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成药》2015,(12)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BYHWT)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不同时间点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观察缺血后1、3、7 d神经症状积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中PAI-1、t P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ICAM1、VCAM1蛋白质表达,实时荧光定量法(RT-PCR)测定脑组织中Icam1、Vcam1 m RNA的表达。结果补阳还五汤组神经症状积分(7 d)低于模型组和依达拉奉组(P0.01);补阳还五汤组大鼠血浆PAI-1表达在脑缺血后3 d比依达拉奉组明显降低(P0.01);依达拉奉组和补阳还五汤组大鼠血浆t PA表达在缺血后3、7 d比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假手术组、依达拉奉组和补阳还五汤组大鼠脑组织Icam1、Vcam1 m RNA的表达在脑缺血后1、3、7 d比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1),ICAM1蛋白表达在脑缺血后3、7 d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补阳还五汤组大鼠脑组织VCAM1蛋白表达在脑缺血后1、3、7 d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明显下调PAI-1、上调t PA的表达,降低黏附分子,PAI-1在治疗后3 d降低最明显,t PA在治疗后1 d升高最明显,黏附分子在治疗后7 d降到最低值。从而有效控制血栓的形成,抑制炎性细胞的黏附、聚集和激活,拮抗缺血性脑损伤,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冰片协同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再灌注加依达拉奉组,脑缺血再灌注加冰片组,脑缺血再灌注加依达拉奉加冰片组.I/R模型构建后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检测脑组织水肿程度和脑梗死面积,氧化因子(MDA,SOD,GSH)水平,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IL-1β)水平,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5)表达.结果 I/R组大鼠出现神经功能评分增加,脑水肿程度和脑梗死面积增加.依达拉奉与冰片不同程度减轻以上病理改变,但仅有依达拉奉与冰片联合使用表现改善明显.I/R组大鼠氧化因子水平增加,抗氧化因子水平降低,且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增加,依达拉奉与冰片联合使用抗氧化与抗炎效应最强,优于药物单用.I/R降低了大鼠脑组织中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依达拉奉与冰片能够不同程度的增加ZO-1,Occludin,Claudin-5表达,依达拉奉与冰片联合使用能够恢复这些蛋白表达水平至基线.结论 依达拉奉与冰片能不同程度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病理症状.冰片能够增强依达拉奉抗氧化、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协同抑制缺血后ZO-1,Occludin,Claudin-5表达下调,保护血脑屏障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味四君子汤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闭合蛋白(Occludin),密封蛋白-1(Claudin-1),闭锁连接蛋白-1(ZO-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3.2×10~(-3)g·kg~(-1)),加味四君子汤加减低、中、高剂量组(4.77,9.54,19.08 g·kg~(-1))。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治疗7 d后处死,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缺血侧脑皮质区Occludin,ZO-1,Claudin-1蛋白的表达,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缺血侧脑皮质区Occludin,ZO-1,Claudin-1 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Occludin,Claudin-1,ZO-1蛋白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依达拉奉组、加味四君子汤各剂量组Occludin,Claudin-1,ZO-1蛋白均显著增高(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Occludin,Claudin-1,ZO-1 mRNA表达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依达拉奉组、加味四君子汤各剂量组大鼠Occludin,Claudin-1,ZO-1 mRNA表达上升(P0.01)。结论:加味四君子汤可能通过增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Claudin-1的表达,保护血脑屏障,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水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梗死大鼠脑红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依达拉奉+假手术组、脑梗死组、依达拉奉+脑梗死组,每组12只。于造模前3 d开始,依达拉奉+假手术组、依达拉奉+脑梗死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依达拉奉注射液3 mL/kg,假手术组、脑梗死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均每日1次。3 d后,脑梗死组、依达拉奉+脑梗死组采用线栓法制备脑梗死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脑红蛋白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阳性表达情况。结果脑梗死组血清脑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依达拉奉+假手术组(P均0.05),依达拉奉+脑梗死组明显高于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组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中HIF-1α、VEGF、EPO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依达拉奉+假手术组(P均0.05),且依达拉奉+脑梗死组明显高于脑梗死组(P均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以上调脑梗死大鼠血清中脑红蛋白水平,可能与上调海马区神经细胞中HIF-1α、VEGF、EPO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冰片协同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再灌注加依达拉奉组,脑缺血再灌注加冰片组,脑缺血再灌注加依达拉奉加冰片组.I/R模型构建后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检测脑组织水肿程度和脑梗死面积,氧化因子(MDA,SOD,GSH)水平,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IL-1β)水平,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5)表达.结果 I/R组大鼠出现神经功能评分增加,脑水肿程度和脑梗死面积增加.依达拉奉与冰片不同程度减轻以上病理改变,但仅有依达拉奉与冰片联合使用表现改善明显.I/R组大鼠氧化因子水平增加,抗氧化因子水平降低,且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增加,依达拉奉与冰片联合使用抗氧化与抗炎效应最强,优于药物单用.I/R降低了大鼠脑组织中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依达拉奉与冰片能够不同程度的增加ZO-1,Occludin,Claudin-5表达,依达拉奉与冰片联合使用能够恢复这些蛋白表达水平至基线.结论 依达拉奉与冰片能不同程度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病理症状.冰片能够增强依达拉奉抗氧化、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协同抑制缺血后ZO-1,Occludin,Claudin-5表达下调,保护血脑屏障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短链脂肪酸(SCFAs)/G蛋白偶联受体43(GPR43)/胰高糖素样肽-1(GLP-1)/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GLP-1R)信号通路探讨左归降糖通脉方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DM-CI)大鼠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左归降糖通脉方低、高剂量组(12、24 g·kg-1)和西药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140 mg·kg-1+阿司匹林肠溶片27 mg·kg-1),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以高糖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联合35 mg·kg-1 1%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合并大脑中动脉闭塞建立DM-CI大鼠模型。分别用蒸馏水、左归降糖通脉方低、高剂量、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相应干预,术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TTC染色测量大鼠脑梗死体积,测量各组大鼠随机血糖浓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气相色谱法检测盲肠内容物SCFAs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GLP-1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回肠组织中GPR43和缺血侧脑组织中GLP-1R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IHSS评分、随机血糖、脑梗死体积显著升高(P<0.01),SCFAs、GLP-1含量和GPR43、GLP-1R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降糖通脉方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大鼠NIHSS评分、随机血糖、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P<0.05,P<0.01),SCFAs、GLP-1含量和GPR43、GLP-1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左归降糖通脉方可改善DM-CI大鼠糖代谢紊乱、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左归降糖通脉方增加SCFAs含量,上调GPR43/GLP-1/GLP-1R信号通路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血管生成素(Ang)-1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变化规律并分析脑缺血后Ang-1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又分为缺血再灌注后6、24、48、96h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半影区内Ang-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Ang-1 mRNA中等量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头皮针组各时间点大鼠脑组织Ang-1 mRNA含量增多,其中脑缺血再灌注48hAng-1 mRNA含量达高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Ang-1可能在局灶性脑缺血后与其他血管特异性生长因子共同参与缺血半影区的新血管形成.有利于缺血半影区脑组织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中成药制剂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的疗效比较和安全性评价。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组(A组)、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冻干组(B组)、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组(C组)、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注射液组(D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MCAO)模型,除假手术组外,每组按不同时间点(1、3、5、7d)分为4个亚组,术后各组腹腔注射相应药物,1次/d,分别连续给药1、3、5、7d,模型组、假手术组予以等体积0. 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观察比较各组大鼠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水含量、脑组织梗死体积、安全性评价指标等。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各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水含量、脑组织梗死体积及安全性评价指标中WBC计数、APTT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与模型组比较,A、B、C、D组各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3、5、7d脑组织水含量、脑梗死体积及安全性评价指标中白细胞(WBC)计数、活化部分凝血酶原(APTT)时间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中成药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大鼠疗效显著、可靠安全,并且随治疗时间延长,对缺血缺氧神经元的改善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刘磊  张静文  张新玥 《中草药》2020,51(5):1287-1293
目的探讨牡荆苷通过调控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通路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依达拉奉(0.56 mg/kg)组和牡荆苷低、中、高剂量(10、20、40mg/kg)组,除假手术组外均制备急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再灌注后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ip生理盐水,依达拉奉组和牡荆苷各剂量组按照相应剂量ip给药,8 h给药1次,共3次。对比干预前后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HE染色检测大鼠大脑皮质病理变化;试剂盒检测大鼠大脑皮质组织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大脑皮层Nrf2/ARE通路相关基因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干预前后假手术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无明显变化,模型组较干预前增高(P0.01),依达拉奉组、牡荆苷各剂量组均较干预前降低(P0.01),且干预后各组间神经行为学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1)。假手术组大鼠大脑皮质组织神经细胞分布均匀、密集,神经细胞的胞体、胞核形态正常;模型组、依达拉奉组和牡荆苷各剂量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排列均有紊乱、疏松,其中模型组可见液化性坏死、细胞结构消失等表现;牡荆苷低剂量组可见细胞排列严重紊乱、疏松,部分液化性坏死、细胞结构消失;牡荆苷中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液化性坏死部分面积小,大多细胞结构正常;牡荆苷高剂量组仅可见极少液化性坏死,细胞结构基本正常,细胞排列轻微紊乱。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MDA和NO水平显著升高(P0.01),SOD和GSH水平显著降低(P0.01),Nrf2、γ-GCS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细胞质Nrf2、γ-GCS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细胞核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依达拉奉组和牡荆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大脑皮质MDA和NO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SOD和GSH水平显著升高(P0.01),Nrf2、γ-GCS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细胞质Nrf2、γ-GCS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细胞核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且牡荆苷各剂量组大鼠大脑皮质MDA、NO、SOD、GSH水平及Nrf2、γ-GCS、HO-1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呈剂量依赖性,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牡荆苷可减轻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氧化应激反应,推测与调控Nrf2/ARE信号通路,上调Nrf2基因与蛋白表达,促进其由细胞质向细胞核移动,上调HO-1表达,抑制γ-GCS表达,增强机体的抗氧化应激反应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黄钢  马善波  杨双武  高海锋 《陕西中医》2020,(12):1699-1703
目的:探讨鹅不食草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Nrf2/HO-1信号通路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神经炎症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依达拉奉组、鹅不食草100 mg/kg剂量组、鹅不食草200 mg/kg剂量组、鹅不食草400 mg/kg剂量组。采用中动脉栓塞介导大鼠缺血损伤,连续给药后评价大鼠神经功能,脑组织脑梗死面积、氧化因子、炎症因子含量,Nrf2、HO-1 mRNA与蛋白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组大鼠神经功能显著损伤(P<0.05),脑梗死体积增加(P<0.05),氧化因子、炎症因子含量增加(P<0.05)。与脑缺血组相比,鹅不食草组与依达拉奉组改善了大鼠神经功能(P<0.05),减少脑梗死面积(P<0.05),抑制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P<0.05),而Nrf2、HO-1 mRNA与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鹅不食草可以介导Nrf2/HO-1信号通路减少大鼠脑中氧化应激反应与炎症因子含量,改善大鼠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肌醇依赖性激酶1α(IRE1α)/激活性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分子开关探讨电针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细胞凋亡机制。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电针组,每组16只。线栓法制备CIRI大鼠模型后,依达拉奉组、电针组每12 h分别予依达拉奉溶液给药和“内关”“百会”穴电针干预,共5次。Longa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TTC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缺血损伤情况;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ACK1、p-IRE1α、CHOP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凋亡指数、CHOP表达升高,RACK1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电针组、依达拉奉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凋亡指数降低,电针组大鼠RACK1、p-IRE1α表达升高,CHOP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依达拉奉组大鼠p-IRE1α表达升高,CHOP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依达拉奉组与电针组大鼠神经...  相似文献   

12.
杨蕊平 《中医药研究》2012,(8):1012-1012
目的探讨脉络宁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前提下,治疗组给予脉络宁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传统治疗方案。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3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脉络宁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依达拉奉加复方丹参静脉输注,治疗组予依达拉奉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5%和81.5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4 d、21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脑组织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AKT/GSK3-β/SNAIL 通路探讨黄芪甲苷对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心肌纤维化小鼠的保 护作用。方法将40 只雄性C57BL/6J 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甲苷组(80 mg·kg-1)、曲西瑞宾 组(1 mg·kg-1,AKT 抑制剂)及黄芪甲苷(80 mg·kg-1)+SC79(5 mg·kg-1,AKT 激动剂)组,每组8 只。采用主动 脉弓缩窄术复制心力衰竭小鼠模型。模型复制前,曲西瑞宾组给予腹腔注射给药,每日1 次,连续1 周;模型 复制成功后,黄芪甲苷组给予灌胃给药,每日1 次,连续4 周;黄芪甲苷+SC79 组采用腹腔注射联合灌胃给 药,模型复制前腹腔注射SC79(5 mg·kg-1)每日1 次,连续1 周,模型复制成功后以黄芪甲苷(80 mg·kg-1)灌 胃,每日1 次,连续4 周。采用心脏彩超检测小鼠心功能,采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 率(LVFS);采用Masson 染色法检测小鼠心肌组织纤维化情况;采用天狼星红染色法检测小鼠血管及间质内胶 原纤维沉积情况;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小鼠心脏组织CD31、α-SMA、AKT、GSK3-β、pGSK3-β、SNAIL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LVEF、LVFS 水平显著降低(P<0.01),心肌纤维化面 积显著增加(P<0.01),血管周围及间质的胶原纤维沉积显著增加(P<0.01),CD31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 降(P<0.05),α-SMA、AKT、GSK3-β、pGSK3-β、SNAIL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 较,黄芪甲苷组和曲西瑞宾组的上述各项检测指标均得到明显逆转(P<0.05,P<0.01),黄芪甲苷+SC79 组的 指标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通过AKT/GSK3-β/SNAIL 通路抑制内皮间质转化,从而抑 制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b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后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和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I/R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b1低(20 mg/kg)、中(40 mg/kg)、高剂量(80 mg/kg)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大鼠仅做大脑中动脉栓塞手术,但不插入线栓。除假手术组外,另4组均接受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2 h后恢复大脑中动脉再灌注;人参皂苷Rb1各剂量组于脑缺血即刻腹腔注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损伤后24 h大鼠神经缺损程度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及血清IL-1β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提高(P〈0.01),脑组织IL-1β阳性细胞数增加,血清IL-1β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b1中、高剂量组神经缺损程度评分降低(P〈0.05, P〈0.01),人参皂苷Rb1各剂量组梗死体积均缩小,脑组织IL-1β阳性细胞数减少,血清IL-1β含量降低(P〈0.01, P〈0.05)。与人参皂苷Rb1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梗死体积缩小,血清IL-1β含量升高(P〈0.01, P〈0.05)。结论 人参皂苷Rb1(20、40、80 mg/kg)可能通过下调IL-1β的表达有效缓解大鼠局灶性脑I/R。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内关”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凋亡相关蛋白IRE1α、TRAF2、ASK1及Caspase-12的影响,初步探讨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凋亡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针刺组(C组)和依达拉奉组(D组),每组15只。选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LONGA 5级神经功能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病理形态学变化;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大鼠神经元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大鼠大脑皮质IRE1α、TRAF2、ASK1及Caspase-1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细胞凋亡率以及IRE1α、TRAF2、ASK1及Caspase-1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脑皮质组织结构紊乱,细胞萎缩坏死;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IRE1α、TRAF2、ASK1和Caspase-1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大脑皮质细胞病理状况比模型组减轻,萎缩坏死细胞变少;与依达拉奉组比较,针刺组大鼠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抑制CIRI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下调IRE1α/TRAF2/ASK1/Caspase-12通路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方兴 《中医药研究》2011,(8):946-947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脑梗死后VD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和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分别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对照组30例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21 d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生存质量量表(QL)评分和P300检查。结果治疗组在改善MMSE、ADL、QL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300电位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尤为显著(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内关穴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未折叠蛋白反应(UPR)通路eIF2α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抑制细胞凋亡、保护脑神经元的内在机制。方法: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捆绑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依达拉奉组,每组12只。线栓法制备MCAO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RT-PCR法检测缺血侧顶叶大脑皮层eIF2α基因表达变化。结果:与捆绑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及依达拉奉组eIF2α表达明显增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及依达拉奉组eIF2α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依达拉奉组比较,针刺组eIF2α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下调脑缺血大鼠未折叠蛋白反应通路eIF2α因子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针刺发挥脑保护作用的内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100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1疗程(两周),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来评估患者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显著优于对照组75%(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