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谈《伤寒论》"辨小便"的临床诊断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召谊 《四川中医》2005,23(1):23-25
本文系统分析了《伤寒论》中“辨小便”在八纲辨证以及在诊察水饮、蓄血、津伤、黄疸、腹泻、便秘等疾病中的作用,阐述了“辨小便”在中医诊断学上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治疗危重性脓毒血症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并以两则医案具体说明瘀热证是中医比较特殊的证候之一,虽然由当代学者周仲瑛教授首先提出,但其类似的内容在《内经》中就可以窥见;而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提出的太阳蓄血证,阳明蓄血证,肠痈证,阳毒证,瘀热黄疸证都是典型的瘀热证,其中的桃核承气汤,抵当汤,大黄牡丹皮汤,升麻鳖甲汤均为治疗瘀热证的代表方;明清温病学派的兴起,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的确立,使瘀热证的诊断治疗达到高峰;瘀热证为脓毒血症的中医治疗提高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黄疸是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使巩膜、皮肤、粘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黄疸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一种症状和体征,尤其多见于肝胆胰疾病.中医对黄疸的认识早在《素问·平人气象论》中就有"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的论述,且中医传统理论将黄疸的病因归结于湿邪为主,而黄疸通常以通利小便为治疗原则,正如张仲景所云:"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笔者在临床上治疗肝胆疾病多年,结合现代西医知识,认为黄疸形成与肝脏关系尤为密切,而中医"肝藏血"、"肝主疏泄"等功能皆与黄疸的发生密切相关,故在治疗慢性黄疸上侧重从肝从血论治,取得显著疗效,现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4.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真实记录,收录医家成功治疗案例的经验和心得,体现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文章通过清末名医沈菊人的3则医案,从气生血、行血、摄血浅谈"气为血帅"理论在临床上如何指导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5.
王学川  邝卫红 《新中医》2016,48(4):261-263
黄疸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至晚清时期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晚清民国时期具有其时代特色,由于受西医东渐影响,学术理论主要进展是黄疸"血分说"和"胆汁入血说"的提出,治疗上则提出活血化瘀、清肝胆湿热的大法,对后世影响较深。而药物最能反映医家的临床思路和对学术思想的发挥,医案是医家临证用药的实录,故本研究尝试通过对医案用药的统计分析,探讨晚清民国时期医家治疗黄疸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及学术提供借  相似文献   

6.
《新中医》2016,(4)
正黄疸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至晚清时期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晚清民国时期具有其时代特色,由于受西医东渐影响,学术理论主要进展是黄疸"血分说"和"胆汁入血说"的提出,治疗上则提出活血化瘀、清肝胆湿热的大法,对后世影响较深。而药物最能反映医家的临床思路和对学术思想的发挥,医案是医家临证用药的实录,故本研究尝试通过对医案用药的统计分析,探讨晚清民国时期医家治疗黄疸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及学术提供借  相似文献   

7.
读了《中医杂志》1979年第12期《问题解答》栏时振声同志对“太阳蓄血证下血的具体部位在何处?”的问答后,又引起了我对“太阳蓄血证的蓄血部位在何处?”的思究,我认为,太阳的蓄血部位不在膀胱。《伤寒论》论述太阳病蓄血证治共有四条原文(109、128、129、130),历代注家对太阳蓄血部位颇多争议,多认为血蓄膀  相似文献   

8.
<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一部专书,为清末四川唐宗海所著,该书以<内经>为依据,围绕血证在中医基本理论及治疗方面作了不少阐述和探讨.书中许多观点,尤其是治血四法,对于今天在中风脑出血的中医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神农本草经》明确指出:"主寒湿,风痹,黄疸。"《本草经疏》解释说:"以其为治,善治蓄血发黄,而不专于湿热也。"黄疸的直接原因是湿执或寒湿,但血瘀也为其原因之一,即"瘀血纹黄"。茜草主治"黄疸",因其性味苦寒,理论上讲是可以治疗湿热黄疸。茜草治疗湿热阻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方法。方法采用护理程序理论模式对120名护士进行100学时的"西学中"培训,并以问卷调查和操作考试进行评价。结果护士熟练掌握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培训后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有明显提高。结论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西学中培训可以提高西医护士对中医护理专业技能的掌握,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美英中三国全科医学教育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炳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1):2297-2300
目的:借鉴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经验,探索研究"中医类别全科医学"教育模式。方法:应用比较教育学方法,以美、英、中三国为样本,对全科医学兴起的背景、医学教育和全科医生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比较。结论:中医学与全科医学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应对"中医类别全科医学"的内涵特点作出科学的诠译;制订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标准;中医类别全科医学教育模式要适应国情。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医之二(阴阳)、三(三焦)、五(五行)、八(八卦)的基本观念,选择以左前臂为治疗的区域,使用简单迅速有效的针刺方式来提高治疗效果,病患大多能接受此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扣子七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扣子七挥发油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GC-MS技术及计算机联用仪首次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鉴定。结果检出106个峰,共检出其中65个组分,已鉴定出36种化合物,其中倍半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总含量分别占15.39%和9.22%,且以斯巴醇含量为最高;其次是2,5-十八碳二炔酸甲酯、八氢-1,4-二甲基-7-甲基乙烯奥、4(14),11-桉叶二烯、人参炔醇、4,11-十四碳二烯-环氧醚,烷烃及甾酮类。结论倍半萜烯类化合物为扣子七挥发油主要成分,斯巴醇可作为人参属植物中扣子七与其它植物的主要鉴别成分,含量较高的人参炔醇具有强的生物活性而对扣子七的进一步开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丹参与白花丹参的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比较丹参与白花丹参不同采收部位种子特性。方法:分别收集丹参、白花丹参主果穗上段、中段、下段种子,测定其萌发率、含水量、单穗种子粒数、千粒重等指标。结果:白花丹参果穗位置越高,种子萌发率越高,单穗种子粒数越多;丹参果穗位置越低,萌发率越高,中段单穗种子粒数最多;白花丹参与丹参不同部位种子的含水量、千粒重差异不显著。结论:丹参和白花丹参采收部位不同的种子特性不同,采收时白花丹参可优选中上段,丹参优选中下段,并通过分批集中的方法,提高种子质量均一程度。  相似文献   

16.
17.
红鱼眼的显微结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鉴别和进一步制定红鱼眼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红鱼眼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茎横切面外韧型维管束环状排列,中柱鞘纤维新月形。叶横切面主脉凸起不显著,叶肉中可见草酸钙簇晶。粉末中可见晶鞘纤维;石细胞众多,孔沟明显;棕色块易见。结论以上显微特征稳定,可作为红鱼眼的显微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One thousand plant extracts were screened for the presence of alkaloids. The number of positive tests was 185 (18.5%). There are 107 new alkaloid-containing specie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龙爪槐花中有效成分芦丁及其苷元槲皮素的定性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 ,以醋酸乙酯 -甲酸 -水 (8∶ 1∶ 1)为展开剂 ,展开 ;以三氯化铝和碘蒸气分别显色后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龙爪槐花中含有与槐花中相同的有效成分芦丁及其苷元槲皮素。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龙爪槐花中芦丁的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