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急性心肌梗塞(AMI)的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了58例年龄≤75岁确诊AMI病人。所有病人均作WBC计数检测,48例进行了LVEF测定。结果 WBC计数升高(>10.0×109/L)的 AMI病人30天病死率高于WBC正常者(P=0.037);WBC升高的AMI病人其LVEF呈下降趋势;LVEF≤50%,且WBC>10. 0×109/L的AMI病人(13例)30天病死率显著高于LVEF>50%的病人。结论 WBC升高与AMI后低LVEF是影响30天病死率的高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细胞(WBC)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范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AMI患者159例,于发病后抽取外周血查心肌酶谱、血常规,根据WBC检测水平分为A组66例(WBC<10×109/L)和B组93例(WBC≥10×109/L).比较2组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AMI并发症.分析WBC检测水平与CK-MB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WBC与CK-MB呈正相关(r=0.76,P=0.007),同时不同WBC计数组问AMI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AMI后WBC计数与梗死范围正相关,是一项预测并发症发生率的可靠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检测1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血WBC计数,并检测其颈动脉超声影像学,分析前两项与后者的关系.结果 血清hs-CRP水平、血WBC计数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数目有相关性.结论 血清hs-CRP水平、血WBC计数增高预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选择素、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水平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对照组20例隐匿性冠心病(LCHD)患者的P-选择素、PAF水平,同时测定末梢血WBC计数、N%及心肌酶谱.结果:AMI患者的可溶性P-选择素、PAF明显增高.可溶性P-选择素,PAF与末梢血WBC计数,N%、心肌酶谱及AMI的面积呈正相关.结论:可溶性P-选择素,PAF在AMI患者明显增高,与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血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G)比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将849例初发AMI患者按不同临床特征(性别、年龄、住院期间并发症及并发症数量、出院时心功能)分组,分析各组入院时血WBC计数、NG比率的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归方法分析入院时血wBc计数、NG比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人院时不同水平WBC计数、NG比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联性。结果人院时血WBC计数、NG比率升高使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心功能33级和复合结局的危险性显著增加,P〈0.01;经多因素调整后,以入院时WBC计数〈8.0×109/L作为参比,WBC计数≥10.0×109/L与死亡、心功能≥3级和复合结局关联性C暖分别是2.343(1.280-4.285),2.116(1.162-3.852),2.502(1.389-4.507)。结论入院时血WBC水平升高显著增加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心功能≥3级和复合结局的危险性,人院时WBC≥10.0×109/1.是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心功能≥3级和复合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WBC)与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近期预后危险分层.方法 住院STEMI患者431例,依据发病时WBC计数分组,WBC计数正常(<10×10(9)/L,Ⅰ组)223例;WBC,计数(>10×10(9)/L,Ⅱ组)208例,取AMI后12内的WBC分析,并观察心梗部位、ST段抬高导联数及临床并发症.结果 Ⅱ组梗死部位以前壁或复合前壁、ST段抬高导联数多及临床并发泵衰竭、严重心律失常、AMI扩展、EF指数低、病死率等发生率高(P<0.05~P<0.01).结论 STEMI时WBC计数增高是临床预后险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心肌超声造影技术(MCE)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微循环障碍是否与炎症反应有关.方法 入选患者81例(AMI组),发病24 h内采集静脉血检测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根据WBC高低将AMI组分为A组(40例,WBC≥10×109/L)及B组(41例,WBC<10×109/L).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入院5~7 d AMI组及对照组进行MCE检查,检测各节段心肌造影剂强度(A)、心肌血流速率(β)、心肌血容量(MBF).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A组WBC、hsCRP和B组hsCRP显著升高(P<0.05);A组MCE各指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WBC、hsCRP与β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BWBC=-0.67,P<0.05;BhscRP=-0.51,P<0.05).结论 AMI后炎症指标明显增高;炎症指标愈高,微循环灌注愈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水平与脑卒中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1742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入院时WBC计数下降、正常和升高分为A(n=66)、B(n=1428)、C(n=248)三组,根据脑卒中亚型分为脑血栓组(n=758),腔隙性脑梗塞组(n=503),脑出血组(n=481)。收集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及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白细胞、血小板、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等指标,终点事件定义为全因死亡。结果平均随访4.5年后,C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A、B组(P0.001)。在调整了年龄、BMI等影响预后因素后,以WBC≤10×109/L为基线资料,WBC10×109/L全因死亡率增高(P0.001)。基于脑卒中分类分组,WBC计数升高主要在脑血栓和脑出血患者中显著增加死亡风险(P=0.01)。结论白细胞计数升高对脑卒中患者的死亡具有促进作用,主要增加脑血栓患者和脑出血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9.
韩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1):2924-2925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者血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及内毒素水平与肺炎支原体的相关性.方法 将34例MPP患者按是否感染病毒分为未合并病毒感染组(n=22)及合并病毒感染组(n=12),回顾性分析其首诊血WBC计数、CRP、内毒素及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结果 合并病毒感染组与未合并病毒感染组患者血WBC计数分别为(5.3±1.3)×109/L、(6.3±1.5)×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合并病毒感染组MPP患者血CRP、内毒素分别为(28.0±2.1) mg/L、(0.3±0.2)EU/mL;合并病毒感染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4.0±2.3) mg/L、(0.5±0.4)EU/mL.两组患者血CRP、内毒素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病毒感染组患者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与血CRP显著正相关(r=0.90,P〈0.05),而与血内毒素水平、WBC计数无显著相关性;未合并病毒感染组患者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与血CRP、内毒素水平、WBC计数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有无病毒感染对MPP患者的WBC计数无显著影响,而合并病毒感染会显著升高其血CRP、内毒素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内镜手术对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WBC)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72例,分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组、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FURL)组、输尿管硬镜组、电切组和腹腔镜组,并回顾性分析尿脓毒血症患者30例。分别测定各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CT水平和WBC计数,分析泌尿外科不同内镜手术对血清PCT水平和血WBC计数的影响。结果 5种内镜手术后患者血清PCT水平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计数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内镜手术组之间手术前后各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及WBC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脓毒血症较非感染结石患者血清PCT水平及WBC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WBC计数变化与泌尿外科内镜手术类型有关,血清PCT水平与泌尿外科内镜手术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手足口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2例手足口病患者(患者组)入院时和治疗后的hs-CRP水平、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进行检测,以hs-CRP5.0mg/L、WBC10.0×109/L为阳性标准,对比分析两者阳性率的差异。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手足口病患者与健康儿童hs-CRP水平、WBC计数的差异。结果手足口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hs-CRP及WBC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hs-CRP的阳性率为74.2%(46/62),WBC计数的阳性率为41.9%(21/62),经χ2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治疗后手足口病患者hs-CRP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计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WBC,hs-CRP对手足口病感染早期的判断更为敏感,可为临床诊断手足口病及判断疗效提供有效的实验室数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期血白细胞计数与肌钙蛋白、心律失常的相互关系,探讨血白细胞计数对AMI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未行再灌注治疗的157例AMI患者根据血白细胞计数分为四组:G1组(<8.0×109/L)35例、G2组(8.0×109/ L~12.0×109/L)43例、G3组(12.0×109/L~16.0×109/L)42例、G4组(>16.0×109/L)37例,测定各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统计各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且对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四组患者cTnI及CK-M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3、G4组显著高于G1、G2组(P<0.01).四组患者心律失常(窦速、房颤、室早、室速、室颤、AVB、BBB)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3、G4组显著高于G1、G2组(P<0.01).血白细胞计数与心律失常发生率呈正相关(r=0.957,P<0.01).结论 AMI患者血白细胞计数越高,心肌梗死面积越大,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计数与冠状动脉狭窄及肌钙蛋白T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白细胞计数与冠状动脉病变及肌钙蛋白T之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49例发病12 h以内的AMI患者,根据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分为:WBC正常组31例(白细胞≤10×109/L)和WBC升高组18例(白细胞>10×109/L),分别统计并比较2组冠状动脉积分及肌钙蛋白T的定量值,并确定其与白细胞计数的相关关系.结果 2组间冠状动脉积分无明显差别[(5 2. 14±32.80)分与(50.61±36.64)分,t=0.539,P=0.604];WBC升高组的肌钙蛋白T高于WBC正常组[(3.98±1. 52)mmoL/L与(1.99±1.79)mmoL/L,t=2.448,P=0.031],且肌钙蛋白T与白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498,P=0.035).结论 AMI白细胞计数与冠状动脉狭窄无明显关系,而与肌钙蛋白T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门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由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病毒感染占多数。临床上主要通过血常规检测,根据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比值(NE%)来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病毒性感染时WBC计数和NE%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计数升高;细菌性感染时WBC计数和NE%增高[1]。但WBC计数和NE%易受各种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泌尿外科非感染性泌尿系疾病患者尿白细胞(WBC)水平,探讨该类患者行尿常规WBC计数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27例非感染性泌尿系疾病(如尿石症、泌尿系肿瘤、前列腺增生症等)患者及57例合并有泌尿系疾病尿路感染患者清晨中段尿液,利用AVE-766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对其尿WBC进行检测。以同期体检的127名无任何泌尿生殖系疾病的健康成人清晨中段尿WBC计数为正常对照组,对各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感染性泌尿系疾病组及泌尿系疾病合并尿路感染组尿常规WBC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合并尿路感染组尿常规WBC计数显著高于非感染性泌尿系疾病组(P0.01)。结论除尿路感染外,非感染性泌尿系疾病也可致尿常规WBC计数增高。单纯尿中WBC升高对于非感染性泌尿系疾病患者是否合并尿路感染判断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外周血细胞计数与脾内静脉血细胞计数。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接受脾切除术的36例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过程中抽取患者脾门、脾上极及脾下极部位的脾内静脉血,将其血细胞计数对比手术前外周血细胞计数。结果脾内血细胞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计数与外周血细胞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脾门、脾上极及脾下极部位的WBC、RBC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脾门、脾上极及脾下极部位的PLT计数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外周血细胞与脾内血细胞之间的RBC、WBC计数无相关性(P0.05);外周血细胞与脾内血细胞的PLT计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外周血WBC、PLT计数与脾内静脉血细胞计数降低相关,且外周血细胞与脾内血细胞的PLT计数具有相关性,具有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60例急性荨麻疹住院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与患者全身症状(呼吸困难、腹痛等)、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T)计数、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20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入院的急性荨麻疹患者60例,根据EOS计数将60例患者分为EOS减少组(减少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全身症状、WBC、NEUT、Hb、CRP、ESR、甲状腺功能的差异.结果 减少组和对照组各30例.减少组86.7%(26/30)的患者有全身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减少组的全身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减少组患者的WBC、NEUT以及CRP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P<0.01),而Hb、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少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者明显增多;相关性分析表明患者的外周血EOS计数与WBC、NEUT、CRP呈负相关(r=-0.380、-0.468、-0.351,P<0.01).结论 急性荨麻疹患者在发病期存在外周血EOS计数减少的现象,外周血EOS计数减少的患者全身症状发生率高,相关实验室指标异常者多,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外周血有核红细胞对白细胞(WBC)计数影响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时有血常规检测与外周血涂片有核红细胞计数2项检测结果的新生儿患者197例,按出生体重分为超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及足月儿,4组新生儿分别根据外周血涂片有核红细胞数校正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得的WBC计数结果,计算校正前后WBC计数的差值,并分析不同分组新生儿校正前后WBC计数的差值。结果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外周血涂片有核红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分组间校正前后W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外周血有核红细胞会对WBC计数产生干扰,早产儿尤其是超低出生体重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必须进行WBC计数的校正。  相似文献   

19.
陈素欣  肖文良 《临床荟萃》2006,21(10):699-702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SS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进一步探讨ACS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各30例,分别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在心绞痛发作后的24小时内抽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测定SSCRP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测定末梢血白细胞计数(WBC),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SSCRP在上述3组患者中分别为(1.00±1.33)mg/L,(4.82±1.31)mg/L,(15.52±2.31)mg/L(P<0.01),TG分别为(1.40±1.61)mmol/L,(2.45±1.67)mmol/L,(1.47±1.66)mmol/L(P<0.001),WBC分别为(6.79±1.63)×109/L,(8.15±1.56)×109/L,(10.43±1.44)×109/L(P<0.001),LVEF分别为0.58±0.09,0.58±0.10,0.46±0.10(P<0.001)。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模型分析,SSCRP、WBC计数、LVEF值与ACS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SSCRP水平在SAP、UAP和AMI 3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SCRP水平与冠心病不稳定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057-2058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1月选取的223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全血CRP与血常规中WBC计数联合检验诊断,通过诊断结果评价其价值。结果 223例患者中细菌感染136例,病毒感染87例。全血CRP升高122例(54.71%),血常规中WBC计数升高128例(57.40%),全血CRP与血常规中WBC计数均升高103例(46.19%)。其中全血CRP明显升高,血常规中WBC计数也随之显著升高,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此外,细菌感染组患儿全血CRP与血常规中WBC计数及全血CRP与血常规中WBC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CRP与血常规中WBC计数联合能准确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的具体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增加患儿身体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