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藜芦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藜芦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302 藜芦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藜芦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百合科(Liliaceae)藜芦属(Veratrum)植物的化学成分包括甾体生物碱类、二苯乙烯类、黄酮类、二肽类及其它类化合物,其中甾体生物碱是其主要活性成分。近年来,其抗肿瘤活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分离得到的新异甾体生物碱,及在化合物单体层面的抗肿瘤活性研究,包括在细胞水平上的抗肿瘤活性筛选、化合物结构修饰、构效关系及作用机制等,并结合蒙药藜芦“泻痞”应用的文献研究,提出了其中甾体生物碱可能是其抗肿瘤药效物质基础。该文献研究为藜芦甾体生物碱的抗肿瘤作用提供研究思路,并为蒙药藜芦抗肿瘤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成孟华  饶高雄 《中草药》2021,52(18):5758-5774
百合科藜芦属Veratrum植物在我国传统医药中多作为中草药使用,以其生物活性显著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从藜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325个化合物,主要类型包括甾体生物碱类、茋类和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具有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抗炎和镇痛、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对近年来藜芦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属植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赵朗  欧志强  王刊  付宏征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3):3039-3042
目的:对兴安藜芦Veratrum dahUricum中甾体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凝胶和反相硅胶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兴安藜芦中鉴定出5个化合物,分别为(20R,22S,25S)-veratra-5,13-dien-3β-ol-01(1),当归酰棋盘花碱(angeloylzygadenine,2),15-O-(2-methylbutanoyl)-3-O-veratroylprotoverine(3),20-isoveratramine(4),藜芦胺(veratramine,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五种金粟兰属植物挥发油成分及其抗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松林  乔传卓 《中药材》1992,15(7):28-31
本文对五种金粟生属植物挥发油成分进行了GC-MS分析和抗真菌活性的研究。初步鉴定出53种成分,并发现五种植物挥发油都具有一定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鹅绒藤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近年来鹅绒藤属植物中所含的C21甾体苷、萜类等化学成分,及其在抗肿瘤,免疫功能及抗氧化等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茄科茄属植物全世界约有2 000多种,多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少数分布于温带地区。该文对近10年来文献报道的茄属植物中甾体皂苷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该类化合物主要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抗病毒、抗氧化、降糖降血脂等多种活性。茄属植物中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应用价值,该文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布于哥伦比亚南部等地的胡椒属植物P.lanceaefolium 叶的甲醇提取物对白念珠菌显示很强的抗真菌活性。据此作者以生物活性为导向,从该植物中分得4个新的苯甲酸衍生物及3个已知化合物,这3个已知化合物是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将该植物鲜叶风干,粉碎后用丙酮提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蒙药藜芦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ODS中低压制备液相、Sephadex LH-20、反相制备高效液相等现代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法和铁离子还原法评价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蒙药藜芦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藜芦醇(1)、氧化白藜芦醇(2)、3′-甲氧基白藜芦醇(3)、白藜芦醇苷(4)、白藜芦醇-4′-O-β-D-葡萄糖苷(5)、氧化白藜芦醇-2-O-β-D-葡萄糖苷(6)、litseaefoloside B(7)、丁香脂素(8)、1-O-反式对香豆酰甘油(9)、1,3-O-二反式对香豆酰甘油(10)、间苯二酚(11)。化合物1~6对ABTS^+的清除能力较强(IC50值分别为0.038、0.041、0.065、0.065、0.065、0.081 mmol/L),活性强于Vc(IC50值为0.100 mmol/L)。结论:其中,化合物3,6,7,9~11为首次从藜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寇呈熹  佟金泉  马瑞  孙伟  薛哲勇  麻鹏达 《中草药》2022,53(14):4476-4485
目的 基于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藜芦Veratrum nigrum bHLH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并作初步分析。方法 通过隐马可夫模型从藜芦转录组序列中筛选bHLH基因,并使用ExPASy、MEME等在线网站及MEGA、TBtools等软件对藜芦bHLH进行理化性质、保守基序等可视化分析。结果 在藜芦转录组中共鉴定到72条bHLH转录因子,VnbHLH转录因子氨基酸数目为105~692,等电点介于4.69~11.47,相对分子质量为11071.2~77795.3,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VnbHLH均定位于细胞核中;系统发育分析将VnbHLH转录因子分为6个亚族,VnbHLH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差异显著,Vn_54312、Vn_14037在根中表达较高,推测其可能参与了藜芦植物根部某些生物碱的合成。结论 根据转录组数据分析了药用植物藜芦中的bHLH转录因子基因家族,有助于下一步对藜芦bHLH转录因子家族功能预测及验证。  相似文献   

12.
荆条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丽丽  刘佳川  陈丽霞  邱峰 《中草药》2016,47(23):4151-4154
目的研究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枝条的化学成分。方法使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光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荆条枝条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8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6-C-β-D-吡喃葡萄糖-8-C-α-L-阿拉伯糖苷(1)、异荭草苷(2)、木犀草素-6-C-α-L-阿拉伯糖-8-C-β-D-吡喃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6,8-2-C-α-L-阿拉伯糖苷(4)、芹菜素-6-C-α-L-阿拉伯糖-8-C-β-D-吡喃葡萄糖苷(5)、木犀草素-6-C-α-L-阿拉伯糖-8-C-β-L-阿拉伯糖苷(6)、木犀草素-6-C-β-L-阿拉伯糖-8-C-β-D-吡喃葡萄糖苷(7)、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8)。结论化合物1、3~7为首次从牡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分蘖洋葱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分蘖洋葱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 分蘖洋葱95%乙醇提取物采用MCI、Sephadex LH-20、C18和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其对番茄枯萎病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槲皮素-4'-O-β-D...  相似文献   

14.
鹧鸪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德力  郑威  冯剑  刘洋洋 《中草药》2017,48(23):4851-4855
目的研究鹧鸪茶Mallotus furetianus树叶化学成分。方法综合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及制备HPLC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紫外、质谱及核磁共振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鹧鸪茶叶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5个多酚类化合物和1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3-羟基-4,5(R)-二甲基-2(5H)-呋喃酮(1)、没食子酸(2)、3,4,8,9,10-五羟基二苯并[b,d]吡喃-6-酮(3)、表儿茶素(4)、儿茶素(5)、山柰酚-3-O-洋槐糖苷(6)、洋芹素(7)、2-羟基丁二酸(8)、5-羟甲基糠酸(9)、没食子酸甲酯(10)、咖啡酸(11)、丹参素(12)、diolmycin B2(13)、oresbiusin A(14)、3,4-二羟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5)、焦谷氨酸(16)。结论化合物7~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16为首次从鹧鸪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无叶假木贼Anabsis aphyll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RP-C18、Sephadex LH-20、硅胶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比色法对化合物进行抗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番茄疮痂病菌Xanthomonas vesicatoria、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黄瓜角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活性筛选。结果 从无叶假木贼中分离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假木贼碱(1)、N-甲基假木贼碱(2)、6-(diethylamino)-[2,3′-bipyridin]-3-ol(3)、2-(2-(pyridine-3-yl) pyridin-5-yl)-6-(pyridin-3-yl)piperidine(4)、2-(pyridine-3-yl)-5-(6-(pyridine-3-yl) pyridine-2-yl) pyridin...  相似文献   

16.
郑楠楠  杨胜祥  周慧  袁珂 《中草药》2015,46(2):189-193
目的对簕欓花椒Zanthoxylum avicennae进行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方法采用Diaion HP-20、MCI-Gel CHP-20、Sephadex LH-20、Toyopearl HW-40、RP18及硅胶等柱色谱法对簕欓花椒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1H-NMR、13C-NMR、HR-ESI-MS)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斜面试管法和海虾致死生物活性法测定部分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和细胞毒活性。结果从簕欓花椒醋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共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二氢山柰素(1)、滨蒿内酯(2)、3-吲哚甲酸(3)、6-oxo-2(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e(4)、辛二酸(5)、4,4-二甲基-1,7-庚二酸(6)、丁香酸甲酯(7)、β-谷甾醇(8)、前茵芋碱(9)。其中化合物2对玉米大斑病菌和大麦赤霉病菌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最低抑制浓度(MIC)值均为15.63μg/m L;化合物1~3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对海虾致死的LC50值分别为9.8、2.6、4.9μg/m L。结论除化合物9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化合物1~3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蒺藜Tribulus terrester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综合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结合NMR、MS、IR、UV等波谱学技术来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DPPH法、ABTS法以及羟基自由基清除方法测定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蒺藜果实75%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E)-4-hydroxy-N-(3-(4-hydroxy-3-methoxyphenyl)acryloyl)benzamide(1)、蒺藜酰胺(2)、海柯皂苷元(3)、25R-螺甾-4-烯-3,12-二酮(4)、槲皮素(5)、3,4’-二羟基-3’-甲氧基苯丙酮(6)、对羟基苯甲酸(7)、(9Z,11E)-13-hydroxy-9,11-octadecadienoic acid(8)、(8E,12Z)-10-hydroxy-8,12-octadecadienoic acid(9)、肉豆蔻酸(10),其中化合物1~6对DPPH、ABTS自由基以及羟基自由基均有较显著的活性,并且化合物5清除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半数抑制浓度(...  相似文献   

18.
黑紫獐牙菜叶片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薇  左马怡  杨青松  曾亮  杨淬  李干鹏 《中草药》2015,46(17):2509-2512
目的 研究黑紫獐牙菜Swertia atroviolacea叶片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Zorbax PrepHT GF反相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1对5株人体癌细胞株NB4、A549、SHSY5Y、PC3和MCF-7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黑紫獐牙菜叶片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3-甲基-2-氧代-丁-3-烯基)-6-乙酰基-1,5-二甲氧基 酮(1)、1,2,3,4-四氢-1,4,6,8-四羟基 酮(2)、1,3-二甲氧基-8-羟基 酮(3)、1,2,6,8-四羟基 酮(4)、熊果酸(5)。化合物1对NB4、A549、SHSY5Y、PC3、MCF-7细胞的IC50值均小于10 μmol/L,其中对A549和MCF-7细胞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5.2和3.8 μmol/L。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黑紫獐牙菜素A,此化合物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9.
唐露  李喜凤  杨胜祥  邱艳  袁珂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2):2284-2288
研究吊球草Hyptis rhomboidea的化学成分,并对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采用Toyopearl HW-40,Sephadex LH-20,MCI-Gel CHP-20,RP-18,PTLC及硅胶等色谱法对吊球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评价部分单体化合物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从乙酸乙酯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乙酯(1)、熊果酸(2)、齐墩果酸(3)、vanillactic acid(4)、迷迭香酸甲酯(5)、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7)、冬青素A(8)、β-香树脂醇(9)、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紫云英苷,10)和胆甾-5-烯-3β,4β-二醇(11)。其中化合物1对核盘菌的抑制活性最强,MIC为16.2 mg·L-1,化合物5对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核盘菌的抑制活性最强,MIC分别为8.1,16.2 mg·L-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 ,5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