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用B群Ⅲ型链球菌(Ⅲ型GBS)作为模型菌,对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制剂(瑞士红十字会免疫球蛋白,SRK-Ig)作体内外抗菌活性的研究,试验表明SRK-Ig可增强人体中性白细胞对Ⅲ型GBS的吞噬和杀伤作用。在B群链球菌感染的新生期败血症动物模型实验中表明,SRK-Ig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某些细菌性感染有预防或治疗作用。Ⅲ型GBS一般能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尽管积极治疗,发病率和死亡率仍极高。在对GBS有效的吞噬和杀伤中,调理抗体和补体是必不可少的。本试验利用一种中性白细胞介导的杀菌性检测法和感染GBS的大白鼠模型,分别在体内外评价其功能活性。  相似文献   

2.
早期的国产冻干机没有测定冻干产品共熔点的装置,本所的静脉免疫球蛋白生产干燥部分,基本上是参照以前冻干血浆工艺来操作的,其共熔点只粗略设定在<-25℃,没有确切地找出真正的共熔点。因此,一段时期,冻干后的静脉球蛋白体积缩小,颜色加深,或出现气泡,冒出瓶...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状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妍  刘必成  尹莲芳 《中国血液净化》2003,2(3):148-150,158
动脉粥样硬化、营养不良及感染是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主要致死及致残原因,而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营养不良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全身或局部的炎症反应不仅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而且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处于特殊的病理生理状态,体细胞在长期的非生理状态下处于慢性刺激状态,表现为非特异的炎症反应亢进,而特异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在尿毒症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此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血管病的免疫学变化及其静脉免疫球蛋白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6.
背景:目前国内外关于放射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均处于探索中,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型制作方法。目的:建立急性放射性脑损伤的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放射性脑损伤正确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实验依据。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观察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动物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1-06/2002—08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室完成。SD大鼠60只,体质量(300&;#177;30)g,雌雄各半,空白对照组20只,实验组40只。方法:SD大鼠头部接受^60Coγ射线照射,7Gy/次,1次/d,连续照射6d,总剂量42Gy。照射结束后每日观察大鼠摄食、饮水量及次数,自主活动情况.有无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每周检查并记录大鼠头部照射区毛发与皮肤情况、体质量变化,照射结束后第3,7,14,30天断头取脑,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主要观察指标:①一般情况观察。②照射后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照射第3天起即出现每日摄食、饮水量减少;照射第1,2天,自主活动较对照组增多,第3天起活动渐减少;无异常神经系统体征;随观察时间延长体质量增长较对照组慢,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所有大鼠均于照射后约2周时出现照射野轻度脱毛;照射后出现脑组织神经元变性坏死。结论:该模型制作方法切实、可靠,较好地模拟放射性脑损伤的过程,可用于预防或减轻放射治疗对脑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国内外关于放射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均处于探索中,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型制作方法.目的建立急性放射性脑损伤的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放射性脑损伤正确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实验依据.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观察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动物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1-06/2002-08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室完成.SD大鼠60只,体质量(300±30)g,雌雄各半,空白对照组20只,实验组40只.方法SD大鼠头部接受60Coγ射线照射,7 Gy/次,1次/d,连续照射6 d,总剂量42 Gy.照射结束后每日观察大鼠摄食、饮水量及次数,自主活动情况,有无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每周检查并记录大鼠头部照射区毛发与皮肤情况、体质量变化,照射结束后第3,7,14,30天断头取脑,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主要观察指标①一般情况观察.②照射后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照射第3天起即出现每日摄食、饮水量减少;照射第1,2天,自主活动较对照组增多,第3天起活动渐减少;无异常神经系统体征;随观察时间延长体质量增长较对照组慢,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所有大鼠均于照射后约2周时出现照射野轻度脱毛;照射后出现脑组织神经元变性坏死.结论该模型制作方法切实、可靠,较好地模拟放射性脑损伤的过程,可用于预防或减轻放射治疗对脑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为及时给药并减少静脉穿刺次数,经常采用分离输液器与头皮针,连接注射器静脉推注药物后再将输液器与头皮针连接继续输液。在此过程中,经常会有少量气泡通过头皮针的软管而进入体内。在此,笔者介绍一种防止空气进入体内的方法。传统方法是将无菌注射器抽吸好药物后,排尽空气,将输液调节器关闭,分离输液器与头皮针,连接注射器推药后再将输液器排气后与头皮针相连,这样,经常会有少量空气进入接头处。新方法则是将无菌注射器抽吸所需药物后,排尽空气,将输液调节器关闭,分离输液器与头皮针,连接注射器推药后,左手持头皮针管末端…  相似文献   

9.
通过SCID小鼠与NOD/Lt品系(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缺陷,循环补体缺乏,抗原呈递细胞分化及功能不良)回交得到的NOD/Ltsz-SCID/SCID小鼠(简称NOD/SCID小鼠).目前,NOD/SCID小鼠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多采用经尾静脉接种较大数量的白血病细胞[1-3],虽然可以保证成功植入,但对研究小鼠的机体免疫反应实验十分不利,主要原因在于植入的肿瘤细胞不再分裂繁殖且小鼠本身为免疫缺陷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急症这一,链激酶(SK)、尿激酶(UK)同属第一代溶栓剂,在我国AMI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比较SK与UK静脉溶栓对血小板、内皮细胞功能、肾素活性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的AMI患者45例,其中16例使用SK治疗(SK组),14例使用UK溶栓治疗(UK组),15例接受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入院即刻及发病后24h、第7天分别采卧位静脉血5ml,测定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结果 TXB2在SK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各点均有升高,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UK组治疗后(即发病后24h、7thd)较对照组、SK组明显升高;6-keto-PGF1a在3组无变化;二者比值TXB2/6-keto-PGF1a(T/P)在UK组也明显升高;PRA、AngⅡ在3组呈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心梗后及SK、UK溶栓后血小板活性均有增强,UK和SK相比,前者使血小板活化作用更强。这种作用可能会限制溶栓的效果,故溶栓治疗中尤其UK溶栓时更应加强抗血小板治疗,包括加大阿司匹林剂量或加用其他更有效的抗血小板制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67Ga-Oxine标记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检测经静脉移植的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鼠体内的迁移和分布。方法:实验于2004-01/2005-01在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①从人脐带血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进行67Ga-Oxine和Hoechst33342标记。②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脊髓损伤大鼠20只)和对照组(正常大鼠20只)均经尾静脉注射相同标记细胞悬液。③分别于1d和1周后取材,新鲜组织(脊髓、肺、肝、脾、肾、骨髓、静脉血)称湿重后伽玛计数仪检测其放射性,计算肺、肝、脾、肾、骨髓分别与静脉血单位质量放射性计数的比值,两组比较分析;实验组损伤脊髓和对照组相同部位脊髓分别与其临近正常脊髓放射性计数的比值之间比较。相应组织做冷冻切片(包括骨髓涂片),荧光显微镜观察Hoechst33342标记细胞在各组织内的分布。结果:40只SD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体外间充质干细胞的67Ga-Oxine标记率为82.5%,放射活性为15.26MBq/106细胞,标记48h后细胞存活率>95%。②移植1d和1周后肺、肝、脾、肾、骨髓与静脉血单位质量放射性计数的比值,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损伤脊髓和对照组相同部位脊髓分别与其临近正常脊髓放射性计数的比值之间比较,1d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1周后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441±0.038,1.003±0.022,P<0.01)。③相应组织连续冷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移植初期Hoechst33342标记细胞主要集中于肺部,而后在肝、脾、骨髓逐渐增加可持续到1周后。移植1d后脊髓未见明显标记细胞,1周后实验组损伤脊髓部位标记细胞明显增加并相对聚集于灰质。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应用67Ga-Oxine成功标记,为核素显像示踪移植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经静脉移植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迁移到损伤脊髓,为应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无创性移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67Ga-Oxine标记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检测经静脉移植的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鼠体内的迁移和分布。方法:实验于2004—01/2005—01在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①从人脐带血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进行^67Ga-Oxine和Hoechst33342标记。(2)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脊髓损伤大鼠20只)和对照组(正常大鼠20只)均经尾静脉注射相同标记细胞悬液。③分别于1d和1周后取材,新鲜组织(脊髓、肺、肝、脾、肾、骨髓、静脉血)称湿重后伽玛计数仪检测其放射性,计算肺、肝、脾、肾、骨髓分别与静脉血单位质量放射性计数的比值,两组比较分析;实验组损伤脊髓和对照组相同部位脊髓分别与其临近正常脊髓放射性计数的比值之间比较。相应组织做冷冻切片(包括骨髓涂片),荧光显微镜观察Hoechst33342标记细胞在各组织内的分布。结果:40只SD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体外间充质干细胞的^67Ga-Oxine标记率为82.5%,放射活性为15.26MBq/10^6细胞,标记48h后细胞存活率〉95%。(2)移植1d和1周后肺、肝、脾、肾、骨髓与静脉血单位质量放射性计数的比值,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损伤脊髓和对照组相同部位脊髓分别与其临近正常脊髓放射性计数的比值之间比较,1d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1周后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441&;#177;0.038,1.003&;#177;0.022,P〈0.01)。(3)相应组织连续冷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移植初期Hoechst33342标记细胞主要集中于肺部,而后在肝、脾、骨髓逐渐增加可持续到1周后。移植1d后脊髓未见明显标记细胞,1周后实验组损伤脊髓部位标记细胞明显增加并相对聚集于灰质。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应用^67Ga—Oxine成功标记,为核素显像示踪移植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经静脉移植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迁移到损伤脊髓,为应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无创性移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总结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基因重组型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30例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患者在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的护理方法。溶栓前:迅速进行病情评估、建立静脉通道、血液送检、输注溶栓药物。溶栓中:观察药物输注反应、输注速度、输注过程患者体征的改变。溶栓后:强调综合护理,观察出血及再梗死等并发症征象、心理辅导、康复指导。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护理技术配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确定人巨细胞病毒( H C M V) 体内外先天性感染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及其感染特征。方法:分别建立体内外模拟 H C M V 先天性感染小鼠脑神经元模型。采用病毒分离、病理学检测及核酸原位杂交技术等观察研究病毒的增殖,受染细胞的形态特征以及病毒核酸在细胞内的定位和分布。结果:体内模型显示: 脑组织上清液中分离出 H C M V; 大脑皮质发生侵袭性脑膜脑炎性病理改变; 神经元核内出现病毒特征性大的嗜碱性包涵体;病毒特异性核酸存在于受染神经元核内及胞浆内。体外模型亦证实:受染神经元胞体明显肿胀并可见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原位杂交法检出 H C M V特异性核酸。结论: H C M V 可在体内外致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发生类似于人类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理改变; 建立的体内外感染模型可用于 H C M V 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感染的发生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基因重组型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30例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患者在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的护理方法.溶栓前:迅速进行病情评估、建立静脉通道、血液送检、输注溶栓药物.溶栓中:观察药物输注反应、输注速度、输注过程患者体征的改变.溶栓后:强调综合护理,观察出血及再梗死等并发症征象、心理辅导、康复指导.结果 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护理技术配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人巨细胞病毒体内外先天性感染胎鼠脑神经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确定人巨细胞病毒(HCMV)体内外先天性感染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及其感染特征。方法:分别建立体内外模拟HCMV先天性感染小鼠脑神经元模型。采用病毒分离、病理学检测及核酸原位杂交技术等观察研究病毒的增殖,受染细胞的形态特征以及病毒核酸在细胞内的定位和分布。结果:体内模型显示:脑组织上清液中分离出HCMV;大脑皮质发生侵袭性脑膜脑炎性病理改变;神经元核内出现病毒特征性大的嗜碱性包涵体;病毒特异性核酸存在于受染神经元核内及胞浆内。体外模型亦证实:受染神经元胞体明显肿胀并可见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原位杂交法检出HCMV特异性核酸。结论:HCMV可在体内外致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发生类似于人类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理改变;建立的体内外感染模型可用于HCMV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感染的发生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背景:近期报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内直接移植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可改善心肌组织内环境,并增强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目的:观察人脐血单个核细胞静脉移植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培哚普利对家兔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组织炎症反应与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表达及心功能影响,并探讨联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取自健康足月分娩产妇脐血.60只健康家兔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对照组、培哚普利组、单纯移植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随机选5只家兔分别于移植后1,2,4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家兔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心肌病理变化和白细胞计数;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6蛋白表达量;荧光显微镜观测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比较,培哚普利组、单纯移植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2,4周心功能指标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改善(P〈0.05),单纯移植组高于培哚普利组(P〈0.05),联合治疗组改善最显著(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培哚普利组、单纯移植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2,4周心肌组织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均显著减低(P〈0.05),且单纯移植组低于培哚普利组(P〈0.05),联合治疗组最低(P〈0.05).③联合治疗组、单纯移植组治疗后1,2,4周均可见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梗死周边区域,且联合治疗组细胞计数多于单纯移植组(P〈0.05).说明培哚普利联合人脐血单个核细胞静脉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实验动物,能提高移植细胞在心肌组织内存活率,并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联合治疗抑制心肌局部炎症反应及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水平表达作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