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伤闭合性骨盆骨折的外固定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 对12例年龄为22~46岁,平均为32±0.4岁,男5例,女7例,外伤闭合性骨盆骨折患者行骨盆支架外固定治疗和护理.结果 12例患者均成功治愈,无1例并发症发生.随访3~16个月,双下肢功能恢复,行走自如.结论 骨盆支架外固定治疗外伤闭合性骨盆骨折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病痛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廉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9月-2012年9月我院采用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13例,疗效满意.结果 本组13例,全部获得随访,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2±10.2)个月,根据Matta评分标准,优8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2.3%%.结论 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患者痛苦小,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及后遗症少,在恢复骨盆解剖序列连续性的同时,又能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多发伤中骨盆骨折伴休克的可行性。方法对28例以严重骨盆骨折伴休克为主的多发伤在2~6 h内急诊局麻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随之行闭合复位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术。结果 28例术前造影均见不同程度的痉挛,其中25例见对比剂外溢,其中伴髂内动脉主要分支截断2例,髂内动脉广泛痉挛1例。栓塞后患侧髂总动脉或髂内动脉造影复查,对比剂外溢现象消失。骨盆外固定支架均在局麻20 min内完成。手术后,28例患者血压2 h内渐趋平稳,24 h内恢复正常,心率明显下降,尿量明显增多,未出现与栓塞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但仍有4例术后1周内死亡,其中死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成活的24例骨盆骨折患者中,17例术后1~2周内接受骨盆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急诊血管内栓塞联合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多发伤中骨盆骨折具有微创、高效的特点,能迅速有效控制骨盆失血性休克,早期重建骨盆的稳定性,明显减轻患者的剧烈疼痛;可明显减少须行二期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且便于术后护理,减少褥疮发生,预防下肢血管血栓形成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Orem自护模式在B型骨盆骨折行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 将Orem自护模式贯穿于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全过程,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护理系统实施护理.结果 22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将Orem自理模式运用于B型骨盆骨折病人行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能明显减少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并发症,使病人早日康复出院,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盆外固定支架及早期康复训练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武警江苏总队南京医院骨科收治的应用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66例。结果66例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 标准评定:优42例,良16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87.9%。末次随访 Majeed 评分:优39例,良15例,可9例,差3例,优良率81.8%。结论骨盆外固定支架可单独应用于骨盆 Tile A2及 B1、B2型骨折;对于有合并伤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Tile B3或者 C 型骨折的急诊临时固定,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康复训练对于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治疗是非常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外固定支架在非稳定性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索一种急救治疗非稳定骨盆骨折合并休克的理想方法。方法 :应用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非稳定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患者 2 9例。结果 :无 1例死亡 ,术后随访 6~ 2 1个月 (平均 15个月 ) ,骨折全部愈合。结合Matta( 1 ) 评定标准进行综合评价 ,优良率为 86.2 1%。结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非稳定骨盆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 ,减少骨盆出血 ,具抗休克 ,固定可靠 ,复位较理想 ,病人可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发伤中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的应用。方法:对75例多发伤伴骨盆骨折患者行骨盆骨折外支架固定术。结果:5例死亡,其中2例因出血性休克死亡,1例因脂肪栓塞死亡,2例伴发MOSF死亡。存活70例,随访4~30月,平均13月,骨折均愈合,无畸形,无跛行。结论:多发伤中骨盆骨折予外支架固定能固定骨盆环,减少出血,加强稳定,便于护理,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骨盆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盆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9月至2009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采用骨盆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的方法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14例,疗效满意。结果:本组14例, 全部获得随访,术后随访6~49(20.2±10.2)月,根据Matta评分标准,9例优,4例良,1例可,优良率92.9%。结论:骨盆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在恢复骨盆解剖序列连续性的同时, 又能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盆外固定支架在急诊处理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建立多路静脉通道,快速输血输液纠正休克,血压仍得不到稳定时,2例作骼动脉造影,1例作剖腹探查,全部急诊行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18例存活,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随访1.5~3a,除1例C3型骨折行二期手术内固定治疗外,17例单纯应用骨盆外固定架治疗的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随访10.5mo,根据骨折复位、疼痛、步态、肢体长度、髋关节活动度等分为优、良、可、差4级,优良率为88.9%。结论骨盆外固定架急诊处理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操作简单,有利于抗休克治疗,其临床疗效确切,早期稳定血流动力学,多种外科手段干预,可提高重度骨盆骨折的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盆不稳定型骨折外固定架治疗效果.方法从1986年~1999年共收治骨盆骨折病人386例,对其中骨盆环遭受严重破坏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78例采用此支架治疗.结果平均随访3年零8个月,全部骨折骨性愈合,复位满意者 65 例,基本满意 9 例.有 7 例后遗创伤性骶髂关节炎疼痛.结论骨盆外支架治疗骨盆骨折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小,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及后遗症少,特别适合骨盆骨折脱位致一侧半骨盆上移及合并出血性休克、多发性骨折、内脏损伤者.  相似文献   

11.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秀霞  杨晓娟 《中原医刊》2002,29(4):F003-F003
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治疗骨折是目前治疗骨折的新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 ,能使患者术后早期下地活动及进行功能锻炼 ,减少患者因骨折必须长期卧床而产生的多种并发症[1] 。若术后护理不当也会引起并发症 ,如针孔感染 ,支架松动 ,骨折不愈合等。我科 1999年 8月~ 2 0 0 1年 10月对3 6例胫骨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 ,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 6例 ,男 2 9例 ,女 7例 ,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12岁 ,平均年龄 3 8岁 ,骨折类型 :闭合性损伤 2 2例 (其中粉碎性骨折12例 ) ,开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手术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3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均采用肉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其中车祸交通伤81例,高处坠落伤34例,塌方挤压伤22例。根据Tile’s分型,本组中B型89例,C型48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年。结果本组中125例术后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疼痛缓解,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低。采用Matta评定标准进行评估,术后优良率达91.3%。结论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能够重建骨盆稳定性,是治疗此类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髋臼上方置钉骨盆外固定技术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4年1月我院使用髋臼上方置钉骨盆外固定技术治疗的不稳定骨盆骨折78例。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并分别采用髋臼上方置钉骨盆外固定技术和髂嵴置钉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随访相关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臼上方置钉骨盆外固定技术能够有效地治疗骨盆骨折。  相似文献   

14.
成俊  宋跃明  丁方东  朱赟 《四川医学》2005,26(9):1000-1001
目的 介绍内固定与外固定相结合治疗C型骨盆骨折的方法。方法 采用髂骨内侧弧形切口,使后环骨折脱位复位后,重建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前环。临床治疗17例,其中C1型13例,C2型3例,C3型1例。结果 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12个月。4例3个月骨性愈合,12例4个月骨性愈合,1例6个月骨性愈合。结论 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C型骨盆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骨盆支架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患者中作用.方法 选取于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对比组行一般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结果 对比组行一般基础护理满意度为53.3%,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满意度为83.3%,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恰当的护理对骨盆骨折患者的恢复有积极意义,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的积极性,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骨盆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7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盆不稳定型骨折外固定架治疗效果,方法:从1986-1999年共收治骨盆骨折病人386例,对其中骨盆环遭受严重破坏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78例采用此支架治疗。 结果:平均随访3年零8个月,全部骨折骨性愈合,复位满意者65例,基本满意9例,有7例后遗创伤性骶髂关节疼痛。结论:骨盆外支架治疗骨盆骨折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小,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及后遗症少,特别适合骨盆骨折脱位致一侧半骨盆上移及合并出血性休克,多发性骨折,内脏损伤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经骶骨骨折脱位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09年3月共收治16例经骶骨骨折脱位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16例,Tile分类:C211例,C35例,均采用椎弓根螺钉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应用Matta评分标准评价患者功能恢复情况,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均获得11~18个月随访,平均14.8个月,定期摄骨盆正位X线片,随访复查未发现螺丝钉和接骨板松动、断裂等现象,无骨盆环明显畸形、骨折不愈合、双下肢不等长.其中外固定钉钉道处表浅感染3例,术后骶神经症状部分恢复.根据Matta评分标准,对术后骨盆X线片进行测量,优12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3.7%.结论 椎弓根螺钉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是治疗经骶骨骨折脱位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外固定支架在急诊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在骨盆骨折急诊救治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将88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外固定支架固定法)和对照组(骨盆兜固定法)。对两组患者的休克率、死亡率、心率、血压、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休克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14,P=-O.042;X^2=4.06,P=0.044);两组治疗后治疗组失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17.19,P=O.000)。结论:外固定支架固定法在骨盆骨折的急诊治疗中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损伤小,可有效减小骨盆容积,控制出血,有利于复苏及合并伤的进一步诊断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复合固定技术治疗C 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Tile骨盆骨折分型,11例C型骨盆骨折,其中C1型6例,C2型3例,C3型2例.采用内固定和外固定复合固定技术手术治疗,骨盆前环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然后加用骨盆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随访6~24个月,平均11个月,均骨性愈合.按刘利民等功能评定标准,优5例,良4例,可2例.结论 骨盆前环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加用骨盆外固定架固定治疗C型骨盆骨折疗效满意,是一种相对简单、安全、微创、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盆骨折5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骨盆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方法 52例骨盆骨折,稳定型16例按骨折早、中、晚三期配合中医辨证用药保守治疗;21例严重骨盆骨折,及时休克治疗,处理合并伤,急诊行骨盆外固定架固定术,4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52例患者中49例治愈,3例死于失血性休克.随访3~36个月,所有骨折愈合,无骨盆畸形、尿道狭窄等后遗症.结论 及时补充血容量、多科协作、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环,能有效提高救治率,同时中药的应用对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