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碘125(^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B、C期各类恶性肿瘤行根治性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或姑息性手术在肿瘤部位直接植入^125I粒子,以及CT引导下将呵粒子直接植入肺癌组织中。术后观察血象,临床表现,定期复查B超、X线及CT,了解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结果16例中存活时间最长达37个月。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的麻醉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组织间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的麻醉。方法采用^125I(^125碘)放射性粒子对28例头颈部恶性肿瘤进行组织间近距离放疗。共植入^125I粒子576颗。麻醉方法采用表面麻醉清醒异形管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结果28例肿瘤患者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麻醉效果满意。结论粒子植入手术虽是微创手术,但围术期正确的麻醉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对晚期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Ⅲ期各种恶性肿瘤经m^125粒子植入放疗或姑息性切除后残留肿瘤组织内植入^125I粒子放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59例病人经治疗后,肿瘤均不同程度缩小,生活质量提高,无放疗毒副作用,无放射性粒子迁移或排出体外,随访3~18个月,存活41例,存活患者中,最长者已18个月,死亡18例。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对Ⅲ期恶性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CT引导下经皮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5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2~6月,完全缓解6例(17.14%),部分缓解24例(68.58%),病变稳定2例(5.71%),进展3例(8.57%),未出现放射相关副作用。结论CT引导下经皮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具有创伤少、并发症少、疗效肯定、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125碘(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选择恶性瘤患者42例,根据肿瘤部位分别采用床旁局麻直视下体表肿瘤直接植入放射性粒子、超声引导下植入粒子、CT引导下植入粒子和手术中直视下植入粒子的方法对实体肿瘤及转移淋巴结进行放射性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结果42例中,完全缓解16例(38.1%),部分缓解22例(52.3%),无恶化2例(4.8%),恶化2例(4.8%),有效率90.4%。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方法简单安全,疗效确切,是一种治疗癌症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肺癌的技术方法、临床价值和短期疗效。方法 对本组24例经活检病理组织学证实的无法手术的肺癌患者,先利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计划,然后在CT导向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术后复查CT,详细记录粒子分布情况及并发症。以后每隔1个月复查CT,以观察疗效。结果 短期总有效率95.8%(23/24),其中完全缓解20.8%(5/24),部分缓解75.0%(18/24),无变化4.2%(1/24),病灶进展0(0/24)。出现轻度并发症5例(20.8%),其中少量气胸3例(12.5%),少量出血1例(4.2%),粒子移位1例(4.2%)。复查病例均未发现放射性肺炎或骨髓抑制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技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并不少见。传统主要的治疗手段:①手术切除;②化疗;③放疗及物理疗法等。各种单一的治疗手段均有其利弊,难以达到最佳疗效。近年来,随着介入微创技术的发展,文献报道采用影像引导下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已渐成为一种越来越被重视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它是将微型放射源(^125I粒子)植入肿瘤内或肿瘤浸润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前,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对于肝癌的治疗方法,通常T1、T2和部分T3可考虑手术,部分T3和T4可作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根据文献报告。放射性^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可局部控制肿瘤和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碘125粒子立体种植治疗晚期肿瘤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池捷  王晖  吴关慧 《广州医药》2003,34(5):15-16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组织间低能碘125(^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肿瘤。方法:52例晚期肿瘤患者手术中直视下植入病灶。根据肿瘤病灶的大小、位置、转移灶的多少等计算出^125I粒子的粒数。每粒种子9.9mci,每例患者一次植入总量在30mci以下。结果:本组病例中完全缓解占5.77%,部分缓解占69.23%,无恶化17.3%,恶化7.69%。总有效率75%,平均缓解期4个月。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可通过术中直视或超声波定位下顺利地将碘-125粒子放疗,种植入癌灶内进行组织间,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组织间种植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搜集整理我院2006年6月-2008年12月,对26例头颈部癌术后或放化疗后复发或转移患者行植放射性^125I组织间种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每例种植粒子12~54颗,中位数23颗。术后未发生出血、感染、粒子移位等严重并发症。28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6个月,局部控制率术后3个月为54%(14/26),6个月72%(18/25),12个月47%(11/23),2年37%(6/16)。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种植治疗头颈部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其近期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专用三维立体定向治疗计划系统(TPS)及影像学精确定位,经组织间按计划适形,均匀分布地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到肿瘤组织内。结果 32例患者,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22例、没变化(NC)2例、进展(PD)1例。结论(125)I粒子植入作为常规放化疗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一种补充治疗手段,局部控制率高,创伤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组织间种植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搜集整理我院2006年6月-2008年12月,对26例头颈部癌术后或放化疗后复发或转移患者行植放射性^125I组织间种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每例种植粒子12~54颗,中位数23颗。术后未发生出血、感染、粒子移位等严重并发症。28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6个月,局部控制率术后3个月为54%(14/26),6个月72%(18/25),12个月47%(11/23),2年37%(6/16)。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种植治疗头颈部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其近期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3.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属于近距离治疗范畴,但生物学优势完全有别于腔内、后装、术中放疗.随着肿瘤诊疗研究的进展,^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我院于2004年10月开展此项新技术,对12例恶性肿瘤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进行治疗,其中9例术后超过3个月,经疗效评价,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组织U是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中晚期肺癌疗效。[方法]对35例中晚期肺癌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肿瘤直径2~6cm,植入粒子数4~46粒,平均32粒,3例接受静脉化疗,7例接受深部热疗,2例行肝转移瘤冷极射频治疗。[结果]瘤体完全缓解20%(7/35),部分缓解62.8%(22/35),总有效率82.8%,1年生存率80%。并发症:术中咯血3例,气胸2例,粒子脱落移位1例,刺激性咳嗽1例,白细胞减少4例(其中2例同时行化疗)。[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永久性植入^125Ⅰ粒子治疗中晚期肺癌可使瘤体明显缩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创伤小,疗效肯定的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3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2例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11例采用单纯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疼痛缓解程度、生存期、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CR+PR)比例75.0%明显高于对照组27.3%;实验组患者的6个月、9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3.3%、75.0%,与对照组72.7%、45.5%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12个月生存率50.0%(中位生存期13.1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9.1%(中位生存期8.7个月);实验组比对照组能够较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两组的不良反应比例除^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所致并发症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CT导引下^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晖 《医学综述》2006,12(4):248-250
CT导引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应用TPS计划系统,按照治疗计划将^125I粒子在CT导引下穿刺植入到恶性肿瘤内,在术后用CT检查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及疗效。主要适用于未经治疗的原发肿瘤、手术难以切除的侵犯重要功能组织及器官的肿瘤、复发或转移的肿瘤治疗。此种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可行,并发症发生率低.目前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特别是对手术切除后复发、不能手术、对常规放化疗治疗效果不佳的难治性肿瘤,具有治疗精度高、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创伤小、治疗时间短、患者的耐受性好、疗效肯定等优点。笔者于2009年5月-2010年7月对7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CT和超声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就其使用方法、安全性和近期疗效等方面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术中^125Ⅰ粒子植入与高能电子线放射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用^125Ⅰ放射性粒子术中植入组织间内照射(A组)10例,用高能电子线术中照射(B组)5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止痛有效率。结果:中位生存期A组4.6个月,B组6.5个月。6个月、12个月生存率A组分别为40%、10%,B组为62%、52%(P〈0.01)。止痛有效率A组为60%,B组为80%(P〈0.05)。结论:术中^125Ⅰ粒子植入的治疗效果不如高能电子线放射治疗的主要原因是术中直视下的放射性粒子盲插种植入技术精确度不高。按照治疗计划精确完成放射性粒子的空间分布是提高术中^125Ⅰ粒子植入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姑息性胃大部切除加术中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胃癌浸润胰腺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术中发现胃癌向胰腺浸润,并难以彻底切除者,在姑息性切除胃癌的同时,在胰腺残留癌组织内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结果自2004年12月至2009年6月用该方法治疗晚期胃癌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41~78岁(中位年龄64岁);其中胃癌向胰腺头部浸润5例,向胰腺颈、体部浸润10例。术后发生胰瘘1例,继发性出血1例,经随访,CR5例(33.3%),PR9例(60%),NC1例(6.7%),无PD病例。结论对晚期胃癌浸润胰腺患者采用姑息性胃大部切除加术中植入^125I粒了的方法是安全可行的,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不同临床分期胰腺癌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的52例不同临床分期胰腺癌的临床资料,计算不同分期病人腹痛缓解情况及平均生存期,并与国内同等分期下传统治疗结果相比较。结果ⅡB期病人术后平均生存18.2个月;Ⅲ期病人术后平均生存13.8个月;Ⅳ期病人术后平均生存5.2个月,总平均生存期11.3个月。伴有疼痛的病人在术后2~7d内疼痛开始缓解,有效率达79.4%。结论对早期胰腺癌病人,传统手术治疗与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在延长生存时间上无明显差异,而对中晚期胰腺癌病人,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明显优于传统治疗,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