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片治疗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随机分成帕利哌酮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32例。帕利哌酮组患儿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利培酮组患儿给予利培酮片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在治疗前、治疗第1、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第1周末,帕利哌酮缓组患儿的PANSS总分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因子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比较,帕利哌酮缓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较利培酮片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或复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和复发精神分裂症共44例,疗程8周,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完成8周治疗的44例首发和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为:痊愈21例(47.8%)、显著进步13例(29.5%)、进步6例(13.6%)、无效4例(9.1%),总有效率为90.9%;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依从性较佳,值得在临床一线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片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7例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用药不同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32例)和利培酮组(35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末用PANSS、PSP和TESS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PANSS及PSP评分较治疗前有变化,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8周末,帕利哌酮组患者的PSP评分高于利培酮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帕利哌酮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少且轻。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利培酮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44例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利培酮组(72例)和帕利哌酮组(72例),利培酮组口服利培酮片治疗,帕利哌酮组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副反应量表对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6周后,帕利哌酮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利培酮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利哌酮组患者治疗后肌强直发生率(0.0%vs 8.3%)和震颤发生率(1.4%vs12.5%)均明显少于利培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利哌酮对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5.
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汝琴  陈仁云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913-2914,2940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帕利哌酮组(80例)和利培酮组(78例),分别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利培酮口服治疗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s Scale,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后两组患者PANS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治疗的第2周末,帕利哌酮组PANSS总评分明显低于利培酮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帕利哌酮的不良反应少且轻。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起效快,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喹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和喹硫平组,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于治疗前、治疗1周、2周、4周和8周分别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评定。结果:帕利哌酮缓释片组显效率78.2%,喹硫平组显效率68.8%,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帕利哌酮缓释片组起效快,治疗1周PANSS评分即显著下降,与喹硫平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8周后PANSS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利哌酮缓释片组不良反应轻微且低于喹硫平组。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肯定,起效快,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和奥氮平组,每组各31例。帕利哌酮组患者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奥氮平组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帕利哌酮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1%,奥氮平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9%,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帕利哌酮组患者的体重增加、嗜睡和便秘显著少于奥氮平组(P<0.05),锥体外系反应明显高于奥氮平组(P<0.05)。结论:两组患者疗效相当,均为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抗精神病药,但要注意其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老年期首发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4老年期首发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按奇偶发随机分成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和喹硫平组,用PANSS量表和TESS量表在治疗前、1、2、4、8周进行评定.结果 帕利哌酮缓释片组显效率75%,有效率93.7%,喹硫平组显效率71%,有效率96.8%,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帕利哌酮缓释片起效快,不良反应低于喹硫平组,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喹硫平对老年期首发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但起效快且不良反应轻微,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对晚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6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晚发病人,随机平分为帕利哌酮缓释片组30例和利培酮组30例,共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种药物对晚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疗效相当(P>0.05),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和利培酮组的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晚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片治疗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66例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A组 (帕利哌酮组) 和B组 (利培酮组) , 每组患者各33例.A组患者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口服治疗;B组患者给予利培酮片口服治疗.2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8周.在治疗前、治疗第1、2、4、8周末, 用PANSS评定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用TESS评定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对比治疗前, 2组患者的PANS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值均为下降明显 (P<0.05或P<0.01) .治疗第1周末, A组患者的PANSS总分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余各因子无明显差异 (P>0.05) .不良反应方面, A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 (P<0.01) .结论 对于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帕利哌酮缓释片起效速度较利培酮片更快, 同时不良反应较少, 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帕喹硫平与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CCMD-3诊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喹硫平与帕利哌酮口服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末评定阳性及阴性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结果:治疗结束时,喹硫平组显效率为66.7%,有效率为86.1%,帕利哌酮组显效率为67.6%,有效率为91.2%,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治疗疗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疗效相当,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9.07%和76.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67,P=0.571)。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2,P=0.00)。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起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五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16岁以下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及血液学的影响。方法:对183例16岁以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其治疗情况分为5组,分别为利培酮组(53人),喹硫平组(36人),奥氮平组(47人),阿立哌唑组(25人),帕利哌酮组(22人),分别给予利培酮(2.5~4.5 mg/日)、喹硫平(400~800 mg/日)、奥氮平(5~20 mg/日)、阿立哌唑(5~20 mg/日)及帕利哌酮(3~9 mg/日)治疗,疗程12周。每隔4周查患者肝功能及血液学指标,观察检查结果是否存在异常,并进行处理。结果:5组方法治疗后均有患者肝功能及血液学检查有异常。阿立哌唑组及帕利哌酮组出现肝功能及血液学异常的几率最低,阿立哌唑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8.00%,血液学异常发生率为4.00%,帕利哌酮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9.09%,血液学异常发生率为4.5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喹硫平组及奥氮平组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小,喹硫平组发生率为11.11%,奥氮平组发生率为10.64%,对血液学的影响稍大,分别为8.33%、8.5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肝功能的影响最大的是利培酮组,为26.42%,与其他四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对血液学的影响较小,为5.66%。结论:阿立哌唑及帕利哌酮对于16岁以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有明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门诊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社会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对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6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帕利哌酮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每月1次心理干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分别在基线和治疗后第1,3,6,9,12月末评定其疗效及社会功能;于治疗9个月后评定临床痊愈等情况.安全性采用Barnes静坐不能量表(BAR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SAS)及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等评定.结果 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组共27例,单用药物治疗对照组共17例完成试验,脱落率分别为12.9%、45.2%,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治疗组治疗后PANSS及PSP总分相对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心理干预组PANSS减分率>30%、PSP评分提高≥7、达到临床痊愈标准的患者比例为74.2%、51.6%、67.7%,优于单用药物治疗组的45.2%、38.7%、38.7%(P<0.05).两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类型相似,主要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心动过速、肠胃道反应、等静坐不能等.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心理干预能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门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治疗中断率,提高临床痊愈患者比例并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常用经典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相比较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54例患者分为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组(经典组44例)、非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组(非经典组57例)及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组(53例),分别于入组时和治疗后第4、12、24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 PANSS)和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第4周末帕利哌酮组PANSS各因子分及总分均低于非经典组, 非经典组低于经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第12和24周末,帕利哌酮组与非经典组阴性症状分及总分低于经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帕利哌酮组PSP评分高于非经典组低,更高于经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期用药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帕利哌酮缓释片,优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6.
苏华龙  符巍  李大齐  李清均  陈俊杉 《重庆医学》2011,40(27):2751-2753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和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66例,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n=32),予帕利哌酮初始剂量为6 mg/d,可在1~2周根据病情及耐受性,加至9 mg/d或下调至3 mg/d,如果下调到3 mg/d后耐受但疗效不佳,可以调回到6 mg/d,平均剂量为(6.25±2.75)mg/d。奥氮平组34例,予奥氮平初始剂量5 mg/d,1周内加至10 mg/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帕利哌酮起效较快,但奥氮平对焦虑抑郁、缺乏活动及行为障碍等症状疗效较好。帕利哌酮使患者体质量增加轻微,对代谢影响较小。奥氮平使患者泌乳及月经紊乱发生率低于帕利哌酮。结论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均有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帕利派酮与喹硫平治疗老年患者脑血管病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8例老年患者脑血管病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和喹硫平两组,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BPRS评分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或者P〈0.01)。帕利哌酮组治疗有效率94.44%,喹硫平组治疗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评分以帕利哌酮组的不良反应较喹硫平组轻(P〈0.01)。结论:帕利哌酮在治疗老年患者脑血管病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喹硫平少。帕利哌酮更适用于老年患者脑血管病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采样抽取1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4例,给予利培酮治疗;实验组74例,给予帕利哌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社会功能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显效率为93.24%(69/74),远高于对照组的78.38%(5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GQOLI-74与PAN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效,但帕利哌酮在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利培酮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5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分别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利培酮片剂治疗,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1、2、4和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2周末的PANSS总分及2、4、8周的PANSS阴性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8周末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6%和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疾病治疗效果确定,尤其是在早期显效和改善阴性症状方面优于利培酮,且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