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在社区实施高血压自我管理的可接受性及其近期效果。方法 将自愿参加该项目的 2 2 8例高血压患者按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患慢性病的数目匹配后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用协方差和 χ2 检验比较项目开展前和实施 4个月后 2次的数据。结果 项目实施 4个月后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参加者对于高血压诊断标准、危险因素和相关疾病的知晓率分别提高了 5 6 .4 %、5 0 .4 %和 37.6 % ;高盐饮食习惯和体重指数下降了 2 7.1%和 0 .8kg/m2 ;症状认知性管理实践和与医生交流分别增加了 3.9分和 1.1分 ;健康状况 (精力、疲劳、气短、疼痛 )均得到改善 (P <0 .0 5 ) ;就诊次数减少了 2 .7次 ;坚持服药率上升了 2 0 .0 % ,与自身比较血压控制差者坚持服药率提高了 2 1.5 %。结论 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项目增加了参加者的自我管理知识 ,改善了高血压患者情绪、自我管理的健康行为、身体功能、高血压相关症状 ,减少了就诊次数 ;提示慢性病自我管理方法可能是一条管理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许寒冰  史建国 《职业与健康》2014,(16):2297-2299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建立自我管理小组开展健康自我管理的效果,为该地区建立科学、系统的高血压防治体系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在昆山市农村和城镇社区对22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6个月的自我管理,并对管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20例高血压患者,通过高血压自我管理活动,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理想血压值、危险因素、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分别较管理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周进行规律性中等强度运动、每天坚持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限盐饮食、规范测压、规范服药的患者比例管理前后分别为51.36%、54.55%、60.00%、76.36%、65.00%和79.55%、84.55%、98.64%、94.09%、88.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吸烟的人数明显下降,管理前后患者吸烟比例分别为38.18%和11.82%(P〈0.01);血压的控制率管理前后分别为71.36%和93.64%;居家购买血压计、每周测量血压者的比例显著增加,管理前后分别为26.36%和43.64%(P〈0.05);对自我管理模式的认可比例管理前后分别为34.55%和98.18%(P〈0.01)。结论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提高了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促进了其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提高了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合格率,增强了高血压管理需求和患者自我效能,该方法是一种可行、有效、高效率的疾病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效果。方法通过社区医生培训活动小组长、制定活动计划,对招募到的志愿者进行饮食、运动及用药方面的指导,活动结束后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和血压检查等。结果 60名参与活动的志愿者,高血压识的知晓率提升50%,干预前后知晓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吸烟、饮酒等习惯无明显下降(P值均0.05),坚持参加体育锻炼、遵医嘱规律服药及定期监测血压的比例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血压控制正常的人增加,重度和中度高血压的人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我管理的模式开展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同时改变患者相关的行为习惯,降低患者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广州市黄埔区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实施6个月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312名自愿报名参加该研究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152人,对照组160人。干预组接受《高血压自我管理指导手册》的管理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的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在项目实施前和实施6个月后的生活方式相关行为、自我效能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项目实施6个月后,干预组知识知晓率为97.4%,生活方式相关行为形成率为71.8%,与干预前(59.8%、57.4%)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服药依从性、体育锻炼、医患交流等自我管理行为及自我管理效能变化值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后干预组比对照组平均多降低收缩压约4.71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降低约2.17 mm H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较传统的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在改善患者生活方式相关行为、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降低血压、提高高血压控制率方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用药依从性、用药偏差和血压控制的影响,为改善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60~70岁确诊为高血压病且建立健康档案的224例患者为目标人群,按照单纯随机分组和盲法分配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2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医疗(常规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观察组进行传统医疗+自我管理干预,时间持续6个月,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处理有关资料。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自我效能、自我管理、用药依从性和用药偏差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血压控制优良率(39.34%)显著高于对照组(26.23%),而观察组血压控制不良率(27.05%)显著低于对照组(41.80%),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和血压控制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自我管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自我效能、用药依从性、用药偏差和血压控制,应提供更多的、完善的社区自我管理计划。  相似文献   

6.
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和行为干预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社区高血压患自我管理和行为干预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4个居委会,每居委建立一个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每组20~30人。结果 约23.51%的人表示愿意参加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参加自我管理小组的114位高血压患都有不同程度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后,干预组患的遵医服药、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放松心情和清淡饮食等五项行为形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血压控制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组织动员社区高血压患参加自我管理小组,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不仅是社区高血压管理的良好方法,而且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自我管理对患者相关行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在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中引入患者自我管理模式并观察自我管理对患者相关行为的影响。方法对274名高血压患者和94名糖尿病患者发放自我管理手册,通过讲座等形式培训自我管理技能,并指导患者填写自我管理手册,对照目标行为进行自我管理,由责任医生根据目标行为达标天数和记录情况判定自我管理水平。结果自我管理的患者中定期测量血压(血糖),家庭测量血压(血糖),规律运动,控制饮食、控制脂肪和钠盐摄入和规范服药的比例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家庭测量血压和血糖的患者比例分别提高了37.6%和52.5%;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的比例也分别提高了10.0%和28.9%。结论在社区卫生人员指导下设立健康行为目标,进行自我管理并进行监测和评估,对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相关正确行为的形成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高血压等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以社区为平台开展慢病防治管理势在必行。慢病自我管理方法强调患者在管理所患慢病方面的责任和潜能,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项简单易行、效果明确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慢病干预措施〔1〕。本文通过引进自我管理方法开展社区示范研究,评价高血压预防干预效果,并对其措施进行初步评估,探索适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社区可持续的慢病自我管理实施机制,为推进慢病自我管理在全市社区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以农村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实施5个月后的血压控制效果。方法按照自身对照实验研究设计,比较160名自愿参加高血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课程前后的血压及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因素的变化。结果 5个月内160名参与活动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能力有显著提高,测量血压的频率、控制体重的方法、与医生交流的频率以及血压的控制情况等均有改善,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过量饮酒、体育锻炼等相关行为因素变化显著,干预前后行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和〈0.001);与参加活动前相比,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低6.788mmHg(P〈0.05),舒张压降低3.756mmHg(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能力,改善健康行为,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福田区社区高血压患者80例进行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的为研究组,选择同期社区高血压患者80例进行传统的高血压分级管理的为对照组,管理前、管理后采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中的指标及评分标准评价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健康功能改善情况,并观察患者血压水平变化及控制情况。结果管理6个月后,研究组自我管理行为中耐力锻炼时间、认知性症状管理评分变化值,自我效能中症状管理评分、疾病共性管理评分变化值,健康功能中健康自评评分、疲劳评分、抑郁评分变化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下平均下降值、血压控制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可以改善患者部分自我管理行为,提高自我效能,提高血压控制效果,可作为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索适合昆山的可持续、可推广的高血压管理模式。方法在昆山市区某社区开展为期6个月的高血压自我管理沙龙项目。结果干预后,项目中的每位会员初步形成健康信念,基本掌握了实现行为改变所应具备的技能;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由68.6%提升到78.6%,健康行为形成率由76.2%提升到89.3%。结论该社区的项目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项目的覆盖面、持续性、专业队伍管理等方面仍有待提高,在全市社区中进一步推广该项目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和行为干预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塘桥社区34名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高血压自我管理培训并采取干预措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组在5项自我管理行为方面明显提高(P<0.05);干预组在管理满意率、服药依从率、生活行为变化率和高血压控制率方面明显提高(P<0.05);干预组自我效能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提高明显(P<0.05).结论 组织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不仅是社区高血压管理的良好方法,也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深圳市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项目实施6个月后在改变患者行为、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方面的效果。方法将社区自愿报名参加该项目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120)和对照组(n=110)。干预组接受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课程管理,对照组不接受管理,项目实施6个月。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对两组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高血压相关行为危险因素、血压控制和自我效能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干预组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控制体重率(51.7%)、规律服药率(80.8%)、高血压控制率(90.0%)及自我管理效能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模式在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相关行为、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降低血压、提高高血压控制率方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开展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探讨此活动对于高血压病人规范化管理的影响及促进作用.方法:通过培训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的社区医生与护士,设计调查问卷、制定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计划,组织辖区内120名高血压患者参加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并将活动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并发症的出现率、健康生活方式的掌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0名高血压患者参加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后,对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规律服药与合理运动、健康生活方式的掌握等有明显提高.结论:在社区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可以使患者掌握相关知识、互相支持与帮助,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措施在改善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4月-2020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及观察组(n=30).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自主血压监测、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合分析探讨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的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数字图书馆和万方数据库(2004年-2014年)的文献资料,检索关键词为自我管理及高血压,采用Revman 5.3分析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分析,对所取得的数据计量资料采用率差(RD)和无对照二分类数据率差(RD)来计算合并空置率,并用95%CI表达。结果共有15篇文献符合全部入选标准,Meta分析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其中RD和95%CI为0.21(0.16,0.27),此外显示干预研究的血压合并控制率和95%CI为0.74(0.66,0.81)。结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模式在高血压的控制上优于常规治疗组,推广应用此模式,希望以后再做进一步的其他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以及此模式可行性的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讨论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405例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组员进行自我管理干预前后的调查.结果 饮酒、不规律锻炼、饮食偏咸、饮食偏油多、不经常食用蔬菜、不经常食用水果、不注意控制情绪等7种不良生活习惯干预后比干预前分别降低了5.4%、17.8%、17.6%、17.3%、5.2%、15.8%、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健康问题感到泄气、担心将来的健康、感觉健康是一个担忧、因健康问题感到毫无办法、受疲劳困扰、受头晕头痛的困扰、受呼吸短促的困扰等7种表现干预后比干预前分别降低了17.8%、21.9%、25.7%、13.3%、36.3%、27.2%、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值控制达标和血压测量频率达标两项均明显提高,分别提高了10.9%和2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有必要提高高血压知识和技能、倾向于选择自我管理2项均有上升,分别上升11.3%和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开展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患者在健康生活行为方式、症状、血压控制情况和对自我管理需求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该模式是社区高血压管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自我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48例,糖尿病患者14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方案,观察组成立自我管理小组,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管理护理计划;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比较管理后两组患者血压、血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情控制良好;就上述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有意义.结论:实施自我管理方案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防范意识和管理能力,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建立自我管理模式防治高血压的实用价值,总结社区优秀防治经验。方法抽选某社区高血压患者150例,采用随机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原有防治模式对照组和高血压自我管理为主的实验组,分别为81例、69例,调查统计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范围、高血压知识的掌握熟悉率、生活饮食习惯等临床资料,并做分析记录。结果实验组患者经临床医师正规培训加强自我管理,增加自律性后,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不规律服药的危害、自我保健等相关高血压知识的掌握熟悉率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饮食搭配合理性、坚持适度锻炼运动人数、作息时间规范化人数、实时积极监测血压的患者人数比例均差异明显(P<0.05)。自我管理后高血压控制率由原来的48.1%上升到91.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在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中效果优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南京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效果.方法 2016年4---6月,以街道/乡镇为单位,通过海报、电话、朋友推荐等方式招募南京市11个区符合招募条件并自愿参加的高血压病患者,共组建39个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通过对组员小组活动前、活动后半年、活动后1年3次相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比较相关指标的变化,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