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例报告患者女,73岁,因右腹部隐痛、不适1月余,于2005-05-19入院。查体:右中下腹可触及4cm×4cm肿物。结肠镜检查:见升结肠隆起型肿物。活检病理诊断:中分化管状腺癌。B超示肝脏右叶低回声肿物,直径约1·0cm,提示肝囊肿。肝功能正常,CEA6·2μg/L,AFP<20μg/L。临床诊断:结肠腺癌伴肝转移。于同年06-02在全麻下行右半结肠及部分肝切除术。术中见肝右叶表面有淡黄色质硬结节。病理检查:升结肠距回盲瓣2cm处见隆起型肿物7cm×5cm×1·5cm。镜检:中分化管状腺癌。肝标本一块10cm×7cm×4cm,肝表面见一淡黄色结节,呈瘢痕样;体积1·2cm×1c…  相似文献   

2.
例1 女,32岁,回族。半年来上腹部不适,食欲差,体重下降5公斤余。一个月来低烧,发现上腹肿块逐渐增大,有时疼痛加重,曾诊为肝癌。查体:剑突下肿物直径8cm,稍偏左,边界清,质中,囊性感,轻压痛,右肋下肝界触不清。B 超:肝左叶巨大液性占位病变,诊断肝左叶囊肿癌变。开腹探查:肝左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例1;女,56岁,1985年10月因胆囊炎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证实为胆固醇结石。1988年初胆绞痛再次发作,症状如术前。B超示残余胆襄3.0×2.1cm~2,腔内可见0.6×0.4cm~2强光团并声影,1989年5月再次行残余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约3×2cm~2,内有赤豆大小胆固醇结石12枚。例2:女,36岁,1986年10月因胆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患者女,38岁。因右侧甲状腺包块于2006-06-17入院。专科检查:患者因尿毒症于2000年行右肾移植术,术后常规给予环孢素和类固醇激素以抑制排斥反应。专科检查:颈软,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未见颈静脉怒张。右侧甲状腺可触及3cm×2cm肿物,表面光滑、质软,无触痛,随吞咽上下移动;左侧未触及明确肿物。生化检查: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彩色超声发现甲状腺右叶一2·4cm×1·8cm结节,左叶甲状腺见一直径约0·6cm结节。临床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在强化局麻下手术。术中发现右叶肿物与周围组织粘连,左叶触及一黄豆大小的质硬结节。术…  相似文献   

5.
肝脏枯否氏细胞肉瘤(Kupffer's Coll Sarcoma)较少见,我科在30余年中发现1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女,62岁。无诱因发生上腹部胀痛2个月入院。查体:前胸可见蜘蛛痣,未见肝掌。剑突下可触及5×5cm 肿物,质硬,不活动,触痛明显,肝区叩击痛(+)。化验检查:TTT8UA/G=3.8/4.1g,AFP、AKP 正常范围。肝 B 型超声波和肝 CT 检查均提示肝左叶实质性占位病变。临床诊断肝癌,于1986年9月25日行肝左外侧叶切除术和胃次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 ,3 5岁 ,因发现性质不明的腹部肿物 ,2月入院 ,术前诊断腹腔肿物来源于肠系膜。平时偶感腹部憋胀并偶有黑便 ,余无任何不适。查体 :一般情况好 ,腹部脐下偏左可触及一 8cm× 7cm肿块 ,无压痛 ,质硬 ,边界清 ;腹部 B超报告 :脐下异常回声团 ,考虑来源于小肠肿物 ,化验检查均正常。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横结肠中部及脾曲多发憩室 ,横结肠脂肪垂肥大 ,多个憩室突入其中形成 10 cm× 9cm× 3 cm的巨大包块 ,左、右结砀、小肠未见异常 ,行部分横结砀切除术 ,切开标本见此段横结肠共大小憩室 2 2个 ,内充满干硬粪块 ,术后诊断结肠憩室病…  相似文献   

7.
束秋弟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914-2914
1病例介绍患者女,31岁,发现左下腹壁肿物2个月入院。体检:腹平软,左下腹壁触及1个约4cm×5cm×2cm大小肿物,质软,轻压痛。行左下腹壁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左下腹壁肌层与  相似文献   

8.
病历摘要例1,女性,55岁。右下腹包块伴隐痛一月。检查:全身情况好,右下腹触及约4×3cm 质地硬韧、活动差、轻触痛的忡块。结肠镜检见升结肠内侧隆起,粘膜光滑软。病理检查为“肠粘膜慢性炎症“。术中见升结肠系膜处有一约12×8×7cm~3肿物,灰黄色,呈结节融合样增厚,压迫升结肠,与腹膜后脏器轻度粘连。疑为升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后随访2年,良好。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8岁。因反复下腹痛3年加重伴右下腹包块1月,于1991年2月入院。病程中有不规律的腹泻及便秘,下腹部隐胀痛反复发作。无畏寒及发热,无结核病史及遗传病史。查体:慢性贫血貌,右下腹可扪及椭圆形包块,大小约12×10×7cm~3,质硬、压痛、边界较清楚,可左右活动。B超示外结肠包块;气钡灌肠:回盲部肿瘤浸及升结肠可能。术中见:肿块系盲肠升结肠包块、大网膜包,大小约20×15×15cm~3,表面不光滑,紫红灰白相间,与周围有广泛粘连,肠系膜淋巴结无明显肿大;行右半结肠切除,回一横结肠对端吻合术。术后化疗,痊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0岁.因发现下腹肿物1月入院.妇科检查:已婚经产外阴,于子宫后方触及一肿物,7 cm×6 cm×5 cm,质中等硬,余正常.B超检查:子宫右后方占位.手术探查:腹腔内游离黑色血性腹水1 000ml,左附件正常,右卵巢肿物8 cm×8cm×6 cm,表面有2 cm破口,大网膜、腹膜、膀胱前脂肪内均见大小不同结节.  相似文献   

11.
[病例]女,44岁.体检时B超发现肝右叶有一直径约4.2 cm×5.4 cm的强回声团,提示:肝右叶占位病变,不除外肝癌.遂收入院.查肝功能、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均在正常范围.CT扫描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肝癌可能性大.患者既往无肝炎病史.入院查体:仅肝区轻度叩痛,未见其他异常体征.于全麻下拟行肝右叶肿瘤切除术.术中探查肝表面光滑,质软,游离肝脏后见肝右后叶组织局部呈黄白色,未触及明显肿物,切除部分肝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肝脂肪变性.术后随访1年,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41岁,主因发现右下腹肿物3个月入院。查体:发育正常,心尖搏动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听诊无异常。腹平坦,肝脾未触及,右下腹可触及一约4cm×3cm的肿物,质硬,界清,稍活动,压痛。胸透示:右位心,胃泡位于右膈下,钡灌肠示:内脏左右易位,乙状结肠癌。B超示:右位心,肝位于左上腹,脾位于右上腹。于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内脏器左右易位,乙状结肠肿物5cm×4cm×3cm,故行右半结肠切除,肠吻合术,术后病理为腺癌。体会:内脏易位系胚胎发育中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病例] 男,66岁.因右侧踝部肿物逐渐增大,伴行走不便半年入院.查体:右侧外踝尖部可见大小6 cm×4 cm×1 cm肿物,质硬,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局部皮温不高,部分区域皮肤略显黑色,无红肿、破溃.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大小为3 cm×3 cm×1 cm,色灰白、质韧,部分区域色黑,血供丰富,与周围组织密度粘连.  相似文献   

14.
[病例] 男,66岁.因右侧踝部肿物逐渐增大,伴行走不便半年入院.查体:右侧外踝尖部可见大小6 cm×4 cm×1 cm肿物,质硬,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局部皮温不高,部分区域皮肤略显黑色,无红肿、破溃.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大小为3 cm×3 cm×1 cm,色灰白、质韧,部分区域色黑,血供丰富,与周围组织密度粘连.  相似文献   

15.
赵滨  李欣 《天津医药》2000,28(9):557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一种在牧区流行的人、畜共患疾病,我国以西北地区多见。现将我院手术证实的两例儿童肝包虫病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 男,5岁,家住天津市北辰区。入院前2周被他人撞击腹部后突发抽搐,伴腹痛、恶心、呕吐。查体:右上腹压痛,肝肋下3 cm,剑突下4 cm。肝脏可触及肿物,质软,边缘钝。有不洁饮食史,无牧区生活史及猫、狗密切接触史。B超示肝实质内多囊状肿物,囊壁厚约0.5 cm,呈双边样,内见条带样强回声影浮动。平扫CT见肝左叶有3个较大囊  相似文献   

16.
1病例报告患者男,75岁。因上腹不适3个月,呕血1天,于2005-04-06入院。经胃镜检查取活检,病理为低分化腺癌。术前B超示肝脏未见病变;肝功能正常;CEA5·7μg/L;无肝炎病史。于入院后10天行胃大部切除手术。术中肝脏探查发现肝脏表面散布多个粟粒状结节,黑色或灰白色。怀疑腺癌肝转移,故取部分肝组织。病理检查:胃角小弯侧见一溃疡型肿物2·2cm×1·8cm。病理为低分化腺癌。楔形肝组织一块2cm×1·5cm×1·5cm,被膜略不平坦,切面未见明显肿物,可见散在灰白色米粒大小结节,偶见微囊状结构。镜检:见肝被膜下及肝内散在不规则分布的多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7.
婴儿纤维性错构瘤是一仅发生于婴儿少见的肿物,近三年来我院病理科共见2例,报告如下:例1 男,1(1/2)岁。出生后即发现右腋下有一小肿物如黄豆大小,后渐增大。外科检查:右腋下可角及一直径约2cm 肿物,质硬,活动,表面皮肤不光滑多突起。于1981年10月21日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皮下。病理检查:标本呈卵圆形,体积2.8×1.8×1.5cm,表面不光滑呈结节状,周围附有脂肪组织。切面未见明显包膜,实性,灰白色其间杂有斑  相似文献   

18.
我院近几年收治3例巨大肝血管瘤,报告2例如下。例1,女性,47岁。以右上腹肿物并逐渐增大、胀痛、消瘦、食欲减退入院。体检:T37℃,巩膜无黄染,右上腹偏外扪及16×14cm肿物,表面光滑,质软轻压痛。B超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AFP<25mg/ml。肝功能正常。术中见位于肝右前后叶下段14×14×12cm  相似文献   

19.
【病例】女,44岁。体检时B超发现肝右叶有一直径约4·2cm×5·4cm的强回声团,提示:肝右叶占位病变,不除外肝癌。遂收入院。查肝功能、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均在正常范围。CT扫描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肝癌可能性大。患者既往无肝炎病史。入院查体:仅肝区轻度叩痛,未见其他异常体征。于全麻下拟行肝右叶肿瘤切除术。术中探查肝表面光滑,质软,游离肝脏后见肝右后叶组织局部呈黄白色,未触及明显肿物,切除部分肝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肝脂肪变性。术后随访1年,无明显变化。局灶性脂肪肝(focal fatty liver)是脂肪肝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具体的发病…  相似文献   

20.
卢虹 《中国医药指南》2007,5(12):585-585
患者:男性,48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4月余人院就诊. 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无压痛,口腔、咽、腹膜后、双肺、肛门及体表等部位未发现阳性体征.胃镜示食管上段见一肿物约3×2×3cm大小. B超示胰体尾部见多个无回声区,呈"蜂窝"状,边缘有光滑壁,范围4.9×3.9cm,较大一无回声区为2.1×1.7cm,肝、脾未触及异常,血生化正常.临床诊断:1、食道癌.2、胰腺囊中可能性大.术中胰腺肿物位于胰腺体尾部,约4×5×3cm,囊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行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