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椎板后移回植的椎管扩大术治疗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作者报告棘突劈开、椎板后移回植的椎管扩大术治疗椎管狭窄症182例,使椎管容积扩大34.8%,横径扩大3.8mm,矢径扩大6.1mm。随访2年9个月,优良率86.6%,椎板愈合率96.9%。本文探讨少数椎板迟延愈合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如斜切椎板、缝合固定和腰背筋膜与棘上韧带悬吊缝合等。术后卧床10~12周,用石膏型保护。作者认为本法能有效的预防术后脊柱不稳,顽固性腰痛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棘突不全劈开回植椎管成形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制一种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方法:用棘突不全劈开回植治疗腰椎管狭窄31例,术前均作X线片、CT检查,部分病人还作MRI检查,随访8个月-4.5年,结果:临床症状缓管,椎管大满意,回植椎板棘突融合良好,脊椎稳定性好。结论:该术式为一种理想的椎管扩大成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腰椎管扩大成形术—椎板截骨再植与棘突植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腰椎管扩大成形术,系切除内侧部分关节突,扩大侧隐窝,将截下的椎板再植,使椎管之后壁后移以在椎管,保持椎弓后部结构完整并着重防止术后粘连。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或二者并存在的病人,临床应用85例,其中椎板截骨再植68例,随访1年以上者27例,结果优21例良5例,可1例,棘突植骨9例,随访1年以上者3例,优,良可各1例,半侧棘突也椎板截骨再植8例,随访1年以上者2例,皆优。  相似文献   

4.
腰椎管潜行扩大桥式椎管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不仅影响脊柱的稳定性,还可能并发腰椎管继发狭窄.作者采用腰椎管潜行扩大桥式椎管成形术治疗15例,优良率为93.4%。本术式特点:1.充分扩大椎管,包括神经根管。2.不破坏脊柱稳定性。3.保持原腰椎活动范围、4.不再形成新的压迫.  相似文献   

5.
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腰椎管狭窄症,并进行临床与影像学评估。方法:手术方法为单侧椎板显像棘突基底截骨,将棘突-韧带-骶棘肌整体推离对侧椎板。切除椎板上下缘和黄韧带,潜式扩大椎管和摘除椎间盘。35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该手术,术后进行疗效评分(Oswestry问卷)和腰椎管直径测量。结果:术后1年腰腿痛平均改善78.4%,术后4年平均改善76.3%,术后中期疗效下降不显著(P>0.05)。术后CT显示椎管矢径平均增加19.7%, 横径平均增加17.5%,棘突截骨后原位愈合率为91%。结论: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操作简单,神经减压充分,手术并发症少,腰椎稳定性破坏轻。该术式治疗单纯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后近、中期疗效和影像学评估满意。  相似文献   

6.
多节段开窗减压椎管潜行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腰椎管狭窄症呈节段性特点,对病变节段行手术治疗,应用多节段开窗减压椎管潜行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12例,结果平均随访38.6个月。疗效73例,良33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94.6%,结论多节段开窗减压椎管潜行扩大既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又保留了脊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4例报告张新力侯明朱本科张备基张林作者自1993年10月至1996年12月采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4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4例中,男28例,女6例。年龄47~73岁,平均...  相似文献   

8.
腰椎管开门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附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2年8月采用腰椎管开门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54例.男38例,女16例.年龄32~63岁,平均48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3年9个月.54例术前都进行X线摄片检查,CT或CTM检查。手术方法,采用单开门式37例,双开门式17例.全部经过门诊定期复查,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3年2个月,平均1年4个月。术后半年X线摄片复查见椎板及小关节融合良好,腰腿痛症状减轻或消失,下肢行走有力。根据优、良、可、差,四级评分标准。54例中,优38例,良10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占88.9%。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选择性融合减压节段结合棘突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采取选择性融合减压节段结合棘突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47~76岁,平均68岁。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确定减压部位和融合节段,应用JOA评分(29分法)对手术前后临床疗效进行主客观评价。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患者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随访时优良率91.43%。结论选择性融合减压节段结合棘突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带蒂复合体回植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避免椎板切除术后产生腰椎不稳和瘢痕粘连,作者采用带蒂复合体回植成形术治疗严重腰椎狭窄症36例。方法是把椎板,棘突及其间的韧带作为复合体掀起显露椎管,复合体两侧植骨或劈开棘突后回植成形扩大椎管。随访8个月以上者33例,优27例,良5例,差1例。术后腰椎后部结构得到重建,有利于腰椎稳定和正常活动,避免术后硬脊膜外瘢痕粘连。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details the quantitative three-dimensional anatomy of lumbar vertebrae L1-L5 from Asian (Singaporean) subjects based on 60 lumbar vertebrae from 12 cadavers.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measure the dimensions of the various parameters of the lumbar vertebrae and thereafter to compare the data with a study performed on Caucasian specimens.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with the aid of a three-dimensional digitiser. The means and standard errors for linear, angular and area dimensions of the vertebral body, spinal canal, pedicle, and spinous and transverse processes were obtained for each lumbar vertebra. From this comparis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mensions of the vertebral body of the Asian subjects are slightly larger, with a maximum average difference of 8% for the posterior vertebral body height. The dimensions of the spinal canal, pedicle, and spinous and transverse processes of Asian subjects are smaller. The greatest difference can be found in the spinal canal area and pedicle width, which are smaller by an average of 30% and 20%, respectively.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spinal canal depth, spinal canal area and pedicle width, all other parameters compared show a similar trend. The findings can provide more accurate modelling for analysis and spinal implant design and also allow more precise clinical diagnosis in sub-Asian groups.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自行设计保留棘突韧带结构,节段性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2例.该手术是经过一侧显露棘突及椎板,再由棘突基底部向对侧水平凿开手术范围内的棘突,并向对侧牵开棘突及骶棘肌,显露全椎板及小关节突,保留椎板中1/3椎管环完整,进行节段性扩大减压,最后将牵开的棘突韧带结构复位,并缝合固定.术后经6个月至4年随访19例,优良率达95%.作者认为该手术既能充分减压,又可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和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3.
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采用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术后进行临床与影像学评估。方法术式为后正中切口,显露一侧椎板后在棘突基底部截骨,并将棘突-韧带-骶棘肌推离对侧椎板,完成全椎板显露。切除椎板上、下缘和黄韧带,并潜式扩大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或摘除椎间盘。应用此术式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合并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中央型突出钙化、腰椎黄韧带骨化患者共37例。其中单节段减压24例,两节段减压13例。术后进行Oswestry疗效评分与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后1年随访34例,疗效优良率为82.4%;术后3年随访27例,疗效优良率为81.5%。术后CT显示椎管直径明显增加,棘突截骨愈合率为87%。结论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对腰椎后柱张力带结构破坏小,主椎管和侧椎管减压充分,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疗效较为满意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复合体截骨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手术要点,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经棘突椎板截骨将椎管后部结构整块取下,处理完椎管内病变后再将后部结构原位回植固定,完成椎管成形。随访病例126例,男85例,女41例,年龄16~78岁,平均47岁。其中椎间盘突出症23例,椎管狭窄及合并椎间盘突出42例,椎管内占位性疾患32例,胸、腰椎骨折29例;患病节段位于胸段13例,胸腰段25例,腰段88例;单节段59例,2个节段42例,3个节段25例;未做内固定的105例,附加内固定的2l例。结果所有病例的脊髓或神经根损伤均未加重,无感染,术后7~10d摄X线片观察,棘突椎板均恢复原位连续性,截骨区无1例发生移位。随访1~3年,复查截骨回置区情况,摄X线片复查,回植的组织均无移位,全部骨性愈合。本组126例中,优82例,良33例,可8例,差3例,优良率91.3%。结论该术式能够充分显露椎管,保留椎管的解剖结构,术后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防止瘢痕粘连压迫硬膜及神经根,是一种接近于解剖性重建的成形术。  相似文献   

15.
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椎板减压后椎板棘突复合体翻转 90°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 ,评价其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3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全椎板复合体切取后 ,翻转 90°回植重建椎管后壁的方法进行治疗 ,分别于术前、术后 1年及术后 5年进行下腰痛JOA评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术后 3个月复查CT示 :椎管成形术后 ,椎管扩大显著 ,大部分椎板棘突复合体已与周围骨质完全融合固定 (88% )。术后 1年时下腰痛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 ,术后 5年评分与术后 1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椎管成形术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 ,减少硬脊膜疤痕粘连的机会 ,椎管扩大明显 ,长期疗效肯定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防治下腰椎不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报告兼施后路椎体间融合术防治下腰椎不稳28例,除2例植骨块脱出再手术,均取得满意疗效。手术成功的关键有5:(1)下腰椎体间(L_4~S_1)手术;(2)植人骨柱比椎体间骨孔直径大1~2mm;(3)稍大坚质片嵌塞骨孔;(4)术后石膏制动;(5)手术面宽敞,采用椎板后移回植术显露。笔者认为本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摘除突出物后潜在的脊柱不稳是一种重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Su QJ  Wang ZW  Han N  He J  Wang TB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0):1577-1580
目的 了解椎管内T9~12神经根移位修复L2~4神经根、恢复截瘫后股四头肌功能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5 具成人尸体标本,其中男性2具,女性3具.完全显露胸段及腰段椎管,观察T9~L4神经根在脊髓上发出的部位,T12及L1椎体水平与椎管内各神经根之间的关系;测量T9~L4神经根在椎管内的长度,T9~L4神经根的直径,T9~L4各神经根起始部之间的距离,T9~12神经根自硬脊膜穿出到L2椎体中部水平的距离.结果 T9神经根发自T9椎体中部,L4神经根发自L2椎体中部;T9~L4神经根在椎管内的长度均值分别为16.12、22.97、30.43、43.47、56.02、70.03、88.70和113.65mm.T9~L4神经根的直径均值分别为2.45、2.04、1.96、2.18、2.32、2.56、3.10和3.26 mm.各神经根起始部之间的距离均值分别为22.87、25.08、28.47、27.38、29.78、31.93和31.00 mm.T9~12神经根自硬脊膜穿出到L2椎体中部水平的距离均值分别为118.69、95.82、70.74和42.27 mm.结论 T9~12神经根均可以作为动力神经;可以将L2椎体的中部作为受体神经吻合平面修复L2~4神经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999年2月至2005年12月。对34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改良的手术方式治疗。男25例,女9例:年龄35~63岁,平均46.4岁。病变部位:L4 5突出20例,L5S1 14例。症状表现一侧下肢痛重、对侧下肢痛轻21例;最初一侧下肢痛。后转为以对侧下肢麻痛重为主,而最初一侧下肢痛变轻者8例;双侧下肢痛无明显差异5例。术前CT影像显示椎间盘突出正中央型8例,旁中央型26例。手术在一侧椎板开窗术的基础上,咬除相应棘突,保留棘上韧带,并将棘上韧带牵向对侧,使椎管显露扩大,摘除中央突出之椎间盘,称之为“一侧椎板开窗棘突切除术”。结果:34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5年,采用侯树勋疗效评价标准,优20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91.2%。结论:一侧椎板开窗棘突切除术既达到椎管减压、摘除突出之椎间盘的目的,又保留了对侧椎板、棘上韧带,维持了后柱稳定,为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种改良新术式。  相似文献   

19.
背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后可能导致术后腰椎失稳,而且椎板缺损区易形成大量的瘢痕组织,与硬膜及神经根粘连,牵扯、压迫、卡压神经而引起严重的疼痛。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 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在防止椎管内瘢痕粘连及重建椎管后部结构中的长期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重建椎板切除术后椎板缺损12例进行随访。男8例,女4例;年龄41~73岁,平均56岁。重建节段:L21例,L33例,L44例,L4-L52例,L52例。10例使用1个人工椎板,2例使用2个人工椎板。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JOA评分从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情况及膀胱功能等方面对疗效进行评价,并通过影像学检测椎管矢状径变化。结果:12例患者获7~9年随访。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12.36±3.20)、(25.09±2.07)、(27.73±0.65)分;腰椎管狭窄节段术前椎管矢状径为(13.7±0.9)mm,末次随访时为(33.9±1.8)mm。术前、术后JOA评分和椎管矢状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腰椎正侧位X线片示内固定在位,无松动及断裂情况;CT检查示椎管明显扩大,形态良好,未见塌陷;CT三维重建示人工椎板与骨接触面愈合良好,椎管后壁结构完整、稳定;MRJ示椎管内无明显瘢痕形成,神经根、硬膜囊膨胀良好。按JOA评分标准:优10例,良2例。结论: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能有效防止椎管内瘢痕形成,恢复椎管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