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考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厘清由于分类系统和种分类等级的变化、种鉴定等原因引起的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情况,并纠正药材标准中有关蕨类植物基源的相关问题。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药材标准,找出收载来源于蕨类植物的药材,对原植物基源有疑问的种类,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源于蕨类植物的共有27科88种,其中植物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53种,由于分类系统变化而造成拉丁学名或中文名混淆的5种,种等级分类群的处理和鉴定问题的11种,中文名混淆的19种,并对有混淆的种类进行考订纠正。结论 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有一定问题,但经过研究考订,这些问题都能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厘清由于分类系统和种分类等级的变化、种鉴定等原因引起的裸子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情况,有助于来源于裸子类植物中药材植物基源的正本清源。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药材标准,找出收载来源于裸子类植物的药材,对原植物基源有疑问的种类,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源于裸子类法定药用植物共有8科38种,其中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24种,由于分类系统变化而造成种混淆的7种,种等级分类群的意见分歧导致种的鉴定、归并不同而造成混淆的3种,中文名混淆的4种,并对有混淆的种类进行考订纠正。结论 裸子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有一定问题,但经过研究考订,这些问题都能得以厘清解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纠正由于属的异名充作正名、属等级分类群的归并、种等级分类群的鉴定和归并、中文名的混淆等原因引起的药材标准中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的问题。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有关药材标准及权威分类学著作,对基源有争议或学名有混淆的种,从分类系统、种鉴定和标准使用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法定药用植物中,来源于恩格勒系统木麻黄科至荨麻科的共有86种3变种,其中植物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54种2变种;由属名的异名充作正名而引起拉丁名混乱的2种,由属等级分类群归并而引起拉丁名混乱的1种,由种等级分类群的鉴定和归并而引起拉丁名混乱的9种,存在中文名混淆问题的20种1变种,并对这些种进行考订纠正。结论 31种1变种已考证清楚,1种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厘清由于分类系统和种分类等级的变化、种鉴定等原因引起的药材标准中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的情况。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相关药材标准及权威分类学著作,对植物基源存疑的种,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法定药用植物中,来源于恩格勒系统山龙眼科至蓼科的共有105种,其中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63种,基源存疑有5个科共42种,其中由于属名的异名充作正名而引起拉丁名混乱的1种,属分类系统变化而造成种混淆的5种,种等级分类群的鉴定、归并不同而造成混淆的11种,中文名混淆的25种,并对有混淆的种进行考订纠正。结论 檀香科、桑寄生科、马兜铃科、蛇菰科及蓼科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有一定问题,经过研究考订,这些问题得以厘清解决。  相似文献   

5.
藻类及真菌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考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纠正由于分类系统变化、种等级分类群的鉴定和归并、中文名混淆等原因引起的药材标准中真菌类和藻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的问题。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有关药材标准及孢子植物相关著作,对基源存疑的种,从分类系统、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源于真菌类和藻类的植物共有17科52种,其中植物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34种,其中,由于分类系统变化而造成拉丁学名或中文名混淆的8种,种等级分类群的处理和鉴定问题的2种,中文名混淆的8种,并对这些种进行考订纠正。结论 真菌类、藻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存在一定问题,经研究考订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发现并考证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药材植物基源的中文名及拉丁学名与经典分类著作不同、同基源的相同部位作2种药材分别收载等情况,并提出建议。方法 查询历版中国药典,并借助《中国植物志》、《中国法定药用植物》、FOC、CFH数据库及其他相关著作,对上述情况进行考订。结果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和附录中,存在上述情况的品种共计50个。其中,中药材基源植物中文通用名与其他植物重名或相似的24个,中药材基源植物拉丁学名引用或拼写不同于分类学著作的16个,同物异名作2种药材分别收载的8个,存在其他情况的品种2个。而后对上述情况进行考订。结论 经研究考订,44个品种已考证清楚,6个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厘清中药材衢枳壳基源植物的起源,解决衢枳壳基源植物起源的争议,根据各种文献使用的不同名称,确定科学的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正名。方法 对衢枳壳形态、栽培历史和抗寒基因特性进行调查研究,对PCR扩增、化学成分和基因片段测序等方面进行文献考证。结果 衢枳壳基源植物的形态、PCR扩增结果和ITS1测序结果均与柚和酸橙非常相似或相同,而化学成分和抗寒基因特性与酸橙十分相近。结论 衢枳壳的基源植物系柚和酸橙的自然杂交栽培变种,不具备独立种的地位,其拉丁学名应为Citrus aurantium ‘Changshan-huyou’,中文名宜为常山柚橙,常山胡柚和胡柚可作为别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Photoshop CS3软件处理清风藤属药用植物及其混伪品茎横切面的图像信息,结合统计学分析的方法鉴别该类药材,以此探究应用此方法鉴定茎木类药材的可行性及其鉴定学意义。方法 观察分析6种清风藤属药用植物及其混伪品茎横切面特征,应用数码摄影,Photoshop CS3软件和SPSS 22.0软件对茎横切面特征进行拍摄、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 所观察的6种植物茎横切面中髓/木部比值、髓射线数目等数值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采用Photoshop软件处理图像与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可作为清风藤属植物分类及其药材性状鉴别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查找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药材基原存在的问题,为完善修订中国药典药材基原内容奠定基础。方法 针对所有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药材标准和四部附录基原内容,查询《中国植物志》(中英文版)、《中国动物志》等权威著作,中国自然标本馆等专题数据库和相关研究文献,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考证或药材商品考察研究。结果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和四部附录中,存在中药材基原物种问题的品种共计10个,药材基原拉丁学名问题4个,药材基原中文名称问题3个;另基原有争议的品种3个。结论 经研究考订,中国药典2020年版上述涉及基原物种、拉丁学名和中文名称问题的共计17个品种均需修订完善,并提出了初步的修改建议;另外3个品种基原虽有争议,但认为不需修改。  相似文献   

10.
法定药用植物论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法定药用植物这一概念进行诠释,并对其内容和范围进行概括,阐明提出法定药用植物这一概念的意义。方法 查询我国历版中国药典、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外药典,对其收载的传统药、植物药和天然药物的基源植物进行分析,概括其基源植物的全貌。对提出法定药用植物这一概念的背景和历史渊源进行分析综合。结果 国家药典收载植物来源中药材已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法定药用植物数量多,种类丰富,截止目前,我国的法定药用植物总数为2 965种,种类包含菌藻、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国外药典和标准亦收载了相当数量的法定药用植物。结论 法定药用植物这一概念的提出既符合法制日益健全的社会潮流也符合传统药、植物药和天然药物发展趋势。这一概念的提出具有深远意义,为法定药用植物的进一步研究、生产和使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按照经典药材分类方法对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中相关药材拉丁名提出修订建议.方法 通过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部分药用植物特征和药材性状描述,对确切入药部位进行分析确定,提出对其拉丁名按大类命名的建议.结果 共有5大类41种药用被子植物类药材的拉丁名存在与确切入药部位不符或不完全,拉丁词选用不当,1种涉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铁线莲属植物的种类、地理分布、资源特点及药用价值等进行调查研究。方法 采用野外调查、资料收集与标本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该保护区铁线莲属植物资源。结果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铁线莲属植物共有22种(含4变种),可供药用20种,裂叶铁线莲为地理分布新记录种。结论 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该保护区铁线莲属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蜡梅属植物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镇痛等药理活性。然而,现今研究多关注其种质资源、品种分类、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缺乏分子生物学方向的系统总结。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基因组学、分子标记、分子鉴定、转录组学和功能基因克隆等方向的研究结果对蜡梅属药用植物的系统进化、遗传多样性、分类鉴定、次生代谢、抗逆机制及生长发育过程等多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并就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和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加快蜡梅属药用植物的深度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整理藏药悬钩木味性功效、分类、基原植物和主流药材。方法 通过系统查阅传统和现代藏医药书籍、各地区藏药标准,对悬钩木名称、味性功效、分类、形态、基原进行全面考证,结合文献和实地调查分析各藏区悬钩木主流品种。结果 悬钩木味甘、苦、涩、微辛,性凉;治风热病、培根病、浮肿,亦治热性时疫;特治感冒、恶寒发热、头及周身疼痛、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病。悬钩木(ཀཎྜ་ཀ་རི།)分为白悬钩木(ཀཎྜ་ཀ་རི།)和紫悬钩木(ག་བྲ།),花色及枝条颜色是白、紫悬钩木的分类依据;古代本草悬钩木描述与粉枝莓Rubus biflorus Buch.-Ham. ex Smith.和美饰悬钩子Rubus subornatus Focke.形态基本相符。粉枝莓、美饰悬钩子及其变种黑腺美饰悬钩子Rubus subornatus Fooke var. melanadenus、库页悬钩子Rubus sachalinensis Lévl.和红泡刺藤Rubus niveus Thunb.为文献记载的常用种。结论 本研究结果可指导完善悬钩木质量标准,保障临床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