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瀛  余丹  肖婷婷  李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2088-2090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局部亚低温辅助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闭塞血管的再通率。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对照组、TCD+尿激酶动脉溶栓组(TCD组)、亚低温+TCD+尿激酶组(亚低温组),每组各20例。根据TCD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判断血管再通情况,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亚低温组血管再通率为100%,TCD组血管再通率为89%,均高于单纯尿激酶组67%,其中亚低温组与单纯尿激酶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 TCD联合尿激酶可增强尿激酶溶栓作用,提高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77例发病6-9 h内的急性脑梗死、多模式脑CT检查显示存在缺血半暗带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之后随机分成溶栓组(A组,n=40)和非溶栓组(B组,n=37)两组。B组给予非溶栓方案,A组则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案。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记录其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 1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B组的51.4%,对比差异明显(P〈0.05);2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多模式CT指导下的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选取时间为2016年12月至2020年11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8例)、观察组(n=48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治疗,对观察组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 d的NIHSS评分、治疗后7 d的NIHSS评分、治疗后14 d的NIHSS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 d、7 d、14 d的NIHSS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 d的ADL评分、治疗后7 d的ADL评分、治疗后14 d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 d、7 d、14 d的ADL评分(P<0.05);观察组临床总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效率(79.17%),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减轻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效率显著,值得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两组,对照组29例,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31例,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CNFD)差值、并发症、疗效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状态.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CNFD评分差值、总有效率、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45分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可以促进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提高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脉络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6h内应用(125~150)万U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8%(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评分平均减少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rrjk》2017,(16)
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从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性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护理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接受静脉溶栓时,给予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增强溶栓治疗效果,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加快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对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静脉溶栓治疗组48例,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2)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根据据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结果溶拴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重庆南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的80例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方式护理组和整体化护理模式组各40例,分别予以传统方式护理和整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静脉溶栓成功率,发病至开展静脉溶栓的时间,住院天数,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和血流状况,静脉溶栓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整体化护理模式组静脉溶栓成功率、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和血流状况、发病至开展静脉溶栓的时间、住院天数、静脉溶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传统方式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患者实施整体化护理模式效果明显,可更好改善神经功能和缩短救治的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静脉溶栓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靳英 《智慧健康》2023,(6):144-147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栓机械取栓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30例患者单纯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中30例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病情控制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能力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机械取栓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溶栓术与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凝血功能、神经生长因子(NGF)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1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ACI患者, 根据不同溶栓方法将其分为静脉组(n=98, 阿替普酶静脉注射治疗)和神经介入组(n=50, 神经介入尿激酶或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溶栓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神经功能相关指标[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或以死亡为终点), 比较两组患者终点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溶栓后, 神经介入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静脉组(P<0.05)。溶栓后, 两组患者PT均较溶栓前升高(均P<0.05), 且神经介入组高于静脉组(P<0.05);两组TT、APTT均较溶栓前降低(均P<0.05), 且神经介入组均低于静脉组(均P<0.05)。两组NGF均较溶栓前升高(均P<0.05), NSE、S-10...  相似文献   

11.
郭红玲 《中国校医》2019,33(11):844
目的 使用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对滑县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组研究,随机分成研究组(n=44)与参照组(n=43),参照组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2组治疗前炎性因子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hs-CRP、TNF-α水平与参照组相比,相对更低(P<0.05);两组治疗前NIHSS、ADL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ADL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参照组的72.09%(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较好,可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炎症反应,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舒惠蓉 《现代保健》2012,(16):48-49
目的 探讨采用尿激酶溶栓疗法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2009 年10 月-2011 年10 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 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降颅压、脑细胞保护和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发病4.5 h 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尿激酶溶栓疗法对早期脑梗死患者有显著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69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n=84)、试验组(n=85)。参照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昊 《现代保健》2012,(20):38-3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8例)和对照组(n=46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及治疗后两组的有效率。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15.
尿激酶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尿激酶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50例发病时间<6h且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每组25例.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入院即刻静脉给予尿激酶20万U,30 min内滴注完,同时准备动脉溶栓:行全脑血管造影,经微导管在靶血管闭塞点进行溶栓治疗,将尿激酶加入0.9%氯化钠中持续以1万U/min泵入,总量不超过100万U.静脉溶栓组入院即刻静脉给予尿激酶,剂量为100万U溶于100 ml 0.9%氯化钠中,60 min内滴注完.根据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溶栓后的临床疗效.根据溶栓后90 d Barthel指数(BI)评分判断生活质量及修订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预后.结果 两组溶栓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溶栓后24h、7d和14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静脉溶栓组[(8.97±4.56)分比(11.01±3.65)分,(6.88 ±2.31)分比(8.34±3.05)分,(4.06±3.02)分比(6.73±2.15)分](P<0.05或<0.01).两组溶栓前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溶栓后90 d BI评分[(79.55±19.64)分]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69.31±21.35)分](P=0.0162).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溶栓后90 d mRS评分0~2分(疗效良好)率[72.0%( 18/25)]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52.0%( 13/25) ](P=0.0198).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尿激酶动静脉联合溶栓较静脉溶栓疗效显著,该方法可能是今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0月间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再选取同期非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及血清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起病4.5h以内符合溶栓条件的脑梗死患者27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起病超过4.5h的脑梗死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予以尿激酶100万单位静脉注射,24 h后予以阿司匹林300 mg口服;对照组入院后即予以阿司匹林300 mg口服.两组均予以降脂抗动脉硬化、脑保护、康复等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神经功能缺损变化及血清MMP-9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逐步降低,且1、3、14 d时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97±1.53)分vs(15.67±1.78)分,t=8.35,P=0.03;(8.15±1.40)分vs(12.72±3.31)分,t=6.62,P=0.03;(5.87±1.03)分vs(11.92±2.05)分,t=13.70,P=0.01].治疗后1、3、14 d观察组患者血清MMP-9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82.84±37.51)ng/ml vs (316.90±36.75)ng/ml,t=3.37,P=0.00;(309.11±37.71)ng/ml vs (348.39±15.26) ng/ml,t=5.02,P=0.04;(264.68±31.91) ng/ml vs (302.81±36.30) ng/ml,t=4.10,P=0.03].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有效减轻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减少MMP-9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昝立新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166-1168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时间在3~6h内的脑梗塞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尿激酶组和联合用药组,3组同时给予控制脑水肿、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尿激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10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30min内滴注完,联合用药组在尿激酶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滴注,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统计再灌注发生率。[结果]经溶栓治疗的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与尿激酶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SOD水平显著提高,MDA水平和再灌注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尿激酶与依达拉奉合用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显著,可有效防治再灌注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方法选择56例符合条件的病患,按照1:1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手段,实验组则以常规治疗手段为基础给患者静脉注射溶解于100 mL生理盐水的100万U的尿激酶,0.5 h注射完,然后继续注射溶于150 mL生理盐水的50万U的尿激酶,1 h内静注完。通过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相应症状、体征,进而对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综合治疗效果做出评价。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86%,而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5.7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用于早期脑栓塞溶栓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病人预后,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田显忠 《智慧健康》2022,(13):46-48
目的通过对早期脑梗死开展介入溶栓治疗措施并观察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桂林市平乐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在2019年6月-2021年6月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共计60例,并且按照对患者的治疗时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0,实施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措施)与观察组(n=30,实施早期介入溶栓治疗措施)。通过对两组脑梗死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措施,对比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经过治疗后其血管总再通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总再通率为73.33%,前者远高于后者(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有所下降,运动功能分数有所提高,并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③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总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总发生率为6.6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对脑梗死临床治疗中开展早期介入溶栓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的同时安全性比较高,可以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具有临床推广实施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