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建立快速敏感的肠道病原菌的诊断分型方法,有效地追踪溯源和控制传染源。方法:用脉冲场电泳胶与噬菌体分型实验方法对29株S.sonnei分离株与12株EHEC O157:H7菌株进行分型。结果:4起S.sonnei暴发事件的PFGE的试验结果显示,同起事件的DNA条带几乎一致;2起EHEC O157:H7暴发事件中,同起事件的PFGE条纹几乎一致,而3株散发菌株的PFGE条纹各异;另外对12株EHEC O157:H7进行噬菌体分型试验,也显示了比较好的分型力。结论:PFGE具分型力强、重复性高等特点,能直观地判断肠道致病菌的亲缘关系,及时查明暴发流行的传染源,从而有效地控制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同一酒店先后发生的两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学检测及溯源分析,明确此次食物中毒事件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方法根据GB 4789—2010对采集的102份样品进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型,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鉴定符合的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用Bio 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两起食物中毒事件患者的肛拭子中分离出8株肠炎沙门菌,从厨师肛拭子中分离出2株肠炎沙门菌。对此10株肠炎沙门菌进行API细菌鉴定,结果显示这10株肠炎沙门菌的生化特征均一致,进一步的PFGE实验结果显示分子分型条带完全一致。结论这两起接连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是由同一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通过PFGE分型技术可以直观的判断所分离沙门菌的亲缘关系,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在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进行分子分型及耐药性分析,以确认暴发原因。方法对此次食物中毒事件中相关的患者、剩余食物和从业人员标本,按GB 4789相关标准及WS/T 9—1996《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检验及处理原则》中的方法进行检验、分离病原菌,对分离到的致病菌株用VITEK 2 Compact进行系统生化鉴定与药敏检测,并采用PFGE对其进行分子分型。结果从70份各类标本中分离到奇异变形杆菌26株,阳性检出率为37.14%,25株耐药性基本相同、PFGE图谱完全一致。结论具有相同PFGE带型特征的奇异变形杆菌是本起食物中毒暴发的原因,PFGE可作为食物中毒中对细菌进行鉴定的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4.
肠道致病菌暴发事件中分子分型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建立快速敏感的肠道病原菌的诊断分型方法。方法2002年7月用脉冲场电泳胶(PFGE)与噬菌体分型实验方法对发生在日本静冈县的4起暴发事件中29株宋内志贺菌(Shigella.sonnei)分离株与1999年口本静冈县某区现场分离的12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菌株进行分型。结果4起事件中Shigetta.sonnei的PFGE结果显示,同起事件的DNA条带几乎一致;2起EHEC O157:H7暴发事件中,同起事件的PFGE条纹几乎一致,而3株散发菌株的PFGE条纹各异;12株EHEC O157:H7噬菌体分型结果也显示了比较好的分型力。结论PFGE具有分型能力强、重复性好等特点,能直观地判断肠道致病菌的亲缘关系,及时查明暴发流行的传染源,从而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查找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 根据国标《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和卫生行业标准进行病原菌检测鉴定,用PFGE分型.结果 6例患者肝拭子均检出B群沙门菌.经PFGE分析,4例由同一感染源所致感染的可能性极高.结论 本起食物中毒由B群沙门菌引,应用PFGE分型技术,可快速对检出的病原菌进行比较,对传染源进行同源性分析与溯源,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对一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和溯源,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分析此次事件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来源,确定事件的病原学病因。方法用此次事件的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分离鉴定、PCR检测和PFGE同源性分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此次事件的患者、食品和食品厂从业人员均检出沙门菌,并具有同源性,条带图谱类似度为100%。结论分离到的肠炎沙门菌进行PFGE分型结果一致,确认是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完整的食物中毒诊断证据链,为食物中毒溯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脉冲场凝胶电泳在沙门菌食物中毒溯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追踪某次沙门菌食物中毒的来源,确定中毒食品,快速控制传染源。方法对食物中毒中分离的肠炎沙门菌用XbaI酶切总DNA,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进行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s软件对PFGE分型图谱进行电子化数据分析,绘出聚类分析图。结果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对患者样本分离的242株肠炎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型别基本一致,表明是同一批食物中毒;从三文治等蛋糕制品中分离的9株菌株与患者分离株图谱完全一致,表明此次食物中毒的源头为某蛋糕厂生产的三文治等食品。结论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适用于菌株的同源性的分析和传染源的追踪。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学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其中毒原因、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数据资料进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对患者肛拭子、剩余食品、原材料等28份样品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及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用改良K-B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果 从可疑食品蛋糕和6个患者中共分离到7株肠炎沙门菌,生物学性状、血清型和药敏试验结果一致, PFGE条带聚类分析显示所有菌株属同一克隆株。结论 这是一起肠炎沙门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网购食品卫生管理,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不同类型的霍乱暴发事件进行分析,了解霍乱菌株的PFGE特征,追溯菌株的来源及其演变过程,探讨霍乱暴发流行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叨酶NotⅠ,对2003—2005年广州地区霍乱暴发疫情中41株霍乱弧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用BioNumerlcs Version 4.0软件(复选Dice相关系数和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并与噬菌体-生物分型及致病相关基因分型方法作比较。结果在霍乱暴发事件中,PFGE能有效地区分流行病学上密切相关菌株与无关菌株,与噬菌体-生物分型和致病相关基因分型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分辨能力。结论PFGE分型可揭示人和环境分离的霍乱菌株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为霍乱疫情溯源提供分子流行病学证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同一酒店、同一时间两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中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为查明原因和溯源提供依据。方法对患者和食品中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PFGE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两起食物中毒中共检出8株副溶血性弧菌,其中5株来自A组患者,2株来自B组患者,1株来自菜鱼饼样本。8株菌株经PFGE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显示,按100%相似度可分2个基因型别,型别间同源性为70.8%。8株菌株的耐药状况也大致分为2大类,与PFGE分型结果一致。结论 2起食物中毒无相关性,为独立暴发,PFGE可有效应用于食物中毒溯源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8.
19.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