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吕春玲 《工企医刊》2013,(6):519-520
中心静脉置管是指任何一条静脉插管使其尖 端到达中心静脉特别是上腔静脉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操作简单,创伤小,保留时间长,可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和高浓度液体、化疗药对血管刺激而带来的痛苦,同时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静脉通路。2002年以来我院对216例进行肠外营养、长期输液及肿瘤化疗患者实施了.PICC,其中38例出现了不同的并发症,但通过精心护理很快治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田美香 《现代保健》2011,(17):84-85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重病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质量及如何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总结本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60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经验。结果除2例因未能及时发现导管堵塞,用肝素钠稀释液缓慢溶解无效拔管外,其余58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成功留置静脉导管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与传统的经锁骨下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VenousCatheter,CVC),在外科病人中长期应用的方便性、优越性及并发症。方法自1997年至1998年期间,对60例外科病人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与60例外科病人经锁骨下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观察指标包括:三种不同型号的单腔PICC导管、导管尖端的置管位置、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CVC)进行相应比较。结果PICC置管成功率为95%(60例置管/63例穿刺)。PICC与CVC置管时间平均为13天(6~98天)与14天(7~104天)。PICC组中,53例病人(88.3%)于治疗结束时拨除导管;3Fr导管(20G穿刺针)阻塞率(4/20,20%)高于4Fr导管(18G穿刺针)阻塞率(2/20,10%)和SFr导管(16G穿刺针)阻塞率(1/20,5%);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3/60),PICC导管接头破裂1例(1.7%);置管导管尖端异位5%(3/60)。CVC组中仅1例(1.7%)置管导管尖端异位。两组均无置管所致的导管感染、气胸及血气胸发生。结论PICC可以安全地应用于需要中-长期接受各种输液、肠外营养液、化疗以及抗菌素治疗的病人。这种新方法不但提供了一种可靠、有效的静脉输液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术后化疗是综合治疗手段之一,化疗药物多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反复穿刺易造成周围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给患者带来痛苦,中断化疗,延误治疗。为减少药物性静脉炎,保证乳腺癌化疗的顺利进行,我科对30例乳腺癌术后病人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进行化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7.
曲晓晓 《现代养生》2014,(16):187-187
目的:探究在血液病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在预防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4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循证组(25例)与常规组(24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根据医嘱给予用药,严密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体征情况,并给予及时调整,护理过程中,给予适当心理等护理;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结果:循证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4%;常规组总发生率45.8%;循证组较常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血液病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有助于预防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能够间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心静脉置管异位及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11例中心静脉置管异位及有关的并发症,发现导管头端可异位于同侧颈内脉、对侧锁骨下静脉、下腔静脉、心脏、胸腔及纵隔内,异位导管可引起静脉炎、静脉血栓、心律失常、胸腔及纵隔积液。导管异位与置管途径、病人体位、操作者经验、置管深度有关。通过X线及时了解导管头端位置,可有效地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经外周到中心静脉置管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到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传统的经锁骨下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CVC)两种方法的可靠性、有效性、优越性及并发症。方法对CVC55例患者和PICC63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指标: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尖端异位和阻塞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PICC(96.8%)高于CVC(89.1%),u=1.659,P<0.05;一次置管成功率CVC(98.2%)高于PICC(90.5%),u=1.769,P<0.05;16G导管的PICC阻塞率(3%)与16G导管的CVC阻塞率(4%)差别不大,P>0.05;18G导管的PICC阻塞率(7.7%)高于16G导管的PICC阻塞率(3%),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27例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舒适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8.03%,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占51.97%,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以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中心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置管舒适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大于对照组,中心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置管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减小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承受的痛苦,对于促进置管、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循证护理在预防血液病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解决血液病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术护理中出现并发症的实践过程。方法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64例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循证组及对照组。留置导管期间分别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和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运用循症护理方法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3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预防PICC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培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对策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选取184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临床护理措施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和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均92例,对比两组患者感染率、导管阻塞率和拔管后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感染率仅为1.09%,导管阻塞率为0.00%,拔管后出血发生率为0.00%同对照组患者的8.70%、6.52%和7.61%相比,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在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中具有良好作用,其可显著降低患者出现感染现象发生率,延长患者有效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开展超声监测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与感染的预防。方法将224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肉眼观察血管,经验性操作;观察组:将超声技术应用于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中,记录两组静脉炎、血栓发生率及1次置管成功率。结果两组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观察组静脉炎及血栓发生率低,1次置管成功率高,静脉炎由18.4%降至0.8%,血栓由5.1%降至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超声监测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1次置管成功率,降低静脉炎及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两种中心静脉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两种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方法特点及并发症. 方法:采用一次性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单腔中心静脉导管(CVC).观察240例病人中,CVC组120例,应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行锁骨下静脉穿刺至上腔静脉;PICC组120例,应用一次性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 结果:①置管成功率:PICC组117/120,占97.5%;CVC组120/120,占100%.②气、血胸并发症:PICC组无血气胸;CVC组1例,占0.83%.③导管移位:PICC组10例,占8.33%;CVC组1例,占0.83%.④静脉炎发生率:PICC组2例,占1.67%;CVC组无一例发生.⑤导管堵塞:PICC组17例,占14.17%;CVC组9例,占7.5%. 结论:PICC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部分治疗可取代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在临床上可达到与CVC相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正>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由于需要长期输液、输入血制品、接受静脉高营养治疗等操作,因此常常选择中心静脉置管输液。由于中心静脉置管具有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已经成为ICU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东平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近年来对多例病人应用中心静脉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险分级预防控制护理模式在感染控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304例中心静脉置管(CVC)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风险分级预防控制护理模式,分析两组CVC患者感染因素,对比分析两组感染控制效果和临床护理质量.结...  相似文献   

17.
两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对比观察经颈内静脉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特点及并发症。 方法 :将 1 34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病人分为两组 ,A组 (n =6 3)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B组 (n =71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均采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 ,观察 4周 ,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导管堵塞、导管感染等并发症及病人的偏爱情况。 结果 :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导管堵塞、导管感染和血气胸 ,两组均无统计意义 (P <0 .0 5 )。病人明显偏爱锁骨下静脉置管 (P <0 .0 5 )。 结论 :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 ,二者在置管特点和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 ,可根据医师对置管技术的熟练情况及病人的偏爱程度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超高龄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CVC)与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其原因及预防治疗对策。方法对60例80~95岁超高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分别行PICC和CVC,置管后采用相同的日常维护方法;观察两组置管成功率及拔管前穿刺部位、全身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穿刺部位红肿及感染发生率情况:PICC组穿刺点红肿1例,占3.3%,无病例发生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CVC组穿刺点红肿7例,占23.3%,全身寒战发热3例,占1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比CVC高(P<0.05),两组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ICC置管感染发生率低,在外周静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超高龄患者也应尽量选择PICC置管;但在一些周围血管穿刺困难和周围循环衰竭抢救的病例中仍应以CVC为首选。  相似文献   

19.
中心静脉置管即经过上、下腔静脉的所属分支穿刺插管,置管到达上、下腔静脉,其途径很多,可经股静脉至下腔静脉,经颈内、颈外、锁骨下或头静脉至上腔静脉。这些途径各有优缺点,我们都曾进行过尝试。总的来看,我们体会以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优点多,最适于较长时...  相似文献   

20.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液现已或成为需中长期输液病人的重要输液通路之一,应广泛用于肿瘤化疗、成人术后肠外营养和早产儿营养通路的建立等方面。还有极大的减少了频繁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导管不宜脱出液体流速不受患者的体位影响,避免化疗药物外渗保留时间长,经常应用于一些穿刺静脉条件差,体表静脉破坏多或需快速大量补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