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强 《工企医刊》2013,(6):482-483
目的 观察分析使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芬太尼实施小儿区域性辅助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3年5月收治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94例,随机分为实验、对照2组,实验组患儿在手术中使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芬太尼进行区域辅助麻醉,对照组患儿则单纯采用氯胺酮进行常规麻醉.结果 实验组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氯胺酮用量及追加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区域麻醉中应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芬太尼进行辅助麻醉,可以有效较少药物应用剂量及追加剂量,明显缩短患儿苏醒时间,且患儿各项生命体征更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方法:对110例四肢和腹部手术患儿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单一氯胺酮麻醉以后依据患儿实际病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中下肢和腹部手术进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辅助区域麻醉,上肢手术患儿实施氯胺酮亚麻醉剂量+神经阻滞芬太尼进行辅助麻醉。结果:观察组患儿芬太尼和氯胺酮使用量分别22.31±6.29μg和53.28±12.20μg,对照组的使用量分别是38.87±16.23μg和16.63±34.81μg,两组氯胺酮和芬太尼的使用量和唤醒时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93.77±32.31 min和91.08±26.34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进行区域麻醉有较强的镇痛能力,对于小儿麻醉效果尤佳,麻醉剂用量以及唤醒时间显著减少,氯胺酮有血压升高作用,而芬太尼血压下降可能性又特别高,两者恰巧抵消,使患儿麻醉后生存质量显著提高,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浩 《药物与人》2014,(9):11-12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2012年收治的进行腹部手术与四肢手术的60例患儿,患儿年龄2-12岁,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氯胺酮常规麻醉,观察组运用氯胺酮结合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比较两组麻醉的剂用量、手术时间和唤醒时间以及患儿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麻醉的剂用量、唤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要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到小儿区域麻醉中,临床效果显著,减少了麻醉剂用量与唤醒时间,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用于辅助小儿区域性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1年9月于本院行腹部或下肢外科手术的患儿121例,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1例,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dill区域性麻醉;对照组60例,采用单一氯胺酮行常规麻醉。记录两组患儿的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手术用时、唤醒时间、氯胺酮总用量、肌松情况和不良反应,并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显著优于对照组(P〈O.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唤醒时间较短,氯胺酮总用量较少,且肌松效果好,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的麻醉效果较传统单纯采用氯胺酮更优,适用于小儿中小型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本院接诊的13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对患儿进行麻醉,试验组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对患儿进行麻醉。分别在术前、术后对两组患儿的苏醒时间、胺碘酮用量、呼吸不畅、躁动及精神异常的发生率进行记录分析,并对两组患儿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患儿呼吸不畅、躁动及精神异常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两组患儿手术前后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试验组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进行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良好,优于单独使用氯胺酮对患儿进行麻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一芬太尼对于儿童区域麻醉的辅助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儿童,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的是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一芬太尼进行辅助儿童区域麻醉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的是氯胺酮药物对儿童进行区域麻醉的方法,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实际的临床实验中,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一芬太尼药物对儿童的区域麻醉效果比·氨胺酮药物对儿童的区域麻醉的治疗效果更好,效果显著。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一芬太尼优于氯胺酮药物对儿童区域麻醉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进华 《医疗装备》2015,(16):81-82
目的:探讨小儿区域麻醉中氯胺酮联合芬太尼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5例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氯胺酮联合芬太尼区域麻醉)和对照组(30例,单纯氯胺酮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RR、HR、SBP、DBP、Sp02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23.33%)(x^2=13.251,P=0.001);QOL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胺酮联合芬太尼比单纯氯胺酮对小儿区域麻醉中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分析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臂丛麻醉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手术医治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术中麻醉采取氯胺酮-芬太尼联合麻醉,B组患者麻醉采取臂丛与氯胺酮-芬太尼复合进行。结果 B组患者在清醒时间以及躁动现象明显低于A组,并且药物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在术中及术后均没有出现任何麻醉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臂丛与氯胺酮-芬太尼联合进行麻醉效果良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丙泊酚(P)与氯胺酮(K)、芬太尼(F)不同配伍用于小儿静脉麻醉的效果及其对患儿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9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Ⅰ组:P+K+F;Ⅱ组:P+K;Ⅲ组:P+F。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入麻醉药,观察各组患儿麻醉药物用量、术毕苏醒时间、镇静和镇痛的效果及麻醉期间呼吸、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Ⅰ组与Ⅱ、Ⅲ组相比用药量明显减少,镇静和镇痛完善,对呼吸、循环的变化小,术毕苏醒时间较短(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药少,镇静和镇痛完善,对小儿呼吸循环影响轻微且术毕苏醒快,优于丙泊酚复合氯胺酮或芬太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氯胺酮符合丙泊酚辅助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索。方法选择在我院2012年五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儿科住院的下腹、会阴、下肢部位将进行手术的患儿80例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并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此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均为40例。对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的常规麻醉的方法,对观察组的患儿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小儿骶管的麻醉方法。对患儿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进行观察,同时对于患儿在手术后的清醒时间,以及在手术过程中和手术之后的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通过对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儿在手术中的HR观察可以发现,在手术中两组患儿的HR明显上升,手术后10min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的HR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与麻醉前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10min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的MAP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与麻醉前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没有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可以发现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小儿骶管麻醉效果要优于氯胺酮麻醉的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实践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用于小儿静脉麻醉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3~8岁患儿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60例ASA Ⅰ~Ⅱ级,四肢骨折或腹部择期手术的3~8岁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组(A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组(B组),记录术中生命体征及不良事件情况.术后记录恶心、呕吐等不适及疼痛评分.结果 两组术中均无呼吸暂停等严重事件发生.手术开始及手术开始后各时段两组的生命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不适发生无显著差异.与B组相比,A组术后清醒时间短,A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B组且减少氯胺酮用量.结论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能够提供更平稳的镇静效果和镇痛效果,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明显缩短苏醒时间,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骶管麻醉辅助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和常规丙泊酚氯胺酮静脉全麻用于大于3个月小于6岁患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大于3个月小于6岁进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的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常规麻醉组(氯胺酮丙泊酚组,N组)和骶管麻醉辅助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M组),观察麻醉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心率(HR)、呼吸频率(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N组与麻醉前相比SBP和DB、心率(HR)显著增高(P<0.01),呼吸频率(R)显著增快,而M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N组相比,M组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骶管麻醉辅助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丙泊酚氯胺酮静脉全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进行手术麻醉的小儿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单纯氯胺酮麻醉)与观察组(给予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前后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儿手术前后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差异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较好,患儿血流动力学较稳定,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应用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和异丙酚与氯胺酮联合两种方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进行术前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异丙酚与氯胺酮联合进行术前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进行术前麻醉。结果观察组患儿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生命体征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出现并发症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进行术前麻醉的临床效果优于异丙酚与氯胺酮联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评估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45例行上肢手术患儿氯胺酮基础麻醉后随机分为3组: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组(BK组,n=15);气管内插管全麻组(G组,n=15);臂丛神经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组(BF组,n=15)。结果:BF组麻醉过程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较G、BK组稳定(P<0.05);术后BF组患儿苏醒最快且平稳,与G、BK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呼吸循环稳定,术后苏醒更快,家长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用于小儿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骶管麻醉组(S组,n=25)和氯胺酮组(K组,n=25),于手术前、切皮时、术中、术毕记录其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清醒时间和精神症状。结果切皮时两组的BP、HR有统计学差异,S组明显低于K组(P<0.05)。S组麻醉效果优于K组,其氯胺酮的用量也明显少于K组,且S组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缩短,精神症状发生率少。结论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临床麻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rrjk》2017,(8)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疝气手术手术中七氟烷联合芬太尼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小儿疝气患者采用氯胺酮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烷+芬太尼麻醉,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在患儿的苏醒时间、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等指标方面,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疝气手术治疗中采用七氟烷+芬太尼麻醉方法,对患者伤害更小,能够维持患儿各项生理指标的稳定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方芬 《工企医刊》1998,11(2):1-2
将腹部手术的硬膜外麻醉病人随机分成3组,在进行手术探查前分别静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度冷丁-非那根合剂(以下简称度非合剂)、氟哌啶-芬太尼合剂(以下简称氟芬合剂)之后观察手术牵拉内脏反应。结果表明: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内脏牵拉痛的镇痛作用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其他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小儿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46例3-8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氯胺酮组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组,每组23例.观察麻醉前、后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氯胺酮组麻醉前后MAP、HR、RR均有显著升高,P<0.05;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组麻醉前后MAP、HR、RR无显著变化,与氯胺酮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氯胺酮组发生术后无躁动3例,恶心、呕吐4例,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组仅发生恶心1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辅助,呼吸循环稳定,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婴幼儿麻醉中的应用。方法;200例小儿外科病儿用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PI组,n=100)或氯胺酮静脉麻醉法(KT组,n=100)PI组用异丙酚2 mg/kg静脉注射至患儿入睡后,再通过Bain's回路或加压面罩半开放吸入吸氧和异氟醚至手术结束。KT组用地西泮0.1~0.2 mg/kg,氯胺酮1~2mg/kg缓慢静脉注射至患儿睡后,再以0.1%的氯胺酮液,术中维持直至术毕前10 m in停掉。比较麻醉,苏醒时间,麻醉期间的循环,呼吸变化,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或副作用。结果:PI组麻醉时间与KT组相似。苏醒时间明显短于KT组(P<0.05),呼吸抑抑较明显,麻醉期间血压、心率明显低于KT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烦噪、精神副作用等并发症明显低于KT组(P<0.05),麻醉效果优于KT组。结论: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可替代氯胺酮静脉法应用于小儿麻醉,尤其是婴幼儿的手术,提高了小儿麻醉的安全性,减少了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