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应用1986年《尘肺X线诊断标准》对按1963年《矽肺和石棉肺X线诊断标准》诊断的642例8种尘肺、(矽肺、煤矽肺、石棉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及磨工尘肺)和120例观察对象的X线胸片进行了X线诊断及分期对照。同时对这8种尘肺应用1986年《尘肺X线诊断标准》做了胸片X线形态分析。 两个X线诊断标准的总符合率为92.3%;观察对象升为Ⅰ期的升期率为4.2%;Ⅰ期降期率为0.7%;Ⅱ期降期率为31.4%。8种尘肺X线胸片形态学改变以混合形小阴影为主,不规则形小阴影在尘肺X线诊断中与类圆形小阴影有相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规则形小阴影作为胸片上的一种基本X线征象,被应用于尘肺的诊断和分类,始见于1967年的U/C分类,并为1968年以后的历届ILO尘肺国际分类所采纳,成为尘肺小阴影两种基本形态(圆形和不规则形)中的一种。目前,除了已采用ILO国际分类的国家外,一些未正式采用ILO国际分类的国家,如日本、苏联等国,也在它们各自国家的诊断标准中应用了不规则形小阴影这一概念及其符号(s、t、u)来描述和诊断尘肺。但是关于不规则形小阴影在尘肺诊断中是否具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实验性尘肺不规则形小阴影为主的X线表现与病理所见进行对比观察,证实X线不规则形小阴影病理基础主要是由支气管及其分支系统及其周围组织的间质纤维化,以及支气管、细支气管周及肺实质内散在的条索状、斑片状粉尘纤维灶的重合、组合等因素综合而成。  相似文献   

4.
蔺草染土尘肺的X线胸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蔺草染土尘肺的X线胸片特征。方法 分析 30例蔺草染土尘肺患者的胸片X线表现特征及其年龄、工龄分布。结果 蔺草染土尘肺表现为主要分布于两肺中下部的圆形小阴影 ,直径大都在 1.5~ 3.0mm之间。 30例X线胸片中 8例 (2 6 .7% )伴有不规则小阴影 ;2例出现双侧肺门影增大、增浓 ;8例并发肺结核。结论 蔺草染土尘肺的X线胸片特征与矽肺颇为相似。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1986年《尘肺X线诊断标准》颁布之后,1988年《尘肺病理诊断标准》也相继问世。众所周知,尘肺X线表现是其病理改变的直接反映,只有正确理解尘肺X线的病理基础,才能从胸片的反映上正确评估病情,提高诊断率。对此,本文对尘肺小阴影的病理基础进行初步探讨,并将其与X线影像加以对照研究,旨在有助于尘肺X线的正确诊断;有助于尘肺X线诊断标准与尘肺病理诊断标准的进一步吻合。  相似文献   

6.
尘肺的X线诊断依据是肺部有密集的类圆形与不规则小阴影或大块阴影。但是在尘肺的胸片上还可以见到国际及我国新诊断标准及其附件中没有列出的一些变化,除了常见的肺门增密扩大与肺纹理过度增强,另外还有一些并不少见而与尘肺有关的X线征。这些改变虽然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了1974年至今经本院尘肺诊断组确诊的8例活性炭尘肺病人的Ⅰ临床资料。该8例病人X线表现以类圆形小阴影P为主,混有不规则的s形阴影;密集度为1级。X线分期均为Ⅰ期。出现肺结核等合并症者3例。病程进展较缓慢,无进展为Ⅱ、Ⅲ期的病人。  相似文献   

8.
煤矽肺是煤工尘肺中最常见的一种,一直采用1963年矽肺X线诊断标准诊断。目前我国报导各种尘肺近30余种。63年标准已显出不足。本文对煤矿接尘工人及煤矽肺1400例X线胸片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不规则形小阴影在诊断上的价值,为制定尘肺X线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从东北煤炭七个矿务局的接尘工人X线胸片中,随机抽取正常范围(O)140例,可疑煤矽肺(0—Ⅰ)420例,Ⅰ期煤矽肺420例,Ⅱ期煤矽肺280例,Ⅲ期煤矽肺140例,计1400例。制定“X线胸片所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和高分辨CT(HRCT)早期检测煤工尘肺小阴影、阴影融合与肺气肿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 77例煤工尘肺患者、36例无尘肺煤工和37例健康非煤工接受多层螺旋CT机无间隔胸部容积扫描及HRCT扫描,对所获得的CT图像进行煤工尘肺小阴影密集度分级、平均肺密度值和肺气肿指数测定,并与其X线胸片诊断结果对照.结果 对77例煤工尘肺患者CT和HRCT诊断的尘肺小阴影密集度分级与X线胸片尘肺分期一致性较好(Kappa=0.771,P<0.01).CT和HRCT诊断尘肺的敏感性达到98.70%,在X线胸片确诊的77例煤工尘肺患者中,CT和HRCT评估76例为煤工尘肺,可疑1例.CT和HRCT从36例X线胸片无尘肺煤工中检出8例(22.22%)达到小阴影密集度1级;从73例Ⅰ~Ⅱ期煤工尘肺患者中,检出26例(35.62%)阴影密集度≥3级,其中3级密集度阴影20例,4级密集度阴影6例;对4例X线胸片Ⅲ期煤工尘肺患者,CT和HRCT与X线胸片诊断结果相同.从113例煤工中,X线胸片检出肺气肿7例(6.19%),CT检出36例(31.86%).CT尘肺小阴影密集度1~2级组的CT平均肺密度值最高,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无尘肺组和小阴影密集度4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73、F2=-23.00和F3=57.72,P<0.01或P<0.05).结论 从多层螺旋CT获得的CT和HRCT影像,与X线胸片比较,对煤工尘肺小阴影、阴影融合与肺气肿识别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较高,可为煤工尘肺及其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先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尘肺诊断标准,将全肺的X线表现分为类图形小阴影(下称SRO)与不规则形小阴影(下称SIO)两类型。SIO煤工尘肺较少见,随着井下劳动条件的改善,SIO的患者逐渐增多,且呼吸困难等肺功能损伤的症状较明显。本文通过肺通气功能测定,对两类型早期(I)煤工尘肺的肺功能损伤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一、对灾与方法1.对象:选择经省、地尘肺诊断小组确诊为I或单纯性煤工尘肺患者70例,按我国现行全肺诊断标准的X线表现分为SRO(40例)和SIO(30例)两组,其平均年龄分别为49.09土3.67岁和49.39士4.83岁.平均工龄分别为17.46…  相似文献   

11.
职业医学     
991122广东省老年尘肺1 036例X线分析/张东辉…//职业医学一1998,25(2)一17~20 对广东1 036例(矽肺450例、煤工尘肺586例)男性老年尘肺x线胸片进行了分析。结果:.老年矽肺x线表现上类圆形小阴影“q”发生率72.45%,不同时期“q”影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老年煤工尘肺(CWP)X线形态以不规则形小阴影“s”(32·08%)、“t”(32.08%)为主。不同时期“s,’影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尸<0.01,而“t’,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或尸<0.05)。老年尘肺组各晋期年限均比对照组要长,其中死亡病例晋期年限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尸<0.01)。作者认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对608例煤工胸片作尘肺国际分类的结果,并与应用我国矽肺诊断标准的诊断结果作了比较。结果发现虽然在诊断有无尘肺上两种分期(类)方法的结果无显著差异,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少原则上的差别,不宜在修改我国矽肺诊断标准时生搬硬套国际分类。文内还讨论了不规则形小阴影在尘肺诊断上的意义,标准片在诊断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有关修订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尘肺的CT诊断与X线普通胸片及高千伏胸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探讨CT对尘肺的诊断价值,对47例不同粉尘引起的各期尘肺作了胸部CT扫描,X线普通胸片及高千伏胸片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0~+——Ⅰ期尘肺薄层CT较普通CT为好,它显示小阴影形态结构清楚。不规则小阴影的检出中高千伏胸片优于普通陶片。对Ⅱ—Ⅲ期尘肺的观察,CT显著优于胸片,提高检出够诊断Ⅲ期尘肺的大阴影27.6%。CT较胸片提高肺大泡检出率36%,提高胸膜增厚检出率25%。  相似文献   

14.
已往曾证明煤矿工人尘肺的解剖学和生理功能的改变和X线检查结果有一定的关系,是否其他尘肺也是如此尚未阐明。作者在测定接触花岗石工人的肺功能(见上文)的同时也对这些工人胸部X线片进行了分析。全部胸片依据国际抗癌联合会辛辛那提会议(UICC/Cincinnati)分类法分类。共得551个正常和233个异常胸片。异常胸片上的阴影按其形态分为“圆形”和“不规则形”两组。圆形阴影  相似文献   

15.
尘肺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 ,尘肺病的防治一直受到国家重视 ,做好尘肺病的诊断工作 ,及时准确地发现病人 ,是做好尘肺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尘肺X射线影像改变主要为小阴影、大阴影、胸膜病变 ,小阴影再分为圆形和不规则形两类。我国尘肺诊断标准中尘肺X射线分期的主要依据是小阴影的密集度与小阴影的罹患肺区数。本次修订的标准对小阴影密集度和罹患肺区数的识别和判定作了进一步修改 ,标准片的表达内容也有新的突破。正确判定尘肺小阴影的形态、密集度和罹患肺区数 ,是尘肺诊断和X射线分期的关键。为了更好地掌握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尘…  相似文献   

16.
胸部CT诊断尘肺及其合并症4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40例尘肺作胸部CT检查及高仟伏胸部摄片,并对两者提供的诊断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单纯尘肺不规则形小阴影的显示上,CT(15%,6/40)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胸片(5%,2/40);在显示小阴影的分布上,CT提示小阴影位于肺背侧部者占37.5%(15/40),而胸片则无法区分小阴影的前后分布;CT对大阴影的检出率为25%(10/40),明显高于胸片(7.5%,3/40)。此外,CT使尘肺结核、肺气肿、肺大泡的检出率较胸片明显提高。CT对胸片不能发现的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膜腔积液、支气管扩张等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使尘肺的综合诊断更趋准确。故建议将CT作为尘肺诊断X线检查的重要补充和尘肺代偿功能鉴定的重要依据。但CT在空间分辨力上不如胸片,所以对尘肺定期诊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我省参加尘肺诊断医师人员掌握尘肺病诊断标准的情况,对100名参加尘肺诊断医师培训人员进行了尘肺读片考核,分析误差情况。结果显示,尘肺诊断读片考核合格率90%。尘肺期别诊断正确率74.59%。小阴影形态判定的错诊率24.72%;不规则形小阴影错诊率(43.88%)高于圆形小阴影(16.55%,P<0.01)。小阴影聚集判定错诊率13.79%,大阴影(<20 mm×10 mm)判定错诊率达42.0%。中级职称者的小阴影形态判定错诊率(28.52%)高于高级职称者(16.98%,P<0.01),市级机构人员的小阴影形态判定错诊率(27.96%)高于省级(13.76%)和县区级机构人员(16.89%,P<0.01),后两者的错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我省尘肺诊断医师基本掌握尘肺诊断标准,但不规则形小阴影和大阴影(<20 mm×10 mm)的错诊率较高,需要持续加强业务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8.
尘肺改变的X线影像,可概括地分为类圆形小阴影和不规则形小阴影。类圆形小阴影的影像密度中等,均匀,边缘锐利,钙化非常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两例报告如下。 【例 1】男,52岁,接尘工龄七年零五个月。体检:一般情况稍差,有咳嗽,胸痛,活动后气促;无盗汗,潮热;血压、血像正常。职业史:1960年6月至1963年8月某水电站石工(手工作业);1963年9月至1967年12月某电站风钻工(干式作业)。 X线胸片所见:1971年11月胸片,两中上四个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煤工尘肺不同期别、不同的小阴影类型对煤工尘肺肺部感染的影响,为早期干预、诊断、治疗煤工尘肺肺部感染提供早期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从2006年6月—2008年6月住院的所有的煤工尘肺患者,并按照不同的尘肺期别、不同的小阴影类型进行分类,根据分类情况分析其肺部感染发生的情况,找出尘肺期别及小阴影类型与尘肺肺部感染之间关系的规律性。结果①Ⅰ期煤工尘肺患者318人,出现肺部感染人数194人,感染率61.00%(194/318);Ⅱ期煤工尘肺患者134人,出现肺部感染人数86人,感染率64.18%(86/134);Ⅲ期煤工尘肺患者28人,出现肺部感染人数26人,感染率92.85%(26/28)。3组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按照尘肺小阴影类型分类,具有类圆形小阴影人数321人(包括p178、q133、r10);其中出现肺部感染人数186人,具有不规则形小阴影人数159例(包括s78、t59、u22),其中出现肺部感染人数120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又分别对具有类圆形小阴影中3组小阴影人数和具有不规则形小阴影中3组小阴影人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煤工尘肺期别对煤工尘肺肺部感染有影响,尘肺期别越高尘肺合并肺部感染人数越多,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性越高。②煤工尘肺小阴影类型对尘肺合并肺部感染有影响,不规则小阴影较类圆形小阴影更容易合并肺部感染。③同一类型小阴影对尘肺肺部感染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尘肺胸部圆形小阴影的影像学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间确诊的尘肺56例(Ⅰ期7例、Ⅱ期13例、Ⅲ36例)和6例无尘肺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例Ⅲ期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未见明确的圆形小阴影,5例Ⅲ期尘肺患者仅在大阴影附近有少许稀疏分布的圆形小阴影和无尘肺(0期)的6例患者只在CT扫描上有弥漫性分布的p影,其余50例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均有弥漫性分布的圆形小阴影.50例中,于上、中肺区分布较多23例及上肺区分布较多18例,占82%;X线胸片显示,圆形小阴影在中、下肺区分布较多7例.CT显示,圆形小阴影以上、中肺区较多3例,在上、中、下肺区呈均匀分布4例.X线胸片显示,2例Ⅲ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上、中、下肺区均匀分布,而CT显示以中肺区较多.除1例Ⅰ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肺的前、中后部均匀分布外,其余49例尘肺患者的圆形小阴影均在肺的后部分布较多.6例无尘肺(0期)和50例呈弥漫性圆形小阴影的尘肺患者的CT显示,结节呈小叶中心分布lO例(0期4例、Ⅰ期6例),呈淋巴管周围分布46例(0期2例、Ⅰ期1例、Ⅱ期13例、Ⅲ期30例).结论 圆形小阴影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尘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