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行为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该文对青少年犯罪的生物、心理及社会若干影响因素进行总结,以期有助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2.
犯罪青少年人格特征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犯罪青少年个性特征、家庭因素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以及自拟家庭基本情况问卷,对240名犯罪青少年进行集体测查和对照研究。结果 犯罪组人格N维度(情绪性)和P维度(精神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E维度(内外向)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犯罪组父母文化程度偏低,不完全家庭较多。就犯罪组内部看,家庭因素对不同类型罪犯E维度影响较大,而对N、P维度不大。结论 犯罪青少年具有情绪不稳定性、精神病质和内倾性人格特征,家庭对青少年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心理社会因素综合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按照1:1配比研究设计,对96名暴力型犯罪的青少年和其对照者进行了艾森克个性问卷(EPQ)、A型行为问卷和个人、家庭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犯罪组青少年个性中N、P维因素分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行为特征中CH(无端敌意)和TH(时间紧迫感)两因子两组有明显差异(P<0.001);罪犯个体具有文化低、不良的习惯和行为、家庭不完整、养育方式不当等特点(P<0.01).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父母不完整、A型行为是造成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危险因素,而受过法制教育、父亲文化程度高为保护性因素。提示及早发现并矫治不健全个性和不良行为,完善家庭、学校教育职能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危险因素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莉萍  谢永标 《医学与社会》2002,15(6):28-29,31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文章以多元化,系统化的观点,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湖南、四川两省男性青少年暴力犯罪者的精神健康状况,比较湖南省暴力犯罪与非暴力犯罪青少年间精神障碍患病率的差异。方法:在湖南某未成年管教所随机抽取100 例( 实际完成91 例) 暴力犯罪青少年、65 例( 实际完成64 例) 非暴力犯罪青少年;在四川某未成年管教所随机抽取90 例( 实际完成81 例)暴力犯罪青少年;在湖南某中学抽取40 例( 实际完成39 例) 高中学生、四川某中学抽取50 例( 实际完成49 例)高中学生作为对照。以儿童少年精神障碍调查筛查表及半定式诊断检查表,以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Ⅳ为诊断标准调查上述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患病状况。结果:湖南暴力犯罪组品行障碍(86.6%)、物质滥用(17.6%) 和物质依赖(9.9%) 的患病率,湖南非暴力犯罪组品行障碍(75.0%) 和物质滥用(11.7%) 的患病率均高于湖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川暴力犯罪组注意缺陷障碍(17.3%)、对抗性障碍(18.5%)、品行障碍(69.1%)和物质滥用(22.2%) 的患病率均高于四川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湖南暴力犯罪组中63.7%、四川暴力犯罪组中55.6%、湖南非暴力犯罪组中45.0% 的青少年犯罪者有犯罪前科。结论:青少年犯罪者精神健康问题严重,迫切需要制定和实施针对青少年犯罪精神状况有效的评估和治疗方法,从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因素与家庭心理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抑郁作为21世纪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过从遗传、家庭因素、人格、归因、应激和社会支持等方面探讨青少年抑郁发生的原因,为青少年抑郁的治疗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考虑到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并对青少年的心身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探讨家庭心理治疗的应用,对青少年抑郁的成功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情绪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特征.方法 选取未成年犯管教所的犯罪青少年177例作为犯罪青少年组;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80例作为情绪障碍组;3所中学的正常青少年16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应付方式问卷(CSQ)、防御机制问卷(DSQ)、社会支持量表(SSRS)、家庭环境量表(FES-CV)、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艾森克人格特征问卷(EPQ),使用x2检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行评定.结果 ①犯罪青少年组、情绪障碍组及正常对照组在年龄、受教育年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独生子女、父母婚姻状况、父母关系、父母受教育年限、父母职业和家庭经济条件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犯罪青少年组的前5位危险因素是CSQ的退避因子,DSQ的分裂、被动攻击和抱怨因子及FES-CV的娱乐性因子;前5位保护因素为DSQ的制止因子、FES-CV的文化性因子、DSQ的隔离、交往倾向因子及SSRS的客观支持因子.③情绪障碍组的前5位危险因素是CSQ的合理化因子、DSQ的躯体化、退缩因子、FES-CV的独立性因子及DSQ的抱怨因子;前5位保护因素是FES-CV的文化性因子、DSQ的制止、幽默、同一化、压抑因子以及FES-CV的道德宗教性因子.结论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及情绪障碍的发生,关注其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独生予女的教育问题应该受到全社会及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可以预见原来就存在的所谓“独生子女综合征”日渐发展,而且变得更普遍,有些家长的紧张心情造成独生子女的紧张行为,甚至导致自杀等严重不良现象,近年来我科收治儿童严重不良行为—企图自杀所致急性中毒18例,其临床资料及社会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行为生活方式、心理及社会因素对青少年自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沈岩  况利 《重庆医学》2006,35(18):1712-1713
据资料显示,自杀每年造成全球约100万人死亡.全球平均每40秒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自杀既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又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在15~34岁人群的死因中,自杀列第1位”。随着青少年自杀死亡率的急剧增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对青少年自杀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导致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许多研究发现,行为生活方式、心理及社会因素与自杀有密切关系,探讨这些危险因素,对青少年自杀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与社会心理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可导致心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和肾功能损害等。该病病因复杂,除与遗传、年龄、体重、饮食习惯及嗜烟酒有一定关系外,调查发现,在发病率中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城市高于农村,那么与精神有关的心理社会行为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无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此角度对近年来的研究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2.
社会心理因素对肿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心理因素是指个体感受到的,来源于其生活的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刺激,这些刺激可以影响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各种应激激素的产生,从而对机体产生各种正性和负性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的各种应激激素可以干预肿瘤细胞的增殖、黏附和转移,对肿瘤患者的预后产生一定的影响。充分理解社会心理因素对肿瘤的作用,有利于设计新的干预手段来帮助肿瘤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社会心理因素与青春期功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常月经周期有赖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调节轴调节,而大脑皮层又控制下丘脑的功能。机体内外任何因素干扰此系统的完整性,均可导致月经的失调,尤其是青春期女性,由于性调节轴功能的不完善,易受外界影响而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痛经、闭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等。据研究显示,心理因素、应激刺激如剧烈运动、焦虑、节食、精神过度紧张、环境和气候改变、营养不良、劳累过度都可以通过大脑皮层的神经递质导致下丘脑性月经失调。这是由于应激导致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β内啡肽升高,致促性腺激素水平降低,排卵障碍,使雌、孕激素失调,致月经周期紊乱。  相似文献   

14.
李建湘  潘琦文  班婷 《河北医学》2013,(11):1619-1621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抑郁发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500例宫颈癌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行研究,并分析伴有抑郁症状的宫颈癌患者和未伴有抑郁症状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202例宫颈癌患者有抑郁症状,比例高达40.40%%,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文化程度较低(OR=4.362,95CI:0.843-8.374),家庭月收入〈2500元(OR=5.942,95CI:0.458-9.953),对患病知情(OR=3.783,95CI:0.753—8.358),疼痛程度中度及以上(OR=3.456,95CI:0.353-11.836),子宫切除(OR=5.864,95CI:0.944—9.752),经过放化疗治疗(OR=4.342,95CI:0.453-7.654)是宫颈癌患者发生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应当加强对具有发生抑郁危险因素宫颈癌患者的心理干预,以便减少宫颈癌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酒精依赖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情绪状况、生活事件频度、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状况等心理社会因素特征与复饮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酒精依赖患者于出院前作一般情况和饮酒状况问卷调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事件量表(L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的检测,并随访6个月,根据复饮情况与上述心理社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复饮患者与未复饮患者相比较,在既往住院次数、家族史、SSRS中总分及主观支持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日饮酒量、饮酒年限、HAMD、LES、SCSQ中消极应对和SSRS中对支持利用度几个方面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Logistic回归分析依次进入方程的是消极应对方式、抑郁情绪、既往住院次数、对支持利用度、阳性家族史、日饮酒量。结论酒精依赖患者的复饮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佳 《医学综述》2013,19(6):972-974
在发展中国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是导致脑梗死发病及致死的主要因素。然而,它是由许多基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复杂病变,是一个由慢性的炎症性进展导致的血管疾病,并最终出现相应部位的临床表现。近年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被逐渐运用到临床诊疗中,该文对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及保护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医学研究生新生网络成瘾心理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医学研究生新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相关危险因素,为该人群网络成瘾的防治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556名研究生新生进行调查,同时运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自尊量表等问卷,对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生活现状是否满意、工作或学习压力、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及自尊等与网络成瘾关系密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在学习或工作上有较大压力、精神质人格特质及低自尊3个因素为主要的危险因子。结论:医学研究生新生网络成瘾与心理相关因素关系密切,以期对现阶段研究生之情绪及身心健康状态多加关注,指导学生适当使用网络,避免影响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张林 《河北医学》2012,18(1):49-52
目的:统计分析影响老年高血压精神心理状态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治疗以及为进一步开展老年抑郁症的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温江地区选定医院的门诊或住院的60-8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以Hamilton抑郁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BECK量表以及1994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学会流行病学组会议制定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为工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或焦虑的比例较高,多种因素与其形成具有相关性.结论:关注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的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