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目的 了解肝脏CT检查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5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术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同时行肝脏CT检查,测量肝脾CT值、门静脉及脾静脉宽度及脾脏大小.结果 152例患者中肝活检显示37例为早期肝硬化,CT检查33例为早期肝硬化,提示CT对早期肝硬化诊断的诊断灵敏度81.08%,特异度90.91%,误诊率9.09%,漏诊率18.91%.结论 肝脏CT检查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灵敏度较高,可以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从而有助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并指导积极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对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EV)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138例,以胃镜诊断为标准,评价CT对EV的诊断价值,分析EV的CT分级和胃镜分级的一致性。通过CT测量食管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肝脏体积、脾脏体积和肝脏体积/脾脏体积,分析上述指标对EV的诊断价值及与EV分级的相关性。结果:CT对EV的诊断灵敏度为96.4%,特异度为82.1%,阳性预测值为95.5%,阴性预测值为85.2%,准确度为93.5%。EV的CT分级和胃镜分级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值=0.638,P<0.001)。不同EV分级患者的CT定量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EV分级增加,食管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和脾脏体积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而肝脏体积和肝脏体积/脾脏体积有逐渐降低的趋势。食管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肝脏体积、脾脏体积和肝脏体积/脾脏体积均对EV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5、0.771、0.884、0.748、0.870、0.866,均P<0.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CT相关参数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SCPH)和判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价值。方法 2016年5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6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均接受CT检查,记录CT检查相关参数,同时检测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以HVPG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CT相关参数诊断SCPH和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价值。结果 在62例患者中27例存在SCPH;27例SCPH组全肝体积为(1015.7±162.8)cm3,显著低于35例非SCPH组[(1174.2±204.5)cm3,P<0.05],脾脏体积为(852.1±264.3)cm3,显著大于非SCPH组[(593.9±303.4)cm3,P<0.05],门静脉宽度为(1.7±0.2)cm,显著大于非SCPH组[(1.5±0.1)cm3,P<0.05],脾静脉宽度为(1.1±0.2)cm,显著大于非SCPH组[(0.9±0.2)cm,P<0.05],HVPG为(12.9±2.4)mmHg,显著高于非SCPH组[(8.0±1.7)mmHg,P<0.05];ROC分析显示脾脏体积(AUC=0.742,敏感度=0.778)、全肝体积(AUC=0.802,敏感度=0.809)、门静脉宽度(AUC=0.777,敏感度=0.815)和脾静脉宽度(AUC=0.708,敏感度=0.815)诊断SCPH具有较高的价值(P均<0.05);随访半年,62例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3例;ROC分析结果显示脾脏体积(AUC=0.727,敏感度=0.882)、全肝体积(AUC=0.686,敏感度=0.765)、门静脉宽度(AUC=0.684,敏感度=0.824)和脾静脉宽度(AUC=0.787,敏感度=0.771)判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较高的敏感度(P均<0.05)。结论 CT检查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相关参数与HVPG密切相关,监测CT相关参数有助于SCPH的诊断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正>【据《J Hepatol》2014年6月报道】题:脾硬度可能成为HCV感染肝硬化失代偿预测指标(作者Colecchia A等)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测量作为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期最好的预测因子,近来有数据显示,脾脏硬度(SS)与HVPG有良好的相关性。意大利波罗尼亚大学医学和外科学系Colecchia A等人在HCV相关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对比SS与HVPG、肝脏硬度(LS)及其他无创性检测指标的临床失代偿预测价值。共招募124例HC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其中92人在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全肝灌注模式,探讨不同程度脾功能亢进患者脾脏体积、肝总动脉、脾动静脉、门静脉内径差异及肝脏血流状态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42例,无肝脾疾病患者15例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全肝灌注成像:(1)测量比较不同程度脾功能亢进组与对照组脾脏体积、肝总动脉、脾动静脉、门静脉内径之间的差异;(2)分析比较脾脏体积与各相关血管内径之间的相关性;(3)测量比较基于Couinaud分段肝脏五叶相关灌注参数值: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L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脾脏体积与各血管内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组脾脏体积及脾动脉、脾静脉、门静脉内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7.108、17.484、23.124、13.636,P值均<0.05)。(2)中、重度脾功能亢进组脾脏体积及脾动脉、脾静脉、门静脉内径明显大于轻度脾功能亢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5.418、13.293、15.136、7.093,P值均<0.05),但中、重度脾功能亢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脾静脉、门静脉、脾动脉内径与脾脏体积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0、0.548、0.726)。(4)脾功能亢进组全肝叶PVP、TL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脾功能亢进组HPI均高于对照组,中、重度脾功能亢进组肝右后叶HPI高于轻度脾功能亢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555、4.570,P值均<0.05);各组间全肝叶H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脾功能亢进组全肝叶HAP均低于对照组、轻及中度脾功能亢进组。结论不同程度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动静脉内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宽,与脾脏体积增大一致,且中、重度为著;不同程度脾功能亢进患者门静脉灌注量及总肝灌注量均减少,肝动脉灌注量以重度脾功能亢进患者减少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肝硬化患者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Child-Pugh分级及MELD评分,结合腹部CT测量肝脾体积以探讨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评价肝脏储备和代偿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39例肝硬化患者行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Child-Pugh分级及MELD评分,分析各组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的呼气参数值之间的相互关系,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脾脏体积变化以进一步评估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反映肝细胞储备和代偿功能的作用。结果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肝脏功能分级与肝硬化患者传统的Child-Pugh分级判定肝功能状况具有良好一致性(κ=0.55,P<0.05),与MELD评分比较具有一致性(κ=0.41,P<0.05);肝脏病变程度越重,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量化值越小,肝硬化患者呼气参数值显著下降(P<0.05),肝细胞储备和代偿功能越差;呼气试验参数与Child-Pugh分级计分、MELD评分、血清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酶呈正相关(P<0.01),与肝硬化患者脾脏体积呈负相关(P<0.05),与血肌酐、ALT、肝脏体积无显著相关性(P>0.05)。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越高,肝脏体积越小;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量化值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 IRIS13C(红外线同位素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可准确反应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及代偿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舒肝益脾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将60例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舒肝益脾胶囊(治疗组)和水飞蓟宾葡甲胺(对照组),疗程3 mo,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肝功能、血常规、脾静脉主干宽度变化、脾脏横径变化、门静脉血流速度变化、肝脏超声影像和瞬时弹性成像检测(FIBROTOUCH)数值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降低转氨酶指标及减轻肝纤维化(主要是肝脏超声影像和瞬时弹性成像检测FIBROTOUCH数值变化)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降低黄疸指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对脾脏肿大的改善即脾脏回缩(治疗前后治疗组,对照组脾脏横径变化)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舒肝益脾胶囊可作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研究肝硬化患者脾栓塞的栓塞面积与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降低的关系,探讨脾脏介入栓塞面积对肝硬化患者HVPG的影响,同时观察脾栓塞前后的血细胞及肝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东院消化内科2010年9月至2014年2月肝硬化失代偿期进行部分脾栓塞术的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栓塞面积、栓塞前后HVPG变化为主要研究指标,探讨脾脏栓塞面积与患者HVPG降低的线性关系。结果部分脾栓塞术对降低HVPG有显著意义(P0.05)。脾栓塞的面积与HVPG降低程度具有线性正相关,可拟合Y=0.658X-0.180的直线方程式。根据此方程式,若使HVPG较术前下降20%,得出栓塞面积至少为55%。白细胞及血小板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结论部分脾栓塞可显著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HVPG,栓塞面积不小于55%即可有效预防再出血。同时可显著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有效控制脾功能亢进。部分脾栓塞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为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逐渐加重,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部分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逐渐出现脾大、PLT下降的趋势[1],尤其是合并门静脉高压的肝硬化患者,脾脏增大非常明显.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利用CT精确测量脾脏体积成为可能[2-3].本研究通过CT测量脾脏体积和PLT计数,对比肝组织学检查结果,旨在为无创性诊断肝纤维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肝脏》2018,(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脾脏弹性模量值的临床意义。方法确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例,分别检测肝功能、血常规、电子胃镜检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脾超声弹性模量值、门静脉内径、脾脏肋下长度、肋间厚度与脾静脉内径。结果脾脏弹性模量值与肝脏的弹性模量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6,P0.01),与食管静脉曲张、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及脾脏肋间厚度呈正相关性(P0.05),与脾脏肋下长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脾脏的弹性模量值能够间接预测门静脉的压力,为临床治疗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 Scan)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及脾脏硬度的测量,评估其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反复多次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170例明确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未出血组110例,单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组21例,多次出血组39例)检测血常规、凝血常规、肝功能、腹部彩超、电子胃镜及进行Fibro Scan检查测量肝脏与脾脏硬度.结果:170例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B、C三级,Child A级患者的肝硬度及脾硬度值为6.12 kpa±2.31 kpa、20.94 kpa±7.92 k p a,C h i l d B级患者的肝硬度及脾硬度值分别为19.00 kpa±4.58 kpa、41.00 kpa±14.77 kpa,Child C级组的肝硬度值及脾硬度值为33.00 kpa±9.76 kpa、51.33 kpa±16.28k p a,表明C h i l d-P u g h分级越高,肝硬度及脾硬度值越高(P0.05).结合电子胃镜的检查结果,无食管静脉曲张表现的患者,其肝硬度值、脾硬度值为14.36 kpa±12.68 kpa、18.78 k p a±9.96 k p a;有轻度食管静脉曲张表现患者的肝硬度、脾硬度值为13.81 kpa±6.63 kpa、27.53 kpa±7.85 kpa;中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肝硬度、脾硬度值别为22.72kpa±14.96 kpa、47.28 kpa±9.23 kpa;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组的肝硬度值、脾硬度值为28.75 kpa±19.26 kpa、71.43 kpa±5.93 kpa.结合患者病史,食管静脉曲张反复多次破裂出血患者肝硬度值及脾硬度值分别为29.20kpa±12.07 kpa、70.40 kpa±16.19 kpa均高于单次出血患者的24.60 kpa±10.78 kpa、65.12 kpa±9.38 kpa,明显高于未出血组患者的18.67 kpa±14.23 kpa、31.59 kpa±15.69k p a(P0.05).根据绘制的R O C曲线可知,反复多次出血组患者的肝硬度最佳界值为31.3k p a,曲线下面积为0.857,特异度为74%,敏感度为83%,脾硬度最佳界值为68.5 kpa,曲线下面积为0.928,特异度为85%,敏感度为94%.结论: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肝脏硬度、脾脏硬度对高危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反复多次破裂出血的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肝脏》2016,(1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肝脏ADC值和MRI测量肝脾大小比对肝纤维化(HF)及肝硬化(LC)早期诊断及分级的评估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纤维化患者25例及肝硬化患者7例,其中肝纤维化患者使用国际慢性肝炎分级标准,将25例患者分为A组(n=13例)、B组(n=12例),A组为S1期~S2期;B组为S3期~S4期;收集正常肝脏人群18例作为对照组。其均应用我院MRI进行上腹部扫描;DWI测量肝脏ADC值;并应用T2 WI进行肝脾体积的计算。结果 MRI对4组患者进行上腹部扫描发现,与对照组相比,A组的肝体积(LV)增大,B组和肝硬化组的肝体积减少,且肝硬化组体积减少更多;肝硬化组的脾体积最小,且脾体积呈现对照组A组B组肝硬化组趋势;肝纤维化程度越高,肝脏的ADC值越小(F=307.500,P0.001),肝脾体积比值越小(F=346.700,P0.001)。结论肝脏ADC值和肝脾体积比值能更好反映肝脏病变情况,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早期诊断及分级的评估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瞬时弹性扫描仪(FibroScan,FS)检测脾脏硬度对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肝内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259例肝硬化患者,同时以30名健康志愿者作健康对照组.使用FS测量脾脏及肝脏弹性值,259例肝硬化患者中有201例患者同时进行胃镜检查.以胃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绘制脾脏弹性值、肝脏弹性值及PLT/脾厚度的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结果 肝硬化组患者脾脏弹性值为(44.64±22.27) kPa,肝脏弹性值为(24.27±18.89) kPa,对照组脾脏弹性值(20.94±14.78) kPa,肝脏弹性值为(6.12±5.77) kPa,肝硬化组肝脏弹性值及脾脏弹性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肝脏及脾脏弹性值随Child-Pugh分级增加呈上升趋势,即肝硬化程度越重,肝脏及脾脏弹性值越高(F=0.068,P=0.000);脾脏弹性值在Child-Pugh A级、B级与C级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及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脾脏及肝脏硬度值明显增高,ROC曲线分析脾脏硬度值、肝脏硬度值及PLT/脾厚度对中-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AUC分别为0.918、0.749和0.743,以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的最大值选定的最佳界限值分别为50.7 kPa、20.1 kPa和1.65.脾脏硬度值的AUC、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肝脏硬度值及PLT/脾厚度.结论 应用FS检测脾脏硬度是评价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方法,对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肝静脉压梯度对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静脉压梯度(HVPG)对预测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出血(EVB)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有出血史和20例无出血史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了HVPG测量,平均随访18个月观察HVPG值与EVB发生率之相关性。结果出血组HVPG值平均为15.13±3.57mmHg,明显高于非出血组11.07±2.21mmHg,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HVPG值>12mmHg者EVB或EVB再发率为73%,而HVPG值<12mmHg者EVB发生率为10%(P<0.01)。结论HVPG测定有预测首次EVB或EVB再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在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16排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对47例临床怀疑胰腺体尾部病变的患者的门静脉系统形态改变与126例肝源性门脉高压患者和47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形态学对比观察,并测量胃冠状静脉、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内径、门静脉期肝实质和门静脉主干CT值,对比肝脏、脾脏体积.结果 在47例胰腺体尾部病变中发现有脾静脉狭窄、闭塞者38例,其中胰腺肿瘤患者27例(71.1%),急慢性胰腺炎患者11例(28.9%).38例胰源性门脉高压患者中,发现食管静脉曲张5例(13.2%),胃底静脉曲张25例(65.8%),胃体静脉曲张22例(57.9%),胃短-胃后静脉显示26例(68.4%),胃冠状静脉显示26例(68.4%),发现胃网膜静脉曲张24例(63.2%),肠系膜静脉曲张1例.脾静脉闭塞14例(36.8%),脾静脉狭窄23例(63.2%).结论 胰源性门脉高压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脾静脉栓塞,脾脏增大,脾门处大量曲张静脉,胃后-胃短静脉及胃网膜静脉增粗迂曲,胃底和胃体静脉曲张,较少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肝脏形态大小亦无异常.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检查可为胰源性门脉高压患者提供血管形态、病因诊断等多方面有价值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洁  刘丽丽  叶军  孙琳  吴旸 《肝脏》2015,(4):298-301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代偿期肝硬化的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行肝活组织检查的CHB患者226例,收集患者B型超声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代偿期肝硬化程度相关的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评价B型超声诊断代偿期肝硬化的价值。结果超声指标中SWV、门静脉主干内径、胆囊壁厚度、脾脏长径、脾脏厚度、脾脏面积、脾静脉内径、门静脉最大流速共8项指标与肝脏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均相关。其中,SWV、门静脉主干内径、脾脏长径、门静脉最大流速、脾静脉内径与组织学代偿期肝硬化独立相关,AUC均0.7。结论超声的部分影像学指标对预测组织学代偿期肝硬化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158例。在TIPS过程中,分别测量肝静脉楔压、肝静脉自由压及门静脉压,计算得出HVPG与门静脉压力梯度(PVPG)。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HVPG与PVPG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HVPG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HVPG与PVPG呈正相关(r=0. 796,P 0. 001)。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年龄、病因是HVPG的影响因素(F值分别为19. 900、10. 287,P值均0. 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病因是HVPG的独立影响因素(t值分别为7. 870、-2. 178,P值均0. 001)。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年龄和病因是HVPG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60岁或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具有更高的HVPG。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经颈静脉或经股动脉途径被用作当前实践中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测量的常用方法。该研究旨在证实经前臂静脉途径测量HVPG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针对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前瞻性地从中国和日本的6所医院招募了经前臂静脉进行HVPG检测肝硬化患者, 并收集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以及HVPG检测数据。入组患者均选择经右侧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入路, 采用HVPG标准化流程进行测压。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定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 定性资料采用频数和率表示。两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共入组43例患者, 其中41例(95.3%)患者成功接受了经前臂静脉途径HVPG检测。无患者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经前臂静脉途径HVPG检测中位操作时间为18.0min(12.3~38.8min)。研究证实HVPG与Child-Pugh评分(r = 0.47, P = 0.002)、白蛋白-胆红素评分(r = 0.37, P = 0.001)、Lok指数(r = 0.36, P = 0.02)、肝脏硬度(r = 0.58, P = 0...  相似文献   

19.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7):1572-1577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重度食管胃静脉曲张(GEV)的无创性诊断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以胃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为无/轻度GEV组和中重度GEV组。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重度食管胃静脉发生与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测量脾硬度、PLT/脾直径之间的关系,以后退法作为自变量筛选方法,建立回归方程即诊断模型并进行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判断肝和脾硬度、PLT/脾直径以及诊断模型等无创性检查指标的诊断价值,得出最佳截断值,De Long检验比较几种无创性检查指标的ROC曲线之间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1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有67例诊断为中重度GEV。肝硬化无/轻度和中重度GEV组PLT、ALT、Alb、WBC以及I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6.508、-2.132、-2.470、-4.510、-5.298,P值均0.05)。2D-SWE测量的脾硬度、脾脏直径以及PLT/脾脏直径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7.264、-5.924、-7.028,P值均0.05)。PLT/脾直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1(95%CI:0.754~0.875),截断值为≤6.7,敏感度为83.58%,特异度为74.26%。脾硬度AUC为0.831(95%CI:0.766~0.885),脾硬度截断值≥34.2 k Pa,敏感度为85.07%,特异度为73.27%。肝硬度AUC为0.557(95%CI:0.479~0.634),肝硬度的截断值≥10.8 kPa,特异度为79.10%,敏感度为40.59%。肝硬度与脾硬度、PLT/脾直径对GEV诊断价值的AU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878、5.536,P值均0.001)。建立判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重度GEV模型:Y=-0.682+0.068×脾硬度-0.225 (PLT/脾直径)。诊断模型AUC为0.860 (95%CI:0.799~0.909),敏感度为79.10%,特异度为81.19%,准确度为79.1%。结论据2D-SWE测量的脾硬度联合PLT/脾直径建立的无创性诊断模型可用于辅助判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重度GEV,准确度较单独使用肝硬度或脾硬度判断中重度GEV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出血组30例,未出血组60例,所有患者均行临床、实验室及超声学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运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能预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非创伤性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相关分析显示出尿素氮(BUN),肌酐(Cr)、脾静脉内径(SVD)、胆囊壁的厚度(GBWT)与消化道出血显著相关(P0.05);经过多元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BUN、GBWT是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白球蛋白比值(A/G)、BUN、Cr、SVD、GBWT等5个指标建立一个预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评分系统,绘制ROC曲线,取临界点曲线8.5时,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5%、95.6%。结论:BUN、GBWT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本评分系统可用于初步筛查乙型肝炎肝硬化出血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