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南通市地面水中多环芳烃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晓平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4,14(3):408-409,399
本文对环境致癌物多环芳烃在南通市地面水中的含量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任港河、外濠河有机污染较重,与我市人民生活直接有关的长江、九圩港河、通吕运河、通扬运河等主要水系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程度对人民生活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含有两个以上苯环的有机化学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碳氢化合物不充分燃烧,在大气、水体和土壤中广泛地存在,具有疏水性、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阐述了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来源、性质和分布及其危害,同时概述了多环芳烃的形成机制和致癌机制,为今后多环芳烃的毒理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环芳烃(PAHs)成分菲(PHE)与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6至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膜透析置管并规律透析的22例患者作为CAPD组, 同期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者18名作为对照组。留取空腹血标本检测PAHs各组分浓度, 进行差异比较, 并进一步分析PAHs成分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APD组患者22例, 男13例, 女9例, 年龄(45±13)岁;对照组18名, 男6名, 女12名, 年龄(41±13)岁。血PHE浓度在CAPD患者中最高, 为0.449(0.254, 0.581)mg/L, 在对照组中浓度仅次于苊, 为0.081(0.050, 0.444)mg/L, 两组之间血PHE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CAPD患者血PHE浓度与每周尿素清除指数(Kt/V)、每周肌酐清除率(Ccr)、白细胞计数均呈负相关, 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3、-0.749、-0.655、0.610, 均P<0.05)。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PHE浓度每增加0.1 mg/L, 每周K...  相似文献   

4.
多环芳烃是一类不完全裂解产物,多环芳烃暴露引起的基因组的低甲基化和特定基因的高甲基化与人类癌症和其他疾病相关。甲基转移酶起重要作用。本文从多环芳烃暴露对基因组总甲基化水平、特定基因甲基化、甲基转移酶及宫内暴露几个方面综述了多环芳烃暴露对DNA甲基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出生队列研究设计,探讨青岛人群孕期多环芳烃(PAHs)暴露水平对6月、12月龄婴幼儿发育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1~12月间出生的348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脐带血PAH-DNA加合物测定,使用盖泽尔发育诊断量表测定婴幼儿6月、12月龄的发育商(DQ),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PAH-DNA加合物与6月、12月龄DQs的相关性,线性回归模型分析PAH-DNA加合物对12月龄DQs的影响。 结果 研究对象的PAH-DNA加合物的检出率为52.4%,6月龄五个功能区的DQs得分在66~118间,12月龄的在72~156间。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检出的PAH-DNA加合物水平与12月龄的大动作行为(r=-0.188)、精细动作行为(r=-0.196)、个人社交行为(r=-0.180)均呈负相关关系,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了幼儿性别、孕妇年龄、出生体质量、母亲文化水平后,检出的PAH-DNA加合物与12月龄幼儿的适应性行为、大动作行为、精细动作行为、语言行为、个人社交行为呈负相关(P<0.05)。 结论 孕期PAHs暴露可能对12月龄儿童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故降低孕期PAHs暴露水平对婴幼儿早期发育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多环芳烃的致癌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多环芳烃(PAHs)致癌性的研究资料,着重从细胞色素P450、环氧化物水解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AH-DNA加合物等方面,概述了多环芳烃的致癌性及其机制,为PAHs的致癌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长沙市某区域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和危害.方法 采集大气PM2.5样品共84个.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多环芳烃质量浓度,分析不同时期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利用特征比值法识别其主要来源.结果 研究区域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以6环化合物为主,16种PAHs总质量浓度(∑16 PAHs)年均值为(9...  相似文献   

8.
利用管式炉层燃方式研究了燃烧温度、气氛等不同条件对高硫石油焦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PAHs)生成及其分布的影响,探讨了石油焦特性对生成PAHs种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焦在空气中燃烧PAHs的生成总量随着实验温度(600~900℃)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在700℃时达到最大值。石油焦在氮气中热解时,PAHs生成规律也是随温度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在800℃时达到最大释放值。不同反应温度和气氛下释放的PAHs均以低环芳烃为主。相同燃烧条件下,随着石油焦挥发分质量分数的增加,PAHs生成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石油焦中硫元素质量分数的增加会使PAHs生成量减少;随着石油焦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的增加,PAHs生成量呈现先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二次柱层析纯化和富集卷烟烟气中多环芳烃,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多环芳烃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在卷烟烟气中检测了蒽、菲、荧蒽,芘,苯并[a]蒽、屈,苯并荧蒽,苯并[e]芘,苯并[a]芘等多环芳烃,其深浓度在8-319nm/支之间,多环芳烃咽收率在80%以上。在此基础上测定了3种不同焦油含量的卷烟 气中的多环芳径,发现卷烟烟气中多环芳烃含量与焦油含量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C8芳烃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过程,在严格分析系统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动态混合池模型。该模型采用了等效连续逆流移动吸附建模方法,并考虑了床层轴向返混。根据装置操作条件,采用了液固吸附线性传质推动力模型和线性吸附等温线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从模拟移动床分离C8芳烃过程的机理出发,建立某石化厂的Parex过程的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应用具有时频局部性的Haar小波的一次逼近,将分布参数模型化为对时间的微分方程。通过数值求解的方法,获得当进料浓度发生阶跃变化时该模型的暂态响应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电导实验技术 ,跟踪D354 树脂吸附低浓度游离酸的行为 ,研究了外加盐和乙醇等介质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D354 树脂吸附低浓度游离酸的过程是遵循单分子层吸附机制进行的 ,其表观吸附速率常数随着外加盐离子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螯合纤堆是一类能与金属离子形成多配位络合物的纤堆状吸附功能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离子交换纤堆,具有吸附选择性高、易洗脱、容易再生等优点。综述了近年来螯合纤堆的制备方法及种类,对其螯合机理进行了探讨,概括了该纤堆的应用范围并指出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从机理分析出发,建立了五效蒸发的数学模型,用现场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校验及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是合理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定量检测肝复健冲剂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方法:复制DEN诱导的大刀肝硬化模型,同时予肝复健冲剂进行干预,采用天狼红-苦味酸染色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检测肝复健冲剂对DEN致大鼠肝纤维化胶原沉积程度的影响。结果:随模型复制进程,大鼠肝内胶原沉积量逐渐增加,中药组大鼠肝脏炎性损害及肝硬化程度较对照组大鼠轻,肝复健冲剂明显降低肝脏胶原沉积量(P<0.05)。结论:肝复健冲剂可减少肝脏胶原沉积,延缓DEN致大鼠肝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间歇实验,研究了温度与离子强度 (NaCl)对大孔树脂吸附红霉素A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SP825大孔树脂对红霉素A的平衡吸附量最大,符合Langmiur等温吸附方程。升高温度和提高离子强度有利于红霉素A的吸附。同时,计算了红霉素A在SP825上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吸附焓变与吸附熵变,表明吸附过程为吸热的物理吸附。此外,采用液膜与粒内扩散模型较好地拟合了吸附动力学数据,并计算得到了液膜扩散系数kf和孔内扩散系数Dp。结合这些动力学与热力学参数,初步解释了离子强度与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评价了表面活性剂表(界)面吸附单分子层状态方程的热力学理论,分析了单分子层中表面活性剂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亲水基之间的相互排斥,疏水基之间的相互吸引)和表(界)面下方基底液中无机盐的存在对单分子吸附层状态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新的关于表面活性剂表(界)面吸附单分子层的一般表面状态方程。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19.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在水溶液中利用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GDEP)引发,一步制得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P(AM-co-AA))水凝胶。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TGA)对P(AM-co-AA)水凝胶的结构、形貌和稳定性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放电电压、放电时间、MBA质量含量、AM质量分数以及中和度对P(AM-co-AA)水凝胶吸附孔雀石绿(MG)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引发机理。结果表明,水凝胶对MG的最大吸附量为8  相似文献   

20.
首先利用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PEO-DE)、聚二甲基硅氧烷二缩水甘油醚(PDMS-DE)与无水哌嗪以1:1:1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合成环氧封端的聚醚胺(ePEA),然后将ePEA分散在水相中与明胶混合,浇铸固化成膜。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原子吸收光谱(AAS)等手段研究了明胶-环氧聚醚胺交联膜的结构和离子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与纯明胶膜相比,交联膜中的环氧聚醚胺与明胶之间出现了新的化学交联结构,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提高;交联膜对Cu2+、Pb2+、Cd2+均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并且吸附能力随着ePE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