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痞满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症状,《伤寒论》中多指胃脘部或胃脘以下部位满闷痞塞不通而言,一般多无疼痛。但有虚实之分:“有物有滞者为实痞,无物无滞者为虚痞。”结胸证《伤寒论》中多指“心下至少腹”(仲景原文137条)部位,但以硬满、“按之石硬”,疼痛、拒按、“痛不可近”为其主  相似文献   

2.
急性胃炎多属中医“胃脘痛”、“胃痞”、“呕吐”等范畴。根据本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舌脉表现,临床上中医多数按食滞胃脘型、暑湿犯胃型、胃热炽盛型、寒邪犯胃型、肝郁气滞型等对急性胃炎进行施治。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伤寒论》中“心下痞硬”的方药规律及其原文字词内涵,归纳出“心下痞硬”的病机为“胃中空虚,寒气上逆”,进一步探索出“心下痞”“心下痞硬”及“结胸”在病机上表现为正气渐衰、邪气渐盛的一个动态过程,指出三者的共同病机为“胃中空虚,寒逆热陷”,从而对脾胃病的传变及治疗预后给予启发。  相似文献   

4.
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1]记载紫苏梗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ens(L.)Britt的干燥茎,功能为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等症.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基本病理改变为胃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固有膜炎性反应和固有腺体萎缩,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临床上患者常以胃脘胀闷、胃痛、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来诊。按照证候学属中医的“胃脘痛”、“痞满”、“嘈杂”、“纳呆”等病症。近年来,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脾胃组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称之为“胃痞”。  相似文献   

6.
益气化瘀法治疗胃脘久痛证96例蔡少杭蔡小华胃脘久痛证是胃脘部疼痛长久不愈的临床常见症,此病迁延反复,实属“顽症痼疾”之一。针对本病“气虚”“血瘀”的两个特点。采用益气化瘀法为主治疗胃脘久痛证96例,收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太阳病篇所载五泻心汤均为“痞”而设.本文试从痞证的形成机制,及某些泻心汤证所论之病机病症、方药配伍、辨证论治等方面出发,提出疑惑,试图解决,以求更好地理解泻心汤治痞之真谛。  相似文献   

8.
痞证是指心下痞窒,胸膈满闷,触之无形、不痛的证候,其病机为气机阻塞,升降失常,此多由误治,热邪内陷所致,亦有脾胃素虚,饮食阻滞,痰气壅窒,或其它原因所致,《伤寒论》有邪热之痞,邪热有余,表阳不足之痞、少阳误下之痞;胃虚食滞之痞;多次误下,胃气重虚之痞;水气停蓄之痞,胃虚挟颌,浊气上逆之痞,邪热下利之痞,热结在里之痞;水饮冲斥胸胁之痞的不同。因此病因病理、症状,治法和煎服药物的方也有差异,笔者对《伤寒论》痞证论治探讨于后:  相似文献   

9.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胃脘部不同程度的疼痛,伴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为主症,本病常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使胃气郁滞、失于和降而发病,通过正确的辨证施治和施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为柴胡汤证误下致病而设。“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后世诸医屡屡投用,常常收到很好的疗效,那么半夏泻心汤的适用症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孙某,女,38岁,因“胃脘胀痛1周”于2000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1周前因空腹进食大量柿子引起胃脘胀痛,于外院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见胃窦部……  相似文献   

12.
正胃肠道功能紊乱是以胃肠道功能失调而发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胃脘痞胀、嗳气纳差、腹中鸣响、大便或稀或干、症状时作时止、总觉腹中上下左右有不舒服的感觉等,利用现代医学仪器检测通常无器质性病变,且病情的起伏与病者的情绪波动密切相关,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身心疾病。在临床实践中,我院在继承和发扬中医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3P"健康管理应用于护理实践,有效提升健康管理的实效性,应用《黄帝内经》为健康指导的基础,在科学的"中医体质  相似文献   

13.
正清·王清任敢于疑古创新,注重气血辨证,善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疾病。《医林改错》一书记载活血逐瘀法治疗验案数则,妙不可言。笔者熟读古医籍,临证30余载,在辨证基础上多用此法治疗各类疑难顽症,屡有效验。活血化瘀法在临床应用很普遍,除中风后遗症,胸痹、妇科痛经、偏头痛等常应用,每获良效。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脘痛)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景岳全书》曰:"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邪无滞而痞者,虚痞也。"此虽曰虚痞,实乃本虚标实,而非无邪无滞。其发病过程可概括为"因滞致虚,因虚夹邪"。随着纤维胃镜的广泛应用,中医临床工作者常将胃镜作为望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经内镜和组织病理学确诊,临床表现为胃脘部疼痛、痞胀、嘈杂等为主症的31例患者,结合中医辨证,予以健脾活血之剂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结束后1~3个月,进行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80.6%。结论:中医健脾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痞"范畴,主要是由于饮食与情志所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胃脘部疼痛、胀满不适或堵闷,大多伴有食欲不振、乏力、大便或干或溏。陈华教授认为,本病特点在于实多虚少,虚实错杂,偏于热滞,其病位在中焦脾胃,侧重于胃,胃为腑,腑以通为用,故治疗以祛实邪为  相似文献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系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减少的一种退行性病变.根据CAG的主要表现为胃脘部疼痛、痞闷、胀满等,可列入祖国医学"痞满"胃脘痛"胃胀"范畴.1989年全国第5届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把CAG的中医病名拟为"胃痞"[1].国内开展中医药治疗CAG的研究已有10多年,积累了不少可贵的经验.许多学者认为,临床应用中药治疗CAG,不仅能明显改善症状,而且胃镜及病理检查表明CAG病变能够逆转.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该病腹痛多为周期性,且节律性较强,临床上还可出现泛酸、嗳气、上腹部局限性压痛以及神经功能证候群等。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本病病机复杂,以脾胃失和、脾胃失养、肝胃不和为主。常规的西医治疗具有治疗时间过长、临床疗效欠佳的  相似文献   

18.
胃痛极为常见,其发病率约为4%,是仅次于感冒的“大众性疾病。”自古以来,药食同用,胃痛食疗亦散见于历代医籍中。下面仅就胃痛粥疗作一肤浅认识,不是之处,敬请同仁赐教。一、胃痛药粥疗法的机理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精(津)液之源。脾胃之疾,多为胃痛。胃痛致病因素虽多,但以饮食不节(洁)为主。《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寿世保元》说:“胃脘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误诊学杂志社编辑部 :  半夏性温味辛 ,有毒 ,有燥热祛痰、和胃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咳嗽气逆 ,痰涎壅盛 ,呕吐反胃 ,胸脘痞闷不适等。由于生半夏的毒性较大 ,《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下品 ,历代医家也都肯定了它的毒性 ,说其不可多服久服。《证类本草》说 :“生令人吐 ,熟令人下。用之汤洗令滑尽。”《本草纲目》说 :“凡用以汤洗十许过 ,令滑尽 ,不尔有毒戟人咽喉 ,方中有半夏必须用生姜者 ,以制其毒。故也。”2 0 0 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制半夏的用量为 3~ 9g。这样 ,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临床使用生半夏的用法和…  相似文献   

20.
郑沛仪  阮经文 《现代康复》1999,3(5):574-575
胃十二指肠溃疡属中压的“胃脘痛”范畴,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常伴有暖气、吐酸,甚至便血等症状.且多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