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08年7月138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22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1.5岁,距首次手术时间平均为21.9年.结果 本组残胃癌病理特征以未分化型(83.3%)、Borrmann Ⅲ+Ⅳ型(92.7%)为主,肿瘤直径>4 cm者(75.7%)多见,其手术切除率(72.4%)及根治性切除率(59.4%)均低于一般胃癌.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9.2%、30.1%、14.2%,总体中位生存期19.4个月.单因素分析中组织学类型、Borrmann分型、肿瘤直径、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远处转移及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中TNM分期、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及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根治性切除者中位生存期(36个月)明显长于姑息性切除(8个月)、短路手术及其他组(5个月,P<0.05),行联合脏器切除的无远处转移T4期患者生存期为18.6个月,较无联合脏器切除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 残胃癌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TNM分期、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及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早期诊断及根治性切除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gastric stump cancer(GSC).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38 patients with GSC treated from January 1992 to July 2008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The patients included 122 males and 16 fe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61.5 years, and the mean interval between the initial operation and second diagnosis was 21.9 years.Results The endoscopy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Borrmann Ⅲ/Ⅳ in 127(92.7%)patients and 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in 115(83.3%)patients. The resectability and radical resectability rate were 72. 4% and 59.4%. The 1-, 3-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was 59.2%, 30.1% and 14.2%, respectively.The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time was 19.4 months. Univariate Log-rank test indicated that Borrmann type,histological type, tumor diameter, TNM stage, depth of invasion, number of metastatic lymph node,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ption of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GSC. While TNM stage, depth of invasion,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ption of treatment were prognostic factors on multivariable analysis.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underwent radical resec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36 months)than that of patients received palliative resection(8 months, P<0.05)and chemotherapy only(5 months, P<0.05).Among patients with a tumor of T4 stage,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statistically prolonged by combined evisceration(18.6 months)when compared with the patients received palliative surgery. Conclusions TNM stage, depth of invasion,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ption of treatment a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GSC. Early diagnosis and radical resecti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GSC.  相似文献   

2.
应用CoX模型分析胃癌患者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切除术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88年1月至1993年4月间428例胃癌切除患者中资料完整的343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 腹膜转移、Borrmann分型、手术方式、肝转移、肿瘤大小、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年龄等为影响胃癌患者切除术后生存的8个主要因素。结论Cox模型能准确分析胃癌患者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1031例胃癌外科治疗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外科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普通外科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1031例经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早期胃癌95例(9.2%);其余均为进展期胃癌(90.8%)。胃切除980例(95.1%),其中根治性切除874例(84.8%),姑息性切除106例(10.3%),其余51例(4.9%)行胃空肠吻合或探查手术。本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2%、58.0%和48.2%。ⅠA、ⅠB、Ⅱ、ⅢA、ⅢB、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3.2%、65.1%、52.3%、41.4%、16.5%和10.6%。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别是肿瘤大小(P〈0.01)、血清白蛋白(P〈0.05)、手术根治度(P〈0.05)、TNM分期(P〈0.01)和综合治疗(P〈0.01)。结论根治性手术是治疗胃癌的最有效手段。以手术为中心、施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肿瘤大小、血清白蛋白水平和TNM分期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的胃癌肿瘤术式选择与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以来收治的100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实际病症选择相宜手术,其手术方式分别为全胃切除术、联合脏器切除术、姑息切除术。分析手术结果及术后恢复情况。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100例患者自2008年随访至今,47例死亡,8例失访,随访率92.0%。5年总生存率48.9%。上1/3部位、中1/3部位和下1/3部位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0个月、36个月和39个月(χ2=1.853, P=0.3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1/3、中1/3、下1/3部位胃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0%、7.0%、9.4%,上1/3部位胃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中1/3、下1/3部位胃癌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692, P=0.031)。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42.12个月)和联合脏器切除术组(30.80个月)明显高于姑息术组(11.2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23, P=0.016)。全胃切除术组与联合脏器切除术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08, P=0.927)。结论手术的选择还应根据患者实际病症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全胃切除术其生存时间较长,病死率较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Wnt7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切除术组织样本135例,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Wnt7a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Wnt7a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以及与胃癌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Wnt7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其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也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30.5,P=0.000)。Wnt7a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HP感染、分化程度和Lauren分型无关(P0.05),而与TNM分期、远处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Wnt7a高表达胃癌患者1、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Wnt7a低表达胃癌患者(均P0.01)。Wnt7a高表达(P=0.01)与远处转移(P=0.02)及为影响胃癌患者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Wnt7a高表达(P=0.02)与TNM分期(P=0.03)、远处转移(P0.01)为影响胃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Wnt7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恶性病理特征显著相关。Wnt7a蛋白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术后生存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胃癌合并穿孔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ox模型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61例胃癌穿孔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20d,1、3、5年生存率分别是31.1%(19/61)、3.3%(2/61)和0(0/6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Ⅱ期胃癌比,Ⅲ期(OR=4.875,P=0.040)和Ⅳ期(OR=9.386,P=0.006)胃癌穿孔患者的预后差。与一期根治术相比,行单纯修补术和姑息性胃切除术的OR值分别是3.937和2.347(P<0.05)。此外,患有并存病也是预后的危险因素(OR=4.337,P=0.002)。结论胃癌穿孔患者术后生存期较短,且受胃癌TNM分期、手术方式及是否有并存病的影响。建议在患者全身状况许可情况下行一期胃癌根治术。对于癌肿广泛转移而无法切除者,姑息性胃切除在该病治疗中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肿瘤最大径对T4a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Kaplan-Meier生存分析筛选T4a期胃癌肿瘤最大径的最佳截点值,并据此将患者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对T4a期胃癌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对预后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T4a期胃癌肿瘤最大径最佳截点值为8 cm.2组患者的肿瘤部位(x2=15.695)、分化类型(x2=4.393)、大体形态(x2=5.629)和早期复发(x2=4.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2 =4.463)、肿瘤最大径(x2=9.057)、Borrmann分型(x2=6.679),分化类型(x2 =5.122)、肿瘤部位(x2=8.707)和N分期(x2=132.954)与T4a期胃癌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HR =1.339),分化类型(HR=1.169)和N分期(HR=1.876)为T4a期胃癌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按肿瘤最大径分层分析,N分期(HR =2.014)和分化类型(HR=1.192)是最大径<8 cm组T4a期胃癌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N分期(HR=1.876)是最大径≥8 cm组T4a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0).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分层分析显示,无淋巴结转移或低分化的T4a期胃癌,≥8 cm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8 cm组(HR=0.182、0.653,P<0.01).结论 肿瘤大小截点值为8 cm时,肿瘤最大径是影响T4a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显著影响无淋巴结转移或低分化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大小对T3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08例L期胃癌患者施行胃癌D2根治术,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肿瘤大小进行最佳截点的筛选。对全组T3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对大直径组及小直径组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408例T3期胃癌患者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出肿瘤大小的最佳截点为8cm。肿瘤大于或等于8cm的胃癌患者(大直径组)85例.小于8cm的胃癌患者(小直径组)323例:大直径组和小直径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3.8%和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Boi Tmann分型和肿瘤部位是影响全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1):进一步按肿瘤大小进行分层预后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大直径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小直径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以8cm为界值进行B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判断准确性最高。肿瘤大小是影响B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9.
2335例胃癌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应用我院建立的胃癌数据库资料,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2335例胃癌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及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男性患者占81.0%,女性19.0%;男女之比4.3:1.0。50岁以下患者占22.8%,50岁以上者占77.2%。早期胃癌275例,占11.8%;其余88.2%均为进展期胃癌。72.8%的患者肿瘤直径超过4cm,69.6%的患者其肿瘤呈低分化。1690例(72.4%)患者进行了根治性切除手术,其余为姑息性切除或探查;术后予以综合治疗者1538例(65.9%)。全组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9%、45.3%和40.1%。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胃癌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别是手术方式(P〈0.01)、TNM分期(P〈0.01)和综合治疗(P〈0.01)。结论手术根治程度、肿瘤TNM分期和综合治疗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重要因素,早期手术和根治性手术是治愈胃癌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伴肝转移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36例胃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灶及转移灶同步切除17例,对未切除的肝转移灶行无水酒精瘤体内注射+门静脉化疗栓塞等局部治疗19例,并与1995年1月-1999年12月间收治条件类似的16例胃癌原发灶切除而对肝转移灶未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肝转移灶切除组的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5%、29%,肝转移灶局部治疗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3%、26%,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转移灶未治疗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9%、0,较肝转移灶局部治疗组1年、3年生存率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胃癌肝转移灶无法切除者应积极行转移灶的局部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接受姑息性旁路手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2005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2例接受旁路手术的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与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8.7个月,生存分析显示,疼痛程度轻微患者中位OS高于疼痛程度严重患者、ASA I/II患者的中位OS高于ASA III级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正常患者中位OS高于CRP升高患者、无转移患者中位OS高于肝/腹膜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中位OS与疼痛程度、ASA分级、术中失血量、有无肝/腹膜转移、CRP水平、CA19-9水平、白蛋白(ALB)水平有关(均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ASA III级、重度疼痛、CRP≥5 mg/L、肝/腹膜转移为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ASA III级、重度疼痛、高水平CRP及肝、腹膜转移是姑息性治疗的进展期胰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切除对进展期近端胃癌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就诊的172例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近端胃切除组(83例)和全胃切除组(89例);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并对患者出院后生存、肿瘤复发、转移等情况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性别、肿瘤部位等无序二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等有序二分类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全胃切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近端胃切除组患者偏高,其余术中及术后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胃切除组患者术后胃排空障碍、吻合漏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较近端切除组患者显著偏低(P<0.05)。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近端切除组患者分别为71.1%、45.5%和34.2%明显低于全胃切除组83.1%、67.2%和56.6%;(F=10.746, P=0.001)。 结论全胃切除能减少对进展期近端胃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采用根治性切除手术或姑息性切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手术创伤、远期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3年4月手术治疗的137例老年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法分为根治组78例、姑息组59例,对比两种手术方法对患者的手术创伤的影响;根据患者术后3年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统计软件采用SPSS16.0,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率、生存率等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根治组患者的输血量显著的低于姑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3年,根治组患者的的生存率分别为84.6%、59.0%均显著的高于姑息组的66.1%、3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深度越深、TNM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姑息性手术方法是胃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OR=1.772,OR=1.694,OR=1.593,OR=1.443),(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采用根治性切除手术较姑息性手术并不会增加手术创伤程度,同时对于患者远期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Ⅱ期结肠癌患者脉管癌栓浸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0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152例Ⅱ期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的脉管癌栓浸润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以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73.7%,其中Ⅱa、Ⅱb、Ⅱc期患者分别为79.6%、73.3%、65.8%。统计学分析显示,脉管癌栓浸润与结肠癌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和T分期明显有关(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切缘阳性、脉管癌栓浸润、淋巴结检出个数及T分期是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切缘阳性和脉管癌栓浸润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脉管癌栓浸润阳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的患者(52.7%vs.85.6%,P0.05),并且脉管癌栓浸润阳性患者中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非化疗患者(60.7%vs.44.4%,P0.05)。结论:Ⅱ期结肠癌患脉管癌栓浸润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分期有关,是影响Ⅱ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脉管癌栓浸润阳性的Ⅱ期结肠癌患者建议给予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5.
胃癌肝转移患者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患者手术治疗的指征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9月至2002年5月间经手术治疗的43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肝转移程度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侵犯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相关关系(P>0.05)。异时性肝转移行肝切除4例,中位生存时间为35.0个月,预后明显优于同时性肝转移肝切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0.0个月)(P=0.0233)。同时性肝转移组中,单纯胃切除32例,中位生存时间6.0个月;胃加肝切除7例,中位生存时间10.0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99)。不同肝转移程度姑息性胃切除术后生存时间比较,H1、H2和H33组分别为7.5、6.0和4.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7)。结论异时性胃癌肝转移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良好,应争取积极手术切除;胃癌肝转移患者同期行胃加肝切除生存率未见明显改善;H3肝转移患者姑息性胃切除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6.
不同部位胃癌患者根治术后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问行胃癌根治术的14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胃上部癌(U组)21例.胃中部癌(M组)38例,胃下部癌(L组)87例,分析比较3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结果3组患者Borrmann分型分布相互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U组患者平均年龄和原发病灶直径均大于M组和L组(P=0.034.P=0.001).采用扩大淋巴结清扫的病例亦明显少于M组和L组(辟0.009)。L组患者N分期和TNM分期均早于M组和U组(P=0.007.P=0.020),复发病例明显少于M组及U组(P=0.006),且3年和5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U组和M组(P=0.007.P=0.001)。结论胃上部癌与胃下部癌具有较为独立的生物学行为特征,胃中部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介于胃上部癌与胃下部癌之间。不同部位胃癌的预后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联合脏器切除术治疗T4b期胃癌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5年间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联合脏器切除治疗的96例T4bN0-3bM0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12例(12.5%)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胰瘘4例,腹腔感染5例,肺部感染3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全组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全组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73个月,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0.5%、42.1%和23.5%。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病理类型、淋巴结分期及胰腺侵犯与TAb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有关(均P〈O.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淋巴结分期和病理类型是本组‘I曲期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淋巴结分期为pN0或pN,的高分化T4bM。期胃癌患者,在接受根治性联合脏器切除后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堆积物(TDs)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年间行胃癌根治术患者100例,对其术后胃癌切除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分析TDs与患者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结合随访资料行生存分析。结果:18例(18.0%)患者标本呈TDs阳性。与TDs阴性患者比较,TDs阳性患者肿瘤体积大[(5.62±2.48)cm vs.(4.83±2.17)cm];低分化癌比例高(66.7% vs. 51.2%);淋巴结转移个数多[(9.2±8.4)个vs.(5.3±7.5)个];III期胃癌比例高(88.9% vs. 36.6%);生存率降低(27.8% vs. 5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TDs可作为判断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指标,阳性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年间收治的7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择患者性别、年龄、肝转移部位、肝转移时间、转移灶数目、转移灶大小、原发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转移、有无肝外转移以及肝转移病灶治疗方法等10个因素,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结直肠癌肝转移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并对有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 7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时间为(16.5±5.3)个月,3年生存率为12.7%.单因素分析显示肝转移部位、转移灶数目、转移灶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转移、有无肝外转移以及肝转移病灶治疗方法等7个因素与预后有关,它们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 =11.279,9.600,8.076,17.376,19.817,24.310,32.267;P<0.05).Cox回归模型表明原发肿瘤分化程度(RR=1.671,95%CI 1.236 ~2.345,P=0.026),淋巴转移(RR=1.658,95% CI1.214 ~2.286,P=0.010),有无肝外转移(RR =2.586,95% CI 1.758 ~6.326,P=0.000)以及肝转移病灶治疗方法(RR=6.846,95%CI3.624~13.032,P=0.000)与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有密切关系.结论 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转移、有无肝外转移以及肝转移病灶治疗方法是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