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荧光法测定30例正常人、25例嗜铬细胞瘤、13例肾上腺肿瘤、16例高血压患者尿儿茶酚胺含量,结果:嗜铬细胞瘤患者尿儿茶酚胺明显升高,与正常组及肾上腺肿瘤组、高血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尿儿茶酚胺超过886.5nmol/24h并伴有高血压者基本上可诊断为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37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5%的患者有高血压,24 h尿儿茶酚胺和香草基扁桃酸增高者分别为86.7%及80.0%,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检查增高者分别为6/7及5/7.经腹部B超、CT、MRI等检查进行定位诊断.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占同期治疗的嗜铬细胞瘤患者的14.0%.成功行肿瘤切除术者占89.2%,恶性者占16.2%.结论 尿儿茶酚胺和香草基扁桃酸以及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增强三维CT应作为首选的定位方法.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容易复发,对于复发病例应争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经肽Y (Neuropeptide Y, NPY)和血管活性肠肽( vasoca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8例正常肾上腺组织2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NPY和VIP进行检测。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 NPY,VIP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阳性细胞面积、灰度与正常肾上腺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NPY,VIP与尿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NPY,VIP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发生发展中可能有重要意义,可能代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分子基础,这可能是治疗和诊断AMH新的靶点。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 嗜铬细胞瘤 神经肽Y 血管活性肠肽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提高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报导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4例,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14.6%。临床表现主要为高血压。尿儿茶酚胺、香草基扁桃酸可作为定性诊断依据。定位诊断首选B超。本组均行手术死亡1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复发率和恶性倾向大,需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临床上较少见肿瘤,病变多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其特点是肿瘤或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由于儿茶酚胺的大量分泌进入血循环引起高血压、高血糖、代谢紊乱.手术是目前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唯一有效方法.随着微创外科技术发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我院从2005年1月-2011年1月对30例患者均采取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嗜铬细胞瘤是儿茶酚胺过度分泌所诱发的交感神经系统肿瘤,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大,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能够尽可能避免不良后果。我院自2002年8月~2004年12月共收治肾上腺嗜铬细胞瘤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嗜铬细胞瘤是一种产生儿茶酚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的嗜铬细胞。位于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又称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异位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由于其异位性和缺乏特异性症状,在临床上极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据报道,对于无症状的患者,术前未明确诊断且未进行充分术前准备将导致死亡率上升高达47%[1]本院麻醉科术中处理未预料的异位嗜铬细胞瘤一例,结合文献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与髓质脂肪瘤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嗜铬细胞瘤和9例髓质脂肪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教训.结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与髓质脂肪瘤的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血压可正常或升高而超声亦不能完全鉴别其肿瘤的性质,但CT平扫为负值对髓质脂肪瘤有较高定性诊断价值,本组诊断符合率85.7%;血及24h尿儿茶酚胺及其终产物的升高对嗜铬细胞瘤有较高定性诊断价值,本组阳性率分别为60.7%和85.7%.结论血和24h尿儿茶酚胺及其终产物和CT检查对这两类肿瘤的鉴别有重要意义.手术是其治疗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报道恶性嗜铬细胞瘤20例,占本院近40年来收治嗜铬细胞瘤总病例数的10.5%。20例中表现有高血压17例,尿儿茶酚胺升高16例。肿瘤位于胸腔纵膈2例,肾上腺3例,腹主动脉旁7例,盆腔4例,膀胱壁4例。手术所见及长期严密随访是早期诊疗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关键。并就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依据、误诊原因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较少见但危害严重的疾病。它是机体嗜铬性组织生长出来的一种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90%位于肾上腺。患者可以由于高血压造成严重的心脑肾损害,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出血等危及生命,但如早期诊断治疗可以治愈。嗜铬细胞瘤手术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足近几年来开展的一种新技术。我科于2001年9月-2005年5月共收治1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影像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对9例腹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影像表现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9例异位嗜铬细胞瘤均异位于腹膜后,其中既有双侧肾上腺原发灶又有异位于腹主动脉旁的1例。瘤体多大于3cm,有完整或部分的包膜及壁,病变边缘多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其内坏死囊变多见而钙化少见,增强后均有明显或较明显环状强化内部或呈多房性强化。结论根据CT及MRI改变和典型的临床表现可对异位嗜铬细胞瘤可作出比较正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胸部CT影像学特点,指导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间64例诊断明确的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胸部CT。结果①64例患者中,男35例(58.6%),女29例(41.4%)。年龄〈1岁2例(3.1%),1—3岁14例(21.8%),4~7岁18例(28.1%),8—10岁20例(31.2%),〉10岁10例(15.6%)。②病变影像局限于单侧的病变中,右侧30例(69.8%),左侧13例(30.2%)。右侧明显多于左侧;多个叶段受累(65.5%)多于单个叶段受累(34.3%);各叶段受累情况分析以右下叶最多,共22例(34.2%),其次为右中叶(18.7%)、左上叶(18.7%)。③病变影像以大片实变影最多(84.3%),余分别为胸腔积液(31.2%)、肺不张(25.0%)、肺门淋巴结肿大(15.6%)和散在斑片状影(12.5%),年龄不同影像改变也有一定差异。结论儿童MPP年长儿发病率高于婴幼儿,右肺发病多于左肺,大片实变影最多,其影像特点与年龄有关,胸部CT影像学特点有助于儿童MPP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84例淀粉酶升高的常见腹部疾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西灵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1):21-21,25
目的:探讨常见腹部疾病血清淀粉酶水平及其升高可能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4例以腹部症状就诊,伴有血清淀粉酶升高的患者进行归类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炎21例(25%),2~12 h、12~24 h血淀粉酶分别为(465.1±211.4)、(509.1±89.9)U/L.非胰源性疾病:胆囊炎25例(29.7%)、急性腹膜炎14例(16.6%)、急性阑尾炎11例(13.7%)、肠梗阻8例(9%)、溃疡病5例(6%),非胰源性疾病2~12 h、12~24 h血淀粉酶分别(381.9~67.7)、(293.4±64.7)U几.结论:除胰源性淀粉酶升高外,许多腹部疾病均可引起淀粉酶升高.鉴别胰源性与非胰源性淀粉酶升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CT检查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43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本组43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腹膜后一腹主动脉旁21例,肾门附近8例,髂动脉旁3例,盆腔内2例,膀胱内2例,右心房内1例,肝内下腔静脉旁1例,肝门1例,胰头1例,小肠1例.2例为多发病灶,分别位于腹主动脉旁和下腔静脉旁.瘤体最大者为11 cm×13 cm,最小为1.5 cm×2.0 cm.32例为良性病变,瘤体直径<5 cm者23例,直径5~10 cm者7例.直径>10 cm者2例.11例为恶性肿瘤,其中1例并两肺多发转移结节,1例并多发骨转移,1例并肝内多发转移和脊柱多发转移,瘤体直径均>5 cm,其中>10 cm者4例.CT定位符合率达100.0%(43/43),CT诊断符合率达93.0%(40/43).结论 CT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复杂嗜铬细胞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复杂嗜铬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外科手术治疗的37例复杂嗜铬细胞瘤患者,运用螺旋CT血管成像、三维动态磁共振血管成像重建技术进行更准确的定位,选用肋间切口、胸腹联合切口或腹部切口等径路顺利切除肿瘤.结果 37例患者的肿瘤直径均>8 cm,激素呈高分泌,其中18例肿瘤造成严重的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紊乱等伴随症状.本组术前有效控制血压及心律失常,做扩容准备,纠正伴随疾病及症状.术后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肿瘤直径均>8 cm,最大者达35 cm.结论 手术切除嗜铬细胞瘤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准确的术前诊断,积极的围术期准备,精确的术式选择,以及术后的相应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早期经腹行绒毛活组织检查(TA2CVS)用于地中海贫血基因产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夫妇双方均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的高风险孕妇在孕1113+6周时进行B超引导下经腹抽取绒毛,并对其胎儿进行绒毛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 35例孕妇经腹抽取绒毛均一次成功,21例α-地中海贫血高风险胎儿中检出Hb Bart′s纯合子4例,左缺失型H病2例,右缺失型H病1例。14例β-地中海贫血的高风险胎儿检出2例IVS-nt 654/CD4113+6周时进行B超引导下经腹抽取绒毛,并对其胎儿进行绒毛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 35例孕妇经腹抽取绒毛均一次成功,21例α-地中海贫血高风险胎儿中检出Hb Bart′s纯合子4例,左缺失型H病2例,右缺失型H病1例。14例β-地中海贫血的高风险胎儿检出2例IVS-nt 654/CD4142双重杂合子,1例β4142双重杂合子,1例β4142纯合子,1例IVS-nt 654纯合子。结论孕早期B超引导下经腹行绒毛活检能对地中海贫血产前基因作出安全、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从而预防重症患儿的出生,达到优生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施行卵巢移位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科2000—2006年12例年轻宫颈癌患者在根治术的同时,行腹膜外卵巢移位术,将卵巢移位于腹部切口顶端的皮下组织内固定。结果本组12例患者中11例卵巢功能正常,5例有移位处疼痛和包块,可耐受,无需治疗。结论卵巢移位术是年轻宫颈癌患者保留卵巢功能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嗜铬细胞瘤诊治分析(附3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采用开放手术治疗,32例经腰切口,7例经腹切口(其中膀胱嗜铬细胞瘤2例),术中6例先后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其中1例出现室颤,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病检良性35例,恶性4例。结论B超、CT结合临床症状仍是诊断嗜铬细胞瘤主要依据。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处理较为复杂,但只要做到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与麻醉医师密切配合,术后根据中心静脉压补液扩容,持续动态监测生命体征,患者均能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慢性胰腺炎(CP)的诊治经验,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8例CP的临床资料。结果①病因:嗜酒5年以上占39.0%,胆系结石占14.5%,急性胰腺炎占27.2%,高脂血症及长期吸烟分别占25.9%和24.6%。②临床:长期或反复发作腹痛、体重下降、糖尿病分别占99.6%、56.1%和37.7%。③影像学检查阳性率:B超87.3%,CT、MRI/MRCP、ERCP均为100%。胰腺囊肿、钙化结石、胰腺形态改变或胰管节段性扩张及胰头肿块,4种临床类型分别为35.5%、25.0%、22.8%、13.6%。保守治疗84例,61例(72.6%)好转;手术治疗140例,109例(77.9%)良好、18例(12.8%)好转。结论CP的病因相关因素较多,长期饮酒、吸烟、高脂血症者发病的机率增高。CP的临床病例增多与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及检查手段进步有关。现代影像学检查阳性率高,有利于早期诊断。不伴胰、胆管梗阻的早期CP可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应根据不同的临床病理类型选择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恶性嗜铬细胞瘤临床诊治进行回顾分析,以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临床有高血压或腹部疼痛不适症状18例,无症状1例。尿儿茶酚胺(CA)、尿香草基苦杏仁酸(VMA)阳性率分别为31.6%、63.2%。CT、磁共振成像(MR)等检查证实腹膜后病灶多呈异位或浸润性生长。19例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结果:12例完整切除肿瘤,7例部分切除或包膜内剜除。完整切除病灶者术后情况良好,随访1~5年未出现复发。结论:对恶性嗜铬细胞瘤应结合临床、手术及病理以早期诊断,肿瘤根治切除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