椎管狭窄导致脊髓受压,重新减压后患者随访无异常;1例术中发生医原性颈椎骨折脱位造成脊髓损伤,复位固定后6个月随访时ASIA分级为B级。15例(11.9%,15/126)发生神经根损伤,其中2例为截骨闭合时L3神经根受到挤压,1例为L3椎弓根置钉失误所致,以上3例患者表现为股四头肌乏力;其余12例表现为相应神经根区域皮肤麻木,主要原因是截骨时神经根受到过度牵拉,截除椎弓根下壁时过度激惹神经根;经脱水、神经营养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 神经损伤是截骨矫形术中灾难性并发症。认识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特点,避免截骨端发生位移,截骨处充分减压,正确摆放患者手术体位,能够有效降低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强直性脊柱炎颈胸段后凸畸形截骨矫正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作者自1961—2002年,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后凸560例,其中颈胸段后凸截骨矫正手术仅作了3例,其余病例均为胸腰段和腰段的截骨术。560例患者中合并明显颈胸段脊柱后凸的患者17人,但由于该节段截骨的危险性大,想来想去未敢大量开展这项工作,只是近10a来在应用田氏脊柱骨刀作全脊柱截骨术的基础上,才着手这项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的经验,愿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治疗28例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身高、颌眉角、矢状面失平衡距离和截骨部位后凸角,以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28~226 min,术中出血量960~4 580 ml。9例术中出现硬脊膜破裂,经严密缝合裂口并放置引流愈合;3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积极抗感染治疗痊愈;4例发生应激性溃疡,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症状消失。患者身高由术前110.6~135.4(122.6±11.2)cm矫正到术后150.6~175.8(160.8±9.66)cm,颌眉角由术前62°~112°(66°±26.3°)矫正到术后5.2°~21.4°(12.3°±6.2°),矢状面失平衡距离由术前12~28(16.6±4.6)cm矫正到术后4.5~13.8(8.6±3.2)cm,Cobb角由术前40°~145°(86.2°±20.3°)后凸矫正到术后-19.2°~21.4°(-2.6°±16.1°)前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2.6±0.5)年。末次随访时,患者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结论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可以有效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外观和生活质量均可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