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和IL-33在慢性荨麻疹(CU)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检测60例CU患者和50名正常人外周血IL-18和IL-33表达水平,同时分析其差异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CU患者IL-1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枸地氯雷他定治疗28 d后,患者IL-1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33水平在治疗前、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U患者在使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前、后IL-18的浓度变化与其临床疗效呈正相关(r=0.620,P0.05)。结论 IL-18可能参与了CU发病的病理过程,而IL-33是否参与有待进一步研究。枸地氯雷他定对参与CU发病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IL)-25、IL-33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慢性荨麻疹患者93例,健康人对照30例。慢性荨麻疹组口服氯雷他定治疗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IL-25、IL-33水平,分析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IL-25、IL-33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IL-25、IL-33水平分别为(139.86 ± 28.48)、(91.95 ± 21.88) n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14.41 ± 34.00)、(79.80 ± 30.72) ng/L,慢性荨麻疹患者IL-25、IL-33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 < 0.01和 < 0.05),且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和0.42,均P < 0.01)。慢性荨麻疹患者口服氯雷他定治疗4周后,有效率为81.72%,患者IL-25表达水平为(116.48 ± 21.94) ng/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IL-33表达水平为(90.88 ± 20.62) ng/L,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IL-25、IL-33在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比较枸地氯雷他定和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23、IL-33及肺部活化调节趋化因子/趋化因子配体18(PARC/CCL-18)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3年1月至 2016年 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CU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8.8 mg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 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8 d,对比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IL-23、IL-33及趋化因子PARC/CCL-18水平的变化。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间指标差异。结果 研究组有效53例(88.33%),对照组有效37例(61.67%),两组比较,χ2 = 15.35,P<0.01。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L-23、IL-33、PARC/CCL-18水平分别下降至(87.72 ± 22.16) ng/L、(95.94 ± 18.27) ng/L、(85.93 ± 27.34) μg/L,均低于对照组[(104.21 ± 32.05) ng/L、(106.27 ± 20.93) ng/L、(95.72 ± 30.28) μg/L],t值分别为3.26、 4.03、3.93,均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98)。结论 枸地氯雷他定治疗CU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好,可能的机制为降低机体免疫反应,减少趋化因子对炎性细胞的趋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口服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60例予口服枸地氯雷他定8. 8 mg,每天1次;对照组60例予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5 mg,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组血清IL-2、IL-10、IgE水平差异。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0、IgE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血清IL-2水平在治疗后均有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试验组IL-10、IgE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试验组IL-2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枸地氯雷他定能通过调节Th1/Th2的失衡及降低血清IgE水平而有效改善慢性荨麻疹的症状,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而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入选的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组联合甘草酸二胺胶囊治疗,对照组(55例)仅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等。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症状体征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为98.46%,明显高于对照组89.09%(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肝肾功能受损、口干和嗜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能与甘草酸二胺可降低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祛风止痒口服液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9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祛风止痒口服液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对照组(48例)仅给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疗程为6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治疗组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祛风止痒口服液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枸地氯雷他定和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随机、双盲、双模拟和对照研究。试验组服枸地氯雷他定胶囊每日1次,每次8.8 mg,对照组依匹斯汀胶囊每日1次,每次10 mg,均连续服用28 d。于用药后随访,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入选病例157例,可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病例142例。经28 d治疗后,枸地氯雷他定组有效率81.16%、依匹斯汀组有效率78.0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枸地氯雷他定组和对照组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89%和12.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枸地氯雷他定与依巴斯汀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2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枸地氯雷他定组采用枸地氯雷他定递减疗法治疗,依巴斯汀组采用依巴斯汀递减疗法治疗。治疗10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总积分、炎性介质水平以及组胺水平。停药后对2组患者随访4周,记录2组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枸地氯雷他定组的有效率为77.77%(49/63),与依巴斯汀组的74.60%(47/6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地氯雷他定组和依巴斯汀组治疗后的症状体征总积分以及组胺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2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地氯雷他定组和依巴斯汀组治疗后的炎性介质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2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地氯雷他定组的复发率为7.94%(5/63),明显低于依巴斯汀组的19.05%(12/63,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地氯雷他定递减疗法和依巴斯汀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基本相当,但与依巴斯汀相比,枸地氯雷他定降低复发率的效果明显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枸地氯雷他定对比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检索数据库包括:Medline、CNKI、维普、万方等,关键词采用"疗效","枸地氯雷他定","氯雷他定"和"慢性荨麻疹",限定年限为1997-2017年,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和数据提取,结果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文纳入4篇临床研究,共46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效性方面,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优于氯雷他定,其28天治愈率和28天有效率的OR值分别为:1.98(95%CI:1.15~3.42)和2.69(95%CI:1.49~4.87);在安全性方面,枸地氯雷他定相比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3(95%CI:0.18~1.02),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嗜睡、口干、头晕、恶心。结论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有效性优于氯雷他定,而安全性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5例。治疗组口服地氯雷他定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对照组仅口服地氯雷他定片,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后4周、8周、12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4、8周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分别为0.48、0.61,P0.05)。治疗第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7%,与对照组(73.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90,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等优点,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5例。治疗组口服地氯雷他定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对照组仅口服地氯雷他定片,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后4周、8周、12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4、8周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分别为0.48、0.61,P>0.05)。治疗第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7%,与对照组(73.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90,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等优点,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症状评分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9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口服枸地氯雷他定胶囊治疗,观察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皮肤瘙痒程度、风团、红斑症状积分较低,IFN-γ、IL-2较高,IL-4、IgE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枸地氯雷他定+孟鲁司特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治疗药物;对照组(60例),选择枸地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60例),选择枸地氯雷他定+孟鲁司特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慢性荨麻疹患者药物治疗显效率(56.67%)、治疗总有效率(96.67%)均高于对照组(31.67%)、(73.33%),差异明显(P 0.05);用药前,观察组荨麻疹活动度评分同对照组对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 0.05);用药后1周、2周,观察组荨麻疹活动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慢性荨麻疹患者药物副反应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18.33%)差异明显(P 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在治疗期间,枸地氯雷他定+孟鲁司特有效应用,对于用药效果提升以及荨麻疹活动度评分降低,效果明显,并且可以将药物副反应显著降低,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康复加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探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gE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予以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复发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 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复发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gE指标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E指标水平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 0.05)。结论枸地氯雷他定在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明确,治疗后短期复发率较低,且该治疗方法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gE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66例,给予地氯雷他定口服;对照组58例,给予氯雷他定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 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对慢性湿疹患者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8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氯雷他定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给予白芍总苷胶囊。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以及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患者Th1,Th2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Th1/Th2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高于对照组,IL-5和IL-10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g E含量低于对照组,EOS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可调节慢性湿疹患者的免疫功能,升高IL-2水平,降低IL-5,IL-10水平,能够有效治疗慢性湿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孙杰     
目的 观察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以及对血清总IgE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随机均分为研究组(44例,采用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与对照组(44例,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分析比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血清IgE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且前者血清IgE水平较后者更低,两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 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整体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0例,润燥止痒胶囊4粒口服,3次/d,氯雷他定10mg口服,1次/d,疗程4周;对照组60例口服氯雷他定,方法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07,P<0.05)。结论润燥止痒胶囊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IL-31水平与瘙痒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1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和59名健康体检者血清IL-31的含量,视觉模拟量表评价患者瘙痒程度。结果:荨麻疹患者血清IL-31水平为28.63±15.38 pg/mL高于对照组的1.74±0.30pg/mL,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轻度、中度及重度瘙痒组IL-31水平分别为17.82±14.77 pg/mL,34.28±10.39 pg/mL和37.68±15.18 pg/m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瘙痒程度可能与血清IL-31的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nterlenkin-17,IL-17)、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和健康献血者各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L-17、IL-23水平,并分析它们与病情、病程之间的关系。结果: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IL-17水平[(19.3±8.1)pg/mL]、IL-23水平[(28.9±11.1)pg/mL]均高于对照组[(8.6±5.7)pg/mL,(10.9±6.2)p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2、7.72,P值均<0.01)。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IL-17、IL-23与症状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89、r=0.75,P值均<0.01),与病程无明显相关性(r=0.23、r=0.24,P值均>0.05),IL-17与IL-23呈正相关关系(r=0.81,P<0.01)。结论:IL-17、IL-23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理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