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与血清心肌酶谱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探讨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在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诊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61例腹泻住院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免疫层析金标记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161例拟诊肠炎患儿的粪便标本,轮状病毒(RV)阳性标本88例,阳性率54.6%,观察组(RV阳性)患儿心肌酶谱检测心肌损害56例,阳性率63.6%,对照组(RV阴性)患儿心肌酶谱检测心肌损害11例,阳性率15.1%,观察组心肌损害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粪便中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原,心肌酶谱与轮状病毒肠炎具有相关性,对腹泻患儿粪便做轮状病毒抗原及血清心肌酶谱检测,有助于早期及时发现婴幼儿心肌损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酶谱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时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 对70例确诊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酶水平。结果: 观察组心肌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率为38.57%,高于正常值(P<0.00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5.71%高于正常值(P<0.005)。结论: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引起心肌酶谱的变化,同时可引起轮状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同时注意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AST、LDH、CK、CK-MB、HBDH)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3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含量,并与同期轮状病毒性抗原阴性的78例肠炎患儿作对照,同时,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又分为无脱水组、轻度脱水组、中度脱水组进行比较,观察其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发现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组血清中AST、CK、CK-MB、HBDH比同期轮状病毒性抗原阴性的肠炎患儿组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而LDH活性无明显性差异,P>0.05。中度脱水组的RV肠炎患儿心肌酶较其他RV肠炎患儿显著增高。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常伴有心肌损伤,心肌酶谱检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的心肌酶谱、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的变化。方法将52例大便轮状病毒(RV)抗原阳性患儿作为观察组,空腹抽血查心肌酶谱并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选择同期住院RV抗原检测阴性的40例肠炎患儿作对照纽,做相同的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RV抗原阳性患儿心肌酶谱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对照组相比,RV抗原阳性患儿心电图的异常表现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超声心动图各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损害可引起心肌酶谱、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多指标的变化.动态观察奠变化.对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有重耍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轮状病毒(RV)肠炎时对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RV抗原阳性肠炎80例患儿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治疗的RV抗原阴性肠炎80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及心电图异常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心肌酶谱5项指标及其异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结论 通在治疗RV肠炎时,加强心肌酶谱的检测,对病情监测及预防心肌损伤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何梅玲  彭丰 《西部医学》2012,24(5):936-937,939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观察组)和40例健康体检婴幼儿(对照组)的心肌酶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T)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合并中、重度脱水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AST、LDH、CK、CK-MB和α-HBDT活性明显高于无脱水及轻度脱水者(P〈0.01)。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心肌酶测定对明确诊断、监测患儿病情变化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方法:对65例患儿及25例正常儿采用胶体金法检测粪便的轮状病毒抗原,对抗原阳性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儿童检测血清CK-MB与cTn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轮状病毒肠炎组血清CK-MB与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轮状病毒除引起胃肠道症状外,对心肌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重症者血清CK-MB与cTnI血清水平更高,对临床诊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疾病早期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3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以及53例急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阴性)患儿的临床资料,病例收取时间在2016年10月2日到2018年10月10日,分析两组患儿在疾病早期血清心肌酶谱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CKMB、LDH、a-HBDH、AST、CK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胃肠炎患儿(P 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与单纯胃肠炎患儿相比,更容易引起心肌损伤,应早期对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测,以便及时启用保护心肌治疗,以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心肌酶谱检测在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9例患儿的轮状病毒抗原进行检查,将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儿106例设为观察组,轮状病毒抗原阴性患儿83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这5项心肌酶谱进行检测,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心肌酶谱水平。结果观察组106例轮状病毒感染患者中,心肌酶谱表现异常者72例,发生率达67.92%,而对照组83例患儿的心肌酶谱均处于正常水平,观察组患者的CK、AST、CK-MB、α-HBD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心肌酶谱与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有一定相关性,对患儿做血清心肌酶谱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婴幼儿的心肌损害,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致腹泻的婴幼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采用NAC-免疫抑制法测定,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羟丁酸脱氢酶(HBDH)采用酶动力法测定。测定327例腹泻婴幼儿血清心肌酶谱含量,并根据病情将婴幼儿分为轻症组(166例)和重症组(161例),非轮状病毒腹泻婴幼儿243例为对照组。结果发现对照组心肌酶谱异常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同时异常的患儿心肌酶升高水平较单纯,心肌酶谱异常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轮状病毒腹泻性肠炎婴幼儿伴心肌损害。心肌损害的轻重与病情的轻重有关。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同时改变者心肌酶水平显著增高。提示心肌酶谱变化有助于临床判断心肌有无损害及心肌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心肌酶谱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颖  张俊华  叶菁 《宁夏医学杂志》2005,27(11):758-759
目的 了解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在腹泻急性期心肌酶谱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2例急性期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心肌酶谱,按脱水程度分为3组。即无脱水组、轻度脱水组、中度脱水组。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42例急性期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24例(57.14%)有心肌酶谱升高。而腹泻各组之间心肌酶谱的升高程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性期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可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而心肌酶谱改变程度与脱水程度及病情轻重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RV)性肠炎与心肌酶谱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变化的关系。方法对确诊为RV性肠炎的患儿253例(观察组)与同期143例非RV性肠炎的患儿(对照组)进行心肌酶谱(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酸肌酶(CK)、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a一羟丁酸脱氢酶(rHBDH)、ALT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和ALT测定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肌酶谱结果异常者治疗后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婴幼儿RV感染常合并心肌及肝脏损害,心肌酶谱和ALT测定对婴幼儿RV的诊断、监测病情变化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轮状病毒肠炎时机体免疫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弢  王淼舟 《青海医学院学报》2011,32(4):260-262,270
目的 观测轮状病毒( Rotavirus,RV)肠炎时机体的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状况.方法 收集50例RV肠炎患者急性及恢复期大便和血清标本,检测大便SIgA和血清细胞因子IL - 1β、IL-6、TNF -α表达水平;同期正常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恢复期RV肠炎患儿大便中的SI-gA水平较急性期显著增加,重度RV肠炎...  相似文献   

14.
龙云  陈苗苗  吴成 《安徽医学》2012,33(6):671-674
目的探讨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生率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因腹泻病住院的患者998例,所有患者均收集粪便标本和空腹血清,检测轮状病毒和心肌酶活性等,对其中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患者从发病年龄、季节、症状和伴随症状、心肌酶谱检测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998例腹泻病患者中轮状病毒抗原阳性者399例,阳性检出率39.98%,2岁以下婴幼儿的发病率最高占92.48%。全年均可检出轮状病毒感染,流行状况最高峰是10~12月份,4~5月份有一小高峰。轮状病毒抗原阳性者中77.19%有心肌损害,明显高于轮状病毒抗原阴性者(χ2=45.0,P0.001),而且阳性患者中HBDH、LDH、CK-MB的数值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值分别为0.007、0.022、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腹泻病患者应及早、准确地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并重视心脏等肠道外脏器损害的检测,以利于早期、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5.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1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观察组)和186例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对照组)的心肌酶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羟丁酸脱氢酶(HBDH)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P<0.05,P<0.01);合并中、重度脱水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AST、LDH、CK、CK-MB和HBDH活性明显高于无脱水及轻度脱水者(P<0.05,P<0.01)。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心肌酶测定对明确诊断、监测患儿病情变化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病毒血症和肠道外脏器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RV)腹泻患儿是否会发生病毒血症,以及RV是否能感染肠道外脏器。方法 以套式RT-PCR方法检浏全部60例。RV腹泻患儿的血浆标本和其中14例单个核细胞中的RV基因;以原位杂交和原位RT-PCR方法检测2例伴有RV感染的死亡患儿各脏器中的RV基因。结果 从60例患儿中检测到病毒血症4例:l例血浆中检测到RV阳性,其PCR产物部分测序结果证实属RV序列,血清型Ⅲ,未见变异;14例单个核细胞中检测到3例阳性,其相应的血浆标本RV阴性。从2例死亡患儿的小肠、肝脏、肺、肾脏中检测到RV基因。结论 普通RV腹泻患儿可出现病毒血症,RV可以从肠道向其他脏器扩散,病毒血证实其扩散途径。  相似文献   

17.
司马贯忠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759-2760
目的:研究深圳地区婴幼儿感染杯状病毒所致肠炎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在我院采集的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2354份,进行轮状病毒(RV)、杯状病毒(HuCV)、星状病毒(AstV)检测分析。结果:2354份粪便标本中,RV阳性910份,阳性率为38.7%。G血清型检测355份标本,其中以G3型为主,占57.5%(204/355);对1444份RV阴性标本进行HuCV、AstV和AdeV检测,检出HuCV阳性511份,阳性率为35.4%;AstV阳性342份,阳性率为23.7%;检出AdeV阳性49份,阳性率为3.4%。结论: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是深圳地区婴幼儿感染杯状病毒所致肠炎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致肠管外损害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对148例腹泻病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便中的轮状病毒,阳性65例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并设为观察组,阴性83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肝功、心肌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状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年龄构成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功能酶学指标(ALT)较对照组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心肌酶学指标(CK-MB,LDH,AST)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下呼吸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越小,心肌损害比例越高。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可导致肠管外多脏器损害,尤以心肌损害为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