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疑似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DCE-MRI、DWI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WI、DCE-MRI单一诊断和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82例患者经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51例、良性肿瘤31例;DWI、DCE-MRI联合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08%、90.32%、93.90%、93.33%、94.23%,均高于DWI、DCE-MRI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DCE-MRI联合诊断乳腺癌可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且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实施MR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前列腺癌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采用GE Signa HDxt 3.0T磁共振机,分别对患者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观察检出率情况,并和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联合诊断的检出率分别为91.1%、93.3%、97.8%,低于病理学检出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相近,推荐患者选用. 相似文献
3.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16)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在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收集2015年11月-2017年8月于中山一院神经内科/外科经手术或脑脊液细菌学培养明确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68例,所有入组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各类颅内感染性病变的影像特征、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变化情况,比较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颅内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颅内感染性病变可因致病因素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影像征象,如病毒性感染的发病部位多位于边缘系统(颞叶、岛叶等区域),而结核感染则好发于脑底部(鞍上池等),DWI序列除寄生虫感染外,其他类圆形病原体感染均表现为高/稍高信号,ADC值不同程度减低,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病毒性脑炎、化脓性细菌感染、结核杆菌感染及真菌感染的患者ADC值分别为0.571×10~(-3)mm~2/s、0.347×10~(-3)mm~2/s、0.621×10~(-3)mm~2/s、0.578×10~(-3)mm~2/s,较正常脑实质的ADC值0.980×10~(-3)mm~2/s均减低,其中以化脓杆菌感染患者ADC值减低为著(P<0.05);MRI 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对病毒、化脓性细菌、结核、真菌以及寄生虫感染的诊断符合率均要高于常规MRI序列,但MRI动态扫描在鉴别病毒、化脓性细菌、结核及寄生虫感染方面,优于DWI序列(P<0.05)。结论 MRI 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序列能够显著提高各类颅内感染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且MRI动态扫描在鉴别病毒、化脓性细菌、结核及寄生虫感染方面,要优于DWI序列。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与浸润性乳腺癌(IBC)预后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10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均行常规乳腺MRI平扫后进行DCE-MRI检查及DWI检查,统计IBC患者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等预后因素,采用常规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对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抗原(Ki-67)进行检测。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各因子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测定对比剂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结果:IBC患者的不同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组织学分级、ER以及PR表达的Ktrans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2.35,Z=1.71,Z=1.83,Z=4.28,Z=6.34,Z=5.86;P<0.05);不同肿瘤最大直径、远处转移、组织学分级、ER以及PR表达的Kep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数字化钼靶X射线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穿刺活检证实的32例乳腺癌病例,应用数字化乳腺机行乳腺内外侧斜位、头尾位摄片。采用Siemens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乳腺专用相控阵线圈,检查序列T1WI、T2WI的压脂、DWI及VIBE动态增强扫描。结果:32例乳腺癌病例中30例DWI呈高信号,敏感度为93.8%(30/32),VIBE动态增强扫描,28例病变强化明显,结构清楚,明确诊断,敏感度为87.5%(28/32),钼靶X射线片发现确切病灶并诊断正确23例,敏感度为71.9%(23/32)。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MRI扩散加权成像、数字化钼靶X射线成像三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王崇军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6):133-134,176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囊实性卵巢肿瘤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7例初诊为囊实性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动态增强成像检查及弥散加权(DWI)检查.比较MRI增强成像、DWI及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良性与恶性囊实性卵巢肿瘤表... 相似文献
8.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3)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磁共振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在不同类型乳腺炎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乳腺炎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湖州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5月-2016年6月非特异性乳腺炎患者、乳腺脓肿患者和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各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组(非特异性乳腺炎组)、B组(乳腺脓肿组)和C组(肉芽肿性乳腺炎组),磁共振扫描测量各组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strength curve,TIC)。结果 A、B、C组非肿块强化率分别为60.0%、68.0%、86.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非肿块强化率高于A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ADC值(1.098±0.476、1.254±0.363)低于A组(1.463±0.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A组和C组、B组和C组ADC比较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6、0.728、0.655,其中A组和B组ADC比较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其最佳诊断界值为1.352×10-3 mm2/s,灵敏度为0.807,特异度为0.829;3组患者TIC曲线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IC以Ⅰ型为主,占68.0%,C组TIC以Ⅱ型为主,占66.0%。A组和B组、A组和C组、B组和C组TIC曲线比较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1、0.779、0.526,其中A组和C组TIC曲线比较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其最佳诊断界值为1.5,灵敏度为0.827,特异度为0.693。结论 DCEMRI、DWI在非特异性乳腺炎、乳腺脓肿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两者结合可以对三种类型乳腺炎进行更准确的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DCE-TIC)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DWI-ADC)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84例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DCE-TIC和DWI-ADC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CE-...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应用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PCa患者作为PCa组,选取同期5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作为BPH组,进行横断面研究。两组患者均行MR常规扫描、DWI...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扫描在诊断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47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都进行髋MRI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扫描检查,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扫描对病灶显示的效果。结果本组47例,单发病灶33例,多发病灶14例;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0.3~3.0 cm,平均2.21 cm。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敏感度(85.11%)明显高于MRI DWI诊断敏感度(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5.74%,显著高于单纯MRI DWI及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敏感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的常规MRI检查中,快速动态增强扫描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而联合弥散加权序列可显著提高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灌注成像(PWI)定性诊断颈部淋巴结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就诊的120例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DWI、PWI检查,以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DWI联合PWI定性诊...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检查已从过去单一的观测生理、病理条件下的生物体解剖结构以及形态学上的变化,发展到研究生物体功能与活动机制,并进入到分子影像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技术(DWI)就是这其中之一,主要用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通过对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鉴别急性和非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基础、DWI检查的时间价值的阐述,认为应用DWI区分急性和非急性脑梗死对临床治疗该疾病有着积极的意义,临床医师可以根据脑梗死的不同时期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回避不安全的治疗,避免不必要的具有风险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MRI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良恶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或穿刺病理检查确诊的76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增强扫描及DWI检查。以手术或穿刺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良恶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的表观弥散系数(ADC),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WI对良恶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并选取最佳ADC阈值,进一步分析MRI增强扫描单一及联合DWI鉴别诊断良恶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的价值。结果 76例患者经手术或穿刺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25例、良性51例。恶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的ADC低于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WI的参数ADC预测恶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3,最佳阈值为1.240,此时诊断灵敏度为86.3%,特异度为80.0%。MRI增强扫描联合DWI鉴别诊断良恶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MRI增强扫描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增强扫描联合DWI鉴别诊断良恶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MRI增强扫描单一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囊虫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医院诊治的疑似脑囊虫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MRI和DWI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疑似患者,经病理结果提示66例均确诊为脑囊虫病。MRI与DWI联合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单一MRI和DW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囊虫病患者MRI T1WI、T2WI处于活动期时多数均是小圆形的囊腔,边界较为清晰,活动期时DWI提示囊腔较为清晰,囊液属于高信号,未提示存在头节;蜕变死亡期时,MRI T1WI提示病灶周边存在水肿,且头节并不清晰,T2WI提示囊腔中的囊液与水肿均属于高信号,而囊壁、头节为低信号;蜕变死亡期时动态增强MRI提示占位效应明显强化,并且增强环的厚度显著增加,DWI检查提示囊腔、头节均较为清晰。结论在脑囊虫病诊断中MRI与DWI联合检查方式较单一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动态比较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辽宁省沈阳市东北国际医院就诊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参数DWI、1H-MRS、DCE-MRI扫描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WI、1H-MRS、DCE-MR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82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共检出前列腺癌64例,前列腺良性病变18例。DCE-MRI检查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均高于1H-MRS、DWI。结论DWI、1H-MRS、DCE-MRI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均有一定应用效果,但DCE-MRI能够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诊疗提供较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与CT增强扫描在宫颈癌分期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高度疑似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MRI弥散加权成像与CT增强扫描.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弥散加权成像与CT增强扫描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手术病理结果显示,78例患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