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瞿洪慧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0,(10):594-595
患者,女,39岁,因反复发热2月,于2009年10月9日入院。患者约2月前无诱因下,出现发热症状,偶咳,少量白痰,最高体温38.5℃,但无畏寒、胸闷、胸痛、咯血、盗汗等症状。曾查胸片提示:两下肺纹理增粗。心彩超:二尖瓣关闭不全(后叶脱垂),我院间断予阿奇霉素、青霉素等治疗无效,于2009年9月28日至上海中山医院血培养:“草绿色链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抗甲状腺药物他巴唑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最常用药物,副作用较多,其中较为严重的是粒细胞缺乏症。我院于1991~2000年共收治他巴唑致粒细胞缺乏症14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甲巯咪唑引起粒细胞缺乏症6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贵银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1,10(2):67-68
目的:了解甲巯咪唑(他巴唑)致粒细胞缺乏症的发展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光盘》,对近5年国内公开出版的医学期刊有完整记录的60例甲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巯咪唑用药致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病时间为10d-6个月,1-2个月者46例(76.67%)。高热、咽痛和乏力为主要症状,常伴多系统严重感染。死亡3例(5%),多为严重感染所致。结论:甲巯咪唑引起粒细胞缺乏病突然、病情重、进展快。早期诊断、积极有效地防治感染和使用非格司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ATD)致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对9例因服用ATD致粒缺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TD引起粒缺不管服药剂量大小、时间长短、以及是否初治或复治都能发生,单独应用糖皮质激素氢化考的松(HCSS)疗效肯定,联合应用G-GSF效果更明显。结论对服用ATD患者必须常规监测白细胞,若发现粒缺尽早应用HCSS和G-GSF,如合并感染选用抗生素,配合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7.
美吡达致严重粒细胞缺乏症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性,6 2岁。糖尿病史5年,长期服用“二甲双呱、优降糖”等药,但血糖控制欠佳。2 0 0 2年11月8日开始服用美吡达5mgtid ,11月2 3日出现高热、咳嗽,查血常规WBC 0 1×10 9/L ,N缺如,Hb及PLT正常。收住我院,查骨髓示红系增生尚可,粒系增生极度低下,考虑为急性造血功能停滞。予升白细胞、抗炎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复查血像及骨髓像正常,12月2 0日再服美吡达,一周后复查WBC仅0 9×10 9/L ,N 0 2 0 ,故立即停用美吡达,改用其它降糖药,并予升白细胞治疗,病情逐渐好转。例2 ,女性,5 5岁。2 0 0 3年3月12日在外院发现血糖偏高,予美吡达5m… 相似文献
8.
9.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采用他巴唑药物治疗 ,有的可引起患者的白细胞减少 ,甚至出现粒细胞缺乏症的严重毒副反应 ,危及病人生命。本文分析我院自1 991年 8月至 2 0 0 2年 1 2月因他巴唑引起甲亢患者粒细胞缺乏症而住院的病人 ,现就有关治疗体会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2 0例病人均符合下列条件 :(1 )初诊时确诊为毒性甲状腺肿并甲亢 (Grave病 ) ,有明确他巴唑服用史。 (2 )服药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4 .0× 1 0 9/L ,粒细胞绝对值 >1 .0× 1 0 9/L。 (3)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3.0× 1 0 9/L ,粒细胞绝对值 <1 .0× 1 0 9/L。 …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肿瘤患者由于化疗而导致的中性粒细胞缺乏症进行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这4年时间里,抽取106例在吉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由于化疗而导致的中性粒细胞缺乏症的肿瘤患者病例,再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53例。A组患者采用美罗培南注射液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头孢与左氧氟沙星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A组患者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化疗的患者会出现腹泻、感染、腹痛、肝肾衰竭、骨髓抑制、呕吐等并发症,但在治疗的过程中没有再出现其他特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头孢与左氧氟沙星联合的方法对由于化疗而导致的中性粒细胞缺乏症的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不会使患者再出现特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可以作为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常规方法,值得进一步的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药源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少见的药物引起的肺部不良反应。已发现有较多药物会导致胸腔积液的发生,然而目前对药源性胸腔积液的认知尚少,在临床中常常被忽略。本文根据药物引起胸腔积液的相关病例报道和临床研究等文献资料,阐述药源性胸腔积液的发病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流程、治疗手段、相关药物等,以期为临床鉴别药源性胸腔积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J. Idänpään-Heikkilä E. Alhava M. Olkinuora I. P. Palva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1977,11(3):193-198
Summary Within six month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antipsychotic drug clozapine in Finland, 17 cases of neutropenia or agranulocytosis were recorded amongst about 3000 patients treated. Agranulocytosis was fatal in eight patients, and in addition, two patients developed thrombocytopenia, and one patient leukaemia. As additional cases might well have been overlooked as banal infections, the risk of developing agranulocytosis during clozapine treatment was at least 0.5%. Impaired elimination of the drug or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of granulocyte precursors to clozapine, possibly due to some inherited characteristic, might explain the high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By the Working Group of the Finnish National Board of Health on the side-effects of clozapin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药物警戒数字化研究领域的文献,总结该领域研究热点及演化趋势并提出启示。方法 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2002—2022年全球药物警戒数字化研究领域的核心文献,利用CiteSpace V软件对其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1 103篇文献,近5年发文量高速增长,发文数量最高的国家是美国、中国、英国、法国及意大利,发文数量最高的机构是乌普萨拉监测中心、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研究热点聚焦于药物不良反应信号检测、药物安全与风险评估、报告系统与数据库信息挖掘等方面,未来研究趋势为探索社交媒体、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在药物警戒中的应用。结论 药物警戒数字化研究处于发展阶段,构建药物警戒数字生态体系、加强多元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优化药物警戒数字化技术三大措施有助于提高药物警戒的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分析浙江省华法林在临床使用中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针对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期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浙江省平台收集到的华法林相关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怀疑使用华法林导致的肝胆系统损伤的不良反应报告.结果 27例华法林导致DILI病例,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7.
中药注射剂作为我国传统医药的创新剂型,具有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优势,但在临床应用中时有不良反应的发生,严重的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有关中药注射剂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因此,针对中药注射剂建立规范、完整的非临床安全性再评价体系,是保障其临床用药安全,推动中药注射剂发展的关键。概述了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情况、表现及潜在原因,从一般毒性研究、过敏反应研究、刺激性和溶血性试验研究及安全药理学研究等方面就当前非临床安全性再评价的研究方法和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中药注射剂非临床安全性再评价的建议,为今后继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引起问质性肺炎的药品种类及其临床表现特点。方法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1994~2013年,关键词为“间质性肺炎”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74篇,报道53例药源性间质性肺炎,涉及15种药物,包括吉非替尼(1s例)、利妥西单抗(9例)、来氟米特(8例)、胺碘酮(8例)、厄洛替尼(5例)、干扰素(2例)、5-氟尿嘧啶(1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例)、吉西他滨(1例)、卡莫司汀(1例)、麻疹疫苗(1例)、百草枯(1例)等。53例患者中,2例治疗结果不详;治愈17例(33.33%),好转19例(37.26%),死亡15例(29.41%)。结论各药品引起间质性肺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相似。发病率较高的药物有吉非替尼、利妥西单抗、来氟米特、胺碘酮、厄洛替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药物引起耳聋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对1994—2011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药物引起耳聋81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耳聋的药品种类有12种,涉及药品43个;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肌肉注射、口服给药等;合并用药28例,单独用药53例;引起耳聋的药物种类以抗感染药、解热镇痛药较多;听力恢复46例,永久性耳聋28例,结果不详7例。结论临床应重视药物引起的耳聋,早期预防和发现是避免听力完全丧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181例药源性肺水肿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丛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1,28(3):273-275
目的 探讨药物引起肺水肿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对1990年1月—2010年4月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药物引起肺水肿181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药物引起肺水肿的给药途径为口服给药、肌肉注射、静脉给药等;引起肺水肿的药物种类以抗精神病药、利尿脱水药较多。结论 临床应重视药物引起的肺水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