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认为溃疡性结肠炎 (UC)是特定免疫功能障碍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主要治疗药物是类固醇激素和抗炎药。但这些药物不能彻底治愈UC ,并有副作用。NF κB是一种与许多基因的转录启动有关的核因子。它是Rel/NF κB信号传导通路的关键成员。通过靶基因的表达产物 ,NF κB参与免疫反应、感染、炎症以及细胞调亡、细胞周期和分化的调控 ,故与人类多种疾病 ,如炎症、肿瘤的发病关系极为密切[1] 。如何通过调控该信号通路来控制相关疾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现将Rel/NF κB信号传导通路与UC的生物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为特征的临床危重症。其病理生理基础是多种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参与的炎症反应。在细胞水平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固有细胞损伤 ;在分子水平表现为促炎症性细胞因子和粘附因子的过度表达及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研究表明 ,核因子 -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 κB)和细胞凋亡 (Apoptosis)在 ARDS的发病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综述近年来 NF-κB和细胞凋亡在 ARDS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最新研究。1  NF- κB与 A…  相似文献   

3.
核因子是调控基因表达的 DNA结合蛋白。核因子 κB(NF κB)是1986年首次由 Sen和 Baltimore发现并报道的,当时被认为是一种存在于 B细胞内的调控kappa轻链基因表达的增强子结合蛋白,并因而得名。现已知,NF κB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转录因子,在应激、炎症和免疫反应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NF κB在肺部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作一综述。1 NF κB的结构功能、活化及调节NF κB 是由两种 Rel 家族蛋白组成的能与DNA结合的二聚体蛋白质。每种 Rel 蛋白单体都具有由大约 300 个氨基酸序列组成的同源结构域,它们具有可与DNA结合、与I…  相似文献   

4.
核因子-κB与急性胰腺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因子 κB(NF κB)是一种能与体内多种细胞基因启动子部位相结合的核蛋白 ,在机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凋亡调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其过度活化可引起多种病理生理反应。目前研究发现NF κB参与急性胰腺炎 (acutepancreatitis ,AP)的发病机制 ,NF κB成为AP治疗的一个诱人的新靶点 ,选用NF κB特异的选择性抑制剂对其活性进行适当调控 ,为最终治愈AP展现了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肺保护性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兔肺部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观察肺保护性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家兔肺部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生理盐水肺泡灌洗法复制ARDS家兔模型 ,将 36只家兔随机分为 6组 :(1)正常对照组 (N组 ) ,(2 )ARDS模型组 (M组 ) ,(3)小潮气量 (VT) 最佳呼气末正压 (PEEP)组 (A组 ) ,(4)常规VT 最佳PEEP组 (B组 ) ,(5 )小VT 高PEEP组 (C组 ) ,(6 )高VT 零PEEP组 (D组 )。机械通气 4h后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 (W/D) ,迁移率改变电泳法 (EMSA)测定肺组织核因子κB(NF κB)活性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mRNA表达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检测肺组织TNF α及IL 10浓度。结果 A组肺组织W/D为 5 6± 1 1,不但显著低于B组(6 6± 0 8)和D组 (6 9± 1 0 ) ,而且也显著低于C组 (6 6± 1 0 ,P均 <0 0 5 ) ,但与M组 (5 8± 0 5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A组肺组织NF κB活性 (331± 113)显著低于B组 (45 5± 6 3)、C组 (478±74 )和D组 (6 4 5± 16 2 ,P均 <0 0 5 ) ,其中D组NF κB活性最高。与A组比较 ,B、C和D组肺组织TNF α及IL 10mRNA表达及浓度显著增高 ,其中D组TNF α和IL 10mRNA表达及其浓度在各组中最高。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 (MPO)及丙二醛 (MDA)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NF κB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将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8只 ,实验组 2 4只 (2、6、12h时间点各 8只 ) ,地塞米松处理组 8只 ,在血液中单个核细胞和肺组织的细胞核提取物中 ,应用电泳迁移率实验和超迁移率实验检测NF κB的激活水平和组成NF κB的亚单位。结果 在卵蛋白致敏的豚鼠 ,诱喘后 2h ,血中单个核细胞NF κB的活性 (2 44 1± 2 4)与对照组 (16 7 0± 4 6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6h达到最高水平 (2 94 7± 3 2 )。进一步利用超迁移率实验证实 ,p5 0和p6 5抗体均参与NF κB的组成。在肺组织 ,诱喘后 2hNF κB的活性为 (176 0±4 0 ) ,与对照组 (6 7 3± 2 5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6h达到最高水平 (2 82 3± 6 8)。进一步利用超迁移率实验证实p5 0抗体参与。地塞米松干预后NF κB活性 (2 35 4± 3 3;10 4 6± 8 4)与实验组对照组 (2 94 7± 3 2 ;2 82 3± 6 8)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NF κB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 ,NF κB的激活和持续的高水平表达提示 ,NF κB可能通过调节参与哮喘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炎症因子的表达 ,从而使淋巴细胞的激活增生 ,炎症细胞迁移到肺脏炎症部位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地塞米松抑制NF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 κB)是否参与被动致敏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 (HASMC)增殖及是否是蛋白激酶C(PKC)激活后的下游途径。方法 用 10 %哮喘患者血清被动致敏HASMC ,以10 %非哮喘者血清为对照 ,并用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 (PDTC)及 12 肉豆蔻酰 13 乙酸佛波酯 (PMA)干预HASMC ,用流式细胞术、MTT法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ASMC增殖 ;NF κBp6 5 免疫荧光技术及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 (EMSA)检测NF κB活性。结果  (1)哮喘血清处理的HASMC ,S期细胞比例、吸光度值 (A值 )、PCNA表达阳性率、NF κBp6 5阳性率及EMSA灰度值均较对照血清组增加 (均P <0 0 5 ) ,PDTC预处理后上述指标均下降 (均P <0 0 5 )。 (2 )PMA 哮喘血清处理HASMC后 ,S期细胞比例、A值、PCNA表达阳性率、NF κBp6 5阳性率及EMSA灰度值分别为 (2 5 5 2± 3 38) %、0 5 72± 0 0 5 4、(81 2± 10 2 ) %、(2 6 5± 5 0 ) %和 716 5 4± 12 2 93,PDTC预处理后上述指标均下降 (均P <0 0 5 )。结论 NF κB参与了哮喘血清被动致敏的HASMC增殖 ,在其增殖中存在着PKC/NF κB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8.
核因子 κB(NF κB)是一个结合DNA的蛋白因子家族 ,参与许多前炎症介质分子转录水平的调控 ,包括细胞因子 (如IL 1β、TNF a、IL 6、IL 8、TGF等 )、粘附分子 (ICVA 1/CD54、ECVA 1/E 选择素、CCVA 1/CD10 6)、酶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环氧合酶 2 )。这些分子大多是促进肺间质性疾病发展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循环中核因子κB(NF κB)活性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76例入选患者周围血白细胞中NF κB的活性。分为对照、稳定型心绞痛 (SAP)、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急性心肌梗死 (AMI) 4组。结果 对照组NF κB活性为 ( 0 6 1± 0 35 ) μg ,稳定型心绞痛 (SAP)为 ( 0 5 9± 0 39) μg ,两组比较P >0 0 5。在 0~12h、12~ 2 4h、2 4~ 4 8h、1周时段UAP患者NF κB活性分别为 ( 1 12± 0 10 ) μg,( 1 4 1± 0 18) μg ,( 1 18± 0 13) μg ,( 0 82± 0 18) μg。AMI各时段NF κB的值分别为 ( 1 2 8± 0 14 ) μg,( 1 6 9± 0 4 1) μg ,( 1 5 5 ± 0 4 5 ) μg ,( 0 89± 0 0 6 ) μg。对照组和SAP组分别与UAP组、AMI组各时段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NF κB在ACS患者循环中活性增高 ,与ACS患者急性心肌缺血事件有密切的关系 ,可能反映冠心病病情的活动情况 ,并在UAP及AMI中有不同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 核因子κB(NF κB)信号转导通道对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HPASMCs)增殖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PASMCs ,用工具药PKC激活剂 12 肉豆蔻酰 13 乙酸佛波酯 (PMA)和NF 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PDTC) ,将HPASMCs分为对照组、PMA组和PMA PDTC组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培养。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VEGFmRNA表达 ,Westernblot法检测VEGF和NF κB的抑制蛋白IκBα蛋白表达 ,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F κBp6 5的表达和定位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时相分布。结果 ( 1)NF κBp6 5胞核染色阳性率、IκBα蛋白相对表达量及细胞周期G2 /M % :常氧或缺氧PMA组与相应对照组、PMA PDT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5 ) ;缺氧PMA组与常氧PM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 2 )VEGFmRNA和蛋白表达 :常氧对照组、PMA组、PMA PDTC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缺氧PMA组均高于缺氧对照组、缺氧PMA PDTC组、常氧PMA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5 )。 ( 3)缺氧PMA组NF κB胞核染色阳性率、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G2 /M %之间均呈正相关 (r =0 5 87~ 0 710 ,P均 <0 0 5 )。结论 常氧培养HPASMCs存在PKC NF κB信号转导通道 ;  相似文献   

11.
Zhang HP  Xu YJ  Zhang ZX  Ni W  Chen SX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0):756-759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C(PKC)与核转录因子 κB (NF κB)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取 15例非COPD肺癌患者 (A组 )及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 15例COPD伴发肺癌患者 (B组 )因肺癌行肺叶切除术后的外周肺组织。用逆转录 (RT) PCR对PKCαmRNA表达进行半定量 ,Westernblot检测PKCα蛋白质表达 ,免疫组化法检测NF κBp6 5的表达和定位 ,凝胶电泳迁移率试验 (EMSA)检测NF κB/DNA结合活性。结果  (1)B组患者第 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 (FVC)、动脉血氧分压 (PaO2 )明显低于A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t=7 73~ 13 96 ,均P <0 0 1)。 (2 )B组PKCα/GAPDHmRNA和PKCα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A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t=7 6 4、2 2 2 7,均P <0 0 1)。 (3)NF κBp6 5胞核阳性率B组明显高于A组 (t =112 79,P <0 0 1) ;B组NF κB/DNA结合活性是A组的约 3 2倍 ,差异有显著性 (t=10 4 80 ,P <0 0 1)。(4 )B组PaO2 与NF κBp6 5胞核阳性率呈负相关 (r =- 0 70 90 ,P <0 0 5 )。结论 COPD患者肺组织中PKCα表达、NF κBp6 5核表达及NF κB/DNA结合活性明显增加 ,提示PKCα和NF κB的活化可能与COPD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抑制转录因子核因子保护大鼠心肌缺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核因子 (NF κB)在大鼠心肌缺血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抑制NF κB激活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异丙肾上腺素 (Iso)组、Iso加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PDTC) 5 0、10 0、15 0mg/kg组 ,每组 8只。Iso造成心肌缺血模型 ,腹腔注射PDTC抑制NF κB的激活 ,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VCAM 1)、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乳酸脱氢酶 (LDH)及心肌匀浆中SOD、MDA的水平 ,免疫组化观察心肌NF κB的激活程度。结果 :腹腔注射Iso引起典型心肌缺血损伤的组织学改变 ,NF κB在缺血组织的血管壁及浸润的炎性细胞中大量激活 ,血清中LDH、TNF α、VCAM Ⅰ、MDA的含量及心肌匀浆中MDA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清及心肌匀浆中SOD活力均显著低于正常 (P <0 .0 1)。而用PDTC抑制NF κB ,上述改变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减轻 ,其中PDTC 15 0mg/kg剂量组可显著减轻Iso造成的心肌缺血损伤 ,只有极少量的NF κB被激活 ,血清及心肌匀浆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NF κB在心肌缺血过程中被大量激活 ,产生相应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等递质 ,造成心肌损伤 ,抑制NF κB激活 ,能起到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为一全身性疾病。以滑膜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关节破坏为特点。目前 ,其发病的免疫和炎症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新近的研究多聚焦于促炎细胞因子。核因子κB (NF κB)参与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调控 ,其最初是由Sen等[1] 从B细胞核提取物中发现的一种能与免疫球蛋白κ轻链基因的增强子κB序列(GGGACTTTCC)特异结合的核蛋白。后来发现其广泛存在于许多类型细胞中 ,可控制多种基因的表达。但NF κB参与RA发病中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本实验研究NF κB在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核表达 ,探讨NF κ…  相似文献   

14.
双歧杆菌影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 (UC)患者肠黏膜内核因子κB (NF κB)的表达和激活的影响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IL) 1β、IL 10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30例UC患者经治疗后 ,应用Western蛋白印迹分析检测NF κBp6 5表达情况 ;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检测NF κB与DNA结合活性 ;逆转录 PCR检测肠黏膜内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应用双歧杆菌后 3例复发 ,对照组 14例复发 ,与对照组相比 ,NF κB与DNA结合活性明显降低 ,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 (治疗前 0 82± 0 0 5 ,治疗后 0 31± 0 0 5 ,P <0 0 1) ;双歧杆菌明显抑制了TNF α、IL 1β的表达 ;提高IL 10的表达。结论 双歧杆菌的作用可能与抑制NF κB的激活、降低TNF α、IL 1β等致炎因子的表达 ,提高IL 10等抑炎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核因子κB (NF κB)在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 ,以探讨类风湿肺的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给大鼠右后足足跖部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 (CFA)建立类风湿关节炎 (RA)的动物模型—AA。用蛋白质印迹 (Westernblot)法研究AA大鼠肺组织中活化NF κB蛋白水平 ,用原位杂交法进一步研究AA大鼠肺组织中NF κBmRNA水平 ,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在AA大鼠肺组织中可见肺泡变形 ,肺泡毛细血管基底膜损伤 ,间质内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AA组活化NF κ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 ) ,NF κBmRNA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 )。NF κBmRNA主要表达于肺内巨噬细胞、浆细胞以及浸入肺间质内的淋巴细胞中。结论 AA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与RA患者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相似 ,且NF κB参与AA肺组织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细胞中核因子-κB对靶基因的转录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细胞不仅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生物屏障,而且还具有内分泌功能。核因子(NF) κB在 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被许多刺激激活,而且很多与炎症反应有关的基因都含有NF κB结合位点。 NF κB/IκBα系统在血管内皮细胞激活中起着关键作用,NF κB有可能成为炎症反应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核因子 (NF) κB是一种基因调控蛋白 ,通过调控许多与炎症有关的蛋白基因参与肺部的炎症、免疫反应[1] 。本研究通过检测吸烟与不吸烟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肺泡巨噬细胞 (AM )NF κBp6 5和细胞间黏附分子 (ICAM) 1的表达 ,来看一看吸烟对人AMNF κB和ICAM 1表达的影响及二者在吸烟所致慢性气道炎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 15例 ,男 12例 ,女 3例 ,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诊治规范 (草案 )。分为 2组 ,(1)吸烟组 :8例 ,均为男性 ,年龄 (5 3± 1…  相似文献   

18.
自1986年发现核因子-κB(NF-κB)以来,由于在炎症性疾病中的特殊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NF-κB是在进化学上高度保守的一种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并调节多种前炎症介质的表达.1 NF-κB/REL的生物学特性NF-κB亚单位克隆已经揭示其内部有一个保守的中心区域,Rd同源结合域.内含DNA结合区,二聚体化区和核定位序列,分别负责DNA结合,二聚体化和与IκB家族成员相互作用以及携带核定位信号(NLS).在哺乳动物中NF-κB/Rd家族有5个多肽链亚基,P50/P105,P65/Rel A,C-Rd,Rel B,P52/P100.根据c-末端的不同NF-κB家族成员共分两组:(1)P50(NF-κB1)和P52(NF-κB2)它们分别由前蛋白P105、P100∑铯-末端含锚蛋白重复序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 κB (NF κB)活性水平变化及其与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的关系 ,以探讨识别与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的炎性指标。方法 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 6 0例冠心病患者 [30例ACS ,30例稳定性冠心病 (SCHD) ]及 30例对照组的血浆sICAM 1浓度和外周血单核细胞NF κB活性。同时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NF κB活性与sICAM 1浓度相关性。结果 ACS组NF κB活性和sICAM 1浓度显著高于SCHD组和对照组 (P <0 .0 1) ,而且NF κB活性与sICAM 1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但SCHD组NF κB活性和sICAM 1浓度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ACS组NF κB活性和sICAM 1浓度升高 ,提示其可能与ACS的发生有关 ,血浆sICAM 1浓度水平升高可能是通过NF κB调节途径而实现。  相似文献   

20.
Zhang N  Xu YJ  Zhang ZX  Li CQ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5):328-332
目的 探讨NO 核因子κB(NF κB)信号通路在哮喘患者T细胞细胞因子表达及细胞增殖、凋亡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原位杂交、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EMSA)、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双抗夹心ELISA、四甲基偶氮唑蓝微量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硝普钠(SNP)及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IL 4、IL 5、IFNγ表达及T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 (1)哮喘患者T细胞IL 4、IL 5mRNA和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均较对照组高,IFNγmRNA和蛋白表达及T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低(P<0 05); (2)低浓度的SNP能上调上述3种细胞因子表达,并使T细胞增殖反应增强、凋亡反应减弱;而中、高浓度的SNP却使上述3种细胞因子表达及细胞增殖率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并使T细胞凋亡率增加; ( 3 )PDTC可抑制10μmol/LSNP对IL 5和IFNγ表达的促进作用,增强1mmol/LSNP对IL 5和IFNγ表达的抑制作用,同时PDTC可减弱10μmol/LSNP对T细胞增殖反应的促进作用,增强1mmol/LSNP对T细胞增殖反应的抑制作用; (4)低浓度的SNP能明显增加NF κB活化细胞百分率及NF κB活性(P<0 05),而中、高浓度的SNP却显著减少NF κB活化细胞百分率及NF κB活性(P<0 05)。结论 哮喘患者T细胞细胞因子表达增多及细胞增殖反应的增强、凋亡反应的减弱与NF κB活化的异常增高有关。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