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例室壁瘤切除术后出现顽固性室颤患者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梗死后坏死心肌细胞纤维化瘢痕形成 ,使心脏局部向外瘤样突出并反向运动可形成室壁瘤。室壁瘤易发生心律失常 ,尤其易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1] 室性心律失常病死率很高 ,这就要求医护人员除了迅速作出诊断外 ,还必须熟练地掌握除颤等各项抢救技能。我科监护室 2 0 0 1年 9月 3日收治 1例冠脉搭桥、左室室壁瘤切除、左室重建术患者 ,术后频繁出现室性心律失常 ,医护人员及时发现病情 ,抢救成功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 ,45岁 ,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 1个月余入院。冠脉造影提示 :冠脉左前降支近段局限性狭窄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变异型心绞痛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确诊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DCG)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AG检查示:23例有冠状动脉狭窄,其分布部位依次为左前降支13例,右冠状动脉7例和左回旋支3例,其中75%以上狭窄15例(65.5%)。DCG监测:ST段抬高时间与胸痛发作时间基本一致,ST段抬高并发各类型心律失常的有:室性心律失常14例,房性心律失常5例,心房纤颤1例,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房传导阻滞5例,心室颤动1例。阵发性ST段抬高≥0.20mv者18例,其中狭窄程度≥75%者12例(66.7%),抬高最长持续时间≥3min者24例,其中狭窄程度≥75%者16例(75%)。结论:变异型心绞痛更易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痉挛,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心律失常可能与ST段抬高的程度、持续时间呈正相关,而其类型与发生痉挛的血管部位有关。DCG可明显提高变异型心绞痛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发生心室颤动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1993年3月-2008年6月10 082例冠脉造影,其中发生心室颤动2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过程、器械选择及预后情况。结果:10 082例冠脉造影发生心室颤动24例,发生率为0.23%,经股动脉途径发生率略低于经桡动脉途径发生率(0.19%vs0.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室颤动多发生于右冠状动脉造影,右冠状动脉的痉挛、阻塞是导致心室颤动发生的主要因素,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术者经验相对不足,操作不够规范及对心电、动脉压力曲线观察、注意不够。经有效除颤一般均可恢复正常。结论:冠脉造影时经严格操作VF大多可以避免,发生后经及时心肺复苏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血管内超声(IVUS)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左主干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期间在我院我科住院的左主干病变患者资料30例,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冠脉造影组(16例)及血管内超声组(14例),比较血管内超声组与冠脉造影组的术后支架情况、术后心脏彩超结果、术后平板运动及心电图结果从而对两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经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左主干病变进行介入治疗,血管内超声组的达标率高于冠脉造影组,而置入率、支架长度及支架平均直径无统计学差异;血管内超声组与冠脉造影组的心脏彩超结果在术后3个月与6个月随访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2个月随访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管内超声组小于冠脉造影组(P 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平板运动及心电图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左主干病变患者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有望在临床治疗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缪荣华 《临床医学》2007,27(11):46-47
目的分析和评价冠心病介入诊断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总结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5年12月186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造影阳性106例,其中94例行PTCA 支架植入术,术后随访无明显胸痛、胸闷发作;造影阴性78例,排除了冠心病;造影未成功2例。术中发生心室颤动2例,导管扭曲2例,低血压2例,经及时处理后好转;术后皮下瘀血10例。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和PTCA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是诊断和治疗冠心病重要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1病历报告患者男,60岁。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伴晕厥一次于1995年2月1日来院。心前区闷痛,常于上午3~7时发作,与劳累及情绪改变无关,持续约3~5min,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查体: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无异常。心电图、脑电图、CT及核磁共振无异常。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冠脉主干普遍偏细,前降支近端及回旋支近端狭窄80%~90%,右冠脉中段狭窄90%。入院诊断:①冠心病、心绞痛;②晕厥待直。经扩冠脉治疗,仍每天3~7时出现心前区疼痛,发作时心电图示V1~V4ST段下移0.1mV,疼痛缓解后心电图正常。隔2~3周是厥发作一次。住院第68…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并分析女性冠心病患者动态心动图与冠脉造影的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4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患者。试验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冠脉造影的诊断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对左前降支阻塞阳性率为82.26%,对照组采用冠脉造影阳性率为30.65%,试验组患者诊断左回旋支阳性率为67.74%,对照组阳性率为33.87%,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的方法诊断后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为8.06%,对照组患者为40.32%,试验组诊断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的方法检测冠心病可提高检测的阳性率,尤其对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的诊断更为准确,且并发假性动脉瘤的几率小,降低误诊率,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把有心绞痛、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病例称为X综合征,近年来,我们在28例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中诊断5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38~61岁,平均47.4岁,心绞痛史10月至8年,均为活动或激动诱发的胸骨后压榨感、闷胀感、紧张感、持续时间1~60分钟,1例放射至左肩左前臂左小指无名指,持续  相似文献   

9.
冠脉介入治疗的术后监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97年至 2 0 0 0年 8月 ,我们对5 4例冠脉介入患者术后进行了监护 ,从而提高了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减少了并发症。现将其术后监护措施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5 4例患者中男 43例 ,女 11例 ,30~ 83岁 ,单纯冠脉造影 (CAG) 17例、CAG 左室造影 11例、PTCA 8例、AMI急诊PTCA 5例、PTCA CS8例 ,冠脉搭桥 (CABG) 5例 ;临床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 7例、AMI 8例、冠心病 39例。术前均因心慌、胸闷或心绞痛反复发作而住院。结果 :急诊CABG 3例、死亡 1例 ,余均成功。2 术后监护2 1 掌握操作过程、用药与术后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择期行冠脉造影与支架置入术,术中前降支置入支架,手术顺利。术后1 h胸痛再发,并出现血压、心率下降,心电图相继出现缓慢型及快速型心律失常,再次行冠脉造影示前降支支架内血栓形成,予血栓抽吸及球囊后扩张支架置入,冠脉血流恢复。后患者病情稳定出院,随访半年无胸闷、胸痛发作。结论 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症状和心电图可有不典型表现,及时复查冠脉造影是明确诊断并予有效干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我院CCU病房应用异搏定治疗反复心室颤动3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男,60岁。主因发作性胸痛1h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V3R-V5R导联ST段抬高为2~5mm。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入院后患者反复意识丧失,心电监护示心室颤动,应用可达龙及非同步直流电转复后不能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青年患者出现的不典型心绞痛及近似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临床不能诊断冠心病者18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CT检测对比研究。18例造影中3例冠状动脉狭窄占16.7%。18例冠脉CT检测中3例出现左冠脉走行粗细不均匀。高密度钙化,占16.7%。冠脉造影与冠脉CT对比;完全符合者15例,占83.3%,符合率较高。冠脉CT检测可作为无创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提示中青年可疑冠心病不能单凭临床症状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心肌梗塞可伴随各种心律失常,冠脉再灌注治疗不胆极大程度地改善心肌供血,而且影响心律失常的转归。方法:32例患者均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冠脉再灌注治疗。结果:右冠病变引起的12例房室传导阻滞(AVB),术后6-24h高度AVB消失者10例,1例仅遗留PR间期延长,1例仍为Ⅲ度AVB;对右冠致命性痉挛引起的Ⅲ度AVB经植入支架后随访20个月,定期动态心电图检查无AVB。2例右冠第四段闭塞者病程中出现室性心运过速(VT),PTCA球囊松脱时出现心室颤动(Vf0,经电击除颤后成功行PTCA并植入支架。2例严重窦性心动过缓者,术后心室率均超过70次/min。左冠病变组中,1例广泛前壁心肌梗塞患者,病程中反复出现VT及心室颤动,予利多卡因、心律平、可达龙均不能有效控制其发作,开通闭塞的前降支并值入支架1枚,扩张狭窄的回旋支,术后室速及心室颤动均未再发作。对前降支狭窄并痉挛者引起的室速,对此病变给予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1枚,随访11个月未再发作室速。12例频发室性早搏消失,5例偶发,未再继续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结论:对于缺血性心脏病并发的心律失常,应以采取PTCA、支架植入等改善再灌注措施为主,而非首选抗心律失常药物,尤其是具有负性肌力或负性传导作用的药物,否则增加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总结1例左前降支T波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密切监护,注意心电图动态改变,重视患者胸闷、胸痛的主诉、阿-斯综合征发作时的抢救配合、急诊介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时无不适主诉,心电图大致正常。入院次日,突发阿-斯综合征,意识丧失,经抢救后意识恢复,复查心电图提示心肌梗死,急送介入室行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术,于前降支成功植入支架3枚,病情稳定出院,总住院日7 d。  相似文献   

15.
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年龄68岁,有心绞痛史5例,高血压史4例,糖尿病史3例,高脂血症4例,吸烟史2例.心电图诊断:前壁心梗2例,前间壁心梗2例,下壁伴右室面心梗1例,Q波心梗4例,非Q波心梗1例.心脏彩超,梗死2周内室壁运动异常3例,随诊后3例均恢复正常.5例病人行冠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结果,5例冠脉造影正常,3例左室室壁运动异常.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造影正常的原因很可能是冠脉造影局限性出现的假阴性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和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SAT)的发生机制和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SAT的临床特点和发生机制。结果在166例60岁以上和/或糖尿病植入冠脉支架患者中3例(1.79%)发生SAT,1例冠脉造影证实SAT,予以冠脉内球囊扩张及溶栓,完全恢复再灌注;1例为可能sAT;另1例为不排除的SAT。3例患者中2例表现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排除SAT的1例患者猝死。结论支架内SAT可能与C型病变、老年和/或糖尿病、CTO等因素所致术中支架贴壁不良及术后不规范用药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刘波  惠杰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1):1188-119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并发室壁瘤的易患因素.方法 对本院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40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患者中37例室壁瘤患者从性别、年龄、胸痛时间、心电图中胸导联抬高或形成Q波的数量、心脏冠脉造影结果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例为本院心脏彩色多普勒确诊为室壁瘤患者37例.结果 其中男性34例(90.8%),胸痛时间〉24h者31例(81.1%),冠脉造影示左前降支受累及者28例(75.7%),年龄〉60岁者30例(90.8%),心电图示≥4个胸导联ST段抬高或出现Q波35例(94.6%).结论 室壁瘤多发于男性,年龄多〉60岁,其中多数患者心电图可见≥4个胸导联ST段抬高或出现Q波,心肌梗死后胸痛时间多〉24h,冠状动脉造影中左前降支受累及者多见.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3):583-584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对比分析其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全部患者中,有84例为12导联动态心电图阳性,其中冠脉造影阴性患者有15例,阳性有69例;另外有66例患者为12导联动态心电图阴性,其中冠脉造影阳性23例,阴性43例,经比较分析得出,大于65岁的女性患者中,其冠脉造影阳性率与常规12导联动态心电图阳性率一致(P>0.05),男性患者中,相比预其12导联动态心电图阳性率,冠脉造影阳性率均高(P>0.05)。56~65岁年龄组以及45岁以下的年龄组的女性患者中,相比于其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阳性率,其冠脉造影阳性率均均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处于45~55岁年龄组的女性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率相比于12导联动态心电图阳性率,差异显著(P<0.01)。且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会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多而增高。经我院研究比较发现,对于冠心病患者,常规12导联动态心电图是临床诊断价值较高,是其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具有经济、实用以及操作简单的特点,应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9.
X综合征三例报告湖南省老年医院朱今之1967年Likoff等首先报道一组有典型劳力性心绞痛而冠脉造影正常患者。1973年Kemp将其称之为X综合征。笔者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进修时统计50例冠脉造影患者中有3例冠脉造影正常而患者有典型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20.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随访期间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及ICD的治疗效果。方法11例因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致晕厥或有猝死家族史的患者植入ICD后通过临床症状、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储存的资料进行随访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9±7)个月,4例患者共接受73次治疗(抗心动过速起搏4次,低能量复律5次和高能量除颤64次),1例患者治疗发生在晕厥后;1例由于阵发心房颤动发生3次误治疗,经调整参数后没有发生类似事件。结论ICD治疗恶性心律失常效果可靠,定期随访调整合适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是保证有效治疗、防止误治疗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