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骨细胞起源于间充质的骨祖细胞或称前成骨细胞 (osteoprogenitorcell)。骨祖细胞大致可分为两类 :定向骨祖细胞 (determinedosteoprogenitorcell,DOPC)和可诱导骨祖细胞 (inducibleosteoprogenitorcell,IOPC)。在生理状态下DOPC为成骨细胞的主要来源 ,在骨折、脱钙骨基质修复 相似文献
2.
自人胚颅骨分离出的成骨细胞在含50mg/LVitC和10mmol/Lβ-甘油磷酸钠的M199+20%新生牛血清培养液内逐渐聚集、重叠而呈集落样生长,集落的中央有大量折光性强的颗粒沉积,经扫描电镜观察及电子探针分析,提示上述颗粒为钙盐沉积所致.表明体外培养的人胚成骨细胞可发生特异性钙化,进一步证实了所分离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大鼠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建立一种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研究不同培养时期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用成年雌性大鼠松质骨为培养细胞来源,组织块培养法和胰酶消化法相结合进行成骨细胞培养,并测定成骨细胞不同培养阶段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骨钙素(OC)分泌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鼠股骨骨髓单个核细胞行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根据加入成骨细胞培养液中相同浓度(1×10^-1mol/L)地塞米松的不同剂量将其分为20μl、30μl、40μl组,并设对照组(培养液中无地塞米松),分别采用倒置显微镜和瑞氏一姬姆萨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苏丹Ⅳ染色观察活细胞形态、数量及细胞内成分。结果地塞米松各组抑制细胞增生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均可转变为成骨细胞,而地塞米松各组均可抑制骨髓单个核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并促使其脂肪变性,尤以30μl和40μl组最强。结论地塞米松可抑制体外培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且作用与其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或增龄性骨丢失与老年人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特点密切相关。尽管高龄人群成骨细胞骨形成作用和破骨细胞骨吸收作用对骨骼的影响都逐渐下降,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1)骨形成功能持续降低,主要表现为:成骨细胞分裂增生能力降低、基质合成减少、对钙调激素的敏感性降低。这些变化与骨髓中前体细胞的快速减少有关,使高龄人群骨骼中成骨细胞群由于缺乏新生细胞的不断补充而功能退化。(2)骨吸收功能短暂激活,主要表现为:破骨细胞数量一度增加,而其泌酸和蛋白酶功能基本得以保持。(3)成骨细胞调节能力降低,主要表现为成骨细胞中RANKL和OPC表达失偶联。破骨细胞激活的机制和破骨细胞二次活跃产生不同骨平衡的意义值得探讨。作为建议,我们提倡在基础领域重视骨髓微环境中前体细胞分化增殖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7.
氟铝联合对体外培养人胚成骨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铝联合对体外培养人胚成骨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用无血清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将成骨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低铝组、高铝组、低铝低氟组、高铝低氟组、高铝高氟组共6组,观察氟铝共存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加入氟铝后第14天和第16天,高铝组及高铝低氟组的细胞存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低铝组和低铝低氟组(P<0.05)。高铝组的细胞变化坏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低铝组及低铝低氟组(P<0.05),高铝组加入不同剂量氟可抑制细胞的变性坏死率,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低铝组和低铝低氟组(P<0.05),而低于高铝组(P<0.05)。结论:高剂量铝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胚成骨细胞的生长发育并对其产生一定的毒作用,在高铝情况下,加入一定量氟可抑制铝对成骨细胞的毒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形成钙化结节的光镜电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新生大鼠颅骨分离出的成骨细胞在含50mg/L维生素C和10mmol/Lβ-甘油磷酸钠的DMEM+10%FCS培养液的逐渐出现聚集重叠而形成结节,VonKossa染色证实结节内有钙盐沉积,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染色显示结节的钙化与高活性酶的活动有关,电镜示结节内有大量的钙盐沉积在胶原纤维上,一些类似骨细胞的细胞被包埋在钙化骨质内,整个由细胞,胶原纤维和钙盐组成的三维结构似于体内膜内成骨。实验结果提示:体 相似文献
9.
牛煅烧骨与体外培养兔骨膜成骨细胞的相容性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观察煅烧骨与培养的兔骨膜成骨细胞的组织相容性,为将复合物植入骨缺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取材丰富的牛松质骨经脱脂、脱蛋白、煅烧等工艺处理制成的煅烧骨(true bone ceramic,TBC)为载体,将体外培养的兔骨膜成骨细胞复合到TBC,4,10和20d取材,行扫描电镜观察。设对照组。结果 4d后,煅烧骨面及孔内即有了细胞贴附生长,20d全部长满,有胶原纤维形成,对照组则没有。结论 煅烧骨与成骨细胞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人胚成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体外条件下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为研究骨代谢提供一种体外模型。方法取人胚胎颅骨骨膜,采用酶消化法获取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并传代。观察细胞形态,生物特性,绘制生长曲线,并经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成骨细胞以及比较冻存前3~5代与冻存后成骨细胞的特点。结果体外培养的骨膜成骨细胞形态多为梭形和多角形与成纤维细胞相似,3~5代成骨细胞生长特点稳定,具有成骨能力,冻存后成骨细胞生存率、增殖能力明显受到影响。结论自骨膜获取人成骨细胞培养方法易形,可大量培养高纯度的人成骨细胞供研究使用,冻存细胞不易作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5种不同体外培养人骨髓问充质干细胞(hMSCs)条件,找到一种能在质和量上均能满足需要的体外培养条件。方法使用Percoll-Paque液(1.073g/ml)分离人骨髓血,采用DMEM+15%的小牛血清、人体白蛋白、人血清、脐带血清及MesenCult培养基,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动态观察hMSCs的生长状况、细胞数量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纯化状况。结果5种培养条件在一定时相内均能获得较为纯化的hMSCs,但在生长速度和纯化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Mesen Cult是一种较为优秀的hMSCs培养基.胎儿脐带血清培养也能在短期内获得足量纯化的hMSCs.人血清的使用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补骨合剂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补骨合剂对骨髓基质细胞 ( MSC)增殖的影响 ,采用贴壁分离筛选法对 MSC进行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分析 ,用 MTT法检测补骨合剂对 MSC增殖的影响 ,结果发现补骨合剂刺激 MSC增殖与药物浓度有关 ,浓度为 1 0 0 μg/ml时达到最大效应 ,说明补骨合剂可以直接刺激 MSC增殖 ,使成骨细胞转化的数量增加 ,从而促进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自1986年来,我们共培养99只人眼的小梁组织,原代培养成活率为18.2%,其中供体年龄小于2岁者成活率22.5%;在24h内取材者为27.3%。共传14~16代,细胞生长呈有限性。成活的小梁细胞在第3~7代生长最快,细胞形态与活体小梁细胞相似。研究这些细胞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小梁细胞形态和功能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EGF165)和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双基因的新型真核表达载体pIRES-VEGF165-tPA,并通过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A.hy926细胞,验证载体的体外表达情况。方法将目的基因片段VEGF165和tPA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质粒中,体外瞬时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A.hy926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pIRES-VEGF165-tPA双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测序结果与预期相符;荧光计数显示体外瞬时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A.hy926细胞的转染效率约为(15.6±3.1)%;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转染pIRES-VEGF165-tPA质粒组细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高于各对照组(均P<0.01)。结论成功构建pIRES-VEGF165-tPA双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且实现其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A.hy926细胞中的表达,为进一步探索其在机械瓣膜抗凝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人表皮树突状细胞在皮肤的免疫反应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胎儿脐带血分选单核细胞,在体外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培养树突状细胞(MoDC),观察培养细胞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诱导分化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标志性抗原HLA-DR、CD1 a和CD80的表达;对诱导分化的细胞分别给予脂多糖体(LPS),LPS和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F)和单纯CGRF刺激,检测不同处理后MoDC表达IL-12 mRNA变化。结果脐带血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培养第7天呈现明显树突状分支,并可检测到HLA-DR和CD1 a分子的表达。结论CGRP对MoDC表达IL-12 mRNA的调节有双重性。 相似文献
16.
体外培养人牙髓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人牙髓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因正畸拔除的第一前磨牙,用酶消化法分离能够形成克隆且具有高增殖力的细胞,细胞以低密度接种传代培养;免疫荧光法检测第3代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取第4代细胞,用含有20%胎牛血清、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培养液诱导3周,茜素红染色观察诱导后细胞矿化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牙本质涎蛋白(DSP)表达,改良Kap low氏法检测诱导前后碱性磷酸酶的表达。结果诱导前细胞表达Stro-1、Cbfa-1、和Ⅰ型胶原,碱性磷酸酶呈弱表达,不表达DSP;诱导后细胞表达DSP,碱性磷酸酶呈强表达,并可见钙结节形成。结论分离所得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和分化能力,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相似的表面标志,并在诱导后表达DSP而具备牙髓干细胞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昆明种雌鼠经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SM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超数排卵,与雄鼠交配后在注射HCG42h获得晚期2-细胞鼠胚.置Ham′sF~(10)为主的培养液中,发育到囊胚的平均比率为62.0%。实验组培养液中加入5%,10%,15%(V/V)人卵泡液,囊胚比率为23.7%(P<0.05),19.5%(P<0.05),17.8%(P<0.05)。不同浓度卵泡液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1)2-细胞晚期鼠胚体外培养结果稳定,适宜作人胚胎及卵子体外培养条件的质量监控。(2)人卵泡液抑制鼠胚体外发育,且这种抑制与卵泡液浓度无关。 相似文献
18.
人角膜细胞的原代培养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了人角膜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成功地建立了人角膜上皮、基质和内皮细胞的原代纯培养且形成良好的细胞单层。并对培养的三种细胞的形态进行了描述,可用于对角膜组织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并讨论了在该项工作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大肠癌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和Ⅳ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人大肠癌细胞,HE染色、免疫细胞化学判断细胞的组织来源、TEM观察细胞形态,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采用组织块法细胞培养成功,HE染色显示核大蓝染, 细胞角蛋白鉴定胞浆黄染,细胞角蛋白阳性;透射电镜下,见细胞内丰富的线粒体、表面微绒毛、细胞间连接复合体结构;细胞生长曲线为"S".结论:组织块法原代培养细胞成功率高,需注意在取材、分离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所培养的细胞进行初步鉴定证明为大肠癌细胞. 相似文献
20.
人子宫内膜细胞原代体外培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改良人子宫内膜细胞原代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并对其进行特征鉴定。方法将选择的子宫内膜组织机械法分离,复合酶消化,传代自然增殖法纯化细胞,进行单层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大体形态,HE染色观察其胞核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对间质细胞(endometrial stromal cell,ESC)及上皮细胞(endometrial glandular epithelial cell,EEC)进行鉴定。结果培养的子宫内膜细胞均有ESC和EEC两种形态细胞。EEC和ESC经角蛋白单抗体和波形蛋白单抗体染色,凡是胞质被染成棕黄色的细胞为阳性细胞。结论成功培养了原代人子宫内膜细胞,方法经济、简单,获得细胞成活率高,生长稳定。成功建立子宫内膜细胞原代体外培养体系,为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方面研究子宫内膜的各种功能及干预调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