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整块组织Grimelius银染法显示胃肠内分泌细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淑兰 《解剖学杂志》2000,23(6):580-581
普通 Grimelius银染法显示胃肠内分泌细胞 ,其步骤是 :Buoin液固定→用蒸馏水冲冼→脱水→透明→浸蜡→包埋→贴片→脱腊→复水→银染→还原→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片等。此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 :( 1)实验步骤繁琐 ,不易掌握 ;( 2 )需染色缸比较多 ,并且经过脱水→复水→脱水复杂过程 ;( 3)每个染缸中只能染有限的几张切片。由于普通 Grimelius银染法存在以上缺点 ,所以 ,我们在几年的 Grimelius银染法切片标本制作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大胆的改革。 HE染色法可以整块染色 ,而 Grimelius银染是否也能进行整块染色 ,经过几年的摸索 ,认为是可…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黑龙江林蛙(Rana amurensis)冬眠前期、冬眠期和冬眠后期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和分布密度进行比较研究,以了解黑龙江林蛙胃肠内分泌细胞与冬眠的关系.方法:应用Grimelius银染法染色黑龙江林蛙.结果:黑龙江林蛙冬眠前期、冬眠期和冬眠后期消化道各段都有嗜银细胞,且这3个时期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密度曲线相似,大致呈波浪形.冬眠前期和冬眠后期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高峰分别是胃贲门部和胃幽门部;而冬眠期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最高峰是胃体,不同时期消化道内嗜银细胞的形态和分布位置相似,以锥体形、椭圆形为主,其次还有圆形和梭形等,嗜银细胞广泛分布于上皮细胞之间和腺泡上皮细胞之间.结论:冬眠期嗜银细胞的密度高于冬眠前、后期,提示黑龙江林蛙冬眠期消化道内分泌机能有较大的贮备;根据其内分泌细胞的形态,认为其消化道的嗜银细胞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3.
从5头水牛的胃(贲门部、胃底和幽门部)、十二指肠(前、中、后3段)、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向心段和离心段)、直肠和胰13个部位取材。用Bouin液固定,石蜡包埋,制成5μm厚的连续切片。其中1张用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辣根过氧化物酶(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生长抑素(Soma-tastatin)免疫反应细胞。观察此类细胞的形态和布,并进行数量统计。用ABC方法处理的相邻的两个连续切片分别用Grimelius法和Masson改良法染色,观察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的亲银性。观察结果表明:1.胃肠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主要分布在胃腺和肠腺,少量分布在胃肠粘膜上皮和十二指肠腺。胰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主要聚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鼠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发生规律,为消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用Grimelius银染法显示小鼠十二指肠、回肠、盲肠嗜银细胞的生后发育情况.结果:嗜银细胞多分布于肠黏膜绒毛和肠腺上皮内,少量分布于肠黏膜绒毛固有层.十二指肠和回肠嗜银细胞的数量在20日龄达到最高,25日龄降低,随后又升高;盲肠中嗜银细胞数量呈波浪形变化.同日龄比较,十二指肠和回肠中嗜银细胞数量较盲肠中的多.嗜银细胞的形态主要呈花瓶形、梭形、蝌蚪形、圆形和羽毛球拍等形状.结论:小鼠十二指肠、回肠和盲肠内的嗜银细胞分布于绒毛和肠腺上皮内,形态多样,20日龄量最高,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5.
显示大脑皮质神经元的银浸改良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Lindere银浸技术为基础,在方法上进行了改进.改良后的方法,能够同时显示出大脑皮质多种神经元,并可使其胞体、突起、神经纤维以及神经元上的棘状突起显示得清晰可辨.此法特异性强,结果可靠,操作简便.便于观察大脑皮质各层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分布以及相互联系,为教学及研究提供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1 材料和方法1.1 取材与固定 采用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只,体重200~250g断头处死,立即取出大脑皮质,固定于10%甲醛钙液或Bouin液中12~16h或者采用4%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pH7.2灌注内固定处理12h,然后取出大脑皮质,再固定于上述固定液中4h,制作厚10μm的石蜡切片或厚20μm的冰冻切片.1.2 试剂配制(1)三甲基吡啶缓冲贮存液 取三甲基吡啶6.5ml加大约450ml双蒸水制备0.lmol/L溶液,过滤后,加入足量的10%硝酸溶液,调pH至7.2然后再加入双蒸水至500ml.此液在4℃冰箱中可长期保存.(2)稀释工作缓冲液取8ml三甲基吡啶缓冲贮存液加入92ml双蒸水制备成工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应用表皮角蛋白(EK)抗体,对大鼠胃肠粘膜上皮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定位。应用PAP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到除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呈EK阳性外,还有一种EK强阳性且在上皮内的位置以及形态酷似嗜银细胞的上皮细胞。应用浸银-PAP联合染色法显示,嗜银细胞内确实存在着EK阳性物质,位于嗜银细胞的外周部位和嗜银颗粒之间。提示胃肠嗜银细胞可能与其他胃肠粘膜上皮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角蛋白型中间丝(IF)。本研究的结果支持胃肠嗜银细胞起源于内胚层的假说。  相似文献   

7.
Feyrter 首先指出呼吸上皮内的亮细胞有嗜银反应,Lauweryns 及 Cutz 相继使用银浸法,在人和哺乳动物的气管和各级支气管内观察到单个存在的细胞(K 细胞)和一些成团的细胞(神经上皮小体)均嗜银。Fricson 等用 Grimelius 银浸法研究小鼠气管上皮,指出 K 胞细对银产生弱的反应,Cutz 等用同法研究大鼠胎肺,发现 K 细胞对银产生阳性反应。关于出生后大鼠肺 K  相似文献   

8.
蔡美丽 《解剖学杂志》2003,26(5):483-483
光镜下高尔基复合体是位于细胞核附近的一些网状结构,有嗜银性和嗜锇性,用浸银法易于显示。我们在Golgi氏镀银法基础上对一些固定液和染色液浓度、时间、温度等作了部分改进,高尔基复合体显示良好,方法简单,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9.
类癌是由胃、肠、支气管等器官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发生的一类恶性肿瘤。嗜银染色对类癌的确定诊断是一个稳定可靠的方法。我们应用Grimelius法套染Alcian blue,AB)并与其改良Grime-lius嗜银染色法作了比较观察,发现本法不但反应清晰,且有助于类癌的分型。现将观察结果及体会整理于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10只6~7周S.D大鼠肌注大剂量强的松龙3周后,胃肠道内嗜银细胞和5-羟色胺细胞分布变化进行了统计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组内分泌细胞在胃肠各段的分布密度曲线与对照组明显不同,内分泌细胞分布的变化可能与全身或胃肠道免疫功能有关;胃窦和肠道内的嗜银细胞分布情况与5-羟色胺细胞相似,其分布基本上能反映出Ec细胞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杨逢春 《解剖学研究》2002,24(2):158-158
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很多 ,在脑和脊髓中以灰质内较多 ,显示各种胶质细胞及其突起的方法主要是镀银和镀金法。传统显示小胶质细胞的方法 ,多数采用碳银法 ,在显示上不甚稳定 ,时有沉淀而不易掌握[1~ 3 ] 。为了更清晰地显示小胶质细胞 ,作者从动物选材、固定、浸银及还原等方面进行了部分改进性的实验工作。经多次实验显示 ,经改用钨氨银浸染较传统方法———Penfield法 ,结果稳定、可靠、图象清晰。1 材料与方法取幼年家兔大脑中央部 ,切成 4mm× 4mm大小入Cajal固定液固定 4~ 5d。Cajal固定液的配制 :商品甲醛 (…  相似文献   

12.
显示胃底腺内、外分泌细胞,通常是用两张切片分别显示,分片观察。而同时显示胃底腺内、外分泌细胞的染色法,至今尚未见报道。作者经反复实验,摸索出一种较为理想的新染色方法。该法将切片先经浸银,胃底腺亲银细胞与银离子发生亲合作用后呈棕黄色。然后用酸性坚牢绿液复染,由于壁细胞,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胞质中均不含有亲银颗粒,因此这三种细胞分别被染呈深绿色、浅黄绿色和深黄绿色.该法特点是可在同一张切片上显示出胃底腺银亲合细胞、颈粘液细胞,壁细胞和主细胞,所显示的四种分泌细胞着色各异、界限清晰,操作简便可靠,效果较好。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C细胞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时,其细胞质内的分泌颗粒不着色,呈透明状态,需采用特殊染色或银浸法来显示。Blaher(1972)的硝酸银-schiff剂结合法,操作复杂故使用较少。Cajal第三法使用较多,但亦有其不足,正如王建新(1982)改良法所述,其改良法较好,但浸银时需严格控制在20℃,并使用高浓度硝酸银,切片尚需经吡啶处理,操作仍较复杂。Solcia(1968)的天青A法和Petko(1974)的新美蓝法的缺点是染色后经酒精脱水时,C细胞颗粒极易褪色,细胞核无色,不能观察到甲状腺的完整结构,故不适合制作教学标本。Solcia对胰岛A和D细胞,胃肠道G和Ec细胞和甲状腺C细胞用12种液体固定以及固定的时间与水解的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我国特有的濒危珍稀两栖动物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研究.方法:取各消化管段,除十二指肠和直肠由于很短全取外,其余的食管、胃、空肠和大肠均分别取始段、中段和末段,应用龙桂开浸银法染色处理,观察嗜银细胞的形态、分布,并测量各消化管段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结...  相似文献   

15.
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肺粘液样软骨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粘液样软骨肉瘤的病理特征。方法:通过HE、组化、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1例肺粘液样软骨肉瘤。结果:肿瘤由粘液样基质和疏网状结构的梭形及圆形细胞、软骨母细胞样细胞和小圆形细胞组成,3种细胞梯度移行,形成典型粘液样软骨肉瘤及类似原始性神经外胚层肿瘤结构。组化染色显示AB(pH2.5),TB(pH4.0)阳性,Grimelius嗜银颗粒阳性。免疫表型:S-100蛋白、vimentin,NSE,Syn阳性,小圆细胞和软骨母细胞样细胞还显示HBA71、CgA、Leu7、EMA阳性。超微结构;瘤细胞胞质分布致密核心颗粒。结论:证实该例为肺原发性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粘液样软骨肉瘤。  相似文献   

16.
中华大蟾蜍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与分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索中华大蟾蜍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与分布规律。方法:应用龙桂开浸银法对中华大赡蜍消化道各部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和显微观察测量。结果:嗜银细胞分布于胃贲门及以下所有消化管。胃、十二指肠与小肠末段分布密度较高。在胃主要分布于胃腺粘液细胞之间或其附近,其它部位分布于粘膜上皮和肠腺,其中十二指肠始端肠腺内有高密度分布小区。嗜银细胞常有突起,细胞形态与其所在位置有关。嗜银细胞可见向消化管腔或其周边释放嗜银颗粒的现象。结论:嗜银细胞在消化管的两端分布多而中肠少,其形态可能与其所受挤压情况有关,其体积与其分布密度呈正相关;嗜银细胞的分泌物或通过消化管腔液发挥作用,或通过旁分泌形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网状纤维是一种嗜银纤维 ,如用一般的银浸染 ,纤维难于分辨 ,而采用碳酸铵银法染色网状纤维的结构则显示得异常清晰。因而 ,碳酸铵银法是一种较理想的显示网状纤维的方法 ,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 :1 .用岑克液或 1 0 %福尔马林固定脾、肝标本。 2 .切片脱蜡后蒸馏水洗数次。 3.将切片放入 0 .3%高锰酸钾内 5 min。 4.切片经水洗后入 5 %草酸漂白 ,至切片上的组织呈现为白色为止。 5 .蒸馏水洗数次后 ,置切片于碳酸铵银内 ( 5 0℃ ) 30 min。铵银液配方 :1 0 %硝酸银 1 0 ml,磷酸钾饱和液 1 0 ml,上述二液混合后产生沉淀 ,倾去上层液体 ,将沉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华大蟾蜍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与分布规律。方法:应用龙桂开浸银法对中华大蟾蜍消化道各部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和显微观察观测。结果:嗜银细胞分布于胃贲门以及所有消化道。胃、十二指肠与小肠末段分布密度较高,在胃主要分布于胃腺粘液细胞之间或其附近,其它部位分布于粘膜上皮和肠腺,其中十二指肠始端肠腺内有高密度分布小区。嗜银细胞常有突起,细胞形态与其所在位置有关。嗜银细胞可见向消化管腔或其周边释放嗜银颗粒的现象,结论:嗜银细胞在消化道的两端分布钦而中肠少,其形态可能与其所受挤压情况有关,其体各与其分布密呈正相关,嗜银细胞的分泌物或通过消化管腔液发挥作用。或通过旁分泌形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鼠小肠嗜银、亲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4  
本文用肠卷石蜡切片的嗜银反应(黄荫乔法)、亲银反应(Singh法),对11只大鼠小肠的嗜银、亲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作了初步观察,结果如下。 1.大鼠小肠的嗜银、亲银细胞的密度,在十二指肠最高,从空肠到回肠逐渐减少。 2.嗜银、亲银细胞在肠腺基底部着色较浅,在腺上部着色加深,在绒毛顶端为深染。嗜银细胞基底部有突起,穿过基膜到达固有层。在固有层内,于突起附近有嗜银颗粒和突起相延续。嗜银颗粒到达细胞顶端较为多见,有时可见到嗜银颗粒释放到腺腔内。因此我们认为,嗜银、亲银细胞兼有内、外分泌双重功能。 3.在小肠固有层的结缔组织内,发现有嗜银细胞,细胞形状不规则,有突起,胞质和突起都充满嗜银颗粒,有时可见嗜银颗粒到达细胞外。颗粒的形态、致密度及染色特点,与上皮细胞之间的嗜银细胞相同,故这些细胞可能属于内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一种快捷、简便的大脑锥体细胞和小脑普肯耶细胞的染色方法. 方法取猫、家兔、大鼠和豚鼠的大脑和小脑组织,升汞.重铬酸钾.铬酸钾固定液固定、浸染后,部分组织按传统的Cox法制片,即固定后进行火棉胶包埋、滑式切片机切片;部分组织用改良法制片,即组织不经包埋而直接进行振荡切片. 结果与传统Cox法相比,应用振荡切片的Cox法减少了操作程序,大大缩短了制片时间,神经元染色均匀,神经元突起更为完整,小突起细节显示更为满意,且背景浅淡,非特异性沉淀颗粒极少. 结论应用振荡切片的Cox改良法快捷、简便,神经元染色效果明显优于传统Cox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