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艳红  王秋开 《护理研究》2011,25(9):810-811
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早年被称之为神经源性膀胱或简称神经膀胱,这类疾病常同时伴有尿道功能障碍和膀胱尿道功能的协调性异常,临床表现以下尿路功能障碍最多见,进一步可导致上尿路功能障碍[1]。尿动力学检查可客观评价下尿路  相似文献   

2.
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闫桂虹  郭江雪 《天津护理》2010,18(3):170-17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源性膀胱(rleurogenic bladder,NB)是骨科及康复科临床常见难题。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发生病变后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膀胱等下尿路功能障碍最严重的直接后果是上尿路损毁、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早期正确处理神经源性膀胱将最大限度地避免尿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神经源性膀胱[1](Neurogenic bladder,NB),又称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膀胱排尿功能障碍,引出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主要是因为调节膀胱和尿道的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临床表现为尿潴留、尿失禁及排尿次数改变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患者肾功能异常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4.
杨卫新 《华西医学》2022,(5):693-699
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管理是康复科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之一。过去的几十年里,脊髓损伤患者的下尿路功能障碍管理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泌尿系统并发症仍然是脊髓损伤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脊髓损伤患者的下尿路功能障碍表现为多种症状和体征,需要全面评估,脊髓损伤患者的下尿路功能障碍管理需要量身定制个体化的治疗方法。该文结合国内外的康复临床实践,阐述了脊髓损伤后下尿路功能障碍的评估和康复治疗进展,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临床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神经源性膀胱尿路功能障碍的全面分类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既往下尿路功能障碍分类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种包含上尿路功能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全尿路功能障碍的新分类方法,其中对肾盂输尿管积水扩张新提出分度标准。此分类方法可为评估、描述、记录上尿路及下尿路的病理生理变化、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全面、科学及客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神经控制系统紊乱造成下尿路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通常需在存有神经病变的前提下才能诊断[1]。神经源性膀胱可分为失禁型排尿障碍、潴留型排尿障碍、潴留和失禁型排尿障碍。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治疗及康复时间比较长,患者出院后由于护理连续性的中断,缺乏科学膀胱功能训练,加之患者依从性差,  相似文献   

7.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所有可能累及储尿和/或排尿生理调节过程的神经系统病变,都有可能影响膀胱和/或尿道功能,进而成为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必须有明确的相关神经系统病史。其治疗是迄今尚未解决的医学难题。  相似文献   

8.
<正>脊髓损伤可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的内脏器官丧失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与支配,引起神经性功能紊乱[1]。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类由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2]。神经源性膀胱为膀胱神经失控后功能障碍的膀胱,其为脊髓损伤后的常见  相似文献   

9.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 NB)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神经源性膀胱常可造成肾盂扩张积水、泌尿系感染,最终导致成肾脏功能受损或丧失,肾功能衰竭是此类患者死亡的原因[2]。脊髓损伤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问题,也是至今尚未很好解决的医学难题。我国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低于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是对泌尿系统并发症的治疗和护理水平较低[3],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强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统管理。系统的泌尿系统管理,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有着积极的影响。现就脊髓损伤患者的泌尿系统管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神经源性膀胱(NB)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这类患者常并发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如果不正确处理,有可能导致尿路感染、尿失禁和上尿路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现将间歇导尿对尿路感染影响的研究综述如下。1 NB并发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尿路感染是NB最常见的并发症,当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引起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功能失调,排尿功能障碍导  相似文献   

11.
12.
13.
Tiotidine and cimetidine kinetics and dynamics were compared to assess mechanisms of the longer duration of effect of tiotidine in man. Both drugs has similar lag times for absorption. Tiotidine with a meal was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when fasting and was also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cimetidine with a meal. The elimination rates for both drugs did not differ; they were both approximately 2 to 3 hr. Oral doses of cimetidine achieved areas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curve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that of tiotidine but these concentrations were only 1/10 as potent. The cimetidine concentration inducing 50% inhibition of food-stimulated gastric acid secretion was 0.41 +/- 0.04 whereas it was 0.04 +/- 0.003 microgram/ml for tiotidine. The effect of tiotidine lasted longer than that of cimetidine because the doses recommended for use in man resulted in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relative to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than clinical doses of cimetidine.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