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莫三嗪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莫三嗪是新一代抗癫痫药物,本文综述近年来其传统和群体药代动力学(药动学)的研究现状,基因多态性和联合用药对其药动学的影响,并阐明其在特殊人群的药动学特点,为临床更科学地制定给药方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癫痫发病率高且病因复杂,治疗相对棘手。新诊断的癫痫患者,若接受规范、合理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大约70%的患者癫痫发作可以得到控制。近年来,新型抗癫痫药物逐渐问世,作为目前抗癫痫药物的有效补充,为癫痫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掌握新型抗癫痫药物的药动学、疗效、耐受性等特点,有助于为患者提供安全、正确、合理、规范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述近年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的研究进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系统查阅了近几年国内有关癫痫治疗药物监测的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结果常用于癫痫的治疗药物有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这些药物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治疗窗窄、服药周期长等特点.结论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及时调整给药方案、实施个体化给药、降低癫痫的发作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个体化给药已成为提高药物临床疗效及减少毒副不良反应的重要步骤。个体化给药的基础是药动学研究,治疗药物监测(TDM)为制定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实施手段。  相似文献   

5.
107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综合征,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5%。大多数病人均需靠长期服用抗癫痫药控制发作。丙戊酸钠是一种新型独特的抗癫痫药,为治疗癫痫小发作、大发作和肌阵挛性发作的首选药物之一。其有效血浓度范围是50-100μg/ml,每位癫痫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很大个体差异,为做到合理用药不能单纯依靠经验用药,必须进行血浓监测,凭血浓数据提供个体化给药方案。本文作者对服用丙戊酸钠的癫痫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丙戊酸钠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广谱抗癫痫药物。其治疗窗窄,体内代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间差异较大,临床需对其进行个体化给药。群体药代动力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药代动力学的群体分析方法。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丙戊酸钠体内代谢过程,对近年来对丙戊酸钠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应用作一综述,分析归纳影响丙戊酸钠代谢的可能因素,如:人口学特征,合并用药及遗传因素等,从而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晓鸣  岳璇 《安徽医学》2012,33(12):1710-1713
<正>癫痫为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脑内神经细胞群过度放电导致的阵发性脑功能障碍。经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后仍有25%~30%患儿由于对抗癫痫药物不敏感而发展为难治性癫痫(intractable epilepsy,IE)[1]。近年来,各国学者倾向于对难治性癫痫定义统一为"癫痫群体中用传统的治疗方法不能控制其发作的癫痫,也即用目前抗癫痫药,在有效治疗期内,合理用药不能终止其发作,或已被临床证实是难治性癫痫及癫痫综合征者"[2,3]。难治性癫痫一直是临床上的棘  相似文献   

8.
视频脑电图监测在抗癫痫药物治疗撤药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服用抗癫痫药物能控制癫痫临床发作 ,但何时停用抗癫痫药物有助于降低癫痫复发率,即根据什么指标指导临床撤药,这是癫痫治疗中的难点。目前抗癫痫药物减量或停药的时间多数仅以临床停止发作为准 ,或同时参考常规脑电图改善情况 ,但复发率仍较高。为探讨视频脑电图监测在指导抗癫痫药物撤药方面的实用价值 ,笔者对24例临床发作停止3年以上 ,常规脑电图正常而考虑撤药的患者 ,撤药前进行了视频脑电图监测 ,并随访观察6月~1.5年 ,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24例癫痫患者头颅CT或MR检查无颅内器质性病变 ,无产伤 ,无颅内感染病史。…  相似文献   

9.
何志敏  赵力 《河北医学》1996,2(2):110-111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了27例口服地高辛及给药方案个体化的数据,来研究BAYES法临床应用。本法取血时间不受给药方案的限制,在仅有一次血药浓度值的条件下,在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基础上,即可拟合个体药动学参数,以便制订或调整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0.
药物治疗癫痫的目的是尽可能控制发作而又不致于引起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由于抗癫痫药的疗效与癫痫的临床类型密切相关,病人的病情决定是否用药和用药的方法,病人长期用药,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或服药方法失误产生药物中毒。一、用药原则抗癫痫药物的使用最好应达到个体化。选用的药物种类及其剂量取决于患者的体重和年龄、对药物的反应及配伍药物的相互作用等。一般来说,小儿的剂量略大于成人。1年发作1~2次或数年1次者,不必服药。发作较频,1~2月1次以上  相似文献   

11.
癫痫的单药治疗与合理多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洋  黄祖春  晏勇 《重庆医学》2001,30(1):80-82
抗癫痫药(AEDs)目前仍是治疗癫痫的主要手段,AEDs已有数十种,常用的经典一线AEDs中老药有十余种,新药有六种,是选择单药治疗还是联合用药对患者更有利,一直存在不同的意见。本文就此作一简要综述。 1 癫痫药物治疗物的回顾   癫痫药物治疗史显示AEDs治疗方法经过习惯性多药治疗、单药治疗、单药治疗与合理多药治疗并存三个发展阶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前为习惯性多药治疗阶段,当时临床医生一般选择2~3种AEDs联合应用治疗癫痫,认为低剂量多种药物同时应用可能降低各自的副作用并能提高治疗效果,但当时科学发展水平尚无准确的药物浓度监测,对每种AED的药效学和药动学尚不清楚,药物间相互作用结果不明,故许多病人不但未能控制发作,反而增加了慢性毒副作用。1975年Reynolds等报告了单用苯妥因钠(PHT)治疗新诊断癫痫病人的研究结果,发现平均随访14个月的患者仅16%无效[1]。  相似文献   

12.
儿童苯妥因群体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儿童苯妥因的群体药动学。方法 :收集 4 2例门诊患儿的常规治疗药物监测数据 ,应用自编程序 Monte Carlo法提取儿童苯妥因群体药动学参数和个体药动学参数。结果 :儿童苯妥因群体药动学参数 Vm和Km分别为单独用药组 9.8mg· kg-1· d-1和 2 .73mg/ L,合并用药组 9.2 mg·kg-1·d-1和 3.2 4 mg/ L;预测血药浓度与实测浓度显著相关 (r分别为 0 .999和 0 .984 ,P<0 .0 1)。结论 :合用苯巴比妥或氯硝安定对苯妥因的药动学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为儿童苯妥因给药方案个体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安全有效地使用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病人.方法应用药动学原理在Excel表中设计出个体患者口服使用卡马西平后的血药浓度数学计算模型,输入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检测值,通过对卡马西平表观t1/2的调整,使计算出的即时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值与检测值相一致,从而确定出个体患者的卡马西平真实t1/2、稳态峰浓度Csm、稳态谷浓度Csi.判定当前用药方案合理或调整不适当的给药方案,使药物峰谷浓度在理想范围.结果通过任意点的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检测值,从血药浓度数学模型中容易得出个体患者可能的血药浓度范围,调整不适当的给药方案,容易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结论药动学指导下的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检测与给药方案调整,对指导临床个体化安全有效地使用卡马西平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抗癫痫药与认知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阳  高旭光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2):1023-1025
抗癫痫药的认知功能损害一直是临床医生所关注的问题,随着临床评价和试验设计方法的逐步完善,各类传统或新型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目前多认为新型抗癫痫药较传统抗癫痫药对认知功能的损害轻。遵循抗癫痫药的用药原则是减少抗癫痫药对认知功能损害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肾移植患者口服西罗莫司片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研究西罗莫司在人体内的药动学特点,为实施个体化用药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111例肾移植术后采用西罗莫司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常规监测的西罗莫司稳态血药浓度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数据,运用Phoenix NLME药动学软件建立西罗莫司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分析影响药动学参数的因素。最终模型采用Bootstrap法和可视化预测检查进行内部验证。结果:西罗莫司符合一级消除动力学一室模型。发现红细胞比容对清除率有影响,碱性磷酸酶对分布容积有影响,获得的最终模型CL/F值为10.8 L/h,V/F为1 011 L。Bootstrap验证和可视化预测检查的评价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可靠。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肾移植患者西罗莫司的群体药动学模型,考察了年龄、体重、性别、合并用药以及各生化指标对模型的影响,为实现西罗莫司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群体药代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是将经典的药动学基本原理和统计学模型相结合以分析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中存在的变异性(确定性变异和随机性变异),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群体规律、药动学参数的统计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PPK参数,包括群体典型值、固定效应参数、个体间变异、个体内变异定量,考察患者群体中药物浓度的决定因素。自1998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允许群体分析法在新药Ⅱ、Ⅲ期临床试验中用于特殊生理病理受试对象的药动学评价以来,  相似文献   

17.
应用电子表格Excel辅助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用药中 ,为了提高疗效 ,避免或减少毒副反应 ,对于那些治疗指数低的药物或个体差异大的患者 ,必须依据药动学原理进行个体化给药。但是 ,在这一过程需要进行繁锁的数据处理及绘制图表工作。作者应用电子表格程序 Excel进行数据处理、绘制图表 [1 ] ,以辅助个体化给药方案的设计 ,发现其方便快捷 ,准确性高 ,应用于临床得到满意的效果。1 血药浓度计算在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过程中 ,关键之一是准确测定体液内的药物浓度。我院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血药浓度 ,本文以内标法为例进行血药浓度计算。1.1 绘制标准曲线 启动 Excel,鼠标…  相似文献   

18.
癫痫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波 《现代实用医学》2002,14(12):627-628
全球大约有 30 0 0万癫痫患者 ,我国大约有 6 5 0万。 2 0世纪癫痫治疗学上取得的巨大的进步 ,使人们对癫痫的预后越来越持乐观态度。但由于对癫痫发病以及抗癫痫药物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还有很多问题未明了。因此 ,至今尚无一种绝对有效的治疗方法 ,约2 0 %患者的发作不能被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所控制。癫痫治疗学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 ,本文仅就新型抗癫痫药、迷走神经刺激术和生酮饮食治疗作一简要的介绍。1 新型抗癫痫药经典的第一线抗癫痫药虽仍是癫痫患者首选治疗药物 ,但其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缺陷显而易见 ,如非线性药代动力学 (苯妥英钠 …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个体化给药已成为提高药物临床疗效及减少毒副不良反应的重要步骤。个体化给药的基础是药动学研究,治疗药物监测(TDM)为制定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实施手段。本课题对环孢素 CsA 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血药浓度测定在  相似文献   

20.
癫痫是神经科第二大常见疾病。我国约有900万癫痫患者,使用抗癫痫药物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自1912年苯巴比妥问世以来,抗癫痫药物已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从传统抗癫痫药物、新一代抗癫痫药物,到近年米不断诞生的第三代抗癫痫药物,抗癫痫药物的发展令临床医生、科研工作者和癫痫患者都为之振奋。然而,而对日益繁多的药物选择,如何制定因药而异、因人而异的治疗策略是神经科医生与癫痫专科医生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