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曼氏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及成虫抗原(AWA)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曼氏血吸虫感染。用250条尾蚴感染小鼠,于70~80天后收集成虫及虫卵,加PBS(pH7.2)分别匀浆。匀浆物搅拌过夜,再离心10000转/分钟,共1小时,然后用PBS透析,即得到SEA和AWA。DDY小鼠感染30或50条曼氏血吸虫尾蚴后,每两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以感染曼氏血吸虫鼠血清作指示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抑制法(IELI-SA)检测曼氏血吸虫抗原。从感染螺蛳及鼠获得尾蚴、虫卵、成虫,制备可溶性尾蚴免疫原(SCI)、成虫免疫原(SWI)、卵抗原(SEA),将可溶性虫卵抗原经亲和层析得纯化卵抗原(CCI)。此外还制成日本血吸虫可溶性卵抗原(S,SEA),肝吸虫成  相似文献   

3.
曼氏血吸虫感染的确诊要求在粪便中检测到虫卵 ,Kato- Katz法是目前公认的既经济又方便的诊断法 ,但在流行率及感染度较低地区 ,这一方法的敏感性较低。此外 ,对新感染虫体尚未产卵阶段亦无法检出 ,因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者研究和开发了多聚酶链反应 ( PCR)的诊断技术 ,首次从人体粪便与血清中检测曼氏血吸虫 DNA。运用样本抽提技术和二步快速反应来扩增粪便和血清中的曼氏血吸虫的 DNA。收集1 0 0个曼氏血吸虫尾蚴感染 4 5天的小鼠肝脏中的曼氏血吸虫虫卵 ,贮存于 - 2 0℃的 0 .9%盐水中备用。将含有 2 0 0个虫卵的盐水液1 0 μl加…  相似文献   

4.
本文比较了接种单剂肝片吸虫或曼氏血吸虫成虫可溶性提取物与照射减弱曼氏血吸虫尾蚴或童虫对小鼠曼氏血吸虫病的保护作用。并对吸虫抗原提取物与减弱尾蚴疫苗结合应用的免疫效果进行了评价。肝片吸虫成虫(Fhww)或曼氏血吸虫成虫(Smww)可溶性抗原提取物:肝片吸虫、曼氏血吸虫分别经生理盐水反复洗涤后制成匀浆,悬于Hank’s平衡盐溶液中。经超声处理后,在4℃、3000g离心30′,最后收集其可溶性部分。免疫时抗原提取物的蛋白浓度为  相似文献   

5.
作者从曼氏血吸虫的成虫和虫卵中分离出信使核糖核酸(mRNA)并在体外转译,经鉴定体外转译产物为多肽,存在于血吸虫童虫的表面。按Smithers报告的方法收集曼氏血吸虫成虫,虫卵按Doenhoff方法制备,经生理盐水洗后液氮冰冻。用机械方法由尾蚴转变而得童虫,培养于NGTG-135培养基中,置37℃C含CO_2气体中孵育18小时。用此童虫加弗氏完全佐剂重复皮下注射免疫兔获得兔抗童虫血清。人血清采自曼氏血吸虫病患者。mRNA的分离及体外转译,系将液氮冰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的虫卵孵化、毛蚴和尾蚴的作用。将感染曼氏血吸虫的小鼠粪便内的虫卵用沉淀法进行分离,并放在有光刺激和27℃的条件下孵出毛蚴,然后将毛蚴和从感染的扁卷螺内逸出的尾蚴培育在含有吡喹酮的药液中。实验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实验用雌性 CFI/W74株小鼠,在感染后7天或8周解剖动物,计数童虫和成虫数,与对照组相比较来评价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当尾蚴入侵宿主皮肤时,不仅失去其尾部和释放溶组织酶,同时在生理和新陈代谢方面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本文作者对曼氏血吸虫尾蚴的尾部、体部和童虫体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氮、糖原等进行了测定,并观察了不同温度对尾蚴和成虫氧吸收的影响等。把浓集的尾蚴(约30,000条/毫升)冷至0℃,置于100毫升烧瓶中(瓶中放入直径3  相似文献   

8.
作者选择符合本试验标准的波多黎各博克龙地区的居民122人,用一种敏感的 Rit-chie 氏醛醚浓集法作为对照,对6种测定抗体的血清学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比较。6种血清学试验为:①曼氏血吸虫尾蚴抗原间接荧光试验(IIFC);②曼氏血吸虫冰冻成虫切片间接荧光试验(IIFA);③曼氏血吸虫尾蚴抗原玻片絮凝试验(SF);④⑤为曼氏血吸虫尾蚴抗原、成虫提取液的琼脂双扩  相似文献   

9.
曼氏血吸虫的成虫ATP二磷酸水解酶 (ATP Dase)可以水解核苷二磷酸与核苷三磷酸 ,该酶在哺乳动物可参与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如血小板凝集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等。Faria Pinto等研究了此酶在曼氏血吸虫虫卵中的定位 ,并分析了其抗原性。用尾蚴攻击雄性Swiss大鼠制备感染血清、虫卵匀浆 2 5 0 0 g离心上清 (HES)及可溶性虫卵抗原(SEA) ,并测定HES和SEA的二磷酸水解酶活性 ,ATP、ADP、UTP、UDP、GTP和GDP均可被水解 ,但是对不同的底物活性稍有差异。HES水解UDPGDP、ATP的能力比SEA高 30 %~ 6 0 % ,而水解ADP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鉴于抗IL-2和抗IL-4的McAb对成虫所产虫卵与小鼠尾静脉注入虫卵的免疫调节作用有所不同,作者实验观察了曼氏血吸虫成虫在肉芽肿免疫致病中的作用,特别是单性成虫对注入虫卵的免疫应答。 用100条单性波多黎各株曼氏血吸虫尾蚴经浸尾感染C3H/HeN雌性小鼠,并以正常小鼠和双性感染小鼠作对照。9周后各组  相似文献   

11.
作者测定并比较了曼氏血吸虫尾蚴、雌、雄成虫的11种酶活力,这些酶为:丙酮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缩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葡糖—6—磷酸脱氢酶、6—磷酸葡糖酸盐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等,同时对梅氏血吸虫雌、雄成虫的6种酶(上述的前6种)也进行了测定和比  相似文献   

12.
用曼氏血吸虫波多黎各株制备可溶性成虫抗原(SWAP)、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及童虫表面抗原提取物。曼氏血吸虫童虫加福氏佐剂免疫BALB/c小鼠后取脾分离脾细胞,与鼠骨髓瘤细胞P3NS-1融合。ELISA  相似文献   

13.
曼氏血吸虫的尾蚴穿过易感哺乳动物的皮肤,并在皮下移行的过程与诸多溶蛋白酶有关。现已从曼氏血吸虫尾蚴纯化出两种蛋白酶,上述尾蚴酶对合成底物或天然底物的不同特异性表明存在着数种尾蚴蛋白酶而非同一酶的不同形式。本文报告尾蚴分泌物中47kDa蛋白酶的特征及纯化。  相似文献   

14.
KLH与日本血吸虫抗原交叉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已证明钥孔(?)血兰蛋白(KLH)与曼氏血吸虫童虫表面抗原中的38KD分子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本文进一步证明,与KLH共同的抗原决定簇亦存在于日本血吸虫尾蚴表膜或/及分泌物、虫卵抗原的可溶性成份而不存在于成虫抗原中。抗KLH血清引起阳性的尾蚴膜反应但不引起阳性的环卵沉淀试验,与可溶性虫卵抗原的交互抑制试验结果表明二者的抗原性部份交叉。  相似文献   

15.
从曼氏血吸虫成虫及童虫中曾分离出一约40kDa多肽,它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并为慢性曼氏血吸虫感染者和经照射尾蚴免疫的动物血清所识别。该多肽为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是肌肉收缩系统中的一种主要调节分子。本研究用DNA重组技术制备曼氏血吸虫原肌球蛋白,与正常人及多种寄生虫感染病人血清进行Western blot和ELISA,进一步研究其在免疫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结合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和侧流层析试纸条(LFD),建立一种快速、便捷的曼氏血吸虫核酸可视化检测方法,并初步评价其检测效能。方法 以曼氏血吸虫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SmCOX1)基因为靶序列,利用Primer Primer 5软件结合手工辅助,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并进行筛选,建立曼氏血吸虫核酸LFD-RPA检测方法。制备不同浓度(1 ng/μl、100 pg/μl、10 pg/μl、1 pg/μl、100 fg/μl、10 fg/μl、1 fg/μl、0.1 fg/μl)的曼氏血吸虫成虫基因组DNA和含有不同拷贝数浓度(10~5、10~4、10~3、10~2、10~1、10~0、10-1拷贝/μl)的SmCox1重组质粒DNA,评价所建立方法的敏感度。以曼氏血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成虫、埃及血吸虫虫卵、感染曼氏血吸虫双脐螺(阳性双脐螺)和阴性双脐螺、感染日本血吸虫钉螺(阳性钉螺)和阴性钉螺、华支睾吸虫成虫、大片形吸虫成虫、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评价所建立方法的特异性。将3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0尾感染组、80尾感染组和健康...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述了一种用抗原序列标签(AST)识别编码曼氏血吸虫抗原基因的方法。 经临床及粪便检查从慢性血吸虫病病人中挑选出粪检曼氏血吸虫虫卵阳性的患者,收集治疗前的血清。经ELISA分析,从中选出17名含有抗曼氏血吸虫成虫抗原或虫卵抗原的高水平IgM患者的血清,混和后用亲和层析法纯化获得抗曼氏血吸虫成虫的免疫球蛋白,用于筛选曼氏血吸虫成虫λZAP cD-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曼氏血吸虫对多种氨基酸的吸收情况。小白鼠感染曼氏血吸虫尾蚴5~6周后处死,由左心室灌注pH7,35的Krebs-Ringer-Tris(KRT)缓冲液,自肝静脉收抗成虫,保存于37.5℃含有20%牛胚血清及抗  相似文献   

19.
蛋白水解酶在曼氏血吸虫感染中起重要 作用而成为抗虫疫苗或化疗的目标。为此,本文作者研究了编码一种新的曼氏血吸虫丝氨酸蛋白酶的DNA序列的分子特性。 曼氏血吸虫波多黎各株的尾蚴来自Biomphalaria glabrata螺体内逸出者。自尾蚴感染40天后的金色仓鼠的肝门静脉灌注,获得成虫。收集尾蚴,提取基因组DNA,从成虫中提取RNA并逆转录出单链cDNA,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主要流行区现场分离株虫卵、毛蚴和尾蚴阶段对吡喹酮的敏感性,为建立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性检测技术提供基础。方法分别从中国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和云南6省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虫卵,建立日本血吸虫现场分离虫株;采用实验室已有的3株曼氏血吸虫株为对照。将各虫株虫卵分别孵育于5×10-6、10-6、5×10-7、l0-7mol/L吡喹酮溶液中24 h后移至清水孵化,观察虫卵的孵化率。将各虫株毛蚴分别暴露于5×10-6、   10-6、5×10-7、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0、1、5 min后观察比较毛蚴的运动及形态学变化。将各虫株尾蚴分别暴露于 10-5、6×10-7,4×10-7、10-7 moI/L吡喹酮溶液中,0、20、40、60、80、100 min后,解剖镜下观察尾蚴的泳动、收缩和断尾率的变化。并将结果与曼氏血吸虫株进行比较。结果 经10-6,5×10-7、10-7 mol/L吡喹酮溶液中24 h后,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孵化率分别为0. 52%、11. 90%和49.15%,曼氏血吸虫分别为4.17%、31. 37%和92. 53%。当暴露于10-6 mol/L 吡喹酮1 min后,日本血吸虫毛蚴的变形率为100.00%,曼氏血吸虫为55. 73%;当分别暴露于5×10-7、10-7mol/L吡喹酮5 min后,日本血吸虫毛蚴的变形率为96. 82%和21. 80%,曼氏血吸虫毛蚴为21. 80%和0。当暴露于10-5 mol/L吡喹酮中40 min,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断尾率为96. 75%,曼氏血吸虫为28. 30%;暴露于4×10-7mol/L吡喹酮中100 min,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断尾率为95. 82%,曼氏血吸虫为11. 40%;当暴露于l0-7mol/L吡喹酮中80 min,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断尾率为29. 65%,曼氏血吸虫尾蚴为0。结论 日本血吸虫各现场分离株间在虫卵、毛蚴和尾蚴阶段财吡喹酮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高于曼氏血吸虫。研究提示,将毛蚴移人5×l0-7mol/L吡喹酮溶液中1 min,镜下观察其变形率,可作为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的观察指标,可用于现场判断病人化疗失败的原因是否是由于吡喹酮不敏感株产生所引起。将尾蚴移入 4×10-7 mol/L吡喹酮溶液中80~100 min,镜下观察其断尾率,可用于螺体内虫株吡喹酮敏感性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