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我市食物中毒报表统计.1984~1996年发生进食贝类鲜品中毒4起,中毒23人,死亡5人。中毒可疑贝类鲜品全部来源于大亚湾区海域。现将这4起中毒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贝类毒素是由海洋中的有毒藻类通过食物链传递给藻食性的贝类等生物,并在其体内蓄积形成的有毒高分子化合物.作用于人体时反应快、无适宜懈毒剂,轻则危害人体健康,重则导致人体死亡.广东省近岸海域是有毒赤潮的高发区,已发生多起由贝类毒素引起的中毒事件.在所有的贝类产品食物中毒事件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SP)中毒被认为是对健康危害最严重之一.  相似文献   

3.
连云港地区贝类食源性中毒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烨 《职业与健康》2008,24(19):2065-2067
目的探讨由连云港海域的半褶织纹螺和时螺引起的贝类食源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毒素性质。方法按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SN0352—95:“出口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测定螺肉及其内容物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螺肉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结果1991--2003年连云港地区发生半褶织纹螺中毒11起,2004年宁夏银川1起;时螺中毒1起,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生物测定法)均检出麻痹性贝类毒素(PSP);上述贝类检样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检出河豚毒素TFX及其衍生物。结论鉴于海洋环境及生物污染严重,为保障食者安全,应对贝类毒素性质进一步研究、监测。  相似文献   

4.
据我市食物中毒报表统计,1984-1996年发生进食贝类鲜品中毒4起,中毒23人,死亡5人。中毒可疑贝类鲜品全部来源于大亚湾区海域。现将这4起中毒情况分析如下:三材料方法1.l流抒病学资料采用惠州市食物中毒报表和现场个案调查资料;海洋环境资料由惠州市大亚湾区澳头渔政管理站提供。1.2实验室检验中毒可疑样品送广东省食监所作贝类毒力生物测定。贝类毒化状况调查按卫生部食监检字(92)第031号文[l]进行。2结果2.三流行病学情况2.1.l发病季节与人群分布:4起贝类食物中毒发生在2-7月份(表1)。男女均有发病,但以儿童严重且病死…  相似文献   

5.
贝类引起甲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邱波 《中国公共卫生》1995,11(3):138-140
贝类引起甲型肝炎的研究进展山东省青岛市卫生防疫站(青岛266001)邱波(综述)孙克诚于瑞龙(审校)贝类多生活于浅海地带,捕捞容易,因食用贝类(特别是双壳贝)引起的甲肝日益增多.据报告,全世界每年发生的传染性肝炎中,因生食或食用未彻底加热的贝类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监测深圳海域贝类铅和镉污染状况,评估人群膳食暴露风险。方法 2015—2016年连续2年每月在深圳东涌、斜吓湾、杨梅坑和珍珠岛海域采集红蚝、花蚧、九孔鲍、青口、扇贝、牡蛎和珍珠贝7种贝类,检测其铅和镉含量,分析铅和镉含量在不同贝类、季节和监测地点的差异,以及评估人群膳食暴露量风险。结果共检测221份贝类样本,铅超标率最高为红蚝(39.13%),其次为花蚧(17.78%),其他品种未超标。镉超标率最高为扇贝(68.42%),其次为红蚝(56.52%)和珍珠贝(9.09%),其他品种未超标。从单项污染指数Pi来看,红蚝和扇贝的镉为轻污染。从综合污染指数P综来看,花蚧铅为中度污染,红蚝铅为轻度污染;红蚝镉为中度污染,扇贝镉为轻度污染。贝类铅和镉含量在每月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斜吓湾海域金属铅和镉污染均较为严重,而东涌海域金属铅和镉污染均较低。评估结果显示每人每周膳食贝类铅和镉暴露量分别为0.485、1.089μg/kg,远低于JECFA推荐的耐受摄入量。结论深圳本地海域贝类铅和镉污染较低,食用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7.
海洋贝类多糖的抗病毒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多糖作为高效、低毒的抗病毒成分,具有广阔的药用前景,已成为抗病毒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而以研发海洋贝类等资源为标志的"蓝色革命"正在全球兴起.人们已从多种海洋贝类中获得了大量结构新颖、作用独特的活性多糖,这些多糖有望成为抗病毒治疗中新的药物资源.此文对海洋贝类多糖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舟山海域贝类海产品中软骨藻酸含量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舟山海域贝类等海产品中软骨藻酸含量进行初步调查。方法:采集舟山海域出产的贝类等海产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的软骨藻酸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舟山海域贝类等海产品中软骨藻酸的总检出率为64%,含量范围为ND-1.68 mg/kg,含量中值0.21 mg/kg,贻贝等海产品中毒素含量相对较高。结论:舟山海域贝类等海产品中软骨藻酸总体含量远低于卫生标准限值,目前暂不存在食用风险。  相似文献   

9.
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frish poison,PSP)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海域,是一类对人类生命健康危害极大的海洋生物毒素,也是目前危害最大的贝类毒素。织纹螺对PSP有独特的富集能力,近年来,沿海地区时有因食用被PSP污染的贝类而中毒的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烟台海域贝类中副溶血弧菌的污染及其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烟台海域养殖环节、加工环节和零售环节贝类中副溶血弧菌(Vibio parahamolylicus,VP)污染水平,评价其潜在风险。方法依据GB4789.7-2008进行检测;采用快速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分析零售环节贝类的风险。结果烟台海域养殖环节、加工环节和零售贝类中VP检出率分别为4.71%、5.56%和15.79%,7-9月份是贝类污染VP的高峰期。零售贝类加热后食用,导致VP感染的风险值为5.53×10-5例/份,致病风险值为5.53×10-6例/份,全年的患病概率为2.4×10-5,7-9月份潜在危害最高,发病概率为1.8×10-5。结论烟台海域贝类养殖、加工及零售环节均存在VP的污染,海域固有微生物群以及加工、贮运、销售环节的交叉污染是VP的主要来源,零售贝类中VP的潜在致病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1.
贝类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带壳的软体动物的总称,大量产于我国沿海地区,如贻贝、扇贝、牡砺、杂色蛤、文蛤等。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易被胃肠消化吸收,是人们喜爱的海产品之一。贝类本身并没有毒,而是有些贝类摄食了有毒藻类如双鞭甲藻等,使其具有毒性。人们若吃了此种带毒的贝类,就会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12.
4起食用贝类引起的食物中毒福建省宁德地区卫生防疫站(宁德352100)郭胜利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地区沿海县(市)的渔村先后发生4起食用贝类引起的麻痹性贝类中毒。其中织纹螺2起,特管蜊螺和星虫状海葵各1起,均为渔民。中毒共20人,死亡4人。现报告如下。中...  相似文献   

13.
7起麻痹性贝类食物中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麻痹性贝类中毒系指食用被有毒藻类毒化的贝类而引起的食物中毒[1]。国内有关此类中毒报告不多。近年来,我区宁德、福鼎、福安等沿海县市的渔村先后发生7起食用贝类引起的麻痹性食物中毒。其中中华蟹守螺3起,红带织蚊螺2起,特管蛾螺和星虫状海葵各1起,多发生在...  相似文献   

14.
吴富忠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11):1383-1383,1400
海洋软体动物贝类麻痹性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的检测方法,通用的方法为生物测定法,即根据小鼠注射贝类提取液后的死亡时间,查出相应的鼠单位并进行体重校正后,计算确定每100g贝肉中PSP毒素的含量。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是以小鼠活体实验为基础,判定贝类产品的毒性大小。由于小鼠个体差异,使得检测结果具有高变异性和低敏感性。因此,欧盟对贝类产品PSP含量,特别规定了允许80μg/100g的限量。目前,我国检测PSP含量的方法SN0352—95《出口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检验方法》和SC/T3023—2004无公害食品《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仍采用小鼠生物测定法。为了准确检测贝类等水产品中PSP毒素的含量,本次用ELISA法进行实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肉品卫生》2005,(7):i014-i015
国内目前最大的海洋贝类净化、交易中心,6月29日在大连建成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6.
美国北卡罗里那州发生的贝类神经毒素中毒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贝类神经毒素中毒是一种较少见的综合征,特点是麻痹、冷热感觉异常、肌肉疼痛、眩晕、共济失调。其他症状还有腹痛、恶心、腹泻、直肠灼痛、头痛、心动过缓,以及瞳孔散大。此病是由于进食了含有海洋甲藻类短...  相似文献   

17.
贝类食物中毒病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浦昌 《现代预防医学》1999,26(4):441-442,463
目的;研究贝类食物中毒的病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通过对五起贝类食物中毒病因,流行特征,以及贝毒的毒力,化学结构进行分析,对中毒的季节,气象条件,赤潮的形成和贝类染毒的关系作了研究,结论:认为海洋环境的污染和赤潮是贝类染毒的主要途径,建议贝毒的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定为4MU(小白鼠单位),基层卫生监督机构的检验方法,应优选小白鼠生物测定法,沿海卫生监督机构应建立海水污染,赤潮,以及甲藻类生物和贝类带毒监测  相似文献   

18.
从污染的淤积海水及贝类中检出甲型肝炎病毒R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辽宁省近海海水及贝类甲型肝炎病毒的污染状况。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辽宁省近海海域淤积海水样品及贝类中的甲型肝炎病毒(HAV)RNA。结果 月牙湾淤积海水样检出HAVRAN,25份贝类样品中检出HAVRNA阳性5份。结论 辽宁省近海海水及贝类已受到HAV的污染,应加强卫生监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2017年漳州沿海一起赤潮引起的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中毒事件为研究起点,研究贝类海产品中的PSP在自然条件下的衰减情况。方法 在漳浦佛昙和龙海港尾海域采集牡蛎和贻贝进行PSP检测。结果 2017年6月8日相关海域海产品最大毒素总毒力为21 056.7 μg/kg,2017年6月26日海产品PSP总毒力值衰减86%以上,2017年7月20日海产品PSP总毒力值衰减97%以上,2018年12月所有海产品中PSP均未检出。结论 本次赤潮发生后,漳浦佛昙和龙海港尾两个海域贝类海产品约需45天净化周期方可食用,相关海域约需18个月净化至贝类毒素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20.
连云港市贝类中毒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贝类中毒的致病因子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防制此类事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1991年来发生在连云港市,因食用含有麻痹性贝类毒素的荔枝螺、泥螺引起中毒并致死亡的6起贝类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毒素性质进行分析.麻痹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按SNO 352-95进行.结果从中毒者食剩的荔枝螺和泥螺均检出麻痹性贝类毒素,该样品提取液可在1~6 min内致小白鼠死亡,毒素含量≥18万mU(100 g螺肉).结论 6起贝类中毒均由麻痹性贝类毒素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