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的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病(EH)病人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60例病人口服依那普利(5~15)mg,每日1次,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测血压观察降压效果,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结果依那普利治疗后血压、左心室质量指数均比用药前有下降(P<0.01);降压疗效:显效29例,有效2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依那普利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病人的血压,逆转LVH。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研究应用氯沙坦和氨氯地平逆转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心室肥厚(LVH)的作用。方法 将114例EH伴LVH的患者分为氯沙坦组(n=58)和氨氯地平组(n=56),于服药前及服药后1.6个月分别测定左心室舒张未内经(LVDd)、舒张期室问隔厚度(L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氯沙坦组LVDd、LVSd、LVPWd、LVMI明显下降,而在氨氯地平组则无变化。结论 氧沙坦能明显减轻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3.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3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所致的左室肥厚 (LVH)是心血管事件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 ,有IVH的高血压病人罹患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其心血管病病死率较无LVH者增加 8倍[1] 。本文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人 38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38例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病人 ,原发性高血压 (EH)诊断符合 1999年 10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 )诊断标准 ,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LVH。其中男 2 5例 ,女 13例 ,年龄 4 5~ 76岁 ,平均年龄 6 0± 10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其他心脏疾…  相似文献   

4.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有效药物。方法将14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与氨氯地平组各73例,分别服用缬沙坦80-160mg和氨氯地平5~10mg,均为1次/d。于服药前及服药后6、12个月分别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A峰/E峰值。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比较均无明星变化,而A峰/E峰值则明显降低;治疗后缬沙坦组左心室重量指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明显下降,而氨氯地平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均能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但前者能明显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研究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 EH)的降血压疗效及其对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 选择 116例 、 期 EH伴左心室肥厚患者 ,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 ( P组 )和氨氯地平组 ( A组 ) ,每组各 5 8例。P组用培哚普利 4~ 8mg,A组用氨氯地平 5~ 10 m g,均为每天一次晨服 ,疗程 2 4周。治疗前停服其他降血压药两周。治疗前分别检测血压及超声心动图 ,治疗后至少每周测血压一次。并于 2 4周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两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 ( P<0 .0 1) ,A组达目标血压所需时间较 P组短 ,两组治疗 2 4周后左心室重量指数 ( L VWI)均较治疗前改善。结论 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明显降低血压的同时均能减轻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长期服用钙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8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服用培哚普利,另一组服用氨氯地平,疗程一年,目标血压<140/90mmHg。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的左心室舒张功能。结果 68例患者完成实验,其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如E峰、A/E比率、E峰下降速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A峰相关指标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 培哚普利及氨氯地平可以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7.
詹秀娥  乔彩萍 《内科》2014,(3):270-274,291
目的系统评价赖诺普利与氨氯地平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质量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2年11月,纳入赖诺普利与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RCT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评价质量后,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随机对照试验,4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赖诺普利与氨氯地平在减小左室心肌重量指数[MD=-9.79 95%CI(-27.70,8.12),P=0.28]、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D=0.22 95%CI(-1.57,2.01),P=0.81]、舒张期室间隔厚度[MD=-0.94 95%CI(-3.16,1.27),P=0.40]、左心室后壁厚度[MD=-1.689 5%CI(-4.82,1.45),P=0.29]、左心室质量[MD=-6.64 95%CI(-15.84,2.56),P=0.16]、收缩压[MD=0.42 95%CI(-2.41,3.25),P=0.77]、舒张压[MD=0.80 95%CI(-1.13,2.73),P=0.42]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增加E/A比值[MD=0.07 95%CI(0.00,0.13),P=0.04]方面,氨氯地平优于赖诺普利。结论赖诺普利与氨氯地平在减少左心室质量,提高舒张功能方面的差异并不明显。但从药品经济学观点考虑,赖诺普利具有更好的成本-效果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室重构不同构型对房、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入选高血压病患者153例,均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判定心律失常情况,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左心室构型。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4组:正常构型组(31例),向心性重构型组(45例),向心性肥厚型组(42例)和离心性肥厚型组(35例);比较左心室不同构型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①共检出房性心律失常105例(占68.6%),室性心律失常74例(占48.4%),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不管是房性心律失常、复杂房性心律失常,还是室性心律失常、复杂室性心律失常,他们在高血压病左室重构不同构型组间的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以向心性肥厚型组和离心性肥厚型组的发生率最高(P<0.05)。结论高血压病左室重构不同构型间心律失常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存在差异,且向心性肥厚型和离心性肥厚型易发生复杂房、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Ⅰ、Ⅲ型胶原血浆代谢标记物Ⅰ型前胶原梭基末端肤(PⅠCP)和m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肤(PⅢNP)的影响.方法 入选单纯高血压患者76例(单纯高血压组),男40例,女36例,年龄(60.5±6.5 )岁.高血压LVH患者79例(高血压LVH组),其中男41例...  相似文献   

10.
彭育欢  苏飞群  黎世勤  吴家恩 《内科》2008,3(4):527-528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合用小蘖碱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的疗效。方法将58例高血压合并LVH的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29例给予氨氯地平和小蘖碱治疗,对照组29例用美托洛尔加螺内酯或氢氯塞嗪。治疗前后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左心室舒张末期期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IVST、LVPWT低于治疗前(P均〈O05),两组间IVST、LVPw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氨氯地平联合小蘖碱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并比较氨氯地平(AM) 和西拉普利( CI) 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 LVH) 的逆转作用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方法 50 例合并LVH 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M 和CI 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进行血压测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 AM 和CI 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 P 均< 0-01) ;左室质量指数(LVMI) 均显著下降[ 由(164-7 ±38-2)g·m - 2和(163-3 ±39-2)g·m -2 分别降至(131-0 ±25-4)g·m -2 和(130-7 ±26-7)g·m -2,P 均< 0-01)] ;左室舒张功能改善( P 均< 0-01) ,2 组间降压幅度、LVMI、E/ A 变化无显著差异( P>0-05) 。 结论 AM 和CI 每日1 次给药均可作为治疗高血压伴LVH 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络丁新络活喜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 (EH)左室肥厚 (LVH )的影响。方法 将 85例EH并LVH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络丁新 (剂量 10mg ,qd或Bid) ,络活喜 (剂量 5mg ,qd或Bid) ,疗程 1年 ,于服药前和服药后 6、12个月测血压 ,同时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 ,心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 (IVST) ,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 (PWT)及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结果 两种药均能有效降低EH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 (P <0 0 1) ,明显改善LVDd ,IVST ,PWT(P <0 0 1) ,LVMI(P <0 0 0 1)。结论 络丁新络活喜能有效控制血压 ,且对EH的LVH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 ACE)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病 ( EH)患者左室肥厚与重构的影响。方法 :对 68例 EH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定左室重量指数 ( L VMI)和室壁相对厚度( RWT) ,并从外周血白细胞中抽提人类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 ( DNA) ,应用 ACE基因第 16内含子多态区两侧序列作为引物 ,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 ACE基因型。结果 :经纠正其他因素影响后 ,DD型患者 L VMI和室壁相对厚度均高于 II型患者 ( P <0 .0 5 ) ,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收缩期血压、性别、ACE基因型均与 LVMI独立相关 (总 R2 =0 .36) ,而收缩期血压、体重指数、ACE基因型均与 RWT独立相关 (总 R2 =0 .49)。结论 :ACE基因型分别可解释 LVMI和 RWT总变异的 3.8%和 2 .0 % ,ACE基因 DD型可能是中国汉族 EH患者左室肥厚与重构的新的独立危险因素 ,应重视此类患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缬沙坦及两者联合用药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左室肥厚 (LVH)的干预作用。方法 :EH伴有LVH患者 10 1例随机分成A组 (苯那普利 10mg/d ,36例 )、B组 (缬沙坦 80mg/d ,34例 )和C组 (苯那普利 10mg/d加缬沙坦 80mg/d ,31例 )。治疗 4周时若血压≥ 16 0 / 10 0mmHg(1mmHg =0 .133kPa) ,则苯那普利和缬沙坦剂量分别增加至 2 0mg/d和 16 0mg/d。总疗程共 2 6周 ,治疗前后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左室相关数据 ,计算左室重量指数 (LVMI) ,并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① 3组治疗前后比较均能显著降低LV MI(P <0 .0 1)。其中A组和B组LVMI的降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C组LVMI降低较A组、B组两组更为显著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②分别比较 3组治疗前 2 4h平均收缩压、2 4h平均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治疗后 2 4h平均收缩压、2 4h平均舒张压均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1) ,但治疗后 3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苯那普利、缬沙坦均能逆转EH患者LVH ,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用药能使这一作用更为显著 ,且这种协同作用与降压效应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胰岛素抵抗(IR)对左心室肥厚(LVH)和几何构型的影响。方法:检测124 例EH病人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空腹血清葡萄糖(FSG)、空腹血胰岛素(FSI)浓度, 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依照LVMI及RWT的数值124例EH病人被分为左室正常构型(51例),向心性构型(30例),向心性肥厚型(22例),离心性肥厚型(21例)。结果:RWT与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心率呈正相关(r=0.16-0.22,P<0.05),与ISI呈负相关(r=-0.24),LVMI与SBP、DBP呈正相关(r=0.16-0.20,P<0.05),与ISI不相关。向心性重构组和向心性肥厚组年龄、RWT、HR、BMI大于正常构型组(P<0.05-<0.01),而ISI小于正常构型组(P<0.01)。结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与EH患者左心室肥厚无关,与RWT增加密切相关;ISI可能是EH患者发生左室向心性构型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泓  谢菁 《临床内科杂志》2001,18(3):199-201
目的 研究长期使用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左心室肥厚时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2 4例高血压病 (EH)合并左心室肥厚 (LVH)者 ,服用依那普利 (10mg 1次 /d) 3年 ,用标准 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间期、校正的QT间期 (QTc)、QT间期离散度 (QTd)及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 (QTcd) ;用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测定有关心血管参数。结果 依那普利不仅能迅速降压 ,而且能逐渐降低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达 3 9% (P <0 .0 0 1) ,显著提高左心室泵血功能 ;同时明显缩短QTd[从 (61± 2 1)到 (41± 15 )ms、QTcd从 (67± 2 7)到 (46± 18)ms] ,QT及QTc也同样明显缩短。结论 长期用依那普利治疗EH合并LVH ,能明显使患者左心室肥厚回缩 ,提高其左心室收缩功能 ,并通过降低QTd及QTcd ,进一步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脉压对高血压患者左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诊所脉压(PP)对高血压患者左室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91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107例正常血压者(正常组)。所有入选者测量非同日3次诊所血压,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2组均根据PP水平:<40mmHg(1mmHg=0·133kPa)、≥40~<50mmHg、≥50~<60mmHg、≥60mmHg分为A、B、C、D4个亚组。结果:高血压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随着PP增宽呈增大趋势,D亚组的LVMI为175·56±30·20;而在正常组中,不同亚组间LV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P升高是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及左室结构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替米沙坦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的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 (EH)左室肥厚 (LVH)的逆转作用。方法 :对 33例EH并LVH者给予口服替米沙坦片 4 0~ 80mg ,每日 1次 ,疗程 12周 ,每周测血压 1次 ,并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LVH和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结果 :替米沙坦可有效降低EH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明显改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 ,且左室重量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替米沙坦能有效地控制血压 ,且对EH的LVH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左室质量比值 (%PLM )将左室重构分为左室质量适宜 (aLVM )、左室质量过高 (iLVM )和左室质量不足 ,观察并比较aLVM和iLVM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特点。方法 :对 187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量其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 :aLVM、iLVM和左室质量不足的分布分别占 4 8.1%、4 8.7%和 3.2 %。与aLVM相比 ,iLVM的主动脉根部内径、左房内径、左室质量和相对室壁厚度更高 (P <0 .0 5 ) ;心排血量、心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和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 /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峰比值更低 (P <0 .0 5 ) ;总外周血管阻力更高 (P <0 .0 5 )。结论 :与aLVM相比 ,iLVM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特点提示它是左室重构发展的进一步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