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续观察40例肺癌病人的肺弥散功能变化,以及肺癌病人术前弥散功能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显示:(1)肺癌病人的肺弥散功能显著下降,且下降的程度与通气功能有关,通气功能损害组的弥散功能下降更为明显;(2)肺叶切除病人,由于余肺有较好的代偿能力,肺弥散功能并不象预想的那样,手术后有显著下降,(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前的弥散功能受损程度明显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随术前弥散功能的损害加重而增加;(4)如果肺癌病人术前DLCO/VA%<45%,加上有通气功能的损害,术后合并症发生率升高,对这类病人应尽量避免全肺切除。  相似文献   

2.
肺癌病人术前肺功能与术后并发症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连续40例肺癌病人的术前通气功能,以及术前通气功能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显示,(1)40例肺癌病人有48%合并有通气功能损害.(2)术后合并症发生率与术前通气功能明显相关,术后合并症发生率随术前通气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对肺癌患者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0月到2022年7月就诊于浙江省肿瘤医院,且新诊断肺癌(分期Ⅱa~Ⅲb)、接受新辅助ICI联合化疗治疗两个疗程、ICI治疗前后均完成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检查的患者。采集人口统计学信息、病灶大小与位置、治疗药物、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结果以及肿瘤退缩情况。通过配对t检验和秩和检验寻找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中存在治疗前后差异的参数,并通过多元线性Lasso回归和岭回归筛选可能影响治疗后肺功能变化的因素。结果:共纳入52例受试者,其中男性50例(96.15%),中位年龄67岁,鳞癌43例(82.69%)。36例(69.23%)患者新辅助治疗后肿瘤病灶出现了缓解(长短径和减少30%以上)。ICI治疗后,肺通气功能中吸气肺活量和流量容积环呼气曲线下面积较基线改善(均P<0.05);弥散功能中肺总量较基线改善(P<0.05),用力肺活量和第一秒用力呼吸量有升高趋势。多元线性Lasso回归和岭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吸气肺活量会对吸气肺活量改善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Beta值...  相似文献   

4.
8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改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肺功能仪对84 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测定。结果:肺通气功能指标 肺活量( V C) 、用力肺活量( F V C) 实测值、肺弥散功能指标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 D L C O) 糖尿病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 .05 , P< 0 .01 , P< 0 .01) ,并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多少及长期高血糖水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随机检测34例男性肺癌病人的性激素和T细胞亚群结果,与对照组检测比较,发现肺癌组睾酮(T)、雌二醇(E2)水平下降明显,T细胞亚群CD4下降,CD8上升,CD4/CD8比值缩小。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差异,提示该组男性肺癌在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同时伴性激素水平下降,特别是睾酮(T)下降明显,推测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在男性肺癌中对性激素变化起一定作用,也许通过某些机制使睾丸分泌功能减退,故对于男性肺  相似文献   

6.
结缔组织疾病(CTD)患者多有肺部损害,为探讨这部分病人的肺功能改变,我们选择了76例CTD病人测定其肺容量、通气、弥散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以及胸部X光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表现为混合性通气障碍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弥散功能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的变化情况及可能的病理生理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呈混合性通气障碍的稳定期COPD患者为COPD组,用体描箱测定其肺通气功能、肺容量和肺弥散功能,并设正常对照组。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肺活量(VC)、肺总量(TLC)、残气量(RV)、肺泡气量(VA)、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膜弥散量(DMCO)及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数据作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并就DLCO%pred、DMCO%pred及Vc%pred与各通气容量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OPD组患者肺通气功能、肺容量及肺弥散功能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COPD组患者的FVC、VC、VA及DMCO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的平均值均在66%以上;TLC%pred平均值较正常上限稍高;而FEV1、MVV、DLCO及Vc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的平均值异常偏低,在36%~44%之间;RV%pred平均值则异常偏高,达到188%。DLCO%pred、DMCO%pred及Vc%pred与FEV1%pred、FEV1/FVC、TLC%pred、RV%pred、RV/TLC及VA%pred等通气容量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表现为混合性通气障碍的COPD患者多处于疾病中后期,肺毛细血管床严重受损,肺毛细血管床容量显著下降,以及严重的气体分布不均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其弥散功能的下降首先源自Vc的减低,由于Vc的减低从而导致DLCO、DMCO也随之呈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在充分透析情况下,慢性肾功能不全血透患者达到充分透析指标时和1a后肺弥散功能、通气功能和肺容量的变化。方法:测定15例患者的Kt/V值、标准化蛋白质分解速率(NPCR)、尿素的时间平均浓度(TACurea)及肺功能。结果:肺弥散功能大致正常的仅有4例,通气功能11例减低,肺残气量13例升高。本组15例透析1a后FVC有所增加,RV/TLC下降,DLCO轻度下降,经统计学处理FVC增高、RV/TLC下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DLCO下降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充分透析,肺通气功能和肺容量有所改善,肺弥散功能并无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9.
黄微娜  杨军  谢春蕾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9):995-996,999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CTD)患者的肺功能改变,为CTD患者肺部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测定69例CTD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多数CTD患者存在肺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弥散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下降。其中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异常66例(95.65%)。结论 DLCO下降最显著,是较敏感的基础肺功能指标。肺功能测定可早期反映CTD患者肺部疾病的病情进展和程度,对CTD患者肺部损害的评估和及时治疗有较大帮助,应作为CTD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弥散功能改变及与其它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123例COPD患者的肺弥散功能进行检测,并与84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COPD患者的弥散功能指标低于正常范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DLCO%与VC%、FEV1%、FVC%、FEV1/FVC%、MVV%等指标呈正相关,FEV1/FVC%、MVV%与DLCO/VA%呈正相关;RV/TLC与DLCO%、DLCO/VA%呈负相关。弥散功能随阻塞程度加重而下降。无肺气肿组、轻度肺气肿组的弥散功能指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相比无差异。中度、重度肺气肿组弥散功能指标低于正常,与无肺气肿组及轻度肺气肿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OPD患者存在弥散功能的减退。肺通气阻塞程度及肺气肿的程度对之均有影响,弥散功能指标与通气功能指标、肺气肿指标明显相关。COPD患者弥散功能检测对病情发展及肺气肿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2型糖尿病病人行肺功能检查,观察其肺通气及弥散功能的变化,为早期正确诊断糖尿病肺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年龄在40-50岁,病程在5-10年50例为一组;另50例为年龄在50~60岁,病程大于10年为一组.选择健康无肺脏惠,无吸烟史者50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肺通气及弥散功能检查.结果 糖尿病患者通气功能减低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VC、FVC、和FEF25%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肺容积下降、气道弹性减退.2型糖尿病患者的弥散功能比正常人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存在着肺弥散障碍及通气功能减退,病程越长,肺弥散障碍及通气功能减退越明显.对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早期肺功能检查,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肺癌肺功能改变。方法:采用美国麦加菲公司生产的肺功能检测仪分别对25例COPD并发肺癌,50例COPD,25例正常对照实施肺功能检测。结果:COPD并发肺癌及单纯COPD患者肺功能均较正常对照损伤严重,而COPD并发肺癌弥散功能较COPD患者下降明显(P〈0.05)。结论:动态观察COPD肺功能情况,在肺功能下降的基础上,发现弥散功能下降明显,应考虑并发肺癌  相似文献   

13.
高频通气对煤工尘肺合并COPD肺弥散功能的影响黄本学(徐州矿务局职业病防治院门诊部221060)高频通气(HFV)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对提高氧分压有肯定疗效[1·2]。近年来国内应用HFV对肺弥散功能方面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对30例肺弥散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高芬 《青海医学院学报》1998,19(2):21-21,23
测定了28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和24例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SPF)患者的肺功能的5项指标,结果显示:IPF组肺总量,用力肺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较SPF组下降显著(P〈0.01),一秒率显著升高,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SPF组由于小气道病发生率较高,一秒率较IPF组明显降低(P〈0.01)56%的病人表现为混和性通气障碍,另因SPF组病变范围较局限,肺功能改变较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并与4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肺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有并发症组肺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较无并发症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受损,肺脏是糖尿病病变的靶器官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煤矽肺患者肺功能随时间推移的变化情况,并比较I、Ⅱ期矽肺病人肺功能损害变化情况。方法:监测65例煤矽肺患者4年中VC(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FEV1(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MMEF(最大呼气中期流速)、V50、V25(50%、2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反应大气道功能的指标下降程度相对较轻。其中VC基本正常,FVC和FEV1在4年内呈轻度异常,并均逐年下降;反应小气道功能的MMEF、V50、V25在检测时已经明显下降,尤以V25为甚。并逐年下降;I、Ⅱ期矽肺病人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测定值随矽肺类别的上升而下降,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矽肺患者的肺功能监测指标均低于正常,并呈进行性下降趋势;Ⅱ期矽肺病人肺通气功能较I期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不同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 2 型糖尿病(DM)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130 例 2 型 DM 患者分别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低各分为 3组,分别检测各组肺通气、弥散功能。对照组为本院体检健康人群 40 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和中度DM组的肺通气功能(VC、FEV1、MVV、TLC)及弥散功能均无明显改变(P〉0.05)。重度 DM 组在肺通气功能(VC、FEV1、MVV、TLC)及弥散功能(DLco)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降低(P〈0.01)。低 HBAlc 组的肺通气功能(VC、FEV1、MVV、TLC)及弥散功能无明显改变(P〉0.05);中、高 HBAlc 组在肺通气功能(VC、FEV1、MVV、TLC)及弥散功能(DLco)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降低。结论 2 型 DM 患者中,过高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高于正常均能加重肺功能损害,及时合理控制血糖可能是降低肺功能损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周怡  张金花  赵卫国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2):169-171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肺功能最大呼吸流速容量曲线(MEFV)变化的意义及其变化与气道阻力(Raw)、用力肺活量(FVC)测定相关性。观察放/化疗后弥散功能和肺CT的改变。方法测定36例肺癌患者的MEFV、Raw及弥散功能,并对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肺癌病人存在FVC、FEV1、PEF、V!50、V"25下降,且这种下降在放/化疗后更明显,PEF、V#50下降与吸/呼气的气道阻力呈负相关,与FVC呈正相关。肺癌患者在放/化疗后1、2年Dlco、Co减少,CT所见存在28.57%肺间质病变。结论肺癌病人肺功能表现可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当气道阻塞严重时,PEF、V$50、V%可同时下降,说明PEF的下降可与小气道的阻塞有关,V50下降也可与用力大小有关。DLco可与CT一样作为敏感指标观察放/化疗后肺间质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中晚期肺癌化疗前后免疫功能状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及化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琼脂扩散法测定免疫球蛋白。结果 化疗组化疗前外周血CD4^ 、CD4^ /CD8^ 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化疗后与化疗前比较也有显著降低(P<0.01);而化疗前CD8^ 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化疗后较化疗前显著升高(P<0.05)。化疗组化疗前IgA、IgM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后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5);化疗前IgG与对照组比较增高(P<0.05),化疗后与化疗前比较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中晚期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下降,体液免疫功能下降,化疗后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均较化疗前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与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pneumonia,COP)的临床、肺功能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3月-2012年6月经病理确诊的7例NSIP和12例COP住院患者的临床、肺功能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NSIP和COP均有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及咳痰;与NSIP比较,COP发热、乏力和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更为明显;NSIP和COP肺功能均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下降及弥散功能下降;与COP比较,NSIP患者的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以及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显著减低(P〈0.05)。6例NSIP患者胸部CT为双下肺磨玻璃影,而11例COP患者表现为沿胸膜下或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肺实变影。结论 NSIP与COP呼吸系统症状无明显差别,后者全身症状明显。NSIP限制性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下降更明显。两者胸部CT表现不同,肺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