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我国流浪精神病人的现状及解决问题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流浪精神病人现状,探讨解决问题的出路。方法:通过社会调查和文献调研,探讨对流浪精神病人的诊治与救助。结果:对流浪精神病人的救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多个部门联合救助。结论:必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建立“贫穷和流浪精神病人救助基金”是解决和帮助贫穷、流浪精神病人走出困境的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模式和临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对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模式,探讨流浪精神病人的临床护理对策,为今后提高对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入院的215例流浪精神病人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并对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2年来所救助的流浪精神病人(215例)占同期住院精神病人(5535)的比例为4%,所有病人均受到规范的精神科医疗救助,未出现任何医疗意外及事故。结论:精神病人流浪在街头,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由于救助的病人无病史和个人资料,背景复杂,精神病的表现各不相同,加大了护理难度,给精神病院增加了新的课题,同时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精神卫生的工作人员加强对这部分弱势群体的治疗与护理,可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流浪精神病人救治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流浪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精神病患者,由于其特殊性,流浪的精神病人历来是政府积极救助的弱势群体,救助的方式方法必受国家政策和法规的影响。2003年5月国家废除《城市流浪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于当年的7月出台《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这些政策的改变势必也会对城市流浪精神病人的救助方式方法发生变化。笔者对本市流浪精神病人在废除《城市流浪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后3年的救治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新的救助办法出台后流浪精神病人救治的现状、是否存在什么问题?以便政府能对这类群体实施更有效的救治和救助。1资料来源与方法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流浪救助精神病人伴发疥疮的护理特点和防止疥疮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中伴发疥疮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整理。结果:经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患者病情得到控制,15例患者均被治愈,未发生交叉感染病例。结论:对流浪救助精神病人中伴发疥疮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是促进其康复,控制病员之间相互传染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陈钰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7):857-858,867
目的:探讨社区主动干预模式对社会救助精神病人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180例社会救助精神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例。将自创的社区主动干预模式应用于研究组,对照组只给药物治疗。入组前后实施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测定。结果: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GQOLI-74心理健康因子评分和社会功能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主动干预模式能明显改善社会救助精神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对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模式,探讨流浪精神病人的临床护理对策,为今后提高对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入院的215例流浪精神病人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并对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2年来所救助的流浪精神病人(215例)占同期住院精神病人(5535)的比例为4%,所有病人均受到规范的精神科医疗救助,未出现任何医疗意外及事故。结论:精神病人流浪在街头,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由于救助的病人无病史和个人资料,背景复杂,精神病的表现各不相同,加大了护理难度,给精神病院增加了新的课题,同时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精神卫生的工作人员加强对这部分弱势群体的治疗与护理,可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郑州市2010年流浪精神病人的现状及药物治疗情况.方法 对2010年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454例的流浪精神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流浪精神病人以中青年居多,重型精神病占到绝大多数,治疗方面以新一代抗精神病药为主.结论 流浪精神病人治疗需政府加大投入,不仅仅限于紧急救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伴有凶杀行为的精神病人的基本状况及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至2006年我院收治的1546例住院精神病人,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2002年至今共有伴有凶杀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患者68例,以2006年最多。目前我市伴有凶杀的精神病人是以外地流动人口和杭州市郊县农村为主。结论落实精神卫生条例,加大对贫困郊县农村人员中和外来流动人员中的精神病患者的救助力度。  相似文献   

9.
赵永春 《中国医院》2003,7(9):27-30
在总结北京120医疗急救网络系统在“抗非”斗争中的作用及其新的应急机制形成过程,分析北京120医疗急救服务系统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相对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紧急医疗救助体系的建议:建立社会公共医疗紧急救助体系和社会公众医疗紧急救助体系(日常医疗急救服务),建立和完善北京市公共卫生应急系统的互联网络,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0.
1908年8月,清朝民政部建贫民教养院,院内附设~所疯人院。这是中国第~所由政府设立的疯人救助机构。1917年12月,贫民教养院改组,疯人院脱离贫民教养院成为独立机构,更名为疯人收养所。在协和医学院脑系科主任雷门的推动下,协和医学院和北平社会局达成协议,于1933年合作改组疯人收养所,更名为北平精神病疗养院,由魏毓麟担任院长。在魏毓麟的主持下,精神病人的生活待遇得到了改善,建立了包括社会服务、工作治疗、心理治疗在内的精神病专业治疗体系,完成了从旧式疯人院到现代精神病院的转变。1937年,北京被日军占领后,北平精神疗养院迁址安定门外,魏毓麟继续担任院长,使精神病疗养院在艰难岁月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11.
许俊  朱洪  唐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7):749-750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人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2005年由南京市社会救助站送入我院的流浪精神病人290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流浪精神病人病种多、诊断难、病情重,症状以阴性症状为主,伴随躯体疾病多,疗效相对差,社会危害大。结论:对流浪精神病人应多方协作,加强管理及投入,促进病人康复,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有效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用生活事件问卷和一般健康问卷(GHQ-12)对270名新生进行测试,进行频数统计、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城乡差异(P<0.05);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水平有重大影响(P<0.001);对自己的外貌不满意、不知如何与人相处、不喜欢上学及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对新生的心理健康作用显著(P<0.05、0.001、0.001、0.01)。结论:重视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充分考虑生活事件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退军人精神病防治网络对患者康复、家庭社会的影响。方法:建立复退军人精神病康复防治网络,对患者和家庭进行家庭心理干预、提供相关支持。评定网络建立前后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的相关情况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结果:防治网络建立前后BPRS、SDSS和ADL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退军人精神病康复防治网络的实施对院外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有肯定作用,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浙江省救助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成本.方法 收集2006- 2009年间浙江省湖州市和绍兴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救助性精神障碍患者331例(两市分别123例和208例),并以单纯随机的方式选择两地同时期住院的331例非救助性精神障碍患者为对照,分析救助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障碍类型和躯体状况,并比较救助性精神障碍患者和非救助精神障碍患者的日均医疗成本.结果 在湖州市和绍兴市救助性精神障碍患者中疾病类型主要为精神分裂症(67.4%),其次为精神发育迟滞或老年性痴呆(16.3%)和酒精所致精神障碍(9.1%);其中38.9%的患者合并躯体疾病,主要为消化道疾病(24.5%)和呼吸道感染(16.9%)等.两地救助性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日均医疗成本均显著低于非救助性精神障碍患者(P<0.05或P<0.01);有躯体合并症的救助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日均医疗成本显著高于无躯体合并症者(P<0.01);但地区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浙江省救助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成本虽明显低于非救助性精神障碍患者,但仍相对较高;可通过缩短住院时间、建立基本药物和诊疗制度,以及定期免费投药和随访等方式,使患者在得到合理救助的同时,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救助性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浙江省救助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成本。方法收集2006—2009年间浙江省湖州市和绍兴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救助性精神障碍患者331例(两市分别123例和208例),并以单纯随机的方式选择两地同时期住院的331例非救助性精神障碍患者为对照,分析救助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障碍类型和躯体状况,并比较救助性精神障碍患者和非救助精神障碍患者的日均医疗成本。结果在湖州市和绍兴市救助性精神障碍患者中疾病类型主要为精神分裂症(67.4%),其次为精神发育迟滞或老年性痴呆(16.3%)和酒精所致精神障碍(9.1%);其中38.9%的患者合并躯体疾病,主要为消化道疾病(24.5%)和呼吸道感染(16.9%)等。两地救助性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日均医疗成本均显著低于非救助性精神障碍患者(P〈0.05或P〈0.01);有躯体合并症的救助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日均医疗成本显著高于无躯体合并症者(P〈0.01);但地区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浙江省救助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成本虽明显低于非救助性精神障碍患者,但仍相对较高;可通过缩短住院时间、建立基本药物和诊疗制度,以及定期免费投药和随访等方式,使患者在得到合理救助的同时,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兴区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现状,为加强社区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大兴区近三年动态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截止到2013年全区检出登记精神障碍患者3 769人,其中属重性精神障碍3 041人,管理率和病情稳定率处于较好水平。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位居重性精神障碍的前四位。2011年2013年针对全区累计举办培训75次,新发病96人,新建档952人,累计723人享受免费服药,入户送药2 644人次。结论:大兴区社区精神卫生保健工作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建立系统的网格化社区联动服务机制是当前应切实加强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女性尖锐湿疣患者(CA)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的特点以及心理干预措施对CA患者两种焦虑的影响。方法:随机入选初发及复发女性CA患者各60例,通过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 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cale STAI-S)分别评定并分析患者的状态焦虑分(state-AI,S-AI)及特质焦虑分(trait-AI,T-AI)。对S-AI或T-AI评分大于或等于55分的CA患者实施以疾病认知及心理疏导相结合的心理干预措施。每周1次,共4次。结果:1.初发组和复发组均有60%的患者存在着异常焦虑状态。2.初发组S-AI及T-AI的评分均值分别为56.65±7.76、52.28±6.44,而复发组分别为49.95±8.68、53.17±7.71。初发组S-AI评分均值明显高于复发组(<0.05)。3.心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I及T-AI的平均分均较基线时显著性下降(<0.05),且复发组的状态焦虑改善优于初发组(<0.05)。结论:初发及复发的女性CA患者较高比例地存在着焦虑状态,且状态焦虑及特质焦虑程度较高;实施以疾病认知及心理疏导相结合的心理干预措施均能有效改善其状态焦虑及特质焦虑。  相似文献   

18.
医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医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通过对医科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及成因分析,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心理咨询,强化自身素质。结果通过健康教育使医科院校大学生克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形成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满意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个性和高尚的人格。结论重视对医科院校大学生消极心理状态的改良和不良行为的矫正,有效维持医科院校大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农村已婚妇女心理健康状态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北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及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其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陕西省西安市608名农村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结构化问卷调查,心理状态评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生活事件评定量表.对其生殖健康状态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农村已婚妇女有焦虑情绪的占25.3%,有抑郁情绪的占35.0%,影响农村妇女心理健康的生活事件主要为经济困难及婚姻、家庭问题等.结论:农村已婚妇女的心理健康状态值得关注,在进行妇女保健工作方面,要注意妇女的心理需求、心理问题的特点、及时调整保健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罗琼  李源华  刘敏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3):1074-1075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患者行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运用整体护理模式对8例精神障碍患者行疝修补围手术期进行个性化、整体的、连续有效的护理。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并康复出院。结论:对精神障碍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能力,是确保获得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