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玉珍  李怀迟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4):314-314,368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2~4日出现,4~6日加重,7~14日消退。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生理性黄疸的基础上,患儿黄疸加重持续不退或患儿在出生2日内出现黄疸,胆红素超过12mg/dl以上,未成熟儿超过15mg/dl以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喂养模式对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效果,并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将我院新生儿室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新生儿喂养模式,实验组采用传统的喂养模式加葡萄糖口服。记录两组新生儿3~7天的黄疸指数、首次排胎便时间与首次排黄便时间。结果:实验组30例新生儿黄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胎便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1),首次排黄便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喂养模式能显著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病率,是简便、有效、安全的喂养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分级管理法在新生儿黄疸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组新生儿共计8 648例按经皮胆红素值超过220.6μmol/L进行光疗,对黄疸出现早、上升快的则提前光疗,血胆红素水平超过342.0μmol/L,光疗失败或有严重溶血病的进行换血治疗。2011组新生儿共计9 706例,分为高危儿、中危儿、低危儿3个不同的危险级别,根据新生儿黄疸分级管理法进行相应处理。高结合胆红素血症病人两组均除外。结果:2011组光疗比例明显低于2010组(P<0.01),2011组换血比例明显低于2010组(P<0.05),两组新生儿没有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分级管理,能显著提高黄疸患儿的管理效率,减少过度光疗,减轻病人负担,同时又提高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识别率,降低换血比例。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 1614例足月正常分娩的正常新生儿根据不同喂养方式 ,黄疸出现的情况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选取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8月在我院正常分娩 1~ 7天的足月新生儿 1614例 ,母乳量充足的 816例进行纯母乳喂养 ,其中男 44 7例 ,女 3 69例 ;3 7~ 3 8周 2 15例 ,3 8~ 41周 60 1例 ;体重 >2 5 0 0g 2 5 7例 ,>30 0 0g 3 3 5例 ,>3 5 0 0g 2 0 4例 ;母乳量不足的798例进行混合喂养 (添加代乳品 ) ,性别、孕周、体重无明显差异。两组根据黄疸出现的时间及黄疸程度进行比较。2 结 果纯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黄疸例数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新生儿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喂养,观察组采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益生菌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治疗效果,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呕吐停止(2.7±0.7d)、腹胀消失(2.8±0.9d)、达全胃肠道喂养(6.7±1.6d)、恢复出生体重(5.4±1.2d)和住院等时间(12.9±1.7d)均短于对照组(3.6±0.9d、4.0±1.2d、7.9±1.7d、6.0±1.3d、14.6±2.0d),两组血清学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81.43±27.12μmol/L)低于对照组(107.75±32.08μmol/L),白蛋白(43.08±10.25 g/L)和前白蛋白(18.65±1.25 mg/dl)水平高于对照组(36.34±9.20 g/L、13.40±1.15 mg/dl)(均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可有效促进患儿胃肠道成熟,缩短肠外营养时间,改善...  相似文献   

6.
刘小群  李静 《现代医院》2012,12(2):53-54
目的探讨喂养配方奶的两种方式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剖宫产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以母乳喂养为基础,同时添加配方奶。观察组用奶瓶喂养,对照组采用小杯和勺喂养。观察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黄便时间、出生第5天经皮血清胆红素值。结果观察组第1次排黄便时间、经皮血清胆红素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母乳不足的情况下,采用奶瓶添加配方奶较杯勺喂养对新生儿更有利,能减轻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正>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表现之一。正常成人血清胆红素低于17μmol/L(1 mg/dl),当超过34μmol/L(2 mg/dl)即可出现黄疸。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丰富,当血清胆红素超过85μmol/L(5 mg/dl),则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非结合胆红素增高是新生儿黄疸最常见的表现形式,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甚至发生死亡[1]。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更好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了解早期足月新生儿黄疸发生、发展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48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的黄疸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为90.12%,出生24h内出现黄疸占总数的19.63%;出生1~2d内出现黄疸占总数的58.45%;高胆发生率12.55%;其中,由于喂养欠佳,热卡摄入不足或/和排便少引起的高胆占83.61%;新生儿高胆中男性婴儿高于女性婴儿。结论:目前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而且黄疸出现早,因此,加强围产保健尽量避免能引起黄疸的围产因素;加强喂养促进排便是减少新生儿黄疸预防高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晓侠  张婷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1):4422-4423
目的:了解展览路社区产后访视中新生儿存在问题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995~2003年访视的3392名新生儿的健康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健康儿3278例,发病儿114例。新生儿疾病依次为:呼吸道疾病、病理性黄疸、颅内出血与头皮血肿、鹅口疮、尿布疹、脐疝、脐炎等。结论:纯母乳喂养婴儿的发病率大大低于混合喂养与人工喂养,因此在新生儿访视中应将母乳喂养作为指导重点。不同的喂养方式与生理性黄疸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异。在病理性黄疸中,纯母乳喂养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混合喂养与人工喂养。母乳性黄疸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无核黄疸发生的报道。对新生儿疾病要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早期足月新生儿黄疸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更好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了解早期足月新生儿黄疸发生、发展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48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的黄疸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为90.12%,出生24 h内出现黄疸占总数的19.63%;出生1~2 d内出现黄疸占总数的58.45%;高胆发生率12.55%;其中,由于喂养欠佳,热卡摄入不足或/和排便少引起的高胆占83.61%;新生儿高胆中男性婴儿高于女性婴儿.结论目前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而且黄疸出现早,因此,加强围产保健尽量避免能引起黄疸的围产因素;加强喂养促进排便是减少新生儿黄疸预防高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母乳及配方乳中瘦素含量,比较不同喂养方式对足月新生儿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足月新生儿血清、母乳及配方乳中的瘦素水平。结果:①66例健康足月儿生后第3、7、28天其母乳中的瘦素水平分别为(1.31±0.67)μg/L、(1.33±0.14)μg/L、(1.26±0.98)μg/L,产后不同日龄母乳中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8,P>0.05)。配方乳中瘦素水平为0。②母乳喂养组新生儿生后第3、7、28天血清中瘦素水平分别为(2.45±1.04)μg/L、(3.38±1.54)μg/L、(4.98±2.16)μg/L;人工喂养组新生儿生后第3、7、28天血清中瘦素水平分别为(1.23±0.67)μg/L、(1.91±0.31)μg/L、(2.63±1.19)μg/L;两组间血清瘦素水平差异显著(t=1.113,t=3.176,t=2.152,P<0.05)。结论:①母乳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瘦素,初乳与成熟乳之间瘦素水平无显著差异,配方乳中未检测到瘦素。②母乳喂养儿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人工喂养儿,母乳喂养有利于维持新生儿期血中较高的瘦素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母婴同室中纯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对早期新生儿几种常见病的发病情况。方法 112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各560例,纯母乳喂养组实施纯母乳喂养,不添加任何代乳品(配方奶粉、葡萄糖水、水);混合喂养组每次喂奶时,首先喂母乳,则添加母乳代用品,比较两组新生儿患病理性黄疸、脱水热、低血糖症的发病情况。结果纯母乳喂养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脱水热、低血糖等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混合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婴同室早期产妇乳汁分泌不足情况下,适当添加母乳代用品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李建菊  杨松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733-1734
目的:了解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人工喂养黄疸出现及消退的情况,为新生儿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103例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进行追踪随访。结果:生理性黄疸7天消退65例,占63·11%;8~10天内消退29例,占28·16%;11~15天内消退8例,占7·77%;最长时间为18天消退1例,占0·97%。结论:对于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进行人工喂养不影响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消退。  相似文献   

14.
杨薇  钱幼琼 《营养学报》1992,14(1):81-85
本文比较了母乳和牛乳两种不同喂养方式的1~3月龄婴儿的血清锌铜含量。86名成都市区婴儿(1~3月)经配对后分为母乳喂养组和牛乳喂养组。两组婴儿生后一直采用同一种方式喂养。结果母乳组婴儿血清锌含量为15.47±3.95μmol/L,血清铜为17.27±6.36μmol/L。牛乳组血清锌为13.57±4.21μmol/L,明显低于母乳组(P<0.05);血清铜为17.21±6.20μmol/L,与母乳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母乳组锌摄入量(mg/d)从1~3月分别为2.35±0.71,1.47±0.61,0.86±0.17,均低于牛乳组(3.82±1.22);母乳组铜摄入量(mg/d)从1~3月分别为0.29±0.11,0.18±0.07,0.15±0.04均高于牛乳组(0.10±0.07)。两组婴儿的血清锌铜含量与乳汁锌铜摄入量间无相关性。结果提示:婴儿早期的锌营养状况与喂养方式有关。母乳喂养儿的锌营养状况优于牛乳喂养儿,可能与母乳锌的生物利用度较好有关。而婴儿早期的铜营养状况与喂养方式关系不大,可能主要依赖于体内的铜储存量及其动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病率的关系及和胃动素(MOT)、胃泌素(GAS)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由专人对该院产科出生正常的新生儿218例进行监测,其中剖宫产136例,自然分娩82例,将符合早发型母乳性黄疸诊断标准的50例对象进一步采集血液标本,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MOT和GAS水平。结果:剖宫产组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为27.49%,高于正常分娩组发病率14.63%(P<0.05);剖宫产组MOT、GAS的水平分别为(206.84±32.10)ng/L和(94.54±16.42)ng/L明显低于正常分娩组(256.20±28.32)ng/L和(137.06±16.15)ng/L(P<0.001)。结论: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较自然分娩的新生儿更易发生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且同时有胃肠激素MOT、GAS水平的降低。对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更应严密监测黄疸的发生,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更好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了解早期足月新生儿黄疸发生、发展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48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的黄疸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为90.12%,出生24 h内出现黄疸占总数的19.63%;出生1-2 d内出现黄疸占总数的58.45%;高胆发生率12.55%;其中,由于喂养欠佳,热卡摄人不足或/和排便少引起的高胆占83.61%;新生儿高胆中男性婴儿高于女性婴儿。结论:目前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而且黄疸出现早,因此,加强围产保健尽量避免能引起黄疸的围产因素;加强喂养促进排便是减少新生儿黄疸预防高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李利香 《中国校医》2020,34(8):624-625
目的 探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患儿总胆红素(TBIL)、C反应蛋白(CRP)、碱性磷酸酶(AKP)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8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视其治疗方案的不同给予分组,分别为对照组(蓝光照射,43例)与观察组(白蛋白+蓝光照射,43例)。2组均连续治疗5 d,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TBIL、CRP和AKP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BIL为(123.64±7.41)μmol/L、CRP为(11.72±1.86)mg/L和AKP为(119.86±6.75)U/L,均低于对照组的(152.26±8.34)μmol/L、(15.36±2.24)mg/L、(151.42±7.3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TBIL、CRP和AKP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炎症反应,提高肝胆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孕妇血清锌水平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对389例在本院住院的孕妇(孕周为37~40周、第1胎单胎),根据其血清锌水平分为低锌组(血清锌水平≤0.55ug/ml)与正常锌组(血清锌水平0.55ug/ml),对其所分娩的正常体重在2.5Kg~4.0Kg之间的新生儿共347例(排除窒息、出血、缺氧等42例),同时生后72h内给予人工喂养,分别于生后24h、48h、72h进行血清总胆红素测定。结果低锌组新生儿出生后24h、48h、72h胆红素测定值分别为(162.03±16.35)μmol/L、(157.93±29.61)μmol/L、(211.36±49.03)μmol/L,达到光疗标准的新生儿15例;正常锌组新生儿出生后24h、48h、72h胆红素测定值分别为(148.30±14.57)μmol/L、(144.58±24.15)μmol/L、(151.36±17.03)μmol/L,达到光疗标准的新生儿仅2例,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24h、48h胆红素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813,P=0.319),72h低锌组新生儿胆红素水平与正常锌组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比较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5),且达到蓝光照射的新生儿明显高于正常锌组的新生儿(P=0.0026)。结论新生儿72h后黄疸发生情况与孕妇血清锌水平有关,光疗人数有差异,对临床儿科医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在让人们更加关注和认识母乳性黄疸的发生、发展规律,早期严密监测,及早干预,以正确的指导产妇如何母乳喂养,减少和减轻母乳性黄疸的发生,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通过对2006年4月~2008年4月在我院分娩的(剖宫产和顺产)体重在2800~4000g足月新生儿,母婴均除外肝炎、ABO溶血疾病的60例产妇,观察组30例,采取母乳喂养;对照组30例,采用人工喂养,对上述两组新生儿分别在出生后第三天、第七天晨起8Am用经皮测疸仪测其额部皮肤,记录数值。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新生儿间接胆红素12.5mg/dl的黄疸情况比较,观察组第三天与第七天分别为36.67%和83.33%;对照组均为6.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母乳性黄疸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单靠停母乳改配方奶喂养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不确切,及时干预、监测可加速黄疸消退,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早产儿食物转换期顺应喂养的情况,为早产儿合理科学喂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于2018年1-12月电话召回未纠正月龄18月龄早产儿268例(其中重度高危儿60例,中度高危儿55例,轻度高危儿153例),选取足月儿117例作为对照。所得结果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1)早产儿不良喂养行为比例高于足月儿;三种喂养行为中,混合喂养行为占比最高;18月龄时不良喂养行为下的体重、身高低于良好喂养行为。2)早产儿纠正4~5月龄及6月龄时的辅食餐多于足月儿(F=75.86,26.75,P<0.05),最终有35.4%未依从指南安排辅食餐时间。3)早产儿喂养困难比例高于足月儿(46.6% vs.35.0%,P<0.05)。 结论 早产儿在食物转换期更容易遭受不良喂养行为和不恰当辅食餐次安排,更容易发生喂养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