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3年3月-2006年3月本院门诊治疗的143例肺结核病人采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平均天数为57d,大多数为轻度肝细胞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结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视有乙型肝炎病史的肺结核病人,并短期密切检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肝损伤是由各种西药或中药引起的肝损伤,以前也曾称为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炎或药物性肝损害等.目前发现,在已上市的药物中,有1100种以上具有潜在的肝毒性,且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中草药以及保健药亦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药物性肝损伤既可以发生在以前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身上,也可发生在原来就有严重肝病的患者身上.  相似文献   

3.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目前治疗药物主要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一线抗结核药和二线抗结核药,坚持早期、联合、全疗程规律用药的基本原则,采用短程疗法和减敏疗法,治疗效果显著.但是这些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使患者不能耐受,尤其是药物性肝损害.如何避免或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已成为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问题.因此,本文就抗结核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所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的特点做一小结.  相似文献   

4.
<正>在肝炎专科门诊,由于转氨酶升高而就诊的患者中,最终被确诊为药物性肝损害的并非少数。所谓药物性肝损害,是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肝脏受到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的损害,或发生过敏反应所致的医源性疾病,又称药物性肝炎。由于药物性肝损害不仅会导致严重后果,而且还涉及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可引起肝损害的药物近年来,随着临床用药的种类日益增多,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也越来越多,几乎涉及临床各科的常  相似文献   

5.
刘中华 《职业与健康》2006,22(12):951-952
药物性肝损害是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当前有资料表明数千种药物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其中既有处方药、非处方药,也有中药和减肥药。随着新药不断的问世,药物性肝损害有明显增多趋势。据资料显示药物性肝损害占黄疸住院者的1.8%-4.5%。它的临床表现可以从无症状的一过性单项转氨酶升高到急性肝炎、胆汁淤积、肝硬化及严重的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6.
随着临床对药物的副作用进一步加强监测,研究及越来越多的新药问世,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不断增高,临床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肝损害,可进展为爆发性肝功能衰竭,肝硬化,药物性肝损害占黄疸住院人数的2-5%,老年肝病患者中药物性肝损害的比例高达2%〔1〕,因此,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药物性肝损害非常重要,现将我国近年有关药物性肝损害研究近况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7.
药物性肝损害是临床慢性肝病之一,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本文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来诊的36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N-乙酰基转移酶2(N-acetyltransferase 2,NAT2)基因型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关系,阐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和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PCR-DS)技术,收集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患者101例和无药物性肝损害的结核患者107例,分别作为肝损害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药物性肝炎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性肝损害是较常见且易产生严重后果的药物副作用之一,不同的药物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肝损害,不仅西药、部分中药也会引起肝损害.现将我院1985~1995年确诊的48例药物性肝炎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药物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肝损害,根据组织学改变,急性肝损害又可分为肝细胞中毒型(亦称肝炎型),胆汁郁滞型(亦称过敏型)和混合型三种。肝炎型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特点有:1.肝损害程度与药物剂量密切相关;2.发病率比胆郁型多见;3.肝损害在动物中重复性高,临床上可见相仿表现;4.用药后发病时间与药物剂量、方法及机体情况有密切关系。过敏型药物性肝损害的特点有:1.发病率低;2.发病与用药剂量关系不大;3.用药后到发生肝损害的时间短;4.动物实验缺乏复制性;5.常伴有各种过敏表现如发热、皮疹、关节炎、酸性白细胞增多等,肝活检在毛细胆管附近有酸性细胞浸润;6.停药后上述各种表现迅速消散,预后良好。引起药源性黄疸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王楠 《工企医刊》2014,27(1):576-577
目的 探讨合理用药以预防药物性肝损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8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经停用损害肝脏药物,护肝治疗等综合措施.结果 本组80例患者,经半月至两个月的治疗,其中77例治愈好转出院,治愈好转率达96.25%.结论 药物性肝损害在临床上屡有所见,重在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为患者争取更有利的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2.
药物性肝损害防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冯萍  江峰  唐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6):1195-1197
药物性肝损害是目前临床上肝功异常的常见原因之一,导致肝损害的药物种类较多,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症状,与用药剂量不一定有关.诊断尚无国际统一标准,需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肝损害.除采用保肝退黄药物治疗之外,近年来人工肝及肝移植治疗的开展挽救了部分较严重患者的生命.药物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预防和治疗药物性肝损害开辟了新途径,但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循证医学证据来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新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因用药物而引起的损害亦在增长,其中之一便是药物性肝损害。药物性肝损害一般可分为引起肝脏代谢直接损害的狭义的中毒性肝损害和基于药物过敏反应的药物过敏性肝炎两类。  相似文献   

14.
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新近研究表明,在门诊病人中药物引起严重肝毒性的发生率大约为每10万人年中有1例。而在住院病人中,药物性肝损害占黄疸住院病人的2%[1]。国内有关报道较少。本文报道自1978年以来186例药物性肝...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的10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住院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种药物可致肝损害,西药较中药多,居前几位的是抗结核药、中药(包括中成药)、抗菌药、抗肿瘤药等,女性多于男性。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较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以排除法为主,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一般预后良好,预防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一线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状况及预后,以提高对结核化疗致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短程间歇化疗方案(2H3R3Z3E3/4H3R3)与短程每日化疗方案(2HRES/7HRE)之间抗结核治疗后对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结果1144例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157例,其中间歇化疗方案发生药物性肝损害118例,占75.2%,每日化疗方案发生药物性肝损害39例,占24.8%。同时还发现体质状况差、病情重、老年人及有慢性酗酒者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高。结论药物性肝炎是影响结核病化疗的重要因素。短程间歇化疗方案治疗应因人而异,不宜广泛用于老年人、体质状况差、病情重、有慢性酗酒者的结核病患者。  相似文献   

17.
药物性肝损害是药物治疗过程中,在用药(治疗剂量)一段时间后患者出现肝脏损害的症状,是一组医源性疾病。为此,本文总结3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应用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较好,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药物伤肝因人而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种人用药需重视肝损害 即使是可能引起肝脏损害的药物.也不会在所有使用者中导致肝炎,这是由药物性肝损害的机制所决定的。一般地说,以下四种人在使用药物时要高度重视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药物性肝病是药物进入体内,因其毒性作用或机体的过敏反应而造成肝脏直接或间接不同程度的损伤.近年来临床应用药物种类和患者自行服药的机率增多,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亦相应增加.老年对药物和其他毒素更为敏感.现对2002~2004年63例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在服药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冯亦农 《健康向导》2010,16(6):36-37
<正>药物性肝病(药肝),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人群或原本就有严重疾病的患者。目前至少有上百种药物可引起药物性肝病,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瘀积、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症状临床症状可有肝区不适、腹胀、食欲减退、恶心、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